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忠孝军 |
释义 | 是哀宗抗蒙图强的需要金朝自从宣宗即位以来,一味避战,苟且偷生,朝中正人君子多不得用,奸臣近侍屡遭重用,军事上节节败退,经济上日益残破,又幻想从南方得到补偿,与南宋开战,结果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给哀宗留下了一个创痍满目的烂摊子。哀宗即位,决心全力抗蒙,他派人到南境“榜谕宋界军民更不南伐。”(2),在正大元年开始与西夏讲和,到二年九月“夏国和议定,以兄事金,各用本国年号,遣使来聘,奉国书称弟。(3),与宋朝西夏结束战争状态,集中兵力全力对付蒙古。在内政上罢黜了蒲察合住,尼庞古华山二奸臣 ,启用一批K战派将相。又下诏为抗击蒙古牺牲的将领立褒忠庙“正大二年,哀宗诏褒死节士,若马习礼吉思、王清、田荣、李贵、王斌、冯万奴、张德威、高行中、程济、姬? M、张山等十有三人,为立褒忠庙”(4),激励抗蒙将士。值得注意的是,名单中除了马习礼吉思一人为西域人外,其余皆为汉人。以上表明,哀宗初政,尽管没有祛除宣宗时期的弊政,但是他决非坐以待毙之君,他力图集中一切可能的力量进行抗蒙,这是肯定的。建立忠孝军就是这个意图的一部分。 是金朝重建骑兵部队的需要 金朝本来以骑兵横行于天下,但是在蒙金战争初期,蒙古军在降蒙契丹人的引导下袭击了金朝的群牧监,使得金军马匹大部落入敌手,“下金桓州,得其监马几百万匹,分属诸军,军势大振。”(5),有诗称“更献监牧四十万”(6)“更得金源四十万,大青小青绝世无。”(7),以上数字不免有些夸大,但是金军马匹落入蒙古之手无疑是事实,由于监马丧失,金朝被迫在作战中由骑兵为主转变为步兵为主,如移剌福僧上书金宣宗“山东残破,群盗满野,官军既少,且无骑兵。”(7),把胡鲁也说“所在屯兵,率无骑士”(8),元光元年,为防备蒙古军“长驱而深入,虽京兆、凤翔、庆阳、平凉已各益军,而率皆步卒。”(9),因为如此,早在宣宗年间就试图重整骑兵,到哀宗时,编组了忠孝军,和里合军等,其中忠孝军“人有从马,以骑射选之乃得补。”(10),沿用和恢复金朝初年一兵有二马的旧制。组建精锐骑兵的努力还是收到了一些效果,当时人认为“自正大改立马军,队伍鞍勒兵甲一切更新,将相旧人自谓国家全盛之际马数则有之,至于军士精锐、器仗坚整,较之今日有不侔者,中兴之期为有望矣。”(11),某种程度上寄托了人们对“中兴”的期望。忠孝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民族成分问题《金史》有一段话描述了忠孝军的民族成分“忠孝一军,皆回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鸷狠凌突,号难制。”(12),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这里的民族。 1女真:如完颜陈和尚等,皆为女真人。 2乃满,又译为乃蛮(NAIMAN),即《金史》中的粘拔恩部,是蒙古草原部落中较早抛弃两属政策,向金廷表示效忠的,大定十五年七月“粘拔恩与所部康里孛古等内附。”(13),而且“是岁,粘拔恩君长撒里雅寅特斯率康里部长孛古及户三万余求内附,乞纳前大石所降牌印,受朝廷牌印。”(14),正式脱离西辽,归附金朝,由于着层关系,忠孝军中有乃蛮人也就不为怪了。 3羌,宋金时期“羌”的含义很广泛,不过大体指西北一带羌族和一些羌化的其他民族,按照现代学者的研究,宋金时期的羌族大概分布在今西北河湟,甘肃,青海一带(15) 4浑,即吐谷浑,宋金人称为吐浑,五代时分布在今青海 甘肃 河西 河套南北 山西等地(16),北宋的吐浑分布范围集中在河东和陕西,尤其以麟府 延绥 环庆 泾原 秦凤等路府为多(17)。 5回纥,此有二解,一是指原来金朝继承的远辽 宋的回鹘人,分布在中都 临潢和咸平。临潢在辽代时南门有“回鹘营”是“回鹘商贩留居上京,置营居之。”(18)。