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桂珍 |
释义 | 1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人物简介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早期拜师王寅春和顾景舟先生,退休后定居北京。40余年的创造生涯,使她在紫砂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78年由高海庚设计、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壶》被选作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的礼品。 1989年作品《环龙三足壶》、《之泉茶具》分别获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陶瓷美术设计”奖;同年作品《大曼生提梁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 1991年作品《真知提梁壶》入选北京国际艺术研究会。 2001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周桂珍个人作品专集》。 2005作品《井栏壶》、《沁泉壶》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2006年《韵竹提梁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7年作品《集玉壶》入选故宫博物院“紫泥清韵紫砂展”,并被收藏。先后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在神韵,书画艺术是如此,紫砂艺术也是如此。工艺美术大师周桂珍的艺术最突出处,就在“工极而韵,紫玉蕴光”,就在让你得味外之味、意外之意!就在让你感到她的作品百看不厌,就在让你感到她的作品有无尽的内涵! ◎ 大匠不雕的风度周桂珍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近代的艺术大师中如刘海粟、朱屺瞻、冯其庸等都曾在周桂珍的壶上题诗作画。与韩美林、张守智的合作,更引领了紫砂的新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馆院、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都相继收藏她的紫砂作品。她所制作的集玉壶,1978年曾被选为邓小平首次访问日本的国家礼品,其制作的曼玉提梁壶则被中南海紫光阁选作陈列工艺品。 她创作的玉匏提梁壶造型取自然形态的大葫芦,壶身丰硕饱满,提梁取三叉形藤蔓,而不是纯自然形态。它的加工手法与壶身一致,壶盖取葫芦顶部平剖,壶摘即取葫芦的蒂蔓,壶嘴微弯,如一截短藤。综观整体,造型在似真非真之间,使你一眼就可以感到这是一个大葫芦的造型,但又使你感到这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真正的葫芦,而且周大师也并非心于刻意摹真。正是由于这些匠心独运的手法和艺术处理,才使这件作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妙境。做这种藤蔓三叉的提梁,前人早已有过,但前人很多作品未能解决好形似与神似的问题,致在壶身、壶盖、提梁与壶嘴的处理上,都不能达到和谐统一、形神兼似。周桂珍的这件作品,不仅造型上的美观适度,而且制作艺术上也是既严谨而又简净,即工细到让你感觉不出它的工细,造型简练、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而“大匠不雕”,正是这种风度。 ◎ 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从1986年到1996年,是周桂珍最艰难的10年,但也是她艺术上拼搏猛进创造了许多奇迹的10年。在这段时间里,她创作了大量的精品,从而奠定了她在当代紫砂事业上的崇高地位和砂壶藏家对她牢不可破的信心。她的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永远是稳定的,不管国际市场如何起落,她的壶始终受到藏家的珍视。这里没有任何操作的因素,完全是由于她严谨的创作态度、不断变化前进的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以及她对收藏者的强烈的责任感。 1996年以来,周桂珍实现了她的特大飞跃。她创作了掇圆壶、半月壶、如意壶、登柏寿壶、大之泉壶等名作。她的大之泉壶原是高海庚的设计,10多年后周桂珍完成了这把壶的创作。它既是与海庚合作的继续,更具有大胆创新的意义。壶身采取“之”字形,这已经颇新奇别致了,更妙的是壶身外观是一股涌泉,泉浪末梢倒卷成壶把。自壶嘴到壶把的一条大斜线,统贯全局,令人感到此壶大气磅礴,一气呵成,壶嘴壶身壶把浑然一体相连,无迹可求。无雕琢气,无匠气,线条运用得如此大胆,如此奔放流畅,实在令人称奇!这把壶从工艺上来说,是极其严谨的,从风格上来说,又是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是严谨与奔放相结合、静穆与抒情相结合的无上妙品,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 炉火纯青的技艺周桂珍的艺术,具有最明显的两个特色,一个是扎实的功力、严谨的制作,她可以细到毫巅,严到极处。这一方面,可以说她是接受了顾景舟大师的真传;但另一方面,她的艺术,又有以往的紫砂艺人所少有的自由气息,她既可以严守绳墨,又可以不守绳墨。她的严守绳墨是因为艺术的需要,她的不守绳墨也是为艺术的需要,为的是要突破常规,独辟新径。由于前者,她可能无愧地称是顾老的嫡派传人,由于后者,她又可以说是顾老艺术的发展、创新、突破,最后达到超越。 因此,周桂珍所做的紫砂壶,造型端庄明快,气韵生动,每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的深沉而雄伟,如坐、如卧、如潜、如慹,呼之欲起,有的清雅温厚,颇有隐者风度;有的通体气格高古,韵致清绝,令人心醉;有的精制尤穷,神秘非他工之可拟伦也。人如其壶,壶如其人,桂珍完全是大男人气质,不求纤巧,不加无谓的雕琢,她造壶完全继承了紫砂传统造型及工艺制作的精髓,并体现着传统基础上再创造的发扬、延伸。 