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信芳故居 |
释义 | 周信芳故居位于淮海路东文渠畔,古虹桥边(都天庙街63号隔壁)。这就是名闻全国乃至世界的京剧大师,麒派 周信芳故居创始人周信芳的出生地。 人物介绍周信芳,名士楚,字信芳,1895年1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南门虹桥(今清浦区闸口办事处环城居委会)一个贫寒的京剧世家。六岁学戏,七岁开始登台演戏,遂取名“七龄童”。后在上海改用“麒麟童”,由此,麒麟童这个名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以辉煌的成就、精深的艺术造诣和他高尚的人格,誉满中外剧坛,被称为“麒派京剧艺术的创始人”。 故居简介周信芳故居位于淮海路东文渠畔,古虹桥边(都天庙街63号隔壁)。这就是名闻全国乃至世界的京剧大师,麒派创始人周信芳的出生地。他祖籍浙江慈溪。他的父亲周慰堂随戏班子流落淮阴。后来周慰堂与淮安人许氏结婚,定居于虹桥附近毗卢庵东侧小屋。1895年1月14日,周信芳出生于此。周信芳故居是个古朴典雅的小院落,院子前方左右两侧是碧绿茂盛的芭蕉树,标志着周信芳所创的麒派艺术蓬勃发展;大家听到吹拉弹唱的声音是淮安京剧票友们聚在这里学唱京剧,自娱自乐,让您有进入戏园子的感觉。现在周信芳故居是淮安京剧票友的圣地,他们天天在此聚集学艺,引吭高歌,正如门两旁对联:“学大师风范振兴京剧,承麒派艺术宏扬国粹。”这里不仅是京剧大师周信芳的纪念地,也是淮安京剧艺术爱好者切磋技艺,弘扬京剧艺术的场所。 个人经历周信芳故居中有三间屋,屋里陈列着30多张照片及文字说明,分别介绍了周信芳的生平、艺术成就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等方面情况。 接触戏曲周信芳自幼随父亲出入戏园子,耳濡目染,培养了他对戏剧极强的领悟能力。由于他母亲懂戏又通词令,五岁那年,母亲偶然教了他一段《文昭关》,不料,他很快学会。父母非常高兴,遂邀请陈长兴老先生教戏。开蒙习得《黄金台》等四出戏。7岁随父到杭州登台唱戏,受观众称赞,被人称为神童。12岁时,取艺名七龄童。到苏州、镇江等地演戏时因被人误叫成麒麟童,故而他说以后就叫麒麟童吧,这是麒派名称的由来。 演艺生涯13岁时周信芳到北京带艺入喜连成科班。在此,他与京剧大师梅兰芳相遇,互相取长补短,一工青衣,一工文武老生,同台演出,技艺大进。同时拜京朝派被称为“伶界大王”的谭鑫培为师,学习表演艺术。 15岁时,周信芳嗓子突然倒仓,传言是被人下药造成的,使他再也唱不了京剧的高腔。但他最终化短为长形成虽带沙音、但发自丹田,并形成了酬畅朴直、苍劲浑厚的唱腔。他把这种唱腔用在他演的《追韩信》、《武松》等戏中,用得出神入化,不仅给观众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还产生出一种特有的震撼,音声效果极好,使麒派艺术形成独特的魅力,以致戏剧界模仿者众多。此后,他带着戏班子除了在京、津地区演出之外,还到海参崴和双城子、烟台等处演出。 20岁时,他初进上海登台演戏。他带戏班子,自编自演《王莽篡位》、《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同欧阳予倩合演《黛玉葬花》等。还与上海的文艺界名人田汉、于伶等志同道合,交往甚密。至此,周信芳已成为上海剧坛的真正领袖,成为独当一面的海派大师,并成为全国戏剧界十分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而且此时,他崇尚民主思想,顺应进步潮流,憎恶反动邪恶势力,并以戏剧为匕首和投枪,与反动派作斗争。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编演新戏《学拳打金刚》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 后期生活22岁以后,他的演艺生涯始终和民主与进步潮流联系在一起,与我党的文艺先锋及亲近我党的文艺家联系在一起。配合我党领导的“二·七”大罢工,编演《陈胜吴广》,上演进步话剧《雷雨》。1945年,他应邀参加周恩来召集的座谈会。会后的宴席上,他与周恩来促膝长谈。1948年为庆祝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他在上海与梅兰芳合演《打渔杀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1年任中国戏剧学院副院长。1951年为抗美援朝募捐飞机大炮,他与梅兰芳合演《龙凤呈祥》,与盖叫天合演《莲花湖》,与杨宝森合演《搜孤救孤》。1953年他参加中国人民第二届赴朝慰问团,任副团长,1958年7月当选为全国戏剧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演出两部大戏,即《海瑞上疏》和《劈山救母》。自1965年,周信芳反对“四人帮”在上海单打一搞样板戏,被“四人帮”以演《海瑞上疏》的罪名进行残酷迫害,一度被隔离审查,并被开除党籍,戴上反革命分子帽子。1975年3月8日,周信芳含冤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1978年平反昭雪。 所获荣誉作为京剧艺术一代宗师的周信芳,与梅兰芳齐名,人称北有梅兰芳,南有周信芳,无论是艺术造诣还是道德 人品,均值得称道。早在1951年,周恩来就曾题词庆祝周信芳演艺50周年取得的成就。李先念也曾以“麒派艺术的精神永存”来称赞他,邓颖超曾在纪念周信芳90诞辰之时题词:“学习他的革命意志和艺术革命的精神”。前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词“麒艺流芳”赞扬周信芳对京剧艺术作出的贡献和他的高风亮节。这些题词,被刻于碑廊的墙上。 右侧中的一块石碑,正面镌刻的是周信芳画像,背面刻的文字是发现和修建周信芳故居的经过。请大家再看建造在故居西墙壁上的碑廊长12米、宽1.5米,由21块蒙古黑花岗岩组成,大多数题词,按原迹镌刻,碑文既有上面所提到的领导人题词,还有茅盾、曹禺、刘海粟、田汉等名家题词。下面请大家参观碑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