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钟鼓楼 |
释义 | 1 钟鼓楼传说钟鼓楼(bell tower and drum tower)中国古代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钟鼓楼有两种,一种建于宫廷内,一种建于城市中心地带,多为两层建筑。宫廷中的钟鼓楼始于隋代,止于明代。它除报时外,还作为朝会时节制礼仪之用。 暮鼓晨钟的不老传说 “钟鼓楼中,终古钟鼓撞不断;凤凰塔缝,奉皇凤凰引难鸣”。这幅对联对于现在的南昌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偶尔有人说起,也许很多的南昌人都不知道它是南昌钟鼓楼上的一幅对联。 冬日里难得一个晴天,迎着寒冷的阳光从象山路走过,江西画院旁边的一个社区里的居民悠闲地在江鹰包行吃包子,热腾腾地蒸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很是惹眼。33路公交车晃晃悠悠地从渊明路开过来,车上是一些在寒冷中木纳的脸。这个地方的老百姓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性,所以生活都是不紧不慢的样子。这就不得不了解一下南昌的钟鼓楼了,在古代没有时钟,记时靠日圭和漏壶,老百姓全靠官府设置的钟鼓楼,来传递报时的信息。南昌城最早的谯楼设在普贤寺内。明朝洪武年间,都指挥宋晟在广济桥西南岸兴建“钟鼓楼”,飞檐5层,内为重屋3层,楼前建台,台上放置日圭,室内置漏壶计时,钟楼画角(古乐器)列置其上,楼后设阴阳学署。楼成后,将普贤寺铜钟移至于楼内。一百年后,钟鼓楼因岁月日久失修,有倒塌的危险,府衙虽然多次进行过维修,但仅仅是对破漏之处作一些修补。弘治7年(1494),巡抚都御史邓公辅看到此楼十分破旧,便命南昌府同知张汝舟拆旧建新,楼高7丈,屋广40丈,共建房屋18间。阴阳学署和漏壶之室按旧制仍设屋内,将日圭之台移到大门之外大门对着大街,门上挂了一块“授时”牌匾,为使楼基不会受到东湖波涛的侵蚀沿湖以石护岸。重建工程自这年冬季动工,由南昌府经历(正八品官衔)王兴隆督办。弘治9年3月竣工,用去木料近万根,瓦近25万片,新楼重檐翠飞,气势恢弘。从远处望去如出霄汉之上,登高远览,又像在埃土盖。万历15年(1587)7月,知府范涞复修,竣工后作诗一首以示庆祝,有“共上高楼意若何,楼中玉漏瞰清波”之句。明朝末年,钟鼓楼毁于兵燹。清朝初年,巡抚、兵部侍郎蔡士英重建钟鼓楼,兵部右侍郎万恭作记。新楼高8丈,宽4丈,“飞榱勒栋,丛锐错节,耸东湖而隘西山”。 晚清时钟鼓楼又被焚毁,官府在章江门内西大街(今子固路)兴建鼓楼,将铜钟移来。鼓楼仍坚持每天黄昏时鸣钟18响,接着发鼓计时。每夜五更,每隔2小时敲鼓12下。第二天凌晨五更告罄再鸣钟声,宣告新的一天开始。据说钟鼓楼在清朝末年就开始凋敝,历经战乱,在毁坏中消亡。到新中国成立后,就再也看不到钟鼓楼的模样了。而只空剩下一个地名延续到现在。今天在这里还能够感受到作为主导时空,报晓示昏的权威地的不平凡的气韵。但是,这一切都只有在史料中才能够得以知晓了,生活在这里的人离它越来越远,近乎传说了! 注:同知;宋代枢密院不设枢密使及副使时,其主官称知枢密院事,佐官则称同知枢密院事,或简称知院、同知院。辽代设同知府事、同知州事。金、元时每府或州设同知一员,明清定为知府、知州的佐官,分掌督粮,捕盗,海防,江防,水利等,分驻指定地点。清代的同知,称为州同。此外,地方政权“厅”的长官,也称为同知。清代各府同知为正五品。 永昌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四街交汇之处。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距今近400年。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楼台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体四面各悬巨匾三块,匾文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东上、中、下);“文运天开”,“魁壁联辉”,“云锦天香”(南上、中、下);“中天一柱”,“怀柔西域”,“玉关通道”(西上、中、下);“声闻四达”,“保障金川”,“威宣沙漠”,(北上、中、下)。台基拱门上镌有:东“大观”,南“迎熏”,西“宁远”,北“镇朔”。一层楼台上置大铁钟一口,内置大鼓一面。整个建筑结构谨严,造艺精湛,高耸挺拔,雄伟壮观。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保单位。 钟鼓楼曾多次维修。清顺治时参将郑续善补修。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县白钟麟动员乡里大事修缮。此后200多年里,经历了多次地震。民国十六年(1927)大地震后,楼体倾斜下陷,部分构件断裂脱卯,楼顶层层渗漏,有倒塌危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几次维修,1981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中共永昌县委,县人民政府报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对钟鼓楼进行了落架重修,1984年6月24日动工,1986年6月底竣工,7月28日由省、市文化部们参加剪彩验收。维修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原样。通天柱选用优质红松,椽材精选祁连云杉,飞头斗拱多取原件。用南山石制础,以钢筋混凝土固基。由北京琉璃制品厂重造琉璃瓦兽八卦式宝顶。请国内各地知名书法家依原文重书匾额。由咸阳古建筑维修队彩绘。由县离合器厂新铸高1.35米,口径1.1米,重1吨铁钟。由县木器社等单位新制面直径1.6米大鼓一面。对损坏的风铃等原件,均恢复原样。这次维修,共用经费53万元。