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毓英 |
释义 | 原国民党中将戎马生涯周毓英,(1896----1964),别号俊廷,名毓英,山东诸城人。山东省立模范小学堂,山东省立济南第一中学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五十一军军长,中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六期步兵科毕业。 1919年3月保定军校毕业,分配直系军服务。历任长江上游江防司令(张勋)部步兵团排长,毅军独立旅(旅长赵荣华)司令部副官,北京政府第十八混成旅(旅长赵荣华)第二团(团长于学忠)第二营连长等职,随军入川参加刘湘、杨森倒熊(熊克武)战争。 1924年春任北京政府陆军第十八混成旅(旅长于学忠)司令部参谋处参谋,科长等职,随军参加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5年12月任吴佩孚十五省联军第二十六师(师长于学忠)第四十三团第二营营长,率部参加在鄂豫皖边区与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作战。 1927年夏任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部第十五军(军长于学忠)直属手枪旅营长。之后任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部第二十军(军长于学忠)第二十六师(师长于学忠兼)步兵第二一三旅(旅长马福延)第六四0团(团长安福魁)副团长,在山东与北伐国民革命作战,战败后随于学忠部退返东北。 1930年夏中原大战后随军入关,驻防天津城郊,任东北军第一军(军长于学忠)司令部参谋处科长等职,1932年初任华北集团军(总司令张学良)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兼)司令部警卫团团长等职。 1933年春起先后任鄂豫皖边区“剿匪” 总指挥,(张学良代理)部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八师(师长杜继武)第六O三团团长、该师司令部参谋长、第三四九旅(旅长杜继武兼)副旅长等职,同年夏随部进驻西北,任西北“剿匪” 总指挥(总指挥张学良代理)部第二路军(总指挥于学忠)第八纵队(司令于学忠兼)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兼)第一一三师(师长李振唐)第三三九旅旅长等职,1935年5月任陆军步兵上校军衔,1935年冬任第一一三师(师长李振唐)副师长,兼任步兵第三三九旅旅长等职,率部驻军甘肃兰州地区。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时奉命于兰州采取军事行动,策应西安方面和平解决事变。 抗战时期1937年初奉命移防安徽蚌埠,第五十一军由原三个师整编为二个师,不久住防江苏淮阴地区,任第五战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第一一三师(师长周光烈)副师长,1937年11月任陆军少将军衔,后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所部第六0三团团长以下军官几乎全部阵亡,兵员损失惨重。 1938年夏率部南下参加武汉会战,仍任第九战区第三兵团(总司令孙连忠)第五集团军(总司令于学忠)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兼)第一一三师(师长周光烈)副师长。周光烈因案被撤职后,代理一一三师师长,战后率部转移豫皖边区整编,继赴鲁南敌后坚持抗战。1939年初任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第五十一军(军长牟中珩)第一一三师师长,率部驻防山东莒县,拱卫鲁苏战区总司令部及山东省政府。 1939年3月任第五十一军副军长,兼第一一三师师长。率部在鲁苏边区坚持敌后抗战。 1942年1月牟中珩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周毓英接任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第五十一军军长,率部参加豫东会战。1944年底鲁苏战区被辙销,率部调防河南商城地区,改隶第五战区序列,任鄂豫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品仙)第五十一军军长等职,1945年初率部改隶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李品仙)仍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何柱国)第五十一军军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部赶河南参与接收和防区日军受降事宜。1945年十月被授予忠勤勋章,1946年5月被授予胜利勋章。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春任徐州绥靖主任(薛岳)公署第一绥靖区司令(汤恩伯兼)部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张雪中)整编第五十一师师长,率部参加对山东中共解放区和野战军的重点进攻。 1947年1月20日于鲁南战役山东枣庄地区,被人民解放军围攻18昼夜弹尽粮绝,遂下令余部11000人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同时投诚还有韩世儒(副师长)李献中(师参谋长)李玉堂(整编第一一三旅旅长)李步青(整编第一一四旅旅长)等东北军将领。所部是内战暴发后被全歼的第一支原东北军部队,结束了所部从北洋陆军,毅军,奉军到东北军83年历史,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等还于2月2日接见了以周毓英为首的五位原东北军将领,后赴华东解放军官训练团受训。1948年夏,周毓英随军赴佳木斯送到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改造。 建国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12月25日周毓英与另四位原东北军将领被“特赦”释放。周毓英赴甘肃兰州定居,曾在甘肃省财政厅任职,1964年12月在兰州因病逝世。山东安丘文史资料1987年第四期载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周毓英和第五十一军》(李希章著)等。此文摘自《保定军校将帅录》(陈予欢编著)广州出版社出版。 反动文人周毓英(1900—1945),作家,笔名菊华等。江苏省宜兴县人。创造社成员。 1928年在上海和张资平合办乐群书店,出版《乐群月刊》。 1930年2月,潘汉年作《内奸与周毓英》一文,揭露他表面拥护普罗文学、暗地反对普罗文学的内奸行径。同年3月,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年4月15日,“左联”盟员马宁写信给钱杏邨,信中明确指出:“周毓英这样的人是机会主义分子,在‘左联’这样的团体里,‘切不能让机会主义者活动’,‘铲清文坛上的妖气!’。”同年5月4日,周对潘汉年的《内奸与周毓英》一文作了五条“驳注”,对潘大肆污蔑漫骂与人身攻击,掀起一场论战。同年5月21日《巴尔底山》1卷5号发表《周毓英的广告术》(秋士)一文,批判他的假马列主义。同年6月,他的《新兴文学论集》(又名《马克思主义文学论》)出版,书中以大量篇幅污蔑漫骂鲁迅。 1932年8月5日,在“左联”机关刊物《文学导报》1卷2期刊登的《开除周全平、叶灵凤、周毓英的通告》中指出,在李伟森等左翼作家被害前后的白色恐怖中,他“完全放弃了联盟的工作”,“表示了极端的动摇”,“不久并参加了反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已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叛徒”,被开除出“左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