中都的回鹘人本来在北宋时为秦川熟户,金军攻宋“女真破陕,悉徙之燕山”,后虽许归,但他们“多留不返”,他们“奉释氏最甚,共为一堂,塑佛像其中,每斋必刲羊,或酒酣以指染血涂佛口,或捧其足而鸣之,谓为亲敬”(19),咸平的回鹘人记载不详。二是泛指原西辽以及西域一带的人,如金朝使者去西域向成吉思汗求和,记载有“回纥国”又有“没速鲁蛮回纥”“遗里诸回纥”“印都回纥”等(20),大约是此类。 6契丹,如忠孝军第一任带兵者石抹燕山奴,就是契丹人,“石抹”是金人对契丹姓氏“ 萧”的称诲,这里的契丹人不是塞外的契丹人,而是同当年女真人一起迁入中原的契丹人 ,如当年猛安谋克南迁“屯田军非女真,契丹 奚家亦有之”(21),他们虽然与女真人在一起,但是仍保存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如移剌买奴“契丹世袭猛安也。读史书,慷慨有气义。喜交士大夫,视女直同列诸人奴隶也。”(22),特地突出了“女直同列”,即是一例。这些人同塞外的契丹人相比,汉化相对深,尽管他们更清楚辽金鼎革的历史,但是普遍认为君臣大义大于民族意识,故多为金朝死节,如契丹人移剌蒲阿被俘后,蒙古军劝降,他说“我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耳。”(23),被杀。再如石抹世绩及其子嵩,从哀宗至蔡州“城陷死”(24),如耶律楚材的兄长耶律善才,蒙古军围攻开封,楚材所 要其在京亲眷,善才忠于金朝,拒绝北行,投水自杀。(25),以上事实说明,中原和塞 外的契丹人由于价值和利益的不同,为不同的集团作战,这个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7汉族,忠孝军中比例最大的民族,由于蒙古在占领区的倒行逆施,因此大量民众南逃“ 大城满豺虎,小城空雀鼠。可怜河朔州,人掘草根官煮弩。北人南来向何处,共说莘川今 乐土。”(26),金朝统治下的河南尽管残破不堪,但是仍然是北方民众的乐土,显示出 民心所向,由于很多人是逃亡而来,因此K战心很强,很多情况下都坚决反对投降。 以上显示,忠孝军的民族来源范围很广,金朝境内的民族几乎都被卷入。 战术问题这个是网络上争论比较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我认为忠孝军的骑兵战术不可能是凭空创造,只能是恢复金初女真骑兵的战术,金初女真骑兵的特点是骑兵,装备重甲,作战坚忍,长于弓矢,宋军将领有很强的体会,如吴璘说“璘与先兄束发从军,屡战西戎,不过一进却之间,胜负决矣。至金人则胜不追,败不乱,整军在后,更进迭却,坚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盖自昔用兵所未尝见。”28)。当女真骑兵与敌交锋一个回合失败后,即利用战骑的机动性退出战斗,重整队形,连续冲锋。宋人有记载说“虏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重兵既多,即作圆阵以旋敌人;若敌人复作圆阵外向,即下马步战,待其败走,上马追之。”(29)“胜则整队而缓追,败则复聚而不散,其分合出入,应变若神,人自为战则胜。”(30)“虏有流言曰‘不能打一百余个回合,何以谓马军!’盖骑善乎往来冲突而已。”(31)王曾瑜先生分析说“在著名的仙人关 郾城 颍昌等战役中,宋金两军都是打了数十回合,才分出胜负。女真骑兵在甲胄和兵器负荷很重的状况下,能屡败屡战,连续作战,确为有别于辽和西夏骑兵的很大优点。”(32),我们也可以想象,所谓的400破8000,肯定不是一下子击破,而是忠孝军四百人利用坚忍性向蒙古军连续冲击而获得的胜利,只不过骑兵上的人由以女真人为主成为以多民族为主。 军纪问题金史中有记载“陈和尚御之有方,坐作进退皆中程式,所过州邑常料所给外秋毫无犯,街曲间不复喧杂,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33),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记载的同时期金军的军纪。