其中群众集资1万元。总用工2.6万个。1994年,县政府拨款5万元,对永昌钟鼓楼一层木件重新油漆彩绘; 2000年,县政府拨款对钟鼓楼一楼地面进行了防渗水技术处理;2002年,县政府拨款对钟鼓楼四面门洞加固了不锈钢金属围栏,有效地保护了钟鼓楼的外围安全。 永昌钟鼓楼内置钟、鼓,晨钟暮鼓,声闻四达,籍以振兴文教,教化民众,历经数百年风雨浸润,是永昌历史文化的象征。整个建筑结构严谨,雄伟壮观,是河西走廊重要的古建筑之一,是研究明清以来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永昌县城地处河西走廊东部,是汉、唐中外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城。从历史上看,永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反映在钟鼓楼这一古建筑上,具有蒙汉党项等多民族文化交融一体的风格。其一:从艺术造型上看,形体是由屋顶,木构架,台基三大要素所构成,沿袭了汉朝的做法,是我国民族建筑风格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二从平面布局看,钟鼓楼设在全城正中,掌管全城作息和夜禁时刻,是元朝的制度,也是蒙古族建筑的布局手法,它置钟鼓于一楼,与宋金明清时期“鼓楼在东,钟楼在西”的形制不同;三,从建筑形式上看,盝顶式屋顶是元代常见的造型之一,明初,元朝宫殿多被拆除,唯独永昌钟鼓楼上有蒙古族风格的宝顶,这在国风的古建筑中尚无先例。永昌钟鼓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盝顶之上加了一个八卦宝顶,突出了民间盛行的五行之说;其四:围栏共分三格,扶手下一空格,中有垫墩,中间一小格,用木版装实,刻有卷草花纹图案,下一大格, 用木版装实刻有降幕云图案,系西夏宫廷建筑风格。另外,三层楼室内五片直彩的第一到第二片直彩间,置一小斗,系宋代建筑风格。其五:从油漆彩画看,柱、门、窗为深朱红色,斗拱青绿间色,即兰升斗间以绿昂拱,绿升斗间以兰昂拱,分别以三青三绿及绿华退晕,墨线压边。斗拱板面涂红底,画兰绿火焰三宝珠,均为典型的明代州城彩风格——旋子彩画。 城市中的钟鼓楼早为专用报时建筑。古代里坊制城市(见里)实行宵禁,早晚击鼓为启闭坊门的信号。建于明洪武年间的西安钟楼鼓楼是现存最古老的实例。此外,唐代寺庙内也设钟和鼓,元、明时期发展为钟楼、鼓楼相对而建,专供佛事之用。 2 北京钟鼓楼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在城市钟鼓楼的建制史上,北京钟鼓楼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我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 简介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 钟鼓楼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钟和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以后才用于报时之用。中国古代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唐朝都 城长安是一个繁华的都城,其结构实行里坊制,即以里坊为单位,每个里坊围以城墙,在四面或两面设房门,定时开启。而在宫城正门承天门上设置钟鼓,作为全城的司时中心,早晚根据承天门的钟鼓声开启各坊门及宫门。元代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内,也于宫城之北建了钟楼和鼓楼。 北京鼓楼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建在高砖台上的一座殿堂式建筑,台基高达4米,台上有5间重檐的木构殿楼,楼高46米多。红墙朱栏、雕梁画栋,非常雄伟壮丽。北京城内的钟楼和鼓楼位于京城中轴线北部终点的,由于其类似城楼的建筑形式,飞檐翼角的独特形态,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而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 清代原规定钟楼昼夜报时,乾隆后改为只报夜里两个更时,而且由两个更夫分别登钟、鼓楼,先击鼓后敲钟。其计时方式按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来计算,每更为一时辰,即现在的两小时,19点为定更,21点为二更,23点为三更,1点为四更,3点为五更,5点为亮更。钟鼓楼每到定更先击鼓,后敲钟,提醒人们进入睡眠,二更到五更则只撞钟不击鼓,以免影响大家睡眠。到了亮更则先击鼓后敲钟,表示该起床了。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与击鼓相同。 2001年岁末的午夜11时57分,北京鼓楼沉寂了近百年的群鼓再度被敲响——25位年轻鼓手表演了《二十四节令鼓之冬》乐章(鼓谱的作者是中央民族乐团打击声乐部首席朱啸林先生),鼓声持续3分钟,到2002年元旦0 时结束。鼓楼从2002年元旦起,正式对外开放。每天将四次击鼓,每次15分钟。 如今的钟鼓楼虽已失去司时的作用,但每到年节,依然能听到宏厚有力的钟鼓声,成为京城著名的一景。 ◎ 建筑结构鼓楼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以砖木结构为主的建筑。 鼓楼分两层,一层为无梁拱券式砖石结构,南北各辟三个券洞;东西各辟一个券洞;东北隅设蹬楼小券门和蹬楼通道。鼓楼二层大厅中原有更鼓25面,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个节气)。仅存一面残破的主鼓为清朝末年使用,牛皮鼓面上的划痕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时刺刀所划。