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禅宗史 |
释义 | 中国禅宗史,是印顺论师继「中国佛教史略」后的第二部史书。作者不以门户之见,站在客观立场,以史论史的态度,写成这本禅史,确是一本良好的中国禅宗正史。作者本身,并非禅宗门下的子孙,同时对标榜「不立文字」一部分禅者的作风,也并不欣赏,因此。他站在以史治史的客观态度来从事发掘禅宗学者的传承统系与方便设化演变历程,就不同禅宗子孙看禅宗传承系统家谱式的说法一样了。 同名书籍1基本信息中 国 禅 宗 史 作 者: 印顺 I S B N: 7210021752 页 数: 166 封面形式: 简装本 新书评介道安 华冈佛学学报第3期 (p141-148) 台北: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 p. 141 佛教东汉永平十年(六八)传入中国,迄今历二十个世纪,时间之长,历代知识高僧之多,弘播之广,影响中国文化之深与广度,国民生活信仰之潜力与人生观,留下来无比丰富而宝贵的佛教史料,但却没有一部整顿得有条不纷,合于现代人头脑和胃口的中国佛教通史或佛教断代史,或宗派史等,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 可惜的是:这只是一部不完整的禅宗断代史。因他只是从达摩(公元五00)禅传到中国时始至唐会昌法难(公元八四五)前后止,这一段时间内所形成的禅,只有三百五十年(五00--八五0)。会昌以下,尚有一千一百年的禅宗史实,尤其宋代的禅宗,是特别值得一书的,但均未曾写入禅史之内。禅是「东方文化中之精髓」,中国佛学中的特质,影响中国文化尤深且广,而没有把它写完,不能说不是一大遗憾了。好在达摩禅的发展壮大的黄金时代的人物跟禅法,均被作者全部写入。作者所以如此,认为达摩所传禅法到会昌法难时止,在此三百五十年的禅, p. 142 都是达摩一脉相承所传的印度如来禅,是没有离开印度大乘佛教的禅法。会昌以下所传承的禅,是达摩禅不断地发展演变,遂渐适应中国本位文化而成为中国化。所谓中国化,也就是达摩禅渗透了中国老庄玄学思想。中印文化配合为一的禅,与达摩传来的禅,面目全非了。这也许是作者写中国禅宗史到会昌止,而扔掉一千一百年禅史的原因所在吧?如果健康情形允许的话(按印顺论师,近两年来,动过两次手术,目前仍有严重风湿关节炎),我希望他再将会昌以下的中国禅宗史写完,(否则,则同胡适博士只写上古哲学史,而中古与近代的中国哲学,无法完成,岂不成为千古遗憾?)因禅宗对中国宋明理学(新懦学),道家南北宗派,乃至对一千六百年来的中国佛教丛林制度,中国文化学术各方面影响之大,均未提及,这对禅宗贡献价值的损伤是太大了。 中国禅宗史,可以纠正胡适辈对禅宗史许多偏差谬见,胡氏及其附和者,否定「坛经」是惠能所说的,而肯定是伪造的或神会造的,原因发现有多种不同内容及文字增减的坛经本子;但禅史作者的观点迥异胡氏的说法,他承认坛经经过许多次的改变痕迹,肯定是惠能说的。这在宇井伯寿着的「坛经考」,论究得尤为完备。作者引证了许多文猷,以诚实的笔触细心分析,用抽丝的方法不厌求详,作对比的叙述,资料非常珍贵,同时也提供了研究坛经演变沿革许多最佳文献。 禅史里还告诉一般只知惠能下的南岳与青原两系禅派发展为正统,而不知达摩到惠能禅史时,还有许多派的禅者与禅法的演化历程里,从各宗对立而如何使「众流汇归于曹溪」禅?这些,在禅史中,原原本本,有根有据,一一加以发掘出来。这许多,不但胡适所不知,就是临天下的临济宗的儿孙们跟曹半边的遭洞宗的子孙们所不得而知的。这许多新资料的发现,是由于近半世纪炖煌发现各种禅宗不同的写本以及日本学者有关禅宗研究史书的出版之故。