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玉蝉 |
释义 | 这种玉蝉盛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多用作敛葬中含玉,放置于死者口中,取其清高绝俗、复活再生的意义。是用和阗上等白玉琢雕而成。蝉作扁平状,以简练挺劲的“汉八刀”勾勒出高额、突眼、宽颈、翅翼等,造型准确,写实性强。身部厚实,边缘渐落。腹下皮纹横线条冲破竖线条,线头见锋。皮纹有12道,属汉蝉皮纹之最。雕工极其规整,线条凝练挺拔,推么技巧颇见功底,蝉身平洁,光可鉴人,这种玉蝉盛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多用作敛葬中含玉,放置于死者口中,取其清高绝俗、复活再生的意义。1988年甘泉姚庄102号西汉墓出土。 概述如江苏宝应县成功发掘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高规格汉代“王侯级”墓葬,出土的一批有价值的汉代文物中,一件贵族丧葬用品“白玉蝉”十分罕见。 简介汉代王侯贵族和达官贵人认为,人死了可以再“生”一次,只要将一种经过精细加工的白玉质地的蝉形物品“含”在死者口中,就能得到“重生”。 蝉作扁平状,以简练挺劲的“汉八刀”勾勒出高额、突眼、宽颈、翅翼等,形象写实。这种玉蝉盛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多用作敛葬中含玉,放置于死者口中,取其清高绝俗、复活再生的意义。 考古宝应白玉蝉宝应县成功发掘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高规格汉代“王侯级”墓葬,出土的一批有价值的汉代文物中,一件贵族丧葬用品“白玉蝉”十分罕见。 宝应博物馆考古人员介绍,这一汉墓位于该县小官庄镇,是本月中旬该镇一家塑料厂进行厂房基础建设时发现的,参加施工的当地群众发现挖掘到了古墓,立即停工,向考古部门和警方报告,部分群众还自发组织起来在墓葬周围拉起警戒线,防止文物被不法分子哄抢。县博物馆考古人员闻讯火速赶到事发现场,经初步考证,认定该墓葬为汉代较高规格的“王侯级”墓,其上部还叠压着一座宋代墓葬,虽然此前已经遭到破坏,但仍然出土了铜镜、韩瓶、玉蝉等一批汉代文物,考古和文物价值很高。 据考古专家介绍,从该墓葬的规格和葬制推断,该汉墓应为汉代王侯或等同于王侯的贵族类墓葬,墓葬主人的尸体早已腐烂,仅剩下骨架,在骨架中发现的一块“白玉蝉”,专家介绍,这块“白玉蝉”大有来头,汉代王侯贵族和达官贵人认为,人死了可以再“生”一次,只要将一种经过精细加工的白玉质地的蝉形物品“含”在死者口中,就能得到“重生”。专家表示,宝应出土的“白玉蝉”材质取自新疆和田玉,造型栩栩如生,虽然已有2000余年历史,玉质仍然温润透明,如此造型和材质的玉器,即使在汉墓出土众多的扬州地区,也是首次发现。 西汉白玉蝉这件汉白玉蝉长5.7厘米,宽2.9厘米,,是用和阗上等白玉琢雕而成。蝉作扁平状,以简练挺劲的“汉八刀”勾勒出高额、突眼、宽颈、翅翼等,造型准确,写实性强。身部厚实,边缘渐落。腹下皮纹横线条冲破竖线条,线头见锋。皮纹有12道,属汉蝉皮纹之最。雕工极其规整,线条凝练挺拔,推么技巧颇见功底,蝉身平洁,光可鉴人,这种玉蝉盛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多用作敛葬中含玉,放置于死者口中,取其清高绝俗、复活再生的意义。1988年甘泉姚庄102号西汉墓出土。 如江苏宝应县成功发掘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高规格汉代“王侯级”墓葬,出土的一批有价值的汉代文物中,一件贵族丧葬用品“白玉蝉”十分罕见。 和田青白玉蝉玉呈青黄色,带黄褐色皮沁,具有玻璃光泽。蝉体扁平,头部微突,以简练的汉八刀雕刻玉蝉的整体轮廓,翼端尖锐,为汉代葬玉口含。 词典解释莲子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白玉蝉》:“ 苏轼 诗:‘绿玉蜂房白玉蝉,折来带露复含烟。’按白玉蝉,亦谓莲子也。”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