现有25面更鼓是根据清朝嘉庆年间尺寸仿制的。目前每天有七场击鼓表演,每小时一场,依据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而创作,反映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农耕生活。 鼓楼二层陈列有古代计时器有碑漏和铜刻漏。碑漏内部设12根铜管,最后一根铜管下置铙片。碑漏上方设一投球孔,铜球通过所有铜管的时间为24秒,然后击铙报时。两个金属球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4秒,36个球用时14.4分,即古一刻,3600个球滚动完毕正好24小时。 据史料记载,鼓楼上的铜刻漏为宋朝年间制造并相传下来,后辗转遗失。现在鼓楼内陈列的铜刻漏是仿制的,分为四级漏壶,由上至下分别是:天池、平水、万分、收水。收水壶设箭尺于水中,水涨箭浮,依刻显时,旁边的铙神每隔15分钟击铙八次报时,每天误差仅在20秒左右。 钟楼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全砖石结构的大型单体古代建筑。钟楼东北角开一蹬楼小券门,登75级台阶至二层。整个建筑结构强调了共鸣、扩音和传声的功能,这种设计在我国钟鼓楼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钟楼二层陈列的报时铜钟制造于明永乐年间。铜钟悬挂于八角形木框架上,通高7.02米,钟身高5.5米,下口直径有3.4米,钟壁厚12到24.5厘米,重达63吨,是目前我国现存铸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钟,堪称中国的“古钟之王”。据文献记载,铜钟采用传统的泥范法,利用地坑造形群炉熔铸。钟体全部由响铜铸成,撞击时声音浑厚绵长,正所谓“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古代关于铸造这口铜钟,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传说当年铸钟久铸未成,眼看限期将近,老铜匠华严心急如焚,女儿华仙跳入炉中,终于铸成了这口大钟。百姓为了纪念舍身救父的华仙姑娘,在小黑虎胡同修建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现仍有遗址可寻。 ◎ 旅游指南门票价格:鼓楼全价20元,半价10元 钟楼全价15元,半价7元 通票30元,半价15元 票价说明:60岁以上老人、大中小学生、军官武警证半价 70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证、1.2米以下儿童免票 研究生全价 开放时间:旺季(4月16日-11月15日) 9:00-17:30,17:15停止售票 淡季(11月16日-次年4月15日) 10:00-17:00,16:30停止售票 无闭馆日 鼓楼击鼓表演时间: 旺季 9:30 10:30 11:30 13:30 14:30 15:30 16:30 17:15 淡季 9:30 10:30 11:30 13:30 14:30 15:30 16:50 3 西安钟鼓楼西安钟鼓楼位于中国陕西西安市中心。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迁建于现址。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 建筑重檐窝拱,攒顶转角的木质结构,共有3层。每层均施斗栱装饰。楼基面积达1377.64平方米,通四街各有门洞。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宽约35.5米,用青砖砌筑。楼高27.4米。由地面至楼顶,高36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供游人登临参观。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十三年(1674)和乾隆五年(1740)先后重修,但梯体仍保持原建筑特点。楼九楹三层,为歇山顶重檐三滴水木构建筑。座宽38米,长52.6米,高8.7米,全用青砖砌筑。楼高24.3米,通高33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宽各6米的券门。北悬“声闻于天”匾额,南悬“文武胜地”匾额。楼建于基座中心,稳重厚实。 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古代许多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 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 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 ;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 4 徐州钟鼓楼徐州钟鼓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徐州大同街中心。此楼是一座混合结构的五层方塔形建筑,为1931年冬铜山县县长余念慈下令建造。楼高约 20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是当时徐州最高的建筑。 据《云龙区志》记载,修建此楼本是为了报火警,所以又称“望火楼”。每有火警则以不同的击打钟声表示火灾的方位,以便市民听到前去救火。不过,这“望火楼”从未报过火警,还险些因附近的大火被烧毁。 1932年,大同街铺设了徐州第一条柏油马路,也决定把钟鼓楼的大钟换上新颜。安装时钟的工程于次年冬完成。据了解,此钟为重锤链条式齿轮时钟,四面有瓷砖,罗马字钟面,指针长达一米。六十年代钟面更换为白色油漆玻璃盘面,使用阿拉伯数字,用镂空钢板锉成数字和指针。