比如张行信向皇帝说“今日之急,惟在收人心而已。向者官军讨赋,不分善恶,一概诛夷,劫其资产,掠其妇女,重使居民疑畏,逃聚山林。”(34),陈规也向皇帝奏报“臣因巡按至徐州。去岁河北红袄盗起,州遣节度副使纥石烈鹤寿将兵讨之,而乃大掠良民家属为驱,甚不可也。”按照陈规的说法,被掠之人不仅有汉人,还有女真人。(35),大将移剌蒲阿“好趋小利”“副枢以大将为剽掠之事,今日得生口三百,明日得牛羊一二千,士卒喘死者则不复计。”(36),从以上论据说明,忠孝军的军纪确实是相对优秀的。 忠孝军的军俸问题金史称,忠孝军“增月给三倍它军”(38),那么需要参考其他军队的军俸,得出三倍究 竟具体在什么程度的问题,由于金朝末年财政极端困窘,竭泽而渔“南渡二十年,所在之民,破田宅,鬻妻子,竭肝脑以养军。”(39),对军俸作了好多临时性的规定,如宣宗兴定三年七月“籍邳、海等州义军及胁从归国而充军者,人给地三十亩,有力者五十亩,仍蠲差税,日支粮二升,号“决胜军”。”(40),宋人记载金人招兵,兵士和家属每人各“日支麦二升”(41),金军在三峰山大战失败后“括京师民军二十万分隶诸帅,人月给粟一石有五斗。”(42),在财政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给予忠孝军三倍于他军的军 俸,确实优厚,但是也造成了忠孝军和他军的矛盾问题。 (1)《金史》卷四四《兵志》 (2)《金史》卷一七《哀宗纪》 (3)《金史》卷一七《哀宗纪》 (4)《金史》卷一二四《忠义传四》 (5)《元史》卷一二二《槊直腯鲁华传》 (6)[元]郝经《陵川集》卷一零《居庸行》 (7)《陵川集》卷一零《沙陀行》 (7)《金史》卷一零四《移剌福僧传》 (8)《金史》卷一零八《把胡鲁传》 (9)《金史》卷一一三《白撒传》 (10)《金史》卷一一三《赤盏合喜传》 (11)《金史》卷四四《兵志》 (12)《金史》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13)《金史》卷七《世宗纪中》 (14)《金史》卷一二一《粘割韩奴传》 (15)《羌族史》页186-190 (16)李华瑞《宋夏关系史》页386 (17)吕建福《土族史》页203-236 (18)《辽史》卷三七《地理志一》 (19)[宋]洪皓《松漠纪闻》卷上 (20)[金]刘祁《归潜志》卷一三《北使记》 (21){宋]徐孟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引张棣《金虏图经》 (22)《归潜志》卷六 (23)《金史》卷一一二《移剌蒲阿传》 (24)《归潜志》卷四 (25)[金]元好问《遗山集》卷二六《龙虎卫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 (26)《遗山集》卷五《寄赵宜之》 (27)本段参考了王曾瑜先生《金朝军制》第九章《金军军事装备和骑兵的盛衰》 (28)《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九五 (29)[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 (30)《三朝北盟会编》卷三 (31)《三朝北盟会编》卷二四四引《金虏图经》 (32)王曾瑜《金朝军制》页144 (33)《金史》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34)《金史》卷一零七《张行信传》 (35)《金史》卷一零九《陈规传》 (36)[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六五 (37)本段参考了王曾瑜先生《金朝军制》第八章《金军的若干重要制度》 (38)《金史》卷四四《兵志》 (39)《金史》卷一七《哀宗纪》 (40)《金史》卷一五《宣宗纪》 (41)《辛巳泣蕲录》 (42)《金史》卷一七《哀宗纪》 战绩大昌原之战金哀宗在集中兵力抗蒙后,战场上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正大元年九月,移剌蒲阿收复泽 潞(1),二年恒山公武仙复归金朝(2),三年八月,移剌蒲阿收复曲沃和晋安,蒙古守 将刘德仁战败而死。