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药制剂技术 |
释义 | 《中药制剂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写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坚持“实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原则,密切结合专业实际,尽量简化、通俗化理论知识,删减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的部分,突出培养实践能力,保证教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为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可读性、趣味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立“学习目标”、“课堂互动”、“实例解析”、“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模块。 书名:中药制剂技术 作者:汪小根 ISBN:9787117117678 类别:中医药 定价:44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6 装帧:平装 开本:16 版权书 名: 中药制剂技术 作 者:汪小根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 ISBN: 9787117117678 开本: 16开 定价: 44.00元 内容为了贯彻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适应新形势下全国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按照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组织规划下,确立中药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和本教材。本教材是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之一。中药制剂技术是高职高专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在编写本教材中,认真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思想,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基础理论坚持“实用为主,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密切结合专业实际,以中药制剂生产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技能的掌握为核心,尽量简化、通俗化理论知识,删减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的部分,注重知识的应用,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教师和学生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本教材分为三篇,分别是中药制剂通用知识篇、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篇和中药制剂知识拓展篇。以中药制剂生产技术篇为全书的重点(其中部分章节因内容较多,即以节为剂型小单元安排内容,如固体制剂生产技术章节等),通用知识篇不仅为生产技术篇做好了知识准备,也是制剂生产的前期共同操作单元,而知识拓展篇是关于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方面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考虑到部分剂型生产性实训的困难,将此类剂型的实训内容以实验室实践教学的形式编写在本教材中,各校在使用本教材时,可与综合实训教材《中药制剂生产技能综合训练》结合使用,保证学生完整地进行各类剂型的实训,也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实训教学项目。本教材实训部分打破了传统的编写模式,编写项目中增加了“实训提示”、“实训考核”等内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实训提示”操作,减少操作失误。同时,“实训考核”项目中明确了教师考核的标准,便于学生把握操作关键。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及教材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在教材中设立了“学习目标”、“课堂互动”、“实例解析”、“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学习小结”、“目标检测”等模块,希望对教学有所裨益。 目录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概述1 一、中药制剂相关术语1 二、中药现代化与现代中药制剂1 第二节药品标准及药品法律规范3 一、药品标准3 二、药品法律规范4 第三节中药剂型的分类7 第四节中药剂型选择的依据8 第二章药剂卫生9 第一节概述9 一、药剂卫生的概念9 二、药剂卫生的基本要求9 三、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10 第二节制药卫生管理10 一、制药卫生10 二、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11 三、洁净室的卫生与管理13 第三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14 一、F与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15 二、物理灭菌法16 三、化学灭菌法21 四、无菌操作法23 第四节防腐与防虫24 一、液体药剂的防腐与防腐剂25 二、中药固体类药剂的防腐与防虫27 第三章微粉学与制粉技术28 第一节微粉28 一、微粉的概念28 二、粒子大小及形态28 三、微粉的比表面积30 四、微粉的密度与孔隙率30 五、微粉的流动性31 六、微粉的吸湿32 七、微粉的润湿性33 八、微粉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34 第二节粉碎35 一、概述35 二、粉碎的方法35 三、粉碎设备39 第三节筛析51 一、筛析的目的51 二、药筛和药粉的分等51 三、过筛设备52 四、过筛注意事项53 第四章散剂55 第一节概述55 一、散剂的含义与特点55 二、散剂的分类55 第二节散剂的制备55 一、备料56 二、粉碎、过筛与混合56 三、分剂量58 四、包装与储存58 五、举例60 六、特殊散剂的制备60 第三节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64 一、散剂的质量要求64 二、散剂的质量检查64 第五章浸提技术及浸提后处理66 第一节概述66 一、中药各类化学成分及溶解性66 二、中药制剂原料成分68 三、浸提溶剂及辅助剂68 第二节浸提过程及影响因素69 一、浸提过程69 二、影响浸提的因素69 第三节浸提方法与设备71 一、煎煮法71 二、浸渍法72 三、渗漉法73 四、回流法74 五、水蒸气蒸馏法75 六、超声波提取法76 七、纤维素酶法77 八、半仿生提取法77 九、微波辅助提取技术77 