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
释义 | 教育部科技委-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教育部科技委)旨在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强高等学校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和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使高等学校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设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是教育部指导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的高级咨询机构,是国家和教育部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的科技工作提供服务。教育部科技委是教育部党组的高级咨询机构,2009年第六届科技委增设了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在原来10个学部的基础上,增设了国防科学学部。第六届科技委由108名有委员、377位学部委员组成,成员均为高校中的院士或知名教授。 教育部科技委-职能(一)对高等学校在科学技术工作中贯彻中央关于经济、科技、教育方面的重大决定以及拟议中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研究,提出建议。 (二)对国内外科学技术、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趋势进行战略研究,对我国和我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咨询,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与重大措施的实施提出咨询建议。 (三)受教育部委托,代表教育部参与有关制定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重大措施等活动;对科研基地、重大科研项目、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及科研成果等进行评审和评估,并提交评议报告。 (四)促进高等学校在承担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任务方面的校际协作,以及与科研机构、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交流,促进高等学校在国防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对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高等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以及学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议。推动有关方面创造条 件,以利于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六)弘扬科学精神,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促进高等学校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七)完成教育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教育部科技委-换届2009年度教育部科技委全会暨科技委换届大会2009年12月23日在京召开。第六届科技委增设了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在原来10个学部的基础上,增设了国防科学学部。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袁贵仁在会议期间亲切会见了与会代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陈希在讲话中分析了当今高校科技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采取的新举措。陈希指出,新一届科技委要成为教育部和国家的智囊团与思想库,不断加强战略研究,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发挥高校战略科学家的作用,在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提出科学的咨询意见。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将科技委建设成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力量。科技委要进一步抓好战略研究基地的建设,发挥战略研究基地的整体合力,使之成为教育部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的依托外脑。陈希强调,高校科技工作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重大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注重挖掘行业特色高校的潜力,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重大项目集成、培育,进一步推动高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增强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能力,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科技委专家应当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思想理念,为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机制作出贡献。要加强创新性研究,不断提升我国科技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本届科技委增设了学风建设委员会,希望科技委在促进高校学风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宣读了第六届科技委聘任名单。教育部第五届科技委主任倪维斗院士、第六届科技委主任钟掘院士分别在会上作工作报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学部委员、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和培育基地主任以及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第六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2009年11月起) 主任:钟掘 常务副主任:吴常信 副主任: 姓 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左铁镛 男 北京工业大学 工程院院士 材料科学 林建华 男 北京大学 教授 无机化学 卢锡城 男 总装备部科技委 工程院院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谢克昌 男 太原理工大学 工程院院士 能源 王玉明 男 清华大学 工程院院士 流体机械 葛墨林 男 南开大学 中科院院士 理论物理 姚建铨 男 天津大学 中科院院士 物理电子学、光电子技术 邱贵兴 男 北京协和医学院 工程院院士 外科 委员: 序号 姓 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林建华 男 北京大学 教授 无机化学 2 涂传诒 男 北京大学 中科院院士 空间物理 3 柯 杨 女 北京大学 教授 细胞、分子生物学 4 张继平 男 北京大学 教授 基础数学 5 梅 宏 男 北京大学 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6 左铁镛 男 北京工业大学 工程院院士 材料学 7 张广军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精密仪器及机械 