(3)四年二月,移剌蒲阿和纥石烈牙吾塔收复平阳,生擒蒙古守将 李守忠,继而又攻青龙堡,蒙古守将李伯温战死。(4),五月,武仙率兵收复河东重镇 太原,击毙蒙古守将攸哈剌拔都。(5)。金朝在河东战场上取得了节节胜利。但蒙古军 在西部战场上加紧了攻势,正大五年,蒙古将领,号称开锅四骏之一的赤老温进攻陕西,渐 至泾州,断绝庆阳粮道,进入大昌原。正大六年三月,与完颜陈和尚率领的忠孝军战于大 昌原,“五年,北兵入大昌原,平章合达问谁可为前锋者,陈和尚出应命。先已沐浴易衣 ,若将就木然者,擐甲上马不反顾。是日,以四百骑破八千众。”(6),取得了辉煌的 战果,连同在河东战场的一系列胜利,极大鼓舞了金朝抗蒙图存的决心“三军之士,为之 振奋思战,有必前之勇。盖用兵二十年,始有此胜,奏功第一。”(7)。哀宗下诏褒奖 ,授陈和尚“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8)。蒙古军羞恼成怒,再次围攻 庆阳,金朝遣移剌蒲阿,纥石烈牙吾塔,内族讹可救之,七年正月再战于大昌原,击败蒙 古军。(9)使得蒙古军开始正视金军的力量。 卫州之战正大七年,蒙古窝阔台因为蒙古军在陕西作战失利,窝阔台大怒,决意亲自领兵南侵。正大 七年年七月,窝阔台与弟拖雷、侄蒙哥统率大兵,向金朝的山西进攻。金朝将领武仙领兵 围攻潞州的蒙古军。窝阔台命塔思领兵救援。武仙退保潞州东原上。金将移刺蒲阿领兵夜 袭蒙古军,塔思战败,蒙古辎重、人口都被金军俘获。武仙还军,攻占潞州。(10)十月 ,窝阔台再遣万户宴只吉台与塔思等攻潞州。武仙遁走,还屯卫州。蒙古真定万户史天泽 等率领河北蒙、汉军围攻卫州。哀宗调遣完颜合达、移刺蒲阿领兵十万救卫州。完颜合达 等先遣完颜陈和尚忠孝军及亲卫军等三千人作先锋出击,蒙古兵败退。卫州围解。(11) ,陈和尚参加了这场战斗,忠孝军为主力“六年(应为七年之误),有卫州之胜。”(12 ),将此战功劳系于陈和尚名下,可见作用之一斑。宋元的史料同样说明是金军战胜,元 史记载“金将完颜合达以众十万来援,战不利,诸将皆北”(13),隐讳地说出了蒙古军 的败绩。大金国志记载正大六年(应为七年)“大军攻卫州,遣平章完颜合达领高(英) ,樊(泽)诸将救卫州,连战数十日,大军失利。”(14),同样记载为蒙古军战败。 倒回谷之战正大七年十一月,蒙古兵攻潼关、蓝关,不能下,退军。正大八年正月,蒙古速不台军攻 破小关,攻掠卢氏、朱阳。潼关总帅纳合买住领兵拒战,求援于行省。“省以陈和尚忠孝 军一千,都尉夹谷泽军一万往应,北军退,追至谷口而还。两省辄称大捷,以闻。”(15 ),照这种说法,金军战胜有虚夸的嫌疑,但是根据金宋元的史料旁证,事实并非如此。 金史说“正大庚寅倒回谷之役,渊尝上书破朝臣孤注之论,引援深切,灼然易见,主兵者 沮之,策竟不行。”(16),因为这场战役以至使朝臣产生了欲孤注一掷的想法,可见并 非小胜,大金国志记载蒙古军“选四万人刊石伐木,凿商淤之山,斡腹入蓝关之内,为( 完颜)合达所败,丧万余人及马数万匹”(17),损失兵马在万人以上,可见为大败。元史也能看出同样问题,大将速不台“从攻潼关,军失利,帝责之。睿宗时在籓邸,言兵家胜负不常,请令立功自效。”(18)蒙古大汗亲自指责大将速不台.可见蒙古对这次战败的重视程度。 三峰山之战这是金朝具有决定性的一次战役,金军尽管作战勇敢,但是因为战略失误,粮食不足,士卒疲 敝,加之天时不利等一系列因素最终失败告终,不过此战空前惨烈,金军将士拼尽全力, 其壮烈不亚于南宋的崖山之战,元人记载“金人死者三十余万”(19),元初重臣,对金 朝历史颇有研究的郝经也曾赋诗三峰山之战“天欲亡人不可为,六合横倾数丈雪。人自为 战身伴疆,空拳无皮冻枪折。力竭慷慨赴敌死,死恨不能存社稷。至今三峰山白骨尽衔铁 ,老臣一片忧国心,惨澹悲风与寒月。”(20)“短兵相击数百里,跃马直上三峰山,黑 风吹沙河水竭,六合乾坤一片雪。