壶艺泰斗顾景舟先辈经常讲,紫砂壶造型难就难在一个非常简略的轮郭线里,把壶身、壶嘴、壶把冗务融为一体,加以组合,并要注意立体造型时三度空间细微之处的体积转换变化。周桂珍为什么这么出类拔萃,除了她独具匠心、心灵手巧的天分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她遇上了一段特殊锻炼机遇。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学徒时曾得到王寅春师傅的严格的制作基础训练,此阶段每次考工评比她总名列前茅,因此她早就是顾景舟大师看中的紫砂之材,常给予重点督导,故她的基本功基础特别的扎实。1958年到1960年之际,紫砂壶只有实用泡茶的茶壶生产,周桂珍与其他人一样每天生产一般性的商品壶,而且是计件工资,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做好每把茶壶,而且比别人做得快,做得好,基本功也得到了锻炼。手熟生巧,这一做就延续了好几年。 宜兴紫砂壶的成型方法是世界独特的制陶技法,它并非概念中的辘轳车手拉出来的,而是根据紫砂泥的延展特性,用拍打黏结的成型方法成型,周桂珍做壶的技艺,已经达到几乎完美的顶级水平,单就她打泥片时敲打的轻、重、快、慢之节奏感很强,非常有韵律,犹如一首打击乐曲。她造壶除了对造型完美有自发的完善能力之外,特别注重实用功能。并且对壶体表面加工有如气运一般的神功,使胚体表面光照如镜。她造壶的过程的操作技法规范、熟练、优美,有畅快淋漓的感觉。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周桂珍,女,北京人,1937年5月23日出生,副研究员,中共党员。196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植物病理专业,同年分配到北京市农科所植保室工作。 初到植保室,在室主任蒋绍博的主持下从事甘薯黑斑病的研究,负责室内的试验工作。1965年被所里派去作农村基点工作。在密云小曹村综合基点任基点组组长。 1969年到大兴县卢城公社鹅房大队水稻基点,担任该基点组长,负责水稻病虫害的调查及防治工作。 发现了首次在北京出现、发展很快、对丰产影响很大的水稻白叶枯病。1970年主持开展了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研究。跑遍稻区,了解病原的初侵染源,提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在推广这套技术时,得到农业局领导的支持,利用水稻考察现场会等广泛宣传,现场指导,使研究成果很快地在稻区推广。如大兴县红星公社科技站,仅用一年时间即将连年严重发病的品种田变为无病;房山县长阳农场由前一年的严重发病,变为零星发病。而场外未实行综合防治者仍严重发病。 1974年到东北旺从事“带知青”的工作,与刘继温一起任工作组组长。一年后回院从事科研工作,参加了由张石新主持的“小麦丛矮病综合防治研究”课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市番茄连年减产,政府提出了“给番茄打个翻身仗”的任务。通过调查,明确番茄减产是由病毒病侵染所致。1980年植保所承担了“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课题,她负责病毒的毒原鉴定。除积极将鉴定结果用于田间防治外,还配合蔬菜研究中心进行抗病育种,如杂交优良品种佳粉十号的育成。该课题1984年结束,分别获得市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5年后主要从事“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的研究”。该课题是由蔬菜研究中心与植保所、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合作完成。这项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开展的大蒜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研究,根据大蒜脱毒见效周期长的特点,穿插进行了草食蚕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脱毒技术研究。获得成果后,及时到郊区和内蒙试用,使无性繁殖脱毒的研究得到了各地的重视,并成为国内取得成果较早的单位之一。 1994年12月脱毒苍山大蒜中试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蚜虫传毒过程中Y病毒“助成分”蛋白研究获北京市科委科学进步一等奖 发表论文: 1. 京郊番茄病毒毒原鉴定和防治策略,《北京蔬菜》,1984(3)14~18 2. 北京市郊番茄病毒病原鉴定和病毒TMV株系分布,《病毒与农业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1984.9 3. 弱毒疫苗N14在保护地番茄上的应用效果,《植物保护》,1984,2. 4. 利用番茄弱毒疫苗N14对减缓主要真菌病情发展的试验研究,《北京农业科学》1984.10. 5. 利用生物技术获得草石蚕新品系,《北京农业》,1986.5. 6. 第一次全国农业生物技术学术讨论会汇编,1986.11. 7. 大蒜病毒毒原鉴定初报,《北京农业科学》,1986.6。 8. 草石蚕的茎尖与分生组织培养和脱病毒系的应用价值,《华北农学报》,1卷2期。 9. 大蒜病毒毒原鉴定初报,《北京农业科学》,1986.6。 10. 京郊大蒜病毒病的研究及其鳞茎中病毒的脱除,《植物病理学报》,1989,19卷,第3期。 11. 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研究摘要,本院科技成果推广专刊. 科研成果获奖: 1985.京郊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获市科委科学进步三等奖(执行人) 1984.12.抗病优质番茄杂交种佳粉十号,获市科委科学进步三等奖(参加人) 1987.草石蚕茎尖培养脱毒技术获市科委科学进步三等奖(副主持人) 1990.大蒜分生组织培养脱病毒技术研究,获市科委科学进步二等奖(副主持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