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文龙
释义

1、羽毛球运动员-周文龙

基本资料

籍贯:吉林延边

输送单位:辽宁

效力球队:青岛啤酒羽毛球俱乐部

生日:1988年6月8日

星座:双子座

身高:1.81米

体重:75公斤

持拍手:右手

打法特点:拉吊突击型,技术细腻,

网前技术佳,心理素质好

爱好:看电影、读史书、打台球

性格:内敛、稳重、为人真诚

主要成绩

2005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季军

2006年全国羽毛球冠军赛男单亚军

2007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季军

2007年全国羽毛球冠军赛男单冠军

2008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

2009年菲律宾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季军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羽毛球男单第五名

2010年首届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总冠军(代表青岛啤酒俱乐部)

2011年中国羽毛球超级联赛总冠军(代表青岛啤酒俱乐部)

2011年国际羽联黄金大奖赛俄罗斯公开赛男单冠军

羽球之路

“能走上羽毛球这条路,取得今天的成绩,我要感谢的人很多,特别要感谢国家队的诸多恩师,还有我的启蒙教练浴爷爷,省队的王斌总教练……”21岁小将周文龙有些羞涩,有些内向,但却有一股稳重之气,以及一颗感恩的心。

因为受喜欢羽毛球的爸爸的影响,周文龙从8岁开始练习羽毛球。这个开始并不容易。为了给小文龙创造一个打球的良好环境,“闯关东”到吉林延边的周家又举家迁往沈阳,希望能在沈阳为小文龙找到更好的机会。可是谈何容易!人生地不熟,家庭条件又不好,无法进入体校……小文龙的羽毛球梦想难道就要从此破灭了么?

一次机缘巧合,在业余学球的时候,周文龙遇到了在沈阳砂山体育馆教球的浴树岭教练。浴教练十分欣赏周文龙的勤奋刻苦,看到周家家境不好,就免费带周文龙训练。这一练就是四年。“我一直叫他浴爷爷。”周文龙说。现在逢年过节,周文龙都要打电话问候自己的启蒙教练。

当时训练馆条件不好,没有暖气,沈阳的冬天室外气温能达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不是一般的冷,为了练球,周文龙的一双小手都冻肿了。那时候,小文龙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练球,取得好成绩,以此来报答为他付出心血的亲人。至今,小时候的练球经历依然让周文龙铭刻在心,成为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2000年,周文龙在全国的少年比赛里获得第三名,初露头角。但是他的身体条件并不出众,辽宁省专业队的机遇之门并没有向他打开。无奈,周文龙选择了去广州市队打球。2001年,辽宁省羽毛球队的总教练王斌听说了周文龙的情况,经过了一番考察,王斌觉得这孩子品德好、能吃苦、有毅力、有一股钻劲儿,就力排众议,将周文龙召入麾下。

历经坎坷,周文龙终于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两年后,周文龙进入国家青年队。2006年6月进入国家二队,在当年8月份举行的全国冠军赛上,周文龙就拿下了男单的亚军,结束了辽宁队23年来在全国大赛中男单未进入决赛的尴尬局面。2007年,周文龙一鼓作气,拿下了该项赛事的冠军。首次获得全国大赛冠军的周文龙第一时间将喜讯告诉了父母,兴奋之余的他更没有忘记将自己的奖金5600元全部寄给了家里。

周文龙说自己很内向,内向的人自有消遣之道。周文龙就特别爱看历史书籍。中央电视台十套的《百家讲坛》是他最喜欢看的节目,尤其是阎崇年、纪连海、易中天讲的他都爱看。易中天的书也成为他床头必备的书籍。

一路走到今天,经历了诸多曲折的周文龙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珍惜的心。“拿了全国冠军,下一步我希望自己能拿世界冠军。所以现在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训练。”他希望能用成绩来报答所有给予他关心、帮助的人,因为他坚信:天才出于勤奋。

2.周文龙

基本资料

(1909-2003.12.8) 湖南浏阳人。浏阳中学学生。

人生履历

1930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三军团先后任八军四师司令部书记、总指挥部秘书。1932年冬,担任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一军军部管理科科长。1933年6月部队缩编后,改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部参谋。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2月,改任第十三团管理主任。9月,担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司令部管理科科长。1936年6月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同年12月毕业留校工作,担任校务部副部长。1938年春,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很好地完成了抗大的物资保障任务。1940年3月,调任八路军(十八集团军)前方总部供给部副部长。1942年2月,改任前总供给部政治委员兼后勤政治部主任。1943年秋,担任前总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政治委员。协助部长杨立三领导了八路军前方的后勤工作建设和保障工作,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冬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部长。1946年6月改任军区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后勤部供给部部长。参与领导组织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物资供应和平津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1949年7月,任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参谋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华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1957年9月调任国务院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参与组织开发大庆油田的工程会战。1978年冬,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顾问等职。曾荣获二级红星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3.周文龙