8 陈懋章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院院士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9 左 禹 男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材料学 10 宁 滨 男 北京交通大学 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11 谢建新 男 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材料加工工程 12 胡海岩 男 北京理工大学 中科院院士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13 王涌天 男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 光学工程 14 尹伟伦 男 北京林业大学 工程院院士 植物学、森林培育学 15 董 奇 男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认知神经科学 16 陈木法 男 北京师范大学 中科院院士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7 邱贵兴 男 北京协和医学院 工程院院士 外科 18 詹启敏 男 北京协和医学院 教授 医学、肿瘤学 19 杨放春 男 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 王庆国 男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中医临床基础 21 王祖温 男 大连海事大学 教授 机械电子工程 22 欧进萍 男 大连理工大学 工程院院士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23 曹雪涛 男 第二军医大学 工程院院士 免疫学 24 陈志南 男 第四军医大学 工程院院士 病原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25 杨晓波 男 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电路与系统 26 左 良 男 东北大学 教授 材料学 27 刘益春 男 东北师范大学 教授 凝聚态物理 28 徐明稚 男 东华大学 教授 企业管理 29 易 红 男 东南大学 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30 刘 亚 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教授 金融学 31 金 力 男 复旦大学 教授 遗传学 32 陈良尧 男 复旦大学 教授 光物理 33 王威琪 男 复旦大学 工程院院士 医学电子学 34 庄钊文 男 国防科技大学 教授 信息与通信工程 35 王树国 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机械电子 36 谢礼立 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程院院士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37 曹一家 男 湖南大学 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38 刘吉臻 男 华北电力大学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9 于建国 男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化学工程 40 何积丰 男 华东师范大学 中科院院士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41 童 真 男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 材料学 42 李培根 男 华中科技大学 工程院院士 机械工程 43 骆清铭 男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44 程时杰 男 华中科技大学 中科院院士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45 傅廷栋 男 华中农业大学 工程院院士 作物遗传育种 46 邓秀新 男 华中农业大学 工程院院士 果树学 47 丁烈云 男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48 赵 继 男 吉林大学 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49 邹广田 男 吉林大学 中科院院士 凝聚态物理学 50 刘人怀 男 暨南大学 工程院院士 固体力学 51 金征宇 男 江南大学 教授 食品科学与工程 52 陈发虎 男 兰州大学 教授 自然地理学 53 杨 劼 女 内蒙古大学 教授 生态学 54 祝世宁 男 南京大学 中科院院士 材料物理与凝聚态物理 55 陈 骏 男 南京大学 教授 地球化学 56 陈洪渊 男 南京大学 中科院院士 分析化学 57 朱 荻 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8 沈其荣 男 南京农业大学 教授 植物营养学 59 葛墨林 男 南开大学 中科院院士 理论物理 60 陈 军 男 南开大学 教授 无机化学 61 王玉明 男 清华大学 工程院院士 流体机械 62 王大中 男 清华大学 中科院院士 核科学技术 63 姜培学 男 清华大学 教授 工程热物理 64 吴清玉 男 清华大学 教授 心血管外科 65 李衍达 男 清华大学 中科院院士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 66 张 运 男 山东大学 工程院院士 内科学 67 张 杰 男 上海交通大学 中科院院士 物理学 68 苏 明 男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动力机械及工程 69 张文军 男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70 许唯临 男 四川大学 教授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71 魏于全 男 四川大学 中科院院士 肿瘤学 72 谢克昌 男 太原理工大学 工程院院士 能源 73 姚建铨 男 天津大学 中科院院士 物理电子学、光电子技术 74 王静康 女 天津大学 工程院院士 化学工程 75 郝希山 男 天津医科大学 工程院院士 临床医学 76 裴 钢 男 同济大学 中科院院士 分子生物学 77 李德仁 男 武汉大学 中科院院士 78 李清泉 男 武汉大学 教授 摄影测量与遥感 79 张联盟 男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材料学 80 郝 跃 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81 席酉民 男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企业管理与战略研究 82 王建华 男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电机与电器 83 管晓宏 男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系统工程 84 乔学光 男 西北大学 教授 光学 85 魏炳波 男 西北工业大学 教授 材料物理与化学 86 吴普特 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授 农业水土工程 87 陈春阳 男 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88 孙世刚 男 厦门大学 教授 物理化学 89 郑 强 男 浙江大学 教授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90 骆仲泱 男 浙江大学 教授 工程热物理 91 李兰娟 女 浙江大学 工程院院士 内科学 92 万 力 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授 地质工程 93 金振民 男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科院院士 地质学 94 于志刚 男 中国海洋大学 教授 