禅史作者,根据史料,分析综合,比较考证,其详实正确性,更胜于日本学者对禅史研究诸作之上。 禅史内容,包含两部份:一为「禅者的事迹跟传承」;一为「禅法的方便施设跟演变」。作者对传承,主张应重视, p. 143 但不否认,过于重视传承法统,难免不有牵强附会的谬差传说或故意编造法统之嫌,作者并引唐代李氏原是「突厥」血统,而却勉强仰攀李老子为他们的祖宗,未免距离太远了。作者认为禅者在传统上或难免有附会之处,「但与禅法传承实际无关」。作者对禅法的方便施设与演变历程,认为特别重要,故不厌求详,引证许多禅者的著作、碑文、行状、传记,或傍推侧击,钓画出他们的禅法如何演变。尤其自会昌以下的中国禅宗,把「达摩逐渐适应成为中国化,主要是老庄化,玄学化。」这些演变历程,作者均加以引证。可惜只是初期的演变,一千一百年以后,也就存而不论了。 禅史精装一册,约十三万字,共分九章,第一章「菩提达摩之禅」,分三节。第一节「达摩传与达摩论」。作者开头说「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公认的东土初祖。达摩到中国来,对当时的中国佛教,并没有立印引起多大影响,然正像播下一颗种子一样,一天天茁壮繁衍起来,终于荫蔽了一切。我们不能用后代禅者的眼光去想象达摩,却决不能轻视达摩,达摩禅所代表的真正意义,以及对中国佛教的深远影响,应该是研究中国佛教,理解中国禅宗的重大课题。 作者根据「洛阳伽蓝记」,「略辩大乘八道四行及序」「续高僧传」「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双峯山曹侯溪宝林传」「法宝记」等十多种书,考证达摩传记及传说中许多错误的见解。如达摩究竟何时到中国,由何处来,怎样死的?「活了多少岁?「只履西归」的故事正确否?「昭明太子祭达摩」等事,作者均予以纠正考证。 第一节第二段为「达磨论」,引杜朏的「传法宝纪」及道宣、昙林、净觉等人,均纪有关达摩「二入四行」,卽达摩开示修行的理论,并叙述后来禅宗弟子们,离经虚说,有违达摩「二入四行」的实际的解行宗旨:第二节「达摩与楞伽经」,也分为三小段:第一段「楞伽禅的传承」。作者引慧可传「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经授可曰: 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作者认为这一事实,是不能怀疑的。更引达摩第三传 「那、满等师, p. 144 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四祖道信 「我此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五祖弘忍在廊上拟「画楞伽变」, 「神秀论楞伽,玄理通快」,乃至玄颐的「楞伽人法志」,净觉的「楞伽师资记」达摩下第七传弟子道一,都是楞伽经禅法的承传者。第二段「达摩与求那跋陀」。楞伽经,中国共有三种译本,四卷楞伽经,是「求那跋陀」传译的,所以达摩的禅旣依据楞伽而传,当然与求那有密切关系,作者在本段除了介绍求那生平及在中国弘法三十多年外,还介绍他译出的七十五卷经典,达摩禅当然与求那跋陀有密切的师承关系了。第三段「楞伽与如来藏说」,作者引了许多大乘经与楞伽对照比较,以明达摩禅所传者为「如来藏」真常唯心论,极其接近神我论,他末后说:「这比之无着系的唯识所现说,龙树系的一切皆空说,确是容易为一般人(特别是神我信仰的)所信受」,作者对楞伽禅,含有贬意,昭然若揭。年三节「达摩门下的弘传」分为一、「达摩禅的传承者」,据昙林所记,只有「道育、慧可」二人受达摩真法教诲。昙林本人也是达摩弟子,但他是讲师,不是禅师。