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华灯谜艺术馆
释义

1992年春创建的“中华灯谜艺术馆”,当时在全国是一大创举,是一项“前不见古人”的伟大工程,博得海内外普遍的赞扬和支持。各地谜友纷纷捐赠文物资料充实馆藏,共发出“收藏证书”就逾二千多份,其中拥有的涵盖古今中外的近二万册灯谜书刊,目睹反映谜事繁荣的四千件实物展品。后迁入威震阁,1999年新馆开馆。

威镇阁俗称八卦楼,是漳州城的标志性建筑,福建省十大古建筑之一。威镇阁始建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数百年间,几经毁建。1997年重建,为三层八角楼阁,占地9亩,高57.88米,踞九龙江畔,望漳州府城,与建在芝山上的威镇亭遥相响应。

馆藏的镇馆之宝更是意义非凡:

第一宝,张超南撰、张起南书之“山辉书屋”楠木楹联。上联“山作惊涛时襟云气”,下联“辉生明月可沁诗心”。上下联尺寸各为长180公分、宽30公分,厚2.5公分。该珍品是1989年为筹办漳州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的重点项目“纪念张起南诞辰111周年、中华灯谜资料联展”时。在龙岩谜友江中亮、熊兴民的热心促成下,由永定张起南宗亲张球宏先生应征捐献。以张起南的生卒年份(1878-1924)来推算,这件清末或民初的艺术品至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无论从文采、书法及雕刻,均堪称上品。是当代谜界仅存的“谜圣”遗物,弥足珍贵,意义非凡。

第二宝,高伯瑜毕生珍藏的历代谜学古籍82种195册。内容包括清代康熙57年的《一夕话·雅谜》、道光11年的《玉荷隐语》、咸丰6年的《龙山灯虎》、光绪8年的《廿二家隐语》和民国初年的《张黎春灯合选录》等。1991年起人民日报出版社相继出版的《中华灯谜集成》(一)(二)(三),就是以高老提供的藏书为主,荟萃历代谜学珍品的谜库丛书。从1992年6月漳州谜馆创立初期至1997年4月高老病危期间,其多次表达了捐献遗愿。1997年5月10日高老不幸逝世(享年83岁)。同年10月17日,在苏州谜家王能父、诸家瑜、费之雄、余涌等热心促成下,由高老之子高明明先生与漳州谜馆代表杨梓章在苏州签署了《捐献协议书》,并分两批(1997、1999)将高老全部收藏捐献给谜馆珍藏。高老收藏冠谜史之最,这些珍品谜书的价值无法估量,无与伦比。

第三宝,国粹一号端砚,又名风华录宝砚,重量350公斤,尺寸长1.48米、宽1.28米、厚0.12米,;砚石采自肇庆端溪朝天岩古砚坑,砚呈灵芝形、石渠走水势,墨堂宽广,周边上下左右刻浮雕,按比例精刻出393方历代古名砚,还有168条砚谜,分别用楷、草、隶、小篆、仿宋等字体镌刻入砚,形成“砚中砚”和砚谜合璧两大特色。工艺美术大师刘演良评价:“……是最理想的端砚雕刻艺术,兼之创造性地因石构图、因才施艺,是砚面面俱全,极具收藏价值。”作者肇庆谜友陈日荣先生,历经七年创作,融书画、灯谜、雕刻于一砚。北京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均有意收藏,还有港商、日商欲高价购买,然而陈日荣先生放弃名利,甘当“拙翁”。在广东谜友杨锐光、张子材和高雄谜友沈志谦、陈村金的热心促成下,毅然于1993年12月26日将该砚,运抵漳州,并于隔年同月同日在漳州举行了“捐献仪式”。《人民日报》、福建电视台等数十家报刊、电视台曾广为宣传报道,馆藏十年来,许多海内外宾客慕名而来,观赏后,皆赞叹不已。

第四宝,张哲源捐赠、陈建全创作的象牙微雕作品——《文心雕龙·谐隐篇》和《文虎奖获奖者芳名录》。前件作品计88字连同两枚印章,出神入化地雕刻在8毫米×5毫米象牙片上。后件作品亦采用刚柔相济的行楷字体,将358字连同一枚印章雕刻在10毫米×6毫米的象牙片上。微雕艺术起源殷商时代,是一种以刀代笔、意在刀先、施艺于刀、以精微为特色的独具风格的艺术。这两件作品是根据张哲源先生的创意,为纪念先贤在名著中首次对隐与谜的论述,纪念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创立“沈志谦文虎奖”十周年,诚邀挚友工艺师陈建全先生精心创作的。作品分别于2001年6月和2003年6月捐献给漳州灯谜艺术馆。观众可借助高倍显微镜欣赏,会感觉到如读竹简,气韵流畅、诗意无穷、真是巧夺天工,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和灯谜艺术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