大钟后来因年久磨损,保护性地停止了摆动。 5 张掖钟鼓楼鼓楼也叫钟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位于张掖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 鼓楼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条,台顶砌有一米高的女墙,下部四面中轴线开券形门洞。门洞平面呈十字型,与四条大街相通,可供通行;门洞顶部砌5层砖券,上面嵌刻砖匾额,东为“旭升”、西为“宾晟”、南为"迎薰"、北为“镇远”。楼阁上下两层,重檐四面悬挂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望雪”、北“居延古牧”。康熙七年(1668年)重建后,改为东“九重在望”、西“万国咸宾”、南“声教四达”、北“湖山一览”。钟鼓楼东南角有唐钟一口,铸有图案,每层6格,上层其中3格为飞天,飞天戴花冠,袒上身,下着裙,露脚,手拿花束;中层6格,其中3格是朱雀、玄武;下层6格,其中3格是青龙白虎。全钟只有图案,无文字,全国罕见。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雄伟壮丽,是人们观赏甘州现代化街景,五彩缤纷不夜城的最佳观赏点,也是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理想场所。游客置身于此,即可猎奇览胜,寻古探幽,又可品茶观景,清风随意。让人赏心悦目,陶然欲醉,乐而忘返。 6 泸州钟鼓楼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城西大街古泸州分巡道署辕门左,即今之钟楼处。明嘉靖十六年兵备佥事薛甲建。状如城门,中通车马,建楼其上,四望巍然。该楼又名大观台,惜清光绪十五年已毁于火,民国十七年即在原址建成钟楼,今仍保存完好。有明薛甲《大观台碑记》传世。 7 茂名钟鼓楼钟鼓楼在电城镇十字街口,明天启七年(1672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楼改为文昌阁,题额日:“云门”。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后,至今幸存。 钟鼓楼为一座砖木石混合结构的三层城楼式建筑,通高13.1米,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底层中为石砌券拱门洞,高4.1米,宽4.25米,洞纵深15.2米。洞门上方嵌横额“云门”石匾,书法苍劲。城台上两层楼阁高耸,悬山顶,灰雕脊,重檐斗拱,画栋回廊,红墙碧瓦,典雅古朴,气势恢宏。该楼为茂名市仅存的明代钟鼓楼,现公布为茂名市文物保护单位。 8 银川钟鼓楼坐落在银川市解放东大街和鼓楼南北街十字路交叉处的钟鼓楼,又称“十字鼓楼”、“四鼓楼”,俗称“鼓楼”。楼总高36米,占地576平方米。由台基、楼阁、角坊组成。台基呈正方形,边长24米,高8.5米,用砖石砌筑。台基四面辟有宽5米的券顶门洞,中通十字,与解放东西街、鼓楼南北街相通。四面洞额有石刻题字,东曰“迎恩”,南曰“来薰”,西曰“挹爽”,北曰“拱极”。东面门洞两侧各辟一券门,南券门额上题为“坤阖”,内为一耳室;北券门额上题为“乾辟”。从北券门沿券砌暗道石阶可登至台基之上。台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顶重檐三层楼阁,每层楼阁四面围以环廊。登临阁上,扶栏眺望,银川景色,尽收眼底。楼阁顶脊饰以龙首,中置连珠,呈二龙戏珠之势,别具情趣。仰观钟鼓楼,挑檐飞脊,高耸秀丽,造型生动,颇为壮观。 钟鼓楼台基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为宁夏知府赵宜喧主持建造,并手书了洞额石刻题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宁夏地方绅商捐资在台基上又建了三层楼梁架,后因“款绌停辍”。直到民国6年(1917年),才由宁夏县知事余鼎铭接续重建,并在四角增盖了券棚顶角坊。落成后的钟鼓楼,曾悬大钟一口。 钟鼓楼是一座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古代建筑物。1926年,国共合作时期,宁夏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中共宁夏特别支部,以及国民党县党部的办公地址,就设在钟鼓楼上的东北角坊。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9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李志民,以及宁夏地方知名人士,一同在钟鼓楼上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仪式。?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钟鼓楼进行了多次加固维修。近年,又在钟鼓楼四周增辟了环形花坛,楼上建立了党史陈列室。现在,钟鼓楼为宁夏和银川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 酒泉钟鼓楼耸立在酒泉市的十字街中心,一座砖砌的高墩上,为三层木结构的塔形楼,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雄伟壮观。鼓楼下有四门通向东南西北,行人车辆右以穿行。门上分别题有“北通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哈密),贴切地标明了酒泉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意义。酒泉钟鼓楼最早创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6-353年),是前凉政权酒泉郡太守谢艾主持重修的酒泉城(时称福禄县城)东城门,也叫“谯城”,即为守城戎卒打更巡逻、报时、防寇报警的地方。