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红麻12号 |
释义 | 中红麻12号(原名“SCS11-04”)是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子(EV71×非洲红麻)F1与国内抗病特异育种材料SCS1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用的红麻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农技中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品种鉴定编号:国鉴麻2006003。 产量表现中红麻12号品种不早花、红茎、裂叶型。在1999-2000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237.7kg,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17.9%,在新品系中居首位,在生产示范中较对照极显著的增产,干茎产量1267.3/亩,较对照增产18.6%。 特征特性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70支,强力482牛顿,符合纺织要求。采用硫酸盐法制浆,SCS11-04的平均干茎纸浆得率为47.3%,高于对照。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31.9,烂头率为7.9%,属于高抗类型。 中红麻12号茎红色,掌状裂叶,最多为7裂叶。株型较紧凑,茎杆较硬上下粗细较均匀。苞叶5片,花萼7片,花冠黄白色。 中红麻12号的生育期。在长江流域及以北麻区栽培,9月中旬现蕾,10月上中旬开花,表现为晚熟,在长江流域自然光条件下不能收到成熟种子。在海南三亚冬季短光条件下种植,开花期显著提前,表现为对短光敏感。种子千粒重26克,繁种可在华南麻区进行。 抗倒性。“SCS11-04”根系发达、茎杆坚实,叶片窄小,所以抗风性较强,在密植、高肥水和遇大风雨条件下,抗倒伏或受灾后恢复能力强。 优点:前、中期生长较快,后期生长稳且不早衰;纤维产量和干茎产量高;纤维品质好,韧皮含量高,适于纺织和造纸兼用;区域适应性广,在华南、长江流域和黄淮海麻区种植均能获得高产。 栽培要点红麻地不宜长期连作,应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苗期注意抗涝,中期注意灌水抗旱。每亩可施尿素20--25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20公斤,磷、钾肥可做基肥一次施用,尿素分三次施,重施旺长肥(播种后约2个月左右)。 密度适当。在春播高肥水条件下,对密度要求不严格,亩定苗1.3~2.1万株均可获得高产,在中低施肥水平条件下,春麻一般亩定苗1.7万株左右,夏麻亩定苗2.2万株左右为宜。南方夏秋播繁种田每亩定苗1.0--1.2万株为宜。 中红麻12号适时播种收获长江流域、黄淮河流域4月下旬--6月上中旬均可播种,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