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锯花天牛
释义

中文学名:中华锯花天牛

界:动物界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鞘翅目

科:天牛科

简介

学名 Apatophysis sinica Semenov-Tian-Shanskij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天牛科 Cerambycidae分布在山东、河北、江西、四川等省。寄主为害牡丹等药材。图:中华锯花天牛(左)和龟背天牛成虫

中华锯花天牛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先咬食幼嫩根茎表皮,后从近地面断梢伤口腐烂处蛀入,并向根下部蛀害,隧道长约30一70mm。受害株生长发育不良,影响开花和丹皮的产量及质量。一般蛀害率35%~70%。

中华锯花天牛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11~26mm,雄体长11~20mm,栗褐色或黄褐色。头、胸带褐棕色,鞘翅端部浅黄褐色,体具稀疏短黄绒毛。头近圆形,上颚前伸,额唇基凹,额中央具纵沟1条,复眼大,头部生小刻点,细密。触角11节,基瘤尖明显,柄节粗壮。雄天牛触角较体长,雌天牛短于体长。前胸背板刻点细密,中间略凹陷,具圆形瘤突2个,两侧缘各生小齿突1个。鞘翅较前胸宽,翅面上也生细密的点刻,端部不明显。足长。卵长1.5mm,长椭圆形,浅黄至浅黄绿色。末龄幼虫体长20~32mm,头近长方形,触角褐色,第3节,第l节长,端部具3根刚毛。上颚黑色,三角形。前胸较中、后胸之和为长,其前缘具浅褐色横带l条。背板硬化,中间具浅纵沟1条,其两侧各具不明显弯曲浅沟l条,呈水字形。离蛹乳白色至黄色。

中华锯花天牛生活习性

山东3年完成1代。末龄幼虫于3月下旬从根部隧道中爬出,入土后作土室化蛹,3月底、4月初进入入土盛期;4月中旬大多进入预蛹期,经10~15天于4月下旬~5月上旬进入化蛹盛期,蛹期15—20天;5月中旬成虫羽化。初羽化的成虫在蛹室内静伏约10天,于5月下旬出土并于当天交尾,当天或翌日开始产卵。卵期10天左右,6月下旬进入孵化盛期。该天牛多把卵散产于近表土3cm处,产卵历时4—8天,每雌产卵62—246粒。该昆虫发生轻重与寄主生长年限有关,牡丹生长年限多的,受害重。

中华锯花天牛防治方法

(1)在该天牛化蛹盛期进行中耕,破坏土室灭蛹。

(2)在卵孵化盛期浇灌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300倍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