现今的鼓楼,连通基座在内,三层木楼通高24米,周长112米,正方形,上小下大,是清朝光绪31年(公元1905)重修的。 10 安阳钟鼓楼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独有这里藏着一片难得的宁静;尽管四周商铺林立,却无法遮掩它独特的厚重感,虽然是重建的楼阁,但仍然能凸现出城市的古朴典雅。这里就是安阳城的钟楼。 钟楼位于古城北大街中段,东西钟楼巷交会处,和郭朴祠相邻,是一座高台建筑。如今我们见到的钟楼并非古建筑,原来的钟楼已毁于战乱。这座钟楼是安阳市政府于1988年整治老城和开发北大街时按照原有规模在原址上重建的。 老钟楼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当时可是处于古城的重要位置,不仅占据交通要道,而且其所占地势也是城中的最高点。据史料记载,钟楼台高7米以上,上建重檐歇山式楼阁,台下四面均有拱形门洞,可以连通东南西北,方便出行。 当年建造钟楼既是大势所趋,又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经过几代君主的稳固统治,国家逐渐走向强盛,从上到下开始盛行建造高阁楼台,体现太平盛世。各地莫不依照京都的模式大肆修建亭堂殿阁,钟楼就是其中之一。而当时的彰德府知府刘聪既想为当地百姓做些实事,又想凸显自己的政绩,遂建造了这座拥有报时功能的钟楼。 说起这位知府大人,其在任时还是有一些作为的。据《安阳通史》记载,刘聪在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出任彰德府知府,他办事果断,为政廉洁。甫一上任就整顿吏治,使彰德府内的一些不法刁蛮之徒闻之一惊。刘聪不仅主持修建了钟楼,还在漳河上修造了石桥,受到了漳河两岸百姓的广泛拥戴。 刘聪任职彰德府时,正值宦官刘瑾专权。刘瑾在朝内积极培植自己的党羽,并四处派亲信巡查地方,排除异己。据说,刘聪带人修建钟楼时正逢刘瑾的亲信来到彰德府巡查,就有下属劝谏刘聪暂时停工,以免遭受流言飞语。刘聪对刘瑾的恶行素来不齿,闻听此事后更是激起心中的怒气,遂置之不理,依旧按照计划动工修建,并留下了“业已为之,虽被罪不怨”的豪言。 正当大家对此惴惴不安之际,事情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刘瑾不仅没有行文责训刘聪,反而嘉奖一通,欲拉拢刘聪成为自己的党羽,后来还保荐刘聪为佥都御史。其中原因不为所知,大概是因为两人同姓的缘故吧。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刘瑾被告谋反,明武宗朱厚燳一声令下,菜市口斩了刘瑾,并由此牵连广泛,刘瑾的许多党羽或被杀,或被贬。刘聪虽不是刘瑾的亲信,但也未能幸免于难,被剥夺官位,发回原籍为民。 11 德阳钟鼓楼钟鼓楼正下方,有一面石墙,墙上刻着“钟鼓楼”苍劲有力的三个浮雕大字,让人过目难忘。钟鼓楼不算高,从碑文上得知总建筑面积为1574.5平方米,底层面积周边长18米,高为36米。建筑样式为5层7檐,楼身主体色彩采用灰色基调,以塑筒瓦饰面,梁柱以深褐色为主,彰显出典雅庄重、朴实大方的川西建筑风格。 客人们迫不及待地拾级而上,我留意地数了数,共有372梯。每一层四面都有石台,每一个石台仿佛就是一个观景台,凭栏眺望,德阳全貌尽收眼底。只是天气突然黯淡下来,有了那种下雨的感觉。在薄雾地笼罩下,城市街景变得模模糊糊,朦朦胧胧,像一个披上了轻纱的姑娘,妩媚动人。 德阳钟鼓楼是德阳的标志性建筑,老钟鼓楼位于德阳南街,据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古名称四面鼓楼,又名来鹤楼,外观五层,左悬大铁铸钟一口,右置大圆鼓一面。钟鼓鸣奏时声闻数里,为古时县城报时之用,故名钟鼓楼。楼高20余米,在第三层四周分别悬挂着“九天垂露”、“文光射斗”、“爽气西来”和“青云直上”四匾额,衬托出楼阁更加富丽华美,雄伟壮观。素有“德阳有个钟鼓楼,半截还在天里头”的说法,可见德阳钟鼓楼实乃蜀中名胜,邑人之傲。 令人感到惋惜地是,钟鼓楼的命运多桀,明末兵焚,清乾隆1787年秋葺而新之,公元1971年,因破四旧再次遭废。新钟鼓楼是老钟鼓楼的仿制品。2005年12月27日破土动工,2007年元旦楼成,座落东山之巅,百尺高楼金璧辉煌,流光溢彩;万丈青壁之间,银光闪烁,慰问壮观。 我最后一个走出楼宇,抚摸那“钟”那“鼓”,细读“厚德凝钟声赫赫,春阳耀鼓势滔滔”、“四野云低,楼衔日月天垂露;群峰翠仰,鼓撼山川斗溢光”两幅楹联,深深体会到了“上有天堂,下有德阳”的实在。 东湖山风景区与钟鼓楼相对,是德阳城市的一片绿肺,是市区新鲜空气的储藏罐。占地1200余亩,山势奇绝,群峰竞秀,香樟翳翳,翠柏森森,鸟声盈盈,浓荫蔽日,树绿花美。山围中一湾湖水,清澈见低,秀色迷人。 与钟鼓楼相似,东湖山公园也是近期的产物,2006年初春,市政府投入巨资综合整治东湖山公园,要求每个景点做到个性突出,特色鲜明,景点与景点统一协调,和谐一致。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东湖山建成了风光旖旎的人间佳境和山水明净的绿色生态园。 我们从公园南大门入园,映入视野的第一个景观是富有诗意的“丹井流霞”,只见一股清泉从龙嘴里飞珠溅玉似的喷射而出,甚感奇妙。“丹井流霞”乃德阳八景之一,相传这里曾是东晋许真君取水炼丹的一口井。说的是一轮红日从东湖山上冉冉升起,丹井上方泛出万道霞光的壮丽景象。这蕴含着种种祥瑞的清泉,饮用者自然会得到无限的福泽。 12 盖州钟鼓楼钟鼓楼,坐落于盖州市盖州镇的中心稍偏南处,居于盖州古城南北中轴线上,距南城门约350米,距东西城墙各约340米。 钟鼓楼建在高台上,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中为观音阁,阁后为大慈宝殿,宝殿左、右各有一配殿。这组古建筑皆坐北向南,偏西23度。这组古建用材及木架特点,均有明代风格,相传为明洪武年间,指挥吴玉展筑南城时所建是可信的。 