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山大学学报 |
释义 |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现负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三种全国核心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另有学校的期刊中心挂靠在我部,协助学校负责校内23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的行政业务指导工作。 中文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外文名称: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语言:中文 类别:出版,医学期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编辑单位: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 创刊时间:1980 出版周期:双月 国内刊号:CN: 44-1575/R 国际刊号:ISSN: 1672-3554 邮发代号:46-141 定价:10元/期 医学科学版1.学报简介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原名为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全国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反映中山大学及国内外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传播我校科研成果的重要媒体,是校内外科研人员交流医学学术思想的重要平台,主要发表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和公共卫生事业等方面的论文。 近年来,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更新办刊理念,不断改革创新,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绩,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呈上升趋势,其办刊指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连续多年位于国内同类刊物(高校学报医学版)前列。依照清华大学2005年中国学术期刊计量指标均值分类统计报告的数据,本刊被引频次655,影响因子0.463,在同类刊物中排名第三。 中山大学学报坚持办刊宗旨,立足本校优势,面向国内外,办出学报特色。为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办刊水平,采取了如下的措施: (1)坚持办刊宗旨不放松。对所有来稿或约稿,都要求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俱全,以保证本刊反映的是医学研究的最高成就。 (2)办出特色栏目最要紧。本刊设计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报告”栏目,旨在报道校内、外科研人员多年以来在某个领域长期研究的系列成果,并新开辟了“信息研究”这个栏目,既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体现了为科技创新服务的与时俱进性,又办出了刊物的栏目特色。 (3)约稿热点文章与时进。本刊针对医学领域的热点,如上世纪末的基因组计划、2003年的SARS和干细胞研究等,及时向有关专家约稿组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扩大报道范围免狭隘。随着期刊国际化呼声的提高,本刊已经逐步把报道的范围从校内扩大到校外、省外乃至大陆之外,有利于校内外医学学术的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争取国际编委与世齐。邀请外国专家参与到编委队伍当中是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我刊聘请了原牛津大学神经科学教授Rainer W. Guillery,香港中文大学解剖学系、英国皇家生物学和卫生学院士Yew David Tai Wai教授,香港大学Brian Willian Darvell教授为特约的编委会顾问,并请他们为本刊写稿、组稿或审英文稿件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传承学术、培养人才、服务教学和科研、扩大科研成果的交流与转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高校学报与科技期刊的发展迅速,必须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和高校学科发展的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一步一个台阶,进一步把中山大学学报打造成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投稿须知《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定的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已入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国内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万方医学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及首席医学网等全文数据库系统以及作为核心期刊入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ED)等引文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被科技部评为首批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在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总分排名中位于前300名。本刊登载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医学学术研究稿件,欢迎校内外学者踊跃投稿。本刊栏目设有成果报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研究、信息研究、研究快报等。 4.一般说明(1) 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讨论有据并紧密结合结果,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方法正确。对中药植物药研究工作,本刊录用中药、植物提取单体或有效组份的研究。本刊不录用仅构建一种质粒或载体的研究。来稿格式请参见本稿约层次2~4的内容,写作时可套用本刊论文模板(可在本部网站下载),格式不符者本部将退请作者按要求修改好后再予送审。 (2) 本刊实行网上在线投稿,请作者保证稿件没有一稿多投以及保证稿件内容的真实性和可公开性。所有来稿将首先经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有无抄袭。作者注册投稿后可随时在线查询稿件处理情况。 (3) 本刊对刊发稿件有修改权,重大内容修改与作者商量后决定。不同意修改者请事先声明。 (4) 本刊已入编上述全文数据库,来稿一经录用,将同时被以上数据库收录,所有稿费均一次性付清。作者如不同意,须在投稿时向本刊声明,无声明者视为同意。 5.题目与摘要部分2.1中文题名 要求简短、精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非功能性词(如“研究”或“观察”等)和非公知公认的缩写(如CMA,PCNA等)。课题基金项目情况在首页地脚处以“基金项目:”注明基金与项目的类别和编号。 2.2作 者 只写实质性参与并能解答有关论文问题者,一般作者数量控制在8个以内,作者间以“,”分开。投稿成功后,不得添加和调换作者顺序。请在首页地脚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必要时补充其它作者简介如课题负责人),包括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电子邮箱(E-mail)、联系电话(编辑部联系专用)及其它必要说明的事项。请在通信作者中英文姓名右上角加*号,并在作者简介中说明。 2.3作者单位位于作者下一行,用括号注明,形如“(1. 中山大学××科室,广东 广州 邮码; 2. ……)”。并列单位可用“//”隔开。不同单位者请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标以右半括号标注引出,作者单位相应注明。 2.4中文摘要 按结构式摘要书写,明确标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4个要点。应简明扼要。 2.5关键词关键词3~8个,尽量从《医学主题词表》中选取,可用“/”后加副主题词标明学科或方面,如:帕金森病/病理学。 2.6中图分类号 即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为准,生物类以Q开头,医药卫生类以R开头(R类的中图分类号亦可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的分类号中获取)。 2.7英文题名实词首字母应全部大写,与中文题名对等翻译。 2.8作者拼音 应按“姓大名小”及双名间以“-”隔开的规则书写,如:ZHANG Lao-san。 2.9Abstract与中文摘要对等翻译,注明【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 2.10Key words 与中文关键词对等翻译,可以按其规定组配相应副主题词。 6.正文部分3.1引 言无须标注“引言”二字,应交待清楚该课题国内外研究进展(背景)以及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等并引用文献作为依据。 3.2层次格式应以阿拉伯数字标出,如“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2 结 果”,……, “3 讨论”、“3.1 讨论第一小点的中心标题”……。每一层次皆应有一个相应的层次标题,第1层和第2层后的内容应重新起段,第3层后可空1格后接排,不分段。 3.3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审定的各学科规范名词为准,如“梗塞”应为“梗死”,“何杰金氏病”应为“霍奇金病”,等。药物名称采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或中国药典中的通用名,而不用商品名。不应随意简化名词术语,如“功血”应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若出现频次较高,则可用缩写(参见3.4)。 3.4缩写与全称非各学科公知公认的缩写首次出现时应有全称(中文摘要中有中文全称与英文缩写对照,正文中另有中文全称、英文全称及英文缩写对照),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缩写之后不再加圆点,也不用复数形式。本刊列举的常用缩写(CT,MRI,DNA,RNA,PCR,ATP,HE染色等),可不必与全称对照。 3.5大写与小写除英语语法规定和专有名词、缩写词之外,一般应为小写。 3.6正体与斜体斜体多见于代表变量的字母如x、y等。统计学符号如P、F、t、s等,量符号如体积V、压力p等,表示旋光性、分子构象、取代基等的化学符号如l、d、o、trans、p、Z等,生物学中属及属以下拉丁文学名(如寄生虫、微生物及中草药等的拉丁文学名)应使用斜体。其余情况一般为正体,如缩写、单位符号、化学元素符号等。 3.7上角与下角 区分上角与下角,如文内参考文献标注为上角标,化合物中原子个数为下角标、价数为上角标,幂次为上角标,量符号的修饰用正体的下角如:(物质的量)浓度峰值表示为:cPeak,但具体物质宜用括号修饰而不用下标,如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8量和单位参见GB 3102.3-1993。量符号一般为希腊或拉丁字母的小写斜体,如浓度c,质量m,速度v等。为区别不同情况的量可使用下角标正体(变量为斜体)或括号修饰(具体物质时),如c(NaCl)表示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ρ(NaCl)表示NaCl的质量浓度。百分浓度应指明具体是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还是质量浓度,并相应换算。在表达量值的单位时,即使是在文字叙述当中也应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正体),如5 mmol/L的H2SO4,3 d,2 h,15 min和10 s,数字与单位之间空以半字间隙。单位符号不应再加修饰词,如“/kg体重”则是错误的。应注意将旧制单位转换为新制单位,如:rpm应换算为重力加速度的倍数(× g,或r/min并标明离心机的半径r)。组合单位的分母一般不加倍数词头和数字(如m,μ,n,p等)而应转换为分子的词头,如可以将μmol/mL转换为mmol/L。组合单位不使用双重斜线,遇到这种情况可转换为-1次幂,如“5 mol/L/kg”可以写为“5 mol·L-1·kg-1”或以括号括起如5 mol/(L·kg)。图表中量和单位一般以“量符号/单位符号”表示,前斜后正,如:t/min, cMax/(mol·L-1),pA(CO2)/kPa。 3.9数字用法凡是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得体的地方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5 d”、“重复3次”等。注意均数±标准差或标准误的形式最好以“均数为…(S或 =)”的形式描述,如“年龄平均20(S=3)岁”,否则应说明统计量的类型。数值范围注意前后皆应有数量级如3×10~8×10。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应分别带上单位如 1 cm × 1 cm × 1 cm。数字的取舍应根据数字修约规则进行,均数加减标准差者取至标准差的1/3后第1位非零数字,如(27.67±3.31)因为标准差3.31的1/3为1.1,第1位非零数字在小数点前,所以该均数及标准差取至整数四舍五入即可(28±3),多余数字为虚假精确度。如遇百分形式的偏差,建议以“(30±3)%”的形式报告以免“30%±3%”中的偏差被误解为30%的3%(即0.9%)。 3.10材料与方法为第1大层次,应交待清楚研究涉及的研究对象(包括病例的来源与时间)、化学品与仪器、分组方法、实验方法及统计方法,重要的化学品及仪器应有来源和产品号等内容,以便重复实验时能得到验证。 3.11统计学实验方法应符合统计学原则,描述均数时应附误差说明如标准差,结果应经合适的统计学检验(如t检验,F检验等),须标明统计方法名称、统计量的符号与数值、具体概率。统计学符号皆为斜体,如概率P,相关系数r,样本数n, 卡方检验χ2等。