海洋化学 95 李曙光 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院院士 地球化学 96 郭光灿 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科院院士 光学 97 葛世荣 男 中国矿业大学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98 彭苏萍 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工程院院士 地质工程 99 吴常信 男 中国农业大学 中科院院士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100 武维华 男 中国农业大学 中科院院士 植物科学 101 王孝群 男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 凝聚态物理 102 张来斌 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授 机械工程 103 钟 掘 女 中南大学 工程院院士 机械工程 104 邱冠周 男 中南大学 教授 矿物加工工程 105 黄伯云 男 中南大学 工程院院士 材料学 106 徐安龙 男 中山大学 教授 免疫学 107 孙才新 男 重庆大学 工程院院士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108 卢锡城 男 总装备部科技委 工程院院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战略指导研究委员会委员 序号 任 职 姓 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钟 掘 女 中南大学 工程院院士 机械工程 2 副主任 王 越 男 北京理工大学 中科院院士 3 副主任 柳百成 男 清华大学 工程院院士 材料加工工程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 序号 任 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吴常信 男 中国农业大学 中科院院士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2 副主任 钟 掘 女 中南大学 工程院院士 机械工程 3 副主任 陈洪渊 男 南京大学 中科院院士 分析化学 4 副主任 葛墨林 男 南开大学 中科院院士 理论物理 5 副主任 邱贵兴 男 北京协和医学院 工程院院士 外科 6 副主任 涂传诒 男 北京大学 中科院院士 空间物理 7 副主任 郝吉明 男 清华大学 中科院院士 环境工程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数理学部委员 序号 学部任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邹广田 男 吉林大学 中科院院士 凝聚态物理学 2 常务副主任 张继平 男 北京大学 教授 基础数学 3 副主任 陈良尧 男 复旦大学 教授 光物理 4 副主任 卢天健 男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固体力学 5 副主任 叶向东 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基础数学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化学化工学部委员 序号 学部任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陈洪渊 男 南京大学 中科院院士 分析化学 2 常务副主任 孙世刚 男 厦门大学 教授 物理化学 3 副主任 田 禾 男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应用化学 4 副主任 徐春明 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教授 石油加工 5 副主任 陈 军 男 南开大学 教授 无机化学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地学与资源学部委员 序号 学部任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涂传诒 男 北京大学 中科院院士 空间物理 2 常务副主任 李清泉 男 武汉大学 教授 摄影测量与遥感 3 副主任 郝吉明 男 清华大学 中科院院士 环境工程 4 副主任 邓 军 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授 矿物学、矿床学 5 副主任 陈发虎 男 兰州大学 教授 自然地理学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 序号 学部任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李兰娟 女 浙江大学 工程院院士 内科学 2 常务副主任 魏于全 男 四川大学 中科院院士 肿瘤学 3 副主任 施一公 男 清华大学 教授 生物物理学 4 副主任 柯 杨 女 北京大学 教授 细胞、分子生物学 5 副主任 詹启敏 男 北京协和医学院 教授 医学、肿瘤学 6 副主任 王庆国 男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中医临床基础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农林学部委员 序号 学部任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傅廷栋 男 华中农业大学 工程院院士 作物遗传育种 2 常务副主任 尹伟伦 男 北京林业大学 工程院院士 植物学、森林培育学 3 副主任 徐安龙 男 中山大学 教授 免疫学 4 副主任 张福锁 男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植物营养 5 副主任 吴普特 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授 农业水土工程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信息学部委员 序号 学部任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李衍达 男 清华大学 中科院院士 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 2 常务副主任 杨放春 男 北京邮电大学 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 3 副主任 张文军 男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通信与信息系统 4 副主任 吴朝晖 男 浙江大学 教授 计算机应用 5 副主任 骆清铭 男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材料学部委员 序号 学部任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祝世宁 男 南京大学 中科院院士 材料物理与凝聚态物理 2 常务副主任 左 良 男 东北大学 教授 材料学 3 副主任 邱冠周 男 中南大学 教授 矿物加工工程 4 副主任 南策文 男 清华大学 教授 材料学 5 副主任 魏炳波 男 西北工业大学 教授 材料物理与化学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委员 序号 学部任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陈懋章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院院士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2 常务副主任 宁 滨 男 北京交通大学 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3 副主任 苏 明 男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动力机械及工程 4 副主任 孔宪京 男 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 水工结构 5 副主任 缪协兴 男 中国矿业大学 教授 采矿工程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机电与运载学部委员 