基本资料

男,1933年7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业余动力学院电气专业

人生履历

1952年9月开始参加工作,历任东北电业管理局技术员、吉林省电业管理局工程师,后任上海问行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锅炉车间主任、生产技术科科长、上海闵行电力实业公司总工程师,兼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员、中国焊接学会会员。20岁就开始发表技术文章,从事电厂锅炉车间主任及生产技术科科长职务期间,在工作中勇于探讨,奋发自强,因而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和电力科技进步荣誉证书,并先后在《中国电力》等大型期刊上发表过40多篇技术文章,被中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连续聘为特约撰稿人,其中“蒸汽锅炉损坏的鉴别”等文章,在国内电厂有较大影响。在短短几年中,先后研制了国内外独一无二的球磨机隔噪声装置、旋转式压力水反冲洗二次滤网、旋风式高效耐磨粉分离器、后向直板式高效耐磨风机等多种产品,为各电厂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4.周文龙

1940年12月12日生,云南丽江人。纳西族。1966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采选系五年制本科。丽江地区农机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农机学会高级会员,全国地市农机科技管理协会理事。云南省农机学会理事。从事农业机械化科研推广工作。1979年2B1一4型旋耕播种机研制课题,经省级鉴定,获地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980年承担省科委课题“万亩机播小麦推广示范试验”,获省级成果推广三等奖。1993年承担“人力制钵机”研制。经地级鉴定,获地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获省级科研成果推广三等奖一项,地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二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1982年在浙江桐乡召开的“全国播种施肥机械情报网第四次学术年会”上,发表“松散体泄漏椭球原理在施肥机构中应用的初步探讨”及2B1一4/6型旋耕播种机研制,推广,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二篇均获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992年论文“5TF一450B型脱粒机振动原因浅析”获全国地市农机科技管理协会学术委员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主要专利成果有“人力制钵机”,专利号:Z193212105·5,1994年获94年中国专利新技术博览会金奖。1993年荣获地区行署“科技先进工作者”;云南省农机局“农机化科技先进工作者”;农业部“农机化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5.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 周文龙

个人简历

辽宁省本溪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习简历:

1985年 获得工学学士 大连理工大学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

1988年 获得工学硕士 大连理工大学 铸造专业;

2000年 获得工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2000年12月—2003年2月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博士后。

工作简历:

1985.7—1988.9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工程系、铸工教研室、 助教;

1991.7—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 铸造工程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访问与交流:

①2002.9 日本福井大学和日本富山县立大学,作“镍铝金属间化合物研究”和“三体磨料磨损的理论”讲学;

②2004.1—2004.3 中国科学院 高级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中国金属学会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 委 员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名誉教授

材料成型及控制学科教学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研究领域

1. 塑性加工技术

2. 表面喷丸强化技术

3. 材料的摩擦磨损

著作论文

著 作:

1.《铸造手册》(铸钢)第二版 编著委员会 编委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9月;

主要的学术论文:

1. G.Q. Chen, S.H. Ji, W.L. Zhou*, C.W. Wu, J.T. Guo, Z.H. Huang. Investigation of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NiAl-Cr(Mo)-Hf alloy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PERPLASTICITY IN ADVANCED MATERIALS, June 23-26, 2006, Chengdu, China. (ICSAM2006);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551-552,2007,pp457-461

2. S. H. Ji, G. Q. Chen, W .L. Zhou, C. W. Wu, J. T. Guo, Z. H. Huang,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of NiAl-Cr(Mo)-Hf alloy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its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perplasticity in Advanced Materials, June, 2006, Chengdu, China

3. G.J. Ma,C.W. Wu,W.L. Zhou,X.L. Guo,M.F. Ren,J.T. Guo, Initial study of strengthening of NiAl–Cr(Mo)–Hf alloys by strong magnetic field, J. Mater. Res., Vol. 20, No. 2, 2005,pp295-298

4. G.J. Ma, W.C. Liu, C.W. Wu, J.T. Guo, W.L. Zhou, The Influence of High Magnetic Fiel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Ni-33Al-28Cr-5.5Mo-0.5Hf Alloy, The 2nd Asian Workshop on Electromagnetic Processing of Materials, Shenyang China, May 23-25, 2005

