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仲恺高新区 |
释义 | 简介仲恺高新区,全称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成立于廖仲恺的故乡而得名。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惠州市惠城区,南靠深圳,西接东莞,区内有惠深、惠河、广惠、莞惠高速公路和京九、惠澳铁路通过。 2010年2月,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赋予仲恺高新区行使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区)一级行政管理权限,建立高新区一级财政管理体制。将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留学人才发展基地4个园区及陈江、惠环、沥林、潼侨、潼湖5个镇(街道)纳入管理范围。仲恺高新区面积由原来的12.9平方公里扩大至32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近15万增加到近50万,地域面积扩大了近25倍,人口数量扩大了3倍以上。 行政区划隶属广东省惠州市,下辖4个园区及5个镇(街道)。 4个园区:仲恺高新科技产业园、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留学人才发展基地 5个镇(街道):陈江、惠环、沥林、潼侨、潼湖 产业体系建区17年来,仲恺高新区吸引了索尼、西门子、LG、住友、施奈德、可口可乐、加拿大铝业等世界500强和TCL、德赛、华阳、富绅、亿纬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内的490多家企业落户,主要产品有彩电、手机、音响、激光头、激光视盘机、汽车导航系统、高能环保电池等,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新能源、光机电一体化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交通规划公路:区内有横穿高新区的仲恺大道全长4.9公里,路宽74米、42米、36米、24米的路网贯穿仲恺各个小区,仲恺高新区距惠州市汽车总站(市区)5公里。区内还包括惠深、惠河、广惠、莞惠、博深(在建)高速公路,交通非常便利。 轨道交通:惠莞、惠深城际轨道、京九、惠澳铁路(惠澳铁路总投资为7.68亿元,全长52公里,起自京九铁路惠州站,南至大亚湾的澳头站,是中海壳牌石化项目重要配套交通工程和惠州港的疏港铁路)。 海港:国家一类口岸——惠州港,是京九铁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口。惠州港已有一座30万吨级码头和三座15万吨级码头,年吞吐能力达到9000万吨。香港和记黄埔已加盟惠州港的开发与建设,将建成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 空港:周围有惠州机场(国内)、广州白云机场(国际)和深圳黄田机场(国际)。 人才政策为突破园区发展的人才瓶颈,仲恺高新区结合产业价值链升级和创新体系建设的需求,把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与培育体系。一是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形成产业优势,使之成为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提高园区建设水平,创新专业镇发展模式,优化产业集群发展,实现项目与人才的同步引进,同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重要载体;扩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使之成为高尖端人才的孵化器;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和社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吸纳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二是加快人才供求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人才网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相连接,建立长期的人才供求信息合作通道;完善人才市场网络服务体系,为用人单位提供快捷的人才信息服务;广开渠道引进人才,有针对性地选择国内高校较集中的城市举办专场招聘会,适时组织用人单位赴海外和港澳地区招聘高层次人才;要与海外的留学生组织、国外人才中介机构和华侨华人团体建立合作关系,畅通留学生及海外人才智力的引进渠道。三是设立“创新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创新领军人才”的吸引,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技术和创业“领军人才”,将个人奖励与项目配套资助相结合;用于吸引“青年创新人才”,对青年博士及博士后到高新区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给予每年科研经费补贴,并可自主向园区申请一定比例的项目配套资助,支持青年科研人员自发兴趣的研究;用于支持人才交流与培训,对高新区内从业人员参加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导向的专业技能培训给予适当补贴,对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换和联合培养给予“创新奖学金”支持。四是加强人文环境、法制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大胆创新、敢于争先和博爱宽容的人文环境;加快人才工作建章立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人才的合法权益,努力形成保障有力的法制环境;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在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医疗保健、子女就学教育等方面,为人才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