钟鼓楼,民国年间曾改做"民众图书馆",现基本保持原貌,很有保存价值。 钟鼓楼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将其提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提升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13 当代作家刘心武小说《钟鼓楼》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刘心武,1942年出生,祖籍四川,后在北京生活,他在中学时代即开始写作,并有散文、小说、杂文、评论等散见于报刊。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在中学当语文教员,担任过10年班主任。后在北京出版社当编辑,此后担任过《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主编,现为中国作协专业作家。 《钟鼓楼》是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原载1984年《当代》第五期和第六期。并由此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这篇小叙述了1982年某一天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向读者们自觉展示了当代生活中极其丰富多彩的社会场景,通过不同人不同心态和不同的言行,反映的了80年代初北京市民的社会生活面貌,文中纷繁的人物与情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人说它是一部《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 在钟鼓楼附近一个古旧四合院里,住着几户人家,今天薛大娘家办喜事,她一大早就起来收拾东西,喜事临门,可薛大娘的老伴薛大爷却与平时一样照例去什刹海后海边遛弯打拳去了。大儿媳孟昭英说好今天起早过来帮着收拾收拾,但却迟迟未到。薛大娘心急,就随口招呼同院的小伙子荀磊帮她把大红的双喜字贴到院子的两扇门上。 说起荀磊,可真是这个院里的好孩子。虽说是工人子弟,但家教严,懂事早。尤其让人羡慕的是,上一辈没有讲洋话的,偏偏荀磊的外语就特别棒,中学毕业后出人意料地被外事口的什么部门招了去,还送往国外培训了几年。这不,小伙子今年刚回来,在一个重要部门当翻译呢。他现在正和同单位一个北外毕业的女孩子冯婉姝相爱,但荀磊的父亲荀师傅并不喜欢冯婉姝,嫌她身上的洋味太浓。 荀师傅是军人出身,在部队时有个战友名叫郭墩子,是河北同乡。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他俩结下生死之交,全国解放后相继结婚,1960年两人的妻子同时怀孕,说定如生出的孩子品种不同,将来他们就结亲家。郭墩子后来下放回了农村,贫病而死。今天说好,郭墩子的女儿郭杏儿要来北京看荀师傅一家。 其实,同院的姑娘张秀藻对荀磊一直单相思,听说荀磊已有朋友,没少偷偷地落泪。她现在清华就读,她的父亲是在某局任局长的张奇林,是院里百姓心目中的高干。他今天要出访西德,上午就得去机场,但得到通知说航班延误,飞机改在下午起飞。于是利用这点时间他让女儿张秀藻帮他整理一下书橱。 今天来薛大娘家帮厨的是年轻人路喜纯,也很早的来到了四合院,他是崇文门附近一家饭馆的厨师,今天来此是遵师傅之嘱操办婚宴的。他的师傅老何是有名的同和居的大掌勺,当初是老何看中了路喜纯这小子的纯正、好学,主动收他为徒弟的。薛大娘家虽说请不动老何来给亲自掌勺,但老何派喜纯来也是够给面子的了。 薛大娘为吉利,她请住在四合院外院三间南房京剧演员澹台智珠去接亲,澹台智珠人好,又长的俊俏,真是站有站相走有走相。“文革”中,年纪轻轻的澹台智珠也未能免遭迫害,被视为牛鬼蛇神下放到一家小纽扣厂当了一名包装工,不久嫁给了车工李铠。后来澹台智珠被落实了政策重返舞台,但并没有像有些明星那样发生婚变,小日子过得倒也让外人看了眼红,但李铠心头却总也摆脱不掉那一层阴影。 早晨,剧团里与澹台智珠搭档唱小生的濮阳荪忽然打来电话告急,说拉京胡的老赵和打板鼓的老佟被一个名角女人勾跑到外地搭台子去了,团里的演出面临被拆台的危险。李铠平素就讨厌一身娘们儿气、在舞台上与自己的老婆拉拉扯扯的濮阳荪,听他这会儿在电话那头没完没了地泣诉,愤而离家出走。弄得澹台智珠接完电话还得满世界去找丈夫,竟给薛大娘这边晒了台。情急之中,薛大娘只好把迎亲的人选换成了詹丽颖。 詹丽颖也住在四合院,她的岁数要比澹台智珠大一些,50年代大学毕业,心地善良,是个直性子,可能坏事就坏在了这个“直”上面。1957年头上被扣上一顶右派的帽子,一改造就是20多年,大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流逝了。后来与一位四川的技术员结了婚,户口问题解决不了,两人一直分居两地。让这样一个在生活上算不得十分圆满的人去接亲薛大娘心里不是没有遗憾,但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人先,只好这样对付一下了。 四合院里还住着无赖汉卢宝桑,他最早来薛家吃婚宴,卢宝桑一分钱的贺礼也不掏,进门就要烟要糖,抽了吃了还嫌档次不高。 再说郭杏儿,她是第一次到北京。下了火车时间还挺早,她便背着小包裹先到天安门广场照了张像,然后又去王府井给荀师傅买了糖酒糕点。郭杏儿来到荀师傅家时正巧冯婉姝也在这儿,听人家口里说“电脑”、“信息”什么的,郭杏儿觉得有些发蒙。 今天的新郎叫薛纪跃,他并不像大多数新郎在完婚之日那样兴高采烈,他为了给未婚妻潘秀娅买一块高级雷达小坤表,父母节衣缩食攒了三年钱。潘秀娅在一家照相馆收款,她找对象的原则不是像小说或电视剧中的女孩子们那样看重爱情,而是主要考虑是否“合适”。在试图通过高攀教授子弟改变自己社会地位受挫之后,她选中了薛纪跃。 詹丽颖接回新娘后,忙回到了自己家。因为家中还有两位不同寻常的客人——被詹丽颖硬拉到一起谈对象的嵇志满和慕樱。男方老嵇40多岁了依然独身,在一所中学教教学,是个集邮爱好者。 