十、超临界流体提取法78 第四节纯化79 一、常用的分离方法与设备79 二、精制方法与设备82 第五节浓缩与干燥88 一、蒸发89 二、干燥92 第六章浸出制剂99 第一节概述99 一、浸出制剂的含义和特点99 二、浸出制剂的分类99 第二节汤剂、合剂与口服液99 一、汤剂99 二、合剂101 三、口服液102 第三节酒剂与酊剂103 一、酒剂103 二、酊剂104 第四节油浸出剂106 一、概述106 二、制备106 三、质量要求106 四、举例106 第五节流浸膏剂与浸膏剂106 一、流浸膏106 二、浸膏剂107 第六节煎膏剂与糖浆剂108 一、煎膏剂108 二、糖浆剂109 第七节颗粒剂111 一、概述111 二、分类111 三、制备112 四、质量要求及检查113 五、举例114 第七章液体制剂115 第一节概述115 一、液体制剂的特点115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115 第二节表面活性剂116 第三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121 一、改变溶剂或选用复合溶剂121 二、增溶和助溶121 三、制成盐类122 四、改变部分分子结构122 五、采用固体分散法122 六、利用包合作用122 第四节常用液体制剂122 第五节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130 第六节液体药剂的矫臭、矫味与着色132 第八章胶囊剂133 第一节概述133 一、胶囊剂的含义与分类133 二、胶囊剂的特点133 第二节胶囊剂的制备134 第三节胶囊剂的质量要求、检查与包装141 一、胶囊剂的质量要求141 二、胶囊剂的质量检查141 三、胶囊的包装142 第四节胶囊剂举例143 一、硬胶囊剂143 二、软胶囊剂143 第九章丸剂与滴丸剂144 第一节丸剂概述144 一、丸剂的含义与特点144 二、丸剂的分类144 第二节水丸144 第三节蜜丸149 第四节浓缩丸155 第五节糊丸和蜡丸156 一、糊丸156 二、蜡丸157 第六节丸剂的包衣158 一、丸剂包衣的目的158 二、丸剂包衣的种类与包衣材料158 三、丸剂包衣的方法159 第七节丸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60 第八节滴丸剂162 第九节典型品种举例165 第十章片剂168 第一节概述168 第二节片剂的辅料170 第三节中药片剂的制备175 五、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 办法186 第四节片剂的包衣187 一、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与要求187 二、片剂包衣的方法与设备188 三、片剂包衣物料与包衣操作190 第五节片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194 一、片剂的质量要求194 二、片剂的质量检查194 第六节片剂的包装与贮藏195 一、片剂的包装195 二、片剂的贮藏196 第七节片剂典型品种举例196 第十一章外用膏剂198 第一节概述198 第二节软膏剂199 第三节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202 第三节硬膏剂205 一、概述205 二、黑膏药205 三、白膏药207 四、橡胶膏剂207 五、其他209 第十二章栓剂210 第一节概述210 一、栓剂的含义与分类210 二、栓剂的应用及特点210 三、栓剂的吸收途径211 四、栓剂的剂量211 第二节栓剂的基质211 一、栓剂基质的要求及选用211 二、栓剂基质的分类212 第三节栓剂的制备及举例213 一、栓剂生产工艺流程及岗位设置213 二、栓剂的制备214 三、栓剂制备实例215 第四节栓剂的质量要求和检查216 第十三章中药注射剂218 第一节注射剂概述218 第二节热原220 第三节注射剂的溶剂222 第四节注射剂的附加剂231 第五节溶液型注射剂的制备237 第六节粉针剂与其他注射剂257 第七节注射剂制备举例261 第八节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266 第九节输液剂268 第十节液体型眼用制剂274 第十四章气雾剂277 第一节概述277 一、气雾剂的含义277 二、气雾剂的分类277 三、气雾剂的特点279 第二节气雾剂的组成279 一、药物与附加剂279 二、抛射剂279 三、耐压容器280 四、阀门系统280 第三节中药气雾剂的制备281 一、工艺流程与生产岗位281 二、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要点281 第四节中药气雾剂应用实例284 第十五章其他剂型289 第一节膜剂289 一、膜剂的含义与特点289 二、膜剂的分类289 三、膜剂常用的成膜材料与附加剂290 四、膜剂的制备290 五、膜剂的质量评定291 六、膜剂举例291 第二节海绵剂292 一、海绵剂的特点与应用292 二、海绵剂的质量要求292 三、海绵剂的制法292 第三节茶剂293 第十六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294 第一节概述294 第二节影响药物化学反应速度的主要 因素294 一、浓度与反应级数295 二、温度297 三、pH297 四、水分299 五、光线299 第三节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稳定 化措施300 一、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300 二、稳定化措施303 第四节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考核方法308 一、中药制剂稳定性考核的项目与 要求308 二、中药制剂稳定性考核的方法309 第五节中药固体制剂的稳定性318 一、湿度加速试验318 二、光照加速试验320 第十七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323 第一节生物药剂学概述323 一、生物药剂学的定义与内容323 二、生物药剂学的研究目的324 第二节药物的吸收324 一、胃肠道的吸收324 二、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327 三、非胃肠道给药的吸收及影响因素334 第三节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335 一、药物的分布335 二、药物的代谢337 三、药物的排泄337 第四节药物动力学337 一、基本概念337 二、隔室模型的概念338 三、单室模型静脉给药339 四、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343 五、重复给药344 六、两室模型347 第五节生物利用度351 第十八章中药微囊、微球与脂质体359 第一节微囊359 一、概述359 二、囊心物与囊材359 三、微囊的制备方法361 四、微囊的性质364 五、微囊质量的评定365 第二节微球剂366 一、概述366 二、微球的制备方法367 三、磁性微球368 第三节脂质体368 一、概述368 二、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368 三、脂质体的制备方法370 四、脂质体在药剂中的应用370 第十九章固体分散技术与包合技术372 第一节固体分散体372 第二节包合物377 第二十章缓释与控释制剂384 第一节缓释制剂384 一、概述384 二、缓释制剂的设计385 三、缓释制剂的制法386 第二节控释制剂387 一、概述387 二、制法388 第三节缓释与控释制剂实例39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