所以一向未列入达摩的法统。作者在此据正传,达摩并无尼弟子总持其人,可是禅者误传乃至日本各著作中,也说达摩有尼弟子总持之说。慧可的生活,断臂求法及慧可门下的弟子,均详所分析。第三段述「慧可门下的分化」情况。第三段「道宣所见的达摩禅」,多加指斥,盖道宣重律行,而禅者粗鲁,学识不高,殊多诟病。道宣笔下的达摩禅与其当时僧稠比较一下,反不如稠多了。甚至禅是何义,亦所不知。 第二章「双峯与东山法门」亦分为三节:第一节「达摩禅的新时代」,这是公元三一七至大唐统一中国,这是国家与佛教各宗派,尤其禅宗,都到达了黄金的巅峯时代。同时是达摩禅从北方而流向南方的新开展时代,也就是达摩禅在黄梅的勃兴五十多年(六二0--六七四),成为当时中国禅法的中心活动重镇。作者将「黄梅的门庭施设」,一一加以分析叙述。第二节「道信与入道方便」,除了道信个人的史实介绍外,还把他禅法的纲要加以介绍,如「一行三昧」、「入道安要方便」等,引证甚详。第三节「弘忍东山法门」,这里包括弘忍历史,及他成为东山法门的独特禅风, p. 145 井引他「修心要论」,加以比较研究。第四段,详列弘忍十大弟子,成为南禅弘化的滂溥禅风。 第三章「牛头宗之兴起」,也分为三节:第一节「甚么是南宗」?这是从(六二0--六七五)道信与弘忍师徙,在长江中流黄梅县的双峯山与东山,努力光大从印度传来的达摩禅,非常隆盛,形成当时禅宗中心:同时在长江下游的润江牛头山,有「东夏(中国)之达摩」之称的「法融」为初祖的禅法──牛头宗,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与东山相对峙,在中国禅宗的发展过程中.牛头禅的兴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者除上述总说外,再分析「南宗的意义」,从曹溪的坛经到滑台大会论,北方法师宗派等略加说明。次段「南宗与南中国精神」的政治、社会文化至南方的简易精神的兴起。第二节「牛头宗成立的意义」分「牛头六祖的传承」与「牛头宗的形成」,篇幅不少。牛头禅虽属禅的一支,但后传子孙不昌,后代禅者,并不十分注意牛头宗。作者特别指出它。第三节「牛头法融的禅学」,这里分为二段:第一段「有关法融的作品」,占了三页,而「牛头禅的根本思想」,占十三页之多,特别引了各宗的对照法来辩证牛头禅法之特色。 第四章「东山法门之弘布」,分为两节:一「东山宗分头弘布」,内有慧能的摩诃般若波罗密与无相戒,神秀的五方便,净家的三句用心,宣什的传香念佛:第二节「东山门下的种种相」,分五小段如「戒与禅,金刚经与起信论,一行三昧与禅,念佛净心与净心念摩诃般若,指事问义与就事通经」等,把他们的禅法演变形态,历史的足迹,一步一步数下去,看得非常清楚。 第五章「曹溪慧能大师」,这章分为五节,第一节分为「慧能的年代考:生卒年代:得法与出家开法年的年代,第二节从诞生到黄梅得法,内分早年事迹,不识字;付法;传衣;作偈呈心,第三节「南归与出家」,也分三段「大庾岭夺法;五年法难;出家与受戒」,非常详尽。第四节「行化四十年」,从广州到韶州,德音远播。第五节「入灭前位」;有末后的教灭,入灭,弟子的到处弘化,南北对抗中的插曲。 p. 146 第六章「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这章对坛经的成立及内容的演变过程,一一加以比较研究,则现代流行的明本坛经,是经过好几次改变才成为定型本的。 第七章「菏泽神会与南宗」。这章也分为三节:第一节神会的一生,考证他生卒年龄,参学生涯,及他对南宗顿教的传布;乃至在北方传播南禅的挫折与成功的经过,很详细。