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山奖学金 |
释义 | 概述简介中山奖学金是中国国民党于1960年在台湾创设的留学奖学金,又称中山学术奖学金。以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之名来命名此项奖学金。原已停办。目前国民党中山奖学金确定恢复。国民党中常会2010年5月12日通过“中山奖学金考选优秀青年同志深造办法”修正条文,未来只要大学毕业,具备“忠诚”条件,入党满2年的党员可提出申请。国民党行管会2010年已编列新台币1500万元,但尚未确定录取名额。申请中山奖学金的规定,除学士学位外,“忠诚条款”也是必备条件,需要具备2年以上的国民党党员身分,党籍完备,未受过党纪处分。此外,党中央也将申请人是否曾经参与过社团活动列入考核。 由于中山奖学金是为国民党培养人才,所以新修正案已正面规范,“留学期满与返台服务后,应支持党的政策与理念,并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历史背景“中山奖学金”也叫中山学术奖学金,始于1960年。当时台湾经济尚未起飞,普通民众难以支付高额的留学费用。国民党遂以考试方式选拔出优秀的党籍大学毕业生,资助他们赴美国、日本等地深造,“为党国储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要考取“中山奖学金”难度很大,现任国民党秘书长的“金小刀”金溥聪,连考两年方才成功考取。而严格的甄选机制也为台湾培养了一大批政治菁英。马英九、许信良、张俊宏、江丙坤、关中、胡志强、金溥聪……随便哪位都是过去或现在台湾政界的大人物。 中山奖学金是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出优秀且具国民党籍的大学学士毕业生,资助他们出国留学进修,作为“为党国储才”。在当时,台湾百姓经济状况普遍不好,资金丰厚的中山奖学金给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条出国留学的机会,而且在当时党国一体的时空背景下,学成归国后很有机会继续被国民党积极提拔,朝政界发展。 获取资格要报考中山奖学金除了必须党历清白且党龄至少2年之外,还要求曾担任党部的义务干部,并有活跃的实绩。在选考方式上,测验主义思想和专业科目的笔试占30%,受考官影响较大的口试占40%,余30%则是评估考生过去在党内的表现是否杰出。 争议由于中山奖学金是国民党为培养党内有力新生代而设的制度,因此领取中山奖学金的留学生不免皆被怀疑在海外要“为党活动”,事实上也存在这种迹象,例如监视与打击海外异议份子、回报海外异议人士的活动情资等等,所以有些中山奖学金的留学生遂被批评为“学生特务”、“职业学生”。 根据《马经》一书内容,1976年3月15日,美国的报纸加州日报在1976年5月15日报道国民党以金钱吸收学生去监视其他学生活动,也报道领取中山奖学金的学生必须负责去收集其他同学的言行资料。此外,在1982年11月5日,伊利诺伊日报刊出专栏作家Larry Cohler的文章,他引用国会议员Jim Leach和Stephen Solarz和CIA、FBI等资料。指出拿国民党中山奖学金(Sun Yet-sen Scholarship)的学生有义务与责任去撰写监控其他学生的报告。这专栏还提到1979年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的一份报告指出中情局估计有二十五位国民党的高级特务官员在美国校园活动,专栏中提到的参议院报告还指出,负责监视学生的国民党特务学生每个月可以领到一千一百元美金并有配车。此外,这篇内容更指出并非每个国民党学生都能够报考中山奖学金,只有“被筛选”过的人才能被“邀请”参加考试。 恢复设置恢复时间“民国”98年(2009年)10月,甫就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在中国国民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表示将研究恢复设置中山奖学金。