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朱传棨
释义

朱传棨

个人平生

朱传棨老先生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师承冯友兰、周辅成、任继愈三位名师,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顾问。

朱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既坚持基本理论,又开拓求新。1981年初,朱先生针对哲学原理教材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问题阐述上的片面性,提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思想,并依据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有关论述作了深刻的阐发。他在和王荫庭合写的《略论普列汉诺夫关于唯物史观形成的研究》一文中,对这一思想进一步作了论述。该文在提交中国马哲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时,受到同行学者的高度重视。1985年他把研究的重点转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之后,曾用近两年时间查阅了苏联学者20年间的研究专著40余部,写成《苏联哲学界近20年对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述评》,论文在1987年《哲学研究》第二期上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学者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当时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同行们也对该文给予好评,认为该文“概括的准确,分析的细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形成的直接思想来源问题,他依据对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手稿的研究,提出其思想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对列宁的有关论断作了不同于传统解释的说明。

朱先生一贯反对曲解马克思主义。1983年以来,在批判哲学原理教科书内容简单化的热潮中,他积极撰文进行论战和批判。他针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多元论”的观点,和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消溶于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哲学之中的思想倾向,发表了《改革的哲学和哲学的改革》等文章,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批判的、改革的哲学;并严肃指出:“在当前进行哲学教学改革中,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实践、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成就,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还在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多次批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对立论”的错误观点,并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思想理论上的一致性,是基本的、本质性的方面”。

学术成就

在近50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于教学的理念。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获武汉大学第八届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81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德国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在“七五”期间,他承担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博士点科研项目。离休后,从1996年以来,他还在《光明日报》、《学术界》、《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江汉论坛》、《武汉大学学报》、《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同他人合作出版了《百部名著导读》、《当代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21世纪:应用哲学的新视野》等著作。1998还承担了教育部下达的接受指导日本访问学者来武大进修的任务。

朱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既坚持基本理论,又开拓求新。1981年初,朱先生针对哲学原理教材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问题阐述上的片面性,提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思想,并依据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有关论述作了深刻的阐发。他在和王荫庭合写的《略论普列汉诺夫关于唯物史观形成的研究》一文中,对这一思想进一步作了论述。该文在提交中国马哲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时,受到同行学者的高度重视。1985年他把研究的重点转向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比较研究之后,曾用近两年时间查阅了苏联学者20年间的研究专著40余部,写成《苏联哲学界近20年对格斯哲学思想研究述评》,论文在1987年《哲学研究》第二期上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学者的高度评价和重视,当时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同行们也对该文给予好评,认为该文“概括的准确,分析的细致”。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形成的直接思想来源问题,他依据对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手稿的研究,提出其思想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对列宁的有关论断作了不同于传统解释的说明。

朱先生一贯反对曲解马克思主义。1983年以来,在批判哲学原理教科书内容简单化的热潮中,他积极撰文进行论战和批判。他针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多元论”的观点,和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消溶于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哲学之中的思想倾向,发表了《改革的哲学和哲学的改革》等文章,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就是批判的、改革的哲学;并严肃指出:“在当前进行哲学教学改革中,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实践、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成就,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还在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多次批判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对立论”的错误观点,并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思想理论上的一致性,是基本的、本质性的方面”。

建筑涂料界泰斗朱传棨

我国建筑涂料界泰斗、醇酸调和漆发明人朱传棨老先生,日前现身成都,在第三届中国建筑涂料产业发展战略与合作论坛上表示,他对我国建筑涂料现状非常痛心,痛斥了我国建筑涂料的两大顽疾,并希望以自己的“老朽”之音,引起年富力强的“英俊”们的重视。我国建筑涂料的顽疾之一是企业结构极不合理,作坊太多。朱传棨说,其他行业都在发生“核聚变”,组建企业集团;涂料行业却在进行“核裂变”,小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南方民营涂料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与外企差不多,大部分民营企业则停留在“一个土炕、两个灶眼,三五个大缸,七八个人”的作坊式原始生产模式。这些企业一部分加入了隶属化工行业的协会,大部分则加入隶属建设行业的各类协会。行业缺乏统一管理,造成建筑涂料行业大而乱,大而弱。美国年产涂料500万吨,只有500家企业,每家企业平均年产量1万吨;中国年产涂料200万吨 ,却有1万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年产量200吨,两者相差50倍。美国居前10位大涂料公司,其规模均达到30万吨以上,产量占全行业50%。我国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仅立邦1家;1万吨以上的,仅20多家,产量占全行业的10%左右。10年后,按照美国现在消费水平,暂不说美国的500家,我国有1000家涂料企业已经足够了。要在10年内淘汰9000家作坊式小企业,任务十分艰巨。我国建筑涂料的顽疾之二是产品结构极不合理,低端太盛。朱老指出,我国涂料科研院所不少,水平也不低,科研成果累累;涂料厂家引进和开发的产品也不少,可以说,我们拥有开发任何市场需要的建筑涂料的能力。令人不解的是,在“863”和各类科技攻关课题里,仍有把立德粉(醇酸调和漆原料)做原料的,并且还得了奖,这与我国和世界建筑涂料发展现状相差太远。朱老说,建筑涂装全面水性化,在建筑物内外墙全面推广乳胶漆,无论从环保还是装饰效果来看,都是可行的。但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每年几十万吨的所谓“乳胶漆”中,相当一部分却是三块钱左右的改良“大白”。个别企业年产3万吨涂料中,仍有90%是溶剂型的醇酸调和漆。今日建筑和家居,都在选用中高档建筑材料,60平方米的居室装修,乳胶漆和木器漆总共不会超过3000元,所占比例很小,但偏偏是乳胶漆不能推广应用。朱老感慨地说,醇酸调和漆作为非环保型涂料,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仅仅是一种过渡产品,但其生命力却如此“顽强”,他感到很痛心。朱老希望涂料行业要从战略层面认真对待。

朱先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已、助人为乐、淡泊名利、勤于工作。他的教学思想和指导原则是: “尊师爱生,生是主;教学相长,学为中”。

祝寿

我国涂料届老前辈、德高望重的朱传棨先生。

2007年8月24日9点30分,中国涂料行业群贤同贺涂料届老前辈朱传棨先生八十大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