万里投会卷土来,铁水一池声势接。丞相举鞭摔沾言, 大事已去吾死节。彦章虽难敌五王,并命入敌身与决。逆风生堑人自战,冰满刀头冻枪折 。一败涂地直可哀,钧台变作髑髅血。二十万人皆死国,至今白骨生青苔。”(21),完 颜陈和尚率领残兵进入钧州,等到蒙古军杀掠稍定时走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 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问其姓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大昌原之胜者 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亦我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 ,天下必有知我者。”(22),蒙古军想要让他投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 e血而呼,至死不绝。大将义之,酹以马湩,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 ’时年四十一。”(23),慷慨殉国,陈和尚永远名垂青史。我们也看到,敌人同样尊重 忠于国家和民族的忠义之士。忠孝军并没有全军覆没,残余仍然在其他战场上作战。 与宋朝的作战天兴二年,宋朝同蒙古联合夹击金朝.八月,宋兵围攻唐州。金唐州守将乌古论黑汉遣使求 援。金哀宗命权参政乌林答胡土“领忠孝军百人,就征西山招抚乌古论换住、黄八儿等军 赴之。”但是“胡土率兵至唐,宋人敛避,纵其半入城,夹击之,胡土大败,仅存三十骑 以还,换住死焉。”(24)宋军攻克唐州,又进攻息州,哀宗派抹燃兀典领兵救援。“兀典 等赴息,既至之夜,潜遣忠孝军百余骑袭宋营于中渡。我军皆北语,又散漫似之,宋人望 之骇愕奔溃,斩获甚众。”(25),说着蒙古语冲击宋军,宋军认为蒙古军来袭,溃散而 去,金军大胜而还。关于这次战斗《宋史》记载关于夹攻金朝事最祥的《孟珙传》并无此 战记录,主要说元人修宋史时无国史馆的孟珙传,孟珙传取材于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大全 集》卷一四三《孟少保神道碑》,出于赞美墓主的缘故,此传大力宣扬宋军战功,经当代 学者考证,许多不可尽信,如讲孟珙救蒙古大将张柔于危机之中,而根据元好问《遗山集 》卷二六《顺天万户张公勋德第二碑》,情况则正好相反。(26) 归德之战金哀宗于天兴元年逃离开封,准备进攻河北.遭到失败.这时金朝又发生一系列政治矛盾,由 于没有处理好忠孝军和他军的关系,反而不断激化矛盾,导致忠孝军首领蒲察官奴作乱, 杀了与其有尖锐矛盾的马用和石盏女鲁欢,以及一些大臣,暂时控制了局面,官奴的母亲 在河北兵溃时为蒙古军俘获,哀宗让他借其母被俘事向蒙古施计,于是他秘密遣使告诉蒙 古军统帅,他欲劫持哀宗出降,蒙军信以为真,放归其母,并派来使者二十余人,都是契 丹 女真人,官奴通过他们了解了情况“因知王家寺大将所在,故官奴画斫营之策。”(27) ,但是忠孝军将士只知道要议和,不知内幕议和活动遭到强烈反对“先是,忠孝军都统张 姓者,谓官奴决欲劫上北降,遂率本军百五十人围官奴之第,数之曰:‘汝欲献主上,我 辈皆大朝不赦者,使安归乎?’”(28),官奴害怕,于是向大家保证不与蒙古通谋,并 表示把母亲交给官兵作人质,风波平息,五月五日晚“军中阴备火枪战具,率忠孝军四百 五十人,自南门登舟,由东而北,夜杀外提逻卒,遂至王家寺。上御北门,系舟待之。虑 不胜则入徐州而遁。四更接战,忠孝初小却。再进,官奴以小船分军五七十出栅外,腹背 攻之。持火枪突入,北军不能支,即大溃,溺水死者凡三千五百余人,尽焚其栅而还。” (29),本来蒙古军扎营的位置并不怎么好,史天泽就提醒过“新卫达鲁花赤撒吉思不花 欲薄城背水而营,天泽曰‘此岂驻兵之地乎!彼若来犯,则进退失据矣。’”(30),让 金军捞到便宜,蒙古军根据元方的记载损失也很严重,大将撒吉思卜华“薄北门而军。