他认为国民党的年轻化并不是口号而已,而是要转化成为行动,未来将提名“正派、清廉、勤政、爱民、有理想、讲道义”的同志参选。 恢复奖学金:对“忠诚”要求今非昔比“中山奖学金”于国民党2000年丢掉执政权之后停办,如今再度开放,面临的政党环境却已今非昔比。在国民党中常会12日通过的““中山奖学金”考选优秀青年同志深造办法”修正条文中,仍然将“忠诚条款”作为了申请者的必备条件。依照过去规定的申请资格,申请者必须从未脱离 (国民党)组织且曾任各级党部义务干部,但是国民党的知青党部从2001年开始已经陆续裁撤,故而现在改为要求“党籍完备”、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即可。另一方面,国民党海外党部现在已多有精简,更无专职党工,因此国民党也将申请者 “出国”深造后需要参与当地组织活动的规定改为只要和党内主办单位保持联系。 公费留学风潮:历来“美风”常吹与大陆类似,台湾社会长期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为价值取向。与此同时,国民党迁台之后急需人才,开始以“发展急需之人才”、“无法培育或难以培育之人才”和“选送赴特别地区之人才”为理念实行公费留学制度。除“中山奖学金”之外,由“教育部”统筹,根据学科及专业需要,每年选派20名优秀学生赴日本、美国等地深造,并提供全额补助,称为“教育部留学奖学金”。直到2002年,台湾当局调整公费留学补助方式,将每年全额补助的30个公费留学名额改为部分补助的42个名额。 说起台湾学生喜欢的留学地,历来以美国最多,日本次之,欧洲较少。留美台湾学生人数在1994年达到高峰,共计有37581人。论及台湾公费留学 “美风”劲吹的原因,除了美国的教育水准最被推崇之外,美台之间的“特殊友谊”恐怕也是重要因素。以马英九为首,目前台湾政坛上的知名人物如有留学经历,大半都是“美国制造”。不过随着台湾岛内教育资源的过剩,近年赴美留学的台湾学生人数比例呈下降趋势。台“教育部”国际文教处前处长李振清就感叹说,“如果台湾留美学生衰减下去,将对台湾下一代的国际学术竞争力产生很不利的影响。” 因应两岸新局:公费政策待改对于国民党恢复 “中山奖学金”的消息,岛内有观察人士提出,究竟台生赴大陆深造有没有资格申请“中山奖学金”?由于国民党中央只规定了凡40岁以下、党龄满2年的大学毕业生都皆可申请,对于可以申请的学校则无具体规定,因此对于可否申请“中山奖学金”赴大陆名校深造,国民党中央“深入讨论之后没有结论”。由于目前“立法院”在大陆学历采认方面尚无定论,因此国民党中央对于这个问题决定暂时保留。 事实上,台湾近年公费留学热潮有所衰弱,与台生赴大陆“留学”升温有一定关系。调查显示,在台湾学子最想留学的国家或地区中,目前排名第一的仍是美国,而排名第二的已经变成大陆。“大陆留学热”的兴起与两岸关系的改善密不可分,赴大陆攻读研究生的人士并不局限在应届毕业生,不少都是已届而立的专业人士。而在台湾 “教育部2010年留学奖学金甄试简章”中明确规定,奖学金申请者拟赴深造的国家或地区中不含大陆及港、澳地区。对此,有大陆学者表示,台湾未来的公费留学政策调整应以弹性化、多元化为主要方向。 公费留学趋势:短期深造正夯近年来,“游学”成为台湾年轻学子的留学新选择。舆论认为,台湾新世代普遍生长环境良好,他们更愿意尝试“旅游留学”的轻松方式,不再愿意像父母辈那样漂洋过海发奋苦读。为此,台“教育部”也调整了公费留学长期以研读高级学位为主的方式。“教育旅行”与“双联学制”成为被台湾社会普遍接受的留学模式。同时启动的还有“重点领域菁英留学计划”。根据台湾对尖端人才的需求,“教育部”的留学奖学金可以灵活调整奖学金数额及方向。对于赴英、美等高学费国家留学的台湾学子,奖学金数额自2004年之后,也从每年2万美金提高到2.5万美元。 马英九1974年获得国民党“中山奖学金”赴美留学,获蒋经国接见,当时模样相当青涩。 著名人士考取中山奖学金出国留学的著名人士有:马英九、许信良、张俊宏、赵守博、江丙坤、孙大千、郭荣赵、张显耀、邵玉铭、张京育、江丙坤、关中、李大维、雷倩、庞建国、陆以正、胡志强、郑又平、金溥聪等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