5. S.H. Zhang, Q.L. Jin, Z.T. Wang, D.F. Li, W.L. Zhou, Development of Plasticity Processing of Magnesium Alloy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3,Vol.426-432, P545-550

6. W.L. Zhou, Research Advances of Intermetallics Abrasive Wear,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02,Sept., Fukui,Japan(大会特邀报告)

7. W.L. Zhou, J.T. Guo, R.S. Chen, J.Y. Zhou, Superplasticity of Ni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Macroalloyed with Fe, Mater. Letter, Vol.47, No.1-2, 2001, P30-34

8. W.L. Zhou, J.T. Guo, R.S. Chen, J.Y. Zhou, Investigation of Superplasticity in a Ni50Al20Fe30 Intermetallic Compound, Mater. Letter, Vol. 51, No.4, 2001, P342-346

9. W.L. Zhou, J.T. Guo, R.S. Chen, J.Y. Zhou, Superplasticity of A Ni-28.5Al-20.4Fe Intermetallic Alloy, Acta Metall. Sinica, Vol.13, No.3, 2000, P888-892

10. R.S.Chen, J.T. Guo, W.L. Zhou, L.Y. Xiong, Positron Lifetime Study of the Single-Phase B2 Ni100-xAlx and Ni50-xCoxAl50 Intermetallics, J. Mater. Sci. Technol., Vol.16, No.4, 2000, P379-382

11. R.S.Chen, J.T. Guo, W.L. Zhou, L.Y. Xiong, A Study of Vacancy-like Defects in the Single-Phase NiAl by Positron Annihilation, Scripta Mater., Vol.43, 2000, pp789-794

12. J.T. Guo, R.S.Chen, W.L. Zhou, Superplasticity of NiAl-Based Intermetallic Alloys, The Fifth IUM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2000, Aug., China, HongKang

13. R.S.Chen, J.T. Guo, W.L. Zhou, J.Y. Zhou, Brittle-to-ductile Transition of a Multiphase Intermetallic Alloy Based on NiAl, Intermetallics, No.8, 2000, P663-667

14. J.T. Guo, W.L. Zhou, G.S. Li, R.S. Chen, J.Y. Zhou,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of Ni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 Macroalloyed with Fe, Conferences Intermetallics Materials et Technologics, Italy, 2000, May

15. J.T. Guo, W.L. Zhou, G.S. Li, R.S. Chen, Y.L. Wang, J.Y. Zhou, Superplastic Behavior of Multi-phase Ni-20at%Al-30%F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 Processing, Roto, Zealand, 2000, Nov.

16. 张久文,陈荣石,周文龙,韩恩厚,挤压AM50(-Ca)镁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材料科学与工艺,Vol.15,No.1,2007,pp141-144

17. 陈国清,刘阳,周文龙*,张士宏,郭建亭. NiAl基合金的干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第十一届全国耐磨材料大会论文. 2006年10月23-27日, 安徽宣城

18. 刘黎明,许沂,周文龙,冷热循环处理对强力内旋压筒形件尺寸精度的影响,航天制造技术,Vol.139,No.5,2006,pp3-5

19. 马国军,吴承伟,周文龙,张鹏程,季首华,郭建亭,强磁场对 Ni33Al28Cr5.5Mo0.5Hf 合金微观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Vol.35,No.3,2006,pp367-370

20. 刘万忱,季首华,陈国清,周文龙,黄朝辉,郭建亭,强磁场作用下铸造铝铜合金时效析出的研究,铸造,Vol.55,No.4,2006,pp338-340

21. 樊慧军,陈国清,周文龙,吴承伟,直流匀强电场作用下镍钛合金的高温变形行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Vol.16,No.6,2006,pp1012-1018

22. 马国军,吴承伟,周文龙,季守华,王秀敏,郭建亭,强磁场对Ni-33A1-28Cr-5.5Mo-0.5Hf合金微观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中国特殊钢年会2005论文集,pp45-47

23. 张仕臻,郭建亭,任维丽,周文龙,稀土元素对NiAl/CrMo(Hf)共晶合金氧化性能的影响,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Vol.25, No.2, 2005, P110-114

24. 马国军,吴承伟,周文龙,郭杏林,季首华,郭建亭,强磁场对Ni-33Al-28Cr-5.5Mo-0.5Hf合金强化及其断裂特征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Vol.45,No.5,2005,pp640-643

25. 李新涛, 李廷举, 张兴国, 周文龙, 水平连铸BFe10-1-1白铜管组织及性能,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年会论文集,P152