序号 学部任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李培根 男 华中科技大学 工程院院士 机械工程 2 常务副主任 刘吉臻 男 华北电力大学 教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 副主任 张广军 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授 精密仪器及机械 4 副主任 赵 继 男 吉林大学 教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5 副主任 曹一家 男 湖南大学 教授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管理学部委员 序号 学部任职 姓名 性别 单位名称 职称或称号 学科名称 1 主 任 刘人怀 男 暨南大学 工程院院士 固体力学 2 常务副主任 席酉民 男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 企业管理与战略研究 3 副主任 刘 亚 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教授 金融学 4 副主任 丁烈云 男 华中师范大学 教授 管理科学与工程 5 副主任 郭广生 男 北京市教委 教授 应用化学、高等教育学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教育部科技委-章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章程 (2009年度教育部科技委全会暨科技委换届大会2009年12月24日修订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强高等学校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和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使高等学校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特设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科技委)。 第二条 教育部科技委是教育部指导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工作的高级咨询机构,是国家和教育部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社会的科技工作提供服务。 第三条 教育部科技委的主要任务是: (一)对高等学校在科学技术工作中贯彻中央关于经济、科技、教育方面的重大决定以及拟议中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研究,提出建议。 (二)对国内外科学技术、教育及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趋势进行战略研究,对我国和我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咨询,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与重大措施的实施提出咨询建议。 (三)受教育部委托,代表教育部参与有关制定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重大措施等活动;对科研基地、重大科研项目、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及科研成果等进行评审和评估,并提交评议报告。 (四)促进高等学校在承担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任务方面的校际协作,以及与科研机构、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交流,促进高等学校在国防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对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高等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以及学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议。推动有关方面创造条 件,以利于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六)弘扬科学精神,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促进高等学校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七)完成教育部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二章组织体制 第四条教育部科技委实行聘任制和任期制,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若干名。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秘书长在主任委员领导下,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 第五条 科技委委员主要由教育部从高等学校中选聘政治立场坚定、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办事公正、视野开阔并且积极参加科技委活动的专家组成;另从海外和其他部门、行业选聘部分专家。每届任期4年,原则上不超过两届,每届新委员人数一般不少于二分之一。科技委委员原则上年龄一般不超过6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年龄不超过75岁,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委员不受届数与年龄限制。科技委委员人数100人左右。 第六条 教育部科技委内设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和若干学部,并依托高校建设若干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学部和战略研究基地依据相关章程、规定开展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常设或者非常设的跨学科综合性专门小组,开展专项研究工作。 第七条教育部科技委在教育部科技司内设立专门的日常组织协调与办事机构。第三章科技委活动 第八条教育部科技委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年度工作报告,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决定重大事项。每季度召开一次主任办公会议。 第九条教育部科技委设立战略研究指导委员会,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组织指导重大战略研究。 第十条教育部科技委设立学风建设委员会,指导和推进全国高等学校的学风建设。 第十一条 教育部科技委设立若干学部。学部既是战略研究平台,也是学术交流平台。通过每年的学部全体会议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部以及学部委员的作用。 第十二条 教育部科技委依托有关高校建立一批战略研究基地。战略研究基地是组织开展高水平战略研究、政策咨询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科研实体。第四章财务管理 第十三条教育部科技委经费由教育部预算单列,用于专项研究和日常办公。教育部科技委经费使用严格按照国家财务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教育部科技委内设机构经费原则上由科技委提供,接受科技委和挂靠单位审计监督。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 教育部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其他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教育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