左 右皆水,其舟师日至。癸巳四月,其将官奴夜来斫营,腹背受敌,撒吉思卜华与一军皆没 。”(31),另一汉军大将董俊“金兵夜出,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焉”(32),金军获 得重大胜利。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首先用元史补正这次袭营的是清代史学家赵翼,他使 用了元史的这几个传。并说关于蒙金之战“是金史不明晰处,必参观于元史也。”(33) 。获得这次胜利后,蒲察官奴并没有摆脱困境,不久便被哀宗所杀,哀宗于是出奔蔡州。 (1)《金史》卷一七《哀宗纪》 (2)《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一八《武仙传》 (3)《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元史》卷一五零《刘亨安传》 (4)《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一一《纥石烈牙吾塔传》;《元史》卷一九三《 李伯温传》 (5)《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元史》卷一九三《攸哈剌拔都传》 (6)《金史》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7)《遗山集》卷二七《镇南军节度使良佐神道碑》 (8)《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9)《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一一《纥石烈牙吾塔传》;卷一一二《移剌蒲阿 传》;按,关于此战参战将领根据元人抄撮各种书籍伪托宋宇文懋昭撰的《大金国志》卷 二六记载为纥石烈牙吾塔率领“临淄郡王张惠,恒山公武仙,都尉高英,樊泽,杨兀连等 进兵数万救庆阳,大军(蒙古军)失利。”略有不同。 (10)《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一二《移剌蒲阿传》;卷一一八《武仙传》;按 《元史》卷一一九《塔思传》记载战败在庚寅岁,即金正大七年。 (11)《金史》卷一七《哀宗纪》;卷一一二《完颜合达传》 (12)《金史》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13)《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泽传》 (14)《大金国志》卷二六《义宗纪》 (15)《金史》卷一一二《完颜合达传》 (16)《金史》卷一一零《雷渊传》 (17)《大金国志》卷二六《义宗纪》 (18)《元史》卷一二一《速不台传》 (19)《元史》卷一四九《郭宝玉传》 (20)《陵川集》卷一一《金源十节士歌 合达平章》 (21)《陵川集》卷一一《三峰山行》 (22)《金史》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23)《金史》卷一二三《完颜陈和尚传》 (24)《金史》卷一一一《乌林答胡土传》 (25)《金史》卷一一九《完颜娄室传》 (26)详细考证见陈高华《早期宋蒙关系和“端平入洛”之役》,《宋辽金史论丛》第一 辑 (27)《金史》卷一一六《蒲察官奴传》 (28)《金史》卷一一六《蒲察官奴传》 (29)《金史》卷一一六《蒲察官奴传》 (30)《元史》卷一五五《史天泽传》 (31)《元史》卷一二二《槊直腯鲁华传》 (32)《元史》卷一四八《董俊传》 (33)[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九《金史当参观元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