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凤
释义

朱凤不仅是一位刺绣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刺绣艺术教育家,刺绣艺术理论家。

中文名:朱凤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10年

职业:刺绣艺术大师

毕业院校:南京栖霞山乡村师范学校

主要成就:《孙中山先生象》

代表作品:《仿古百鸟图》

人名

此人名记录五人。

朱凤

嘉靖八年九月壬寅袭成国公。名将东平王朱能后代, 九年,神机营坐营。 十五年七月己未卒。赠太保(正一品),谥荣康

朱 凤

[清]侯官(今福州)人。善花鸟。《福建画人传》

朱 凤 ,女,1963年出生,绍兴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浙江女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朱 凤 ,女,刺绣艺术家。

朱凤,女,眼科专家

刺绣艺术家----朱凤

刺绣宗师:

苏州的名山秀水曾为我们祖国哺育了刺绣艺术的一代宗师——沈焘,她如同一颗灿烂的星斗,在清末刺绣艺坛群星交辉的天空中闪耀着异彩。

今天苏州的明媚山水又为我们哺育了一位刺绣艺术大师——朱凤。

人物简介

她不仅是一位刺绣艺术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刺绣艺术教育家,刺绣艺术理论家。她一生从事刺绣艺术已有六十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刺绣生涯里,她继承了顾绣、沈绣的传统,对苏绣承先启后,继承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生平工作

思想起源

1928年,18岁的朱凤受聘于南京栖霞山乡村师范学校。一天,她偶然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日本人学习中国刺绣艺术只有18年,技艺已超出中国。这促使她警觉,引起她思考,并立志要振兴祖国的刺绣事业。从此她暗下决心,技艺上精益求精,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刺绣事业。

1933年,她终于绣成了轰动一时的《孙中山先生象》。这幅绣象形态逼真,色彩相宜,得到当时中央大学国画系主任吕凤子先生的高度评价,并送交南京工艺美术展览会展出,博得艺术界人士的赞赏,获得了金质奖章和奖金。朱凤第一次绣成的伟人象的问世,使她在工艺美术界崭露头角。那时她刚二十三岁。

辗转技艺提高

抗战爆发后,江苏沦陷,朱凤随母校西迁,途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八省。在颠沛流离,长途跋涉的艰难岁月中,她独具慧眼,想到各省民间蕴藏着丰富的刺绣艺术品,代代传授着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刺绣法,这是大有挖掘研究价值的工艺美术瑰宝。于是,她一路上考察了湘绣、桂绣、黔绣、蜀绣、闽绣等在风格、针法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区,搜选了苗绣、瑶绣、傣绣、蒙绣等刺绣品七百多种,研究各地代代相传的古老艺术的独特形神风貌,吸取其精英。

祖国壮丽的河山,悠久的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宝藏,非但给朱凤以美好的享受,而且也大开她的眼界,激发她的创作灵感,启迪她致力于苏绣的推陈出新,改进技艺,提高她配合当时形势,为鼓舞中华儿女抗击日寇的斗志,她绣成大幅《木兰出征图》送交福建省工艺商品展览会。展出时受到专家名流的一致赞赏,获得最高评价,发给超等奖状和奖金。她还别开生面的在绣品中嵌入珍珠、玛瑙,使其具有艳丽夺目,古色古香特色。参观展出的群众,包括当地人士、外国来宾和教会神甫等,均竞相购买,供不应求。

抗战胜利后,朱凤迁家杭州,寓居西湖之滨。这时她的创作转向于取材西湖的自然景观。湖光山色,孕育她刺绣艺术题材的多样化。同时她还将历年创作的三百余种基础图景逐一整理注解,成为研究苏绣针法和图案的系统性资料。

塑苏绣艺术

新中国成立后,朱凤怀着满腔热情重回苏州定居,她立志会同苏州刺绣艺术界,振兴古老的苏绣传统艺术,她悉心研究了历代名家的绣品,批判吸收其技艺,经过长期的考察,1951年春天她试用“散针绣”新方法绣制一幅毛主席像,仍依照肌肉纹理的原则,先铺底,后入线,再匀调和顺,并在上面加一些“施针”。这幅将对光配色置于主要地位,色彩鲜明的毛主席像分别在无锡和上海展览会上展出时,轰动一时,被工艺美术界人士评为“近代工艺作品中最上乘创作”。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朱凤并不满足,经过反复研究,反复实践,她从铅笔画和木刻画中得到启发。她想:刺绣以仿真为上,要达到这一效果,就必须针法娴熟,对光调色,得其妙用。

她曾亲自动手并指导学生刺绣了大型伟人像,马、恩、列、斯、毛、朱像两套;另绣毛主席像七幅,其他各国首脑像数十幅。还完成为数更多的上级布置的有关人物、风景、花鸟等绣品的创作任务。她的绣品经常作为中央领导赠送外宾的珍贵礼品。

有一次朱凤绣制一幅敦煌莫高窟“飞天”人像,虽仍依照纹理绣制,但却全部改用极细的线,面部和舞纱仅用一丝,“绣纱透底”的绣法由此而产生。在她的倡导下,苏绣的双面绣恢复了生产。