女方慕樱就住本院,但搬到这儿时间不算太长。她对外称自己是医生,其实在某单位医务室工作,至多算个医务工作者。建国初她凭着一时的冲动嫁给了一个在抗美援朝中立过功的伤残军人,被保送上大学后婚姻破裂,嫁给了同班的一个男生,“文革”中再次离婚。现在慕樱正在追求刚刚恢复工作的国务院某部部长齐壮思,对老嵇好像没有什么兴趣,只是看中了他爱好集邮这一点,趁机身向他索要了一张“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转手送给齐壮思。 中午时分,薛家的婚宴进入了高潮。带有几分醉意的卢宝桑耍起了酒疯,当众羞辱路喜纯,说路喜纯的父亲解放前在妓院里做事,给嫖客、妓女跑腿、打杂。路喜纯被人揭了疮疤,又气又恨,真想痛打卢宝桑一顿,但厚道的小路生怕自己的一时激动毁了薛家好事,只有偷偷落泪。卢宝桑错以为小路好欺侮,越发不依不饶,惹得同桌喝喜酒的殷大爷实在看不下眼,一个点穴便使这小子瘫倒在地。 中学生姚向东趁着人多眼杂也混进了薛家大院的喜庆人流中,他乘众人不备,捞走了新娘的贵重嫁妆——雷达表和薛家准备酬谢厨师小路的酬金。新娘潘秀娅发现嫁妆不见了,脸上顿失其色,躲到屋里不出来给客人点烟,还嚷着要回娘家,眼见得“好戏”要演砸,善良的荀师师傅赶忙掏出自己的钱让荀磊火速去商店再买一块和新一模一样的雷达表,谎称是小偷弃有而逃时丢在门口被他们捡到的。 和澹台智珠家住并排的是老编辑韩一潭。在他的指点帮助,许多文学新人脱颖而出,有的还被誉为“新秀”、当然也有自己不成器,却口口声抱怨韩老误人子弟的人。今天过响,就来了一个神经兮兮的文学青年向他讨要7年前的废稿,并且当着大伙儿的面羞辱了韩老,把韩老气了个半死。 澹台智珠在大街上寻找丈夫,逛荡了好几个小时连个人影都未见。走至钟鼓楼下,她看见一群老人正在晒太阳、侃大山,便凑过去随便听听解解闷。 在荀磊买表回来的路上,遇见张秀藻,这是今天他们第二次邂逅。秀藻陪妈妈看新房回来,他们家马上就要搬走了。此时,她对这个朝夕相见的四合院更觉得有些依恋不舍。这时,两个年轻人才忽然意识到,今天是“西安事变”爆发46周年的纪念日。一种超乎个人生命、情感和事业之上的无形而坚实的东西在两个人思想中同时得以升腾,那便是历史感、使命感——把人类历史和个人命运交融三起的神圣感觉。秀藻仿佛觉得从前被她推崇备至的雨果的爱情诗好像并不算成功,倒是维克多老先生弥留之际讲的一句话更为惊心动魄:“人生便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 两个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中已经拐进了他们住的那条胡同。身后不远,是高高的钟鼓楼。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如果不发生意外的灾变,它们还将巍然屹立下去,不断地迎接着下一刻、下一天、下一月、下一年、下一代、并作为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见证而永存。 集根据本小说拍摄的同名电视剧《钟鼓楼》演职员表: 当年的大刘佳和梁天还很年轻,吕中和白志迪也刚到中年 原著:刘心武 编剧:周锴 导演:鲁晓威 唐果 摄像:周大卫 梁世龙 美工:李俊明 相红辉 录音:刘沙 张健 录相:张建 陶洪波 剪辑:刘沙 张健 照明:张刚 樊大欣 何文武 王肖南 化妆:杨敏 梁丽筠 陶铭 服装:王雅文 罗京生 赵燕 道具:杨春来 徐丁申 王震起 刘玉海 置景:王金明 副导演:刘通生 赵金琳 导演助理:王玉英 场记:王琪娟 袁秀梅 摄像助理:张乐郎 张军 林兵 剧照:李岩 作曲:刘宗社 指挥:瞿小松 剧务主任:吴明 剧务:刘建华 吕武霖 成玉儒 制片主任:于朴 刘沙 监制:游铭坤 旁白:田春奎 海奶奶:叶子 詹丽颖:澹台仁慧 梁福民:汪永贵 郝玉兰:韦凯 荀师傅:郭家义 荀大娘:胡宗温 荀磊:杨晓丹 冯婉珠:边素 薛大爷:郭平 学大娘:孟瑾 薛纪徽:刘艳臣 孟昭英:雷瑞琴 小莲莲:赵伟华 薛纪跃:夏峰 潘香娅:赵晓红 齐局长:李吉明 齐秀藻:刘佳(大) 慕英:吕中 李铠:白志迪 澹台智珠:沈键瑾 胡爷爷:柏森 小拽子:梁天 小臭:王杰 殷大爷:王洪武 卢宝桑:于凌达 龙点睛:舒耀瑄 路廌纯:鲍刚 14 何勇歌曲来源:专辑《垃圾场》(1994年发行) 作者:何勇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边 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 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子的烟 小饭馆里面辛勤的是外地的老乡们 他们的脸色象我一样 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 银锭桥再也望不清 望不清那西山 水中的荷花 它的叶子已残 倒影中的月亮在和路灯谈判 说着明儿早晨是谁生火做饭 说着明儿早晨是吃油条饼干 钟鼓楼吸着那尘烟 任你们画着他的脸 你的声音我听不见 现在是太吵太乱 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 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 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我的家就在二环路的里面 我的家就在钟鼓楼的这边 我的家就在这个大院的里边 我的家 我的家 我的家就在这个地球的上边 《钟鼓楼》是何勇的转折,当他回到钟鼓楼下,感染到它静穆安详的力量时,回首起往事感觉像一场梦。如果说昔日的朋克姿态源自于他成长的困惑,而如今他成熟起来了,锋芒有所收敛: 钟鼓楼吸着那晨烟 任你们画着他们的脸 你的声音我怎么听不见 现在太吵太乱 你也看了这么长的时间 你怎么再也不发言 是谁出的题这么难 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钟鼓楼》也显露出何勇音乐风格的变化。以前的他有些饥不择食,为图痛快发泄,便猛扒朋克、后朋克、金属朋克,囫囵吞枣的多,消化的少,有的是思想,而不是音乐。