经统计检验,P<;α时,应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能推论为“差异显著”或“有显著(性)差异”。 3.12结果部分为正文的第2层。注意只将主要结果总结列出,此处不作分析讨论,每一层都应有一个小标题。 3.13线图和照片图片应有自明性,缩写应注全称。图示不与文字叙述重复。图插在相应文字段的后面,不必另存,正文提示时应先见文字后见图,如“实验结果显示,……(图1)”等。图片的大小一般为 7 cm ×5 cm,显微照片还应标明放大倍数或标尺。注意区分图题与图注,图题为中英文对照,图注为纯英文,并详细说明由图可见的结果。图内的英文符号也应注意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国际符号等,且应以合适大小的字符显示。图内的显著特征(如阳性细胞)应以不同形状的箭头标示。线图中的各条线应予以明显区别,如粗细实虚线等标记,且在图内空白处附图例。图中的量和单位一般以“量的斜体/单位符号的正体”表示,坐标轴说明顺坐标方向,如以分钟为单位的时间表示为:t/min等。上传的图片请先压缩后再粘贴入正文相应部分,一般每个图片所占磁盘空间大小应以100 kB左右为宜。文章占用空间不宜大于3 MB。 3.14表 格表格亦应有自明性,且不与文字叙述重复,插在相应文字段的后面。表题为中英文对照,其余部分(如表的内容和表注等)为纯英文,注意其规范表示。表格采用三线表,标目中的量和单位一般以“量的斜体/单位符号的正体”表示,如以千帕为单位的血压:pblood/kPa。若所有表中所有指标(量)的单位皆相同,则可在表的右上角以括号注明。表中角注以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的上标依次标出,如28±3 1),2)……。 3.15讨论部分不能只是重复结果,也不应脱离结果,应严密结合结果进行有理的解说、有据的推论。讨论应有层次和逻辑性,总结出层次标题分层讨论。推荐依次讨论以下内容:主要发现、可能机制、研究的不足、综合证据、意义与应用、结论等。引用他人结果应将参考文献标注出来。 3.16致谢部分对研究工作有过不同形式的帮助但不对文章负责的人员或其它情况可以在正文之后给以致谢。 7.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应以正文所引用的顺序依次以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标注(如[1],[2].....)。文内标注位置为:有作者名者标于所引用作者名之后,仅有内容者标于内容之后,多条文献以逗号分开。论著的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推荐多引用近年文献。研究报告(包括成果报告)参考文献仅限作者本人以及该课题组正式发表的论文,篇数不作严格限制。参考文献列表的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参见GB 7714-2005. 连续出版物(期刊)中论文(其文献类型标识符为J)的著录格式为: [序号]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注意,其中作者名3个以内全列出,超出则列前3个再加“等”字,中间间以逗号,中外文姓名均按姓前名后的形式列出,外文名字缩写。作者、题名、刊名等之间是圆点而不是句号。外文刊名按Index Medicus/PubMed缩写格式书写。 例如: [1] 唐久余,曾园山,陈巧格,等.缬草对慢性应激导致的抑郁大鼠体质量和行为的影响[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5):541-545.. [2] Qi X,Lin W,Wang D,et al. A role for the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signal pathway in depressive-like behavior[J]. Behav Brain Res,2009,199(2):203-209. 专著(其文献类型标识符为M)的标注格式为: [序号] 编著者. 专著名称[M]. 版次(第1版可省).出版地:出版者,年份:起页-止页. 例如: [3] 姚志彬,陈以慈. 脑研究前沿[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237-239. [4] Gibas C,Jambeck P. Developing bioinformatics computer skills[M]. Beijing: O'Reilly & Associates Inc,2002: 317-323. 专著中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 析出责任者. 析出题名[析出文献类型码]//源责任者. 源题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如: [5] Marting G. Control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Austalia[M]// Pattle LW,Cox BJ. Electronic resources: selection and bibliographic control.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1996:85-96.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 期刊中论文或专著的电子文献按相应文献格式著录后,再补充电子文献更新或引用日期和获取路径,相应文献类型标志后再加载体类型标志(“/OL”、“/CD”或“/DB”等相应表示在线、光盘版或数据库)。如: [6] 江向东.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18(2):4 [2000-01-18]. [7] 萧钰. 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 社会科学版1.学报简介本刊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 2.主要栏目哲学 文学 历史学 政治学 管理学 经济学 教育学 社会学 3.获奖情况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广东省优秀期刊 4.期刊信息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主编:吴承学 ISSN:1000-9639 CN:44-1158/C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邮政编码:510275 自然科学版1.学报简介本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反映中山大学理科各院系、各研究单位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主要发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 2.主要栏目研究简报 科技快报 3.获奖情况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广东省优秀科学技术期刊一等奖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综合性科技类核心期刊 4.期刊信息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主编:王建华 ISSN:0529-6579 CN:44-1241/N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邮政编码:51027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