创新针法

1956年春,朱凤应邀到北京和各方面美术专家见面,一起探讨了刺绣人怎样处理反光、立体感、生动感等重要理论技术课题。回苏后朱凤经过反复思索和实践,又试用了一种“散套直纹组织绣”针法。她倾注全力用这种针法绣成第四幅大型毛主席像并将它献给毛主席。1956年11月24日朱凤收到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的一封信,信中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转送给毛主席的绣像一幅已经收到。对她积累了多年刺绣经验,并经过精细研究,创造出新的刺绣方法,“给与肯定的评价,认为这是她在刺绣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也是刺绣业中一件喜事,特此表示祝贺”。

在成绩与荣誉的面前,朱凤心情激动,但并不满足,她不断前进,深入研究,对苏绣的“针法”和“色彩”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创新完善。她在“以往复经纬之法排列成之直纹绣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批判吸收西洋画中的点彩法,而创造了“点彩绣”。“点彩绣”用的是最规律的针法它以铁纱为绣底,形似戮纱的桂花纹而不同于戮纱的配色。它和杭州的织锦相反,在纬上绣经而不露纬线,每针都用针上调色法绣作。它发扬了中国刺绣的特有的古朴的民族风格。并避免一般绣象的反光。用点彩绣制成的第一幅作品寄到北京,由故宫博物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三个单位组织专家评审,大家认为:“点彩绣”针上调色,以针代笔,能达到色彩多样性的表现力,对于物体形态、动物传神,空间距离的立体感,光线折射变化,都具有立体、生动、真实的感觉,而且节省工时。例如她用:“点彩绣”创作的大型风景画《北海》仅用了7工时,如改用其他针法,估计需要150多工时。

1957年,朱凤出席了全国工艺美术界代表会议,她以“散套针”绣制的《敦煌供养人象》和双面绣《百花鸟》在会上展出,作品中花鸟呈现出粉状腴厚的光泽,花、鸟、人物无一不展示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又一次赢得了观众的赞叹。当年10月版的《人民画报》特地刊登了《敦煌人象》的彩色照片。

育人

多年来,朱凤还精心指导青年绣制了《仿古百鸟图》乱针绣《狗》等苏绣艺术欣赏品,并孜孜不倦地精心培育了一代苏绣新秀。

人物贡献

朱凤对苏绣技艺水平的发展和艺术价值的提高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她在长期从事刺绣事业中,广泛搜集了古今中外的刺绣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在继承优秀工艺传统的基础上对苏绣“针法色彩”大胆创新。她总结历代针法三十七种,并加以改进。如“打子绣”过去只是一种色彩,现已进而为晕染的排列调色,使形象更生动逼真。同时她还采取多种针法的配合绣法。她所创造的“新散针”“散套针”“点彩绣”“针上调色”等四种绣法已被刺绣行业广泛运用。

然而,在过去极左干扰下这样一位对发展苏绣工艺有突出贡献的刺绣专家,却备受种种不公正待遇,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她长期呕心沥血积累的资料、书稿均被毁坏,这也是我国刺绣事业的一大损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朱凤又一次焕发了艺术青春。她的成绩得到了应有的评价,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除担任苏州刺绣厂艺术指导外,还是苏州市政协常委,民革苏州市委会委员。为了传授刺绣技艺,她将家中一个房间辟为绣房,为苏绣厂培养刺绣人才。

如今,一大批她亲手指导的学生,已成为苏绣事业的中坚力量。她还先后撰写出版了大量总结刺绣理论与实践的著作,如:《中国刺绣技法研究》《刺绣学教学大纲》《中国刺绣色彩研究》《手绣实用品色彩学》《刺绣法演变时》《中国刺绣史》《针上组织几何图》等书。最近她的新作《苏绣》即将出版。这些专著是她多年从事刺绣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我们不难从中看到她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南朝史学家朱凤

朱凤是南朝时期宋人,著有纪传体史书《晋书》14卷,被后世列为“十八家晋史”之一。到安史之乱发生时,作为“御史”晋书编写时的主要蓝本臧荣绪所撰《晋书》已下落不明,其《晋书》14卷也一起散佚了。其大部分内容由清朝人汤球辑录而得。且现在又《众家编年体晋史》一书辑得部分内容。

眼科专家朱凤

主任医师,屈光中心主任。从事眼科医疗和科研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而扎实的眼科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眼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国内最早应用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矫治近视眼的专家之一,美国威视VISX准分子激光设备技术中国区培训讲师。在华东地区率先开展飞秒激光手术、房角支撑型、虹膜夹持型及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ICL)植入治疗高度及超高度近视。

先后在国家级及省部级刊物上发表《Verisyse虹膜固定性人工晶体植入与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波前像差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散光分析及控制》、《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等论文数十篇。擅长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各种感染性或免疫性角膜病的诊断和治疗、角膜移植手术、眼表重建等眼科疾病的诊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