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钟万登 |
释义 | 钟万登,惯性技术专家,中国气浮和液浮陀螺稳定平台技术的开拓者之一。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从事“陀螺仪原理”和“自动调节原理”等课程教学工作。从60年代后期起,主持三轴气浮陀螺稳定平台的前期研制,主持三轴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的最终研制,是水下发射固体弹道导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得奖人。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授予部级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简历1926年1月6日 生于四川省资中县东合乡向阳村。 1946~1950年 四川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工学学士)。 1950~1951年 空军第一航校机械师班毕业。 1951~1952年 空军沈阳机务学校教员。 1953~1956年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系助教。 1957~1965年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讲师、副教授。 1965~1971年 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13所三室主任。 1971~1992年 航天工业部067基地7171厂(16所)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兼副厂长、厂长、科技委主任。 1996年 航天工业总公司067基地7171厂(16所)技术顾问。 经历钟万登,1926年1月6日生于四川省资中县东合乡向阳村。195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航空工程系,获工学士学位。1951年任空军沈阳机务学校教员。1953年至1965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系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 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80年在七机部获教授职称。在任教期间,先后担任“陀螺仪原理”、“自动调节原理”等课程的教材编写与讲授、辅导实验并指导自动控制专业毕业设计。 1965年5月,为加强我国弹上惯性器件研制力量,他调到七机部13所任平台研究室主任。当时,中国远程战略导弹用惯性器件正处于方案论证阶段,陀螺静压气浮轴承技术刚有所突破。在全弹控制系统方案论证时,他与同事们一起,充分论证了采用三轴气浮陀螺稳定平台方案的优越性,力主采用平台方案,该方案为型号采纳。平台方案的确立,使我国弹上惯性器件突破了型号已有的单一的捷联式格局,开创了新的技术途径。到90年代末,仍为我国后续研制的所有中程、远程地地导弹及运载火箭采用。到1971年,在他主持下,先后完成了原理模型样机和初步设计样机的研制。1971年5月,为加强三线建设,他调入七机部067基地7171厂(16所),任当时厂内惟一的一个研究室主任,该室后来发展成八个室。1979年任总工程师兼副厂长,1981年任厂长,1985年任科技委主任,1996年任技术顾问。在此期间,他主持了潜地及车载地地导弹用三轴液浮陀螺稳定平台研制,从第二套模样起,一直到定型。作为厂长,除领导型号、预研等技术工作外,还要解决因地处秦岭深山、企业办社会所带来的职工和家属的生活难题。 他主持研制的三轴液浮陀螺稳定平台1980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是第二完成人;1985年潜艇水下发射固体导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是第七完成人。为表彰他的突出贡献,1984年航天部授予他一等功,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授予部级有突出贡献老专家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7月光荣出席了党中央召开的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表彰大会。他有多项社会兼职,1979年任中国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1991 年任陕西省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1987年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第一届理事兼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届名誉理事;1981 年、1991年任七机部、航空航天部两届科技委委员。 著作钟万登主编·液浮惯性器件.北京:宇航出版社,1994 荣誉DGLE-5高精度大量程离心机,属标定加速度计用的大型精密设备之最。该机主机转臂直径4米,高2.5米,重4吨,于60年代末,在长春光机所157室完成设计并投产。1972年后各部件先后到厂,在他主持下,对原设计进行了修改,尤其是有关电路、测量部分。经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终于成功。该设备于1984年5月通过由陆元九院士主持的部级鉴定。到现在为止,仍是全国惟一的一台高精度大量程加速度场计量标准。该机于1985年获重大科技成果部级一等、国家级二等奖。 技术成就单液浮陀螺是美国在4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而顶级水平的陀螺,则发展了三浮技术,“三浮”是指在陀螺内,液浮、动压气浮、磁悬浮三项技术同时采用,以达到高精度(每小时千分之一度以上)、长寿命(连续工作数年以上)的目标。没有预研,就没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1971年,他从任室主任起,就一手抓型号一手抓预研,先将两浮,后将三浮纳入远景课题研究,分三步走:第一步,单液浮陀螺,作为主目标,供型号用;第二步,将单液浮陀螺电机的滚珠轴承换成动压空气轴承,使之成为永不磨损型的两浮长寿命陀螺;第三步,在两浮陀螺的宝石轴承浮子上再加装磁悬浮轴承定中心,成为三浮陀螺。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努力,两浮陀螺于1990年2月通过了由任新民、梁思礼、张履谦等专家主持的部级鉴定。该项成果1991年获部级一等国家级二等科技进步奖,三浮陀螺在90年代末也研制成功。 贡献1965年至1971年,钟万登任七机部13所平台室主任期间,主持并参加三轴气浮陀螺稳定平台方案论证、模样和初样研制。此前,在已有的四个型号中,导弹制导和稳定系统均采用捷联方案。它是将惯性仪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直接安装在弹体上,有着简单的优点,但存在着惯性仪表直接承受弹体振动、冲击,工作环境恶劣,不能实现自对准自标定等不足;平台方案,是将惯性仪表用机械万向框架将其与弹体隔离,从而克服了捷联式的不足,也比捷联式复杂。从该型号起,到90年代末,平台方案一直为我国中程、远程地地地导弹及运载火箭采用。在三轴气浮陀螺稳定平台研制中,他主持并参加总体结构、稳定回路、调平回路、测试等小系统的方案制定和模样、初样研制。首次提出并实现了模数转换电路的调宽方案、不用减速机构的力矩电机方案及平台动态试验方案,这些技术,为后续型号研制开辟了新途径。他为中国三轴气浮陀螺稳定平台研制成功进行了大量前期开拓性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