而《钟鼓楼》引进了北京民谣,旋律上也朗朗上口,便于传唱,颇具流行资质。因此,《钟鼓楼》也频频登上“中国原创音乐排行榜”及其它一些排行榜;这在以前是无法想像的。 15 题北镇钟鼓楼蓟辽形胜数幽州,思逐前朝遗迹游。 钟鼓声催人列队,恩威诏下血横流。 北宁北镇归天数,伤古伤今惹客愁。 只有春风无意绪,时时剥蚀古城楼。 注:医巫闾山下的北镇市即明朝的北宁城,现城内犹分北宁区,北镇区。 城内之钟鼓楼,犹挂“幽州重镇”之匾。 16 2007年鲁晓威执导电影基本资料 名称:钟鼓楼导演:鲁晓威 演员:梁天 叶子 郭家义 类型:家庭 地区:中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时间:2007 剧情 北京中轴线上,“钟鼓楼”附近的一个四合院里, 有九户人家。在这里每一个家庭都自己一本难念的“经”。故事通过薛家,在一天中娶儿媳的情节,展开了各家各户之间的矛盾冲突然袭击和感情纠葛。剧中人即有国家干部,人民教师,文学编辑,大学生也有武术拳师,京剧名伶,街道妇女,个体户,捡破烂的……全剧叙述了普通百姓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带有浓烈的北京市井的味道,是八十年代北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17 剑阁钟鼓楼钟鼓楼位于剑阁古城(又称剑州古城),今仅存南门箭楼。其面积为58m2,高7.5m,两檐二层,古朴雄伟。楼下为古城门环状石拱,高3.5m,宽3.4m,门洞深4.5m。安装的两扇铁皮乳钉门,厚10cm,可以启闭。门外石柱上刻“吉祥花”等浮雕。门额刻“秀分阆苑”四字。被省管文物。学宫位于县城东卧龙山麓,为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宋。绍熙元年隆庆府知府重修。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五年重建,后扩建。清顺治十六年重修。康熙间增建。学宫为棂星门、泮池、戟门。正殿、东庑、西庑、东鼓楼、西钟楼和名宦祠、启圣王祠组成,学宫之西存有尊经阁、敬一亭;学宫之西存明伦堂、学正廨、训导廨、魁星楼和儒学门等建筑物,构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剑阁古城以钟鼓楼为中心,有古城垣及箭楼、学宫等古迹。钟鼓楼耸立于古城中心,楼基占地面积115m2。楼分三层一底,通高15.9m,顶层高3.5m,二三层各高3.6m,四周安装雕花镂空带格门窗。屋顶复盖筒形灰瓦。屋脊有瑞兽、浮雕等装饰,古朴典雅。1988年被列为省管文物。剑阁古城垣,始建于刘宋时期,唐代已具规模,明朝时曾三次拓修和整修。古城垣外为条石砌成,中夯土层,内为青砖镶砌。总长1,852m,高8m,墙厚7m,城势雄伟。现仅存南门、小南部左右两侧城墙467m。剑门古城垣城门上均建有箭楼。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维修。 18 平罗钟鼓楼“七十二根柱,三十六角峰,天墙三楼,巍峨顶白云。”这首诗简练的概括了平罗钟鼓楼精细的构造和宏伟的姿态。平罗钟鼓楼坐落在县城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历经沧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乾隆三年(1739)毁于大地震,启统年间又遭火焚。民国三年由绅士高登监督工修建,保存至今。后经重修才成为今日的造型,现已成为游览胜地,登楼扶楼,眺望全城,如画风景,尽收眼底。后经重修才成为今日的造型。 此楼高三层,完全采用古代宫廷式的民族传统风格而建筑的,有五百三十一年的历史,鼓楼座基十二米见方,高约四米,用料石楦成圆洞。俗称“鼓楼洞”。通向东西南北四条街道,洞顶嵌吊一颗铁铸大星,据传为之“镇邪灭灾”。 钟鼓楼建在十三米米宽的方形台基上,外形似三层,实为两层,由表面到楼顶高约十五米。顺台阶而上,使到第一层楼。名洞宾殿,原塑八大仙之一--吕洞宾泥像,为道教徒所供奉。吕洞宾为唐未道士,他对北宋的道教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全真道奉为北王祖之一,通称吕祖。丘经道教徒渲染“百余岁而童颜,步雁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洞宾殿是道教徒为纪念吕洞宾而设。洞宾殿走廊四面砌有砖花围墙,殿门南开。 从楼后登十二级斜梯便到二楼,名叫财神阁。过去曾塑赵玄坛泥像,亦称赵公元帅为道教所供奉的财神。相传古人姓赵名公明,寿代得道于终南山。其像墨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钢鞭,身挎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据传说能驱雷役电,除瘟灭瘴,买卖求财,便之宜利,故有守护神、财神之称。财神阁是道教徒为祈求安康、广开财源所设。财神阁四边走廊有木花、栏杆、殿顶样式别具一格,四壁名系六角峰是用眼楁子装成,称为“八仙庆寿”。 三楼顶样式别具一格,有八根过梁呈“人”字伸向楼尖,为八仙庆寿顶,钟鼓楼各层各角都有三个趱角,每层有八个暗角,十二个趱角。有明四暗八式之称,故称“四明八暗”。三层楼共有三十六个趱角,七十二根柱子。有“三十六天角,七十二地煞”之说。其楼各层边檐,俱压飞檐,檐下有两道挂方,并有升斗、鹅脖,垂条点缀。其方系遂梁,机方、平方、花方,照面方结合而成,并雕刻有并雕刻有各种花卉。所有楼门、廊檐和窗柱,都用油饰彩绘。画有山水人物、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真切动人。整个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错落有致。后经重新彩绘、加固,装点,与步行街相依相融,交相辉映,更具沉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