26. 李博宇,周文龙,董星龙,杨明川,李其连,周海滨,刘方军,等离子喷涂法纳米结构WC-Co涂层的制备与性能,航空制造技术,2004年增刊,P228-232

27. 周文龙,许沂,张士宏,于传富,蒋强,张金利,铸轧法与挤压法生产TP2铜管组织和性能对比分析,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04年,01期,P34-37

28. 周文龙,郭建亭,张士宏,镍铝金属间化合物磨损研究进展,铸造,2003年,52卷增刊,P836-839

29. 张士宏,王忠堂,许沂,王本贤,周文龙,GH1140管材的热挤压成形, 热加工工艺,2003年,06期,P66-67

30. 徐亭风,王忠堂,张士宏,许沂,周文龙,挤压凹模对管材正挤压的影响,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3月,21卷,1期,P16-18

31. 周文龙,郭建亭等,NiAl/Cr(Mo)Hf合金高温变形行为,稀有金属,2002年,Vol.26, No.2, P81-86

32. 郭建亭,张仕臻,袁超,周文龙,李谷松,金属间化合物NiAl合金蠕变行为的研究,航空材料学报,2003年,VoL.23增,S1期,P34-40

33. 张士宏, 许 沂,周文龙,王忠堂,精密管件加工成形技术,机械工人(热加工),No.1, 2002, pp1-5

34. 张士宏, 王忠堂,许沂,徐廷风,莫立华,周文龙,管材挤压工艺分析及实验研究,金属成形工艺,Vol.20, No.1, 2002, P6-8

35. 王忠堂,张士宏, 莫立华,许沂,乔兵,周文龙,徐亭风,张学萍,镁合金管材挤压工以及组织性能研究,锻压机械,No.1,2002, P60-62

36. 张士宏,王忠堂,许沂,周文龙,镁合金的塑性加工技术,金属成形工艺,2002年,05期,P1-4

37. 王炳德,刘莹,周文龙,许沂,张士宏,王忠堂,拼焊板焊接法及其实验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03期,P105-106

38. 王炳德,刘莹,周立新,周文龙,许沂,板材液压成形实验研究,锻压机械,2002年,02期,P60-62

39. 宋世昆,刘顺华,高洪吾,王桂芹,周文龙,热浸镀铝钢丝组织和性能的研究,机械工程材料,2002年,Vol.26,No.2,P17-20

40. 高玉周,周文龙,徐久军,严立, 电弧离子镀复合薄膜(TixNb1-x)N的结构、组织及其滑动磨损性能,铸造,2001,vol.49(appl.), P614-616

41. 高洪吾,刘顺华,周永江,周文龙,王桂芹,李长茂,刘士魁,过滤工艺对铝电阻率的影响,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1年,01期,P11-14

42. 张士宏,许 沂,周文龙,王忠堂,精密管件加工成形技术,第四届全国锻压协会技术交流会,2001年10月,北京

43. 张士宏,刘劲松,许沂,王忠堂,周文龙,周丽新,塑性加工计算机设计和模拟及高性能精密管材制备,第二届国防加工材料热加工技术研讨会,北京,2001年4月

44. 张士宏, 许沂,王忠堂,周文龙,镁合金成形加工技术,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Vol.23, No.6,2001,P18-21

45. 郭建亭,周文龙,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的研究进展,材料导报, 2000年,No.5,P18-21

46. 高洪吾,刘顺华,周永江,周文龙,王桂芹,李长茂,C2Cl6精炼对工业纯铝电阻率的影响,上海有色金属,2000年,Vol.21,01期,P17-20

47. 刘顺华,毕国权,李长茂,高洪吾,王桂芹,周文龙,退火改善铝导体的组织与性能,机械工程材料,2000年,Vol.24,No.3,P40-42

48. 周文龙,郭建亭,陈容石,周继扬,Ni-20Al-30Fe金属间化合物合金超塑性的研究,金属学报,2000年,Vol.36,No.8, P796-800

49. 王桂芹,刘顺华,高洪吾,周文龙,李长茂,高钦,硼对工业纯铝导电性的影响,金属学报,2000年,Vol.36,No.6,P597-601

50. 周文龙,郭建亭,陈容石,周继扬,NiAl-Fe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的研究,金属学报,1999年,Vol.35,No.9, P995-998

所受奖励

获得2001年度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基金会奖励。

新型耐磨耐蚀砂磨锅制造技术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斜横轧低铬耐磨钢球制造技术1993年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新型高温耐磨短管制造技术1994年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低铬耐磨钢衬板1995年获辽宁省科技成果奖。

高导电率含硼铝合金制造技术 2002年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