第二节「有关神会的著作」,神会有四种著作如「南阳和上顿教解脱禅门直了性坛语;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第三部「南阳和上问答杂微义及顿悟无生般若颂」。神会这些著作,完全是与他的老师慧能的坛经有密切关系,胡适读神会的著作内容与坛经内容许多地方相同,遂肯定坛经是伪造的,是神会造的。禅史作者,将这些内容叙述比较,则知师资相承的关系了。末后作者还将「南顿北渐」的顿渐禅法作一对比。 第八章「曹溪禅之开展」。第一节是「曹溪流派」,为「中原的菏泽宗;江南的洪州宗与石头宗;青原竹惠与南岳怀让乃至剑南的保唐宗,各行各的禅法与作风。第二节「禅风的对立」叙述东山门下有破相的趋向,保唐就是趋向这一方面的。而他们的宗派中,有的根本否定经典与原来依楞伽传禅大相径挺了。作者第三节「尊教与慢教」,即指此一趋势。在修持方面也有「复位」派与「轻定」派。第三节「南宗顿教的中心问题」,作者把坛经的中心思想的「见性成佛」的性,加以分析,占了二十一页篇幅,才转到洪州石头所传的禅法,也占十页。第四节「曹溪的直指见性」分为「见性成用」,「直指心传」。 第九章「诸宗互抗与南宗统一」,也分三节:第一节从「牛头禅的蜕变」如牛头禅的兴起及其弟子们说法,遗则四十年的佛窟学的传播变化等。第二节「洪州宗与石头宗」各禅者的见解与风格,千差万别,作者还举北方与南方禅者的若干代表名字。说明他们的不同风格。第三节「从对立到南宗统一」作结,南顿也好,北顿也好,到后来,莫不被南禅而统一,如百川汇归于大海。 p. 147 作者对禅史下的研究工夫,实在可佩,参考书之多,有古籍,也有今人所著的,而细心分析的精力,尤为难能。他的动机是由于胡适派否定坛经而引起他研究禅史的,他在序文中说「前年中央日报有「坛经」为神会所造,或代表慧能的诤辩,才引起我对禅史的注意。读了胡适的「神会和尚遗集」及「胡适文存」,「胡适手稿」中有关禅史的部分‥‥…才兴起研究禅史的兴趣。读了印师的禅史,则知禅的南北宗的传承系统及禅法内容的种种演变历程,有如乘飞机,鸟瞰城市地势河川山势街道,一目了然之感。 同名书籍2基本信息书名: 中国禅宗史 作 者:印顺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ISBN: 9787802145139 开本: 16开 定价: 42.80元 内容简介中国禅宗史,是印顺论师继「中国佛教史略」后的第二部史书。作者不以门户之见,站在客观立场,以史论史的态度,写成这本禅史,确是一本良好的中国禅宗正史。作者弥补了以前禅宗史研究的缺陷、利用新发现的禅门文献对从达摩到会昌法难之间三百五十年的历史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这是本书对禅学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作者简介印顺法师(1906-2005)浙江海宁人,俗姓张,20岁时,偶读庄子,见冯梦祯序文:“然则庄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驱耶?”遂萌生探索佛法之兴趣。23岁,其母猝然病逝,内心受极大震撼。未久,叔祖父、父亲亦相继病逝,乃感人生无常,而有出家之志。25岁,出家于普陀山福泉庵清念和尚座下,法名印顺,号盛正。礼昱山长老为义师,受具足戒于天童寺。曾于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就学,参访虚云和尚、慈舟律师,并亲近太虚大师等人。经常往来于普陀、厦门、武昌之间,授课讲经。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在普陀佛顶山阅藏。后赴杭州西湖、扬州等地游历,