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洋村
释义
1 福建德化县上涌镇下辖村

中洋村位于福建省德化县九仙山北麓,与大铭乡接壤,是桂林片的中心,系原桂林乡公所和红星高级社的所在地。距县城56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31平方公里,有4个村民小组,1999年底全村共有164户640人。中洋村海拔650米,地形狭窄,人口密集。桂林粮站、桂林供销社、桂林小学、桂林卫生所均是改制前的遗留机构。公路与汤头、大铭相连,交通方便。座落在中洋村中心“英显庙”俗称“王宫”德化县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相传宋绍定1230年)间,乡人张谟、张烈因“捍汀寇功”荣,膺宋主动封为聪灵威正侯王,赐额“英显庙”,泉州韩琦侍郎奉旨颁诏督造,悉依王府20多尊,形象逼真,乃为闽南诸郡瞩望(乾朝府县记载),虽经二度维修,吉物尚存,其神诞之日,即农历二月十一日,亦是本地农贸之期,闽南各地商贸纷至,香客不断,迄今不衰,堪称九仙山旅游区的一道靓丽景观。

农业是中洋村主要产业,现有耕地面积380亩,林地面积899亩,其中果园面积426亩。盛产优质大米和品种繁多的水果和茶叶,是个山清水秀,茶果飘香的好地方。几年来,中洋村积极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精品粮、精品果为突破口,以开发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为龙头,以改善交通为重点,多种经营并举,大力发展经济,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7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0万元,村财收入7.1万元。村民以农业和发展畜牧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2900元。中洋村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优质的锰铁矿和瓷土矿等。久负盛名的冶炼场,明代的瓷窑等遗迹,显示着丰厚的历史内涵。

桂林小学,原为华山书院,是留日学者赖雄西于1928年创办,系当时德邑寥若寒星的启蒙学堂之一,为民主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如赖金山、赖启栋等)。建国后,小学扩展到附中,开设4届高中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颇有建树的学者和企业家(如赖怀猷、赖明志、赖桂勇等)。1999年全村拥有程控电话28门。现有完小1所,建筑面积达442平方米,配套设施办学条件逐步改善。

2 福建屏南县黛溪镇下辖村

中样村是屏南县最美的一个村,是屏南县三大乡村之一(谢坑村、中洋村、后龙村)。 村中有惠风桥,又名黄宅桥、泮地桥,位于屏南县黛溪镇泮地村至康里村的古道中。桥为东南—西北走向,清康熙年间由僧熙春、郑茂老倡建,民国三十年(1941年)重建,1998年6月重修。桥长32.2米,宽4.5米,单孔跨度23.5米,桥面至水面高度12米。桥堍块石砌筑,桥面以杉木为梁,上铺厚木板。桥屋为11开间48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观音。重建时木匠为陈昌排、张鹤昶;石匠为郑邦意;择日为郑瑞气。1998年重修时缘首为郑家蜂、郑保雄、郑家煌、郑昌招。桥两岸地势陡峭,河中急流险滩,把桥衬托得更加雄伟。

3 安徽肥西县柿树岗乡下辖村

基本概况

中洋村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柿树岗乡。该村人口1826人,耕地面积2428亩。地理位置较好,交通十分方便,东西有农山路,南北有柿防路,从而形成十字形公路。

村名来历

该村两边有条天然河流在该村境内约5公里长,宽约30——50米,河的名子叫中洋河,该村因此而得名中洋村。

基础设施

该村水利条件很好,旱涝保收,东面有条支流河,中间有防虎支渠,西边有中洋河,农作物从没因干旱或内涝而减产。

经济发展

2007年度该村通过土地整理项目整理耕地面积17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2/3之多,土地耕作条件较好。

该村经济作物夏季以油菜籽为主,全村种植面积约1500亩,秋季以棉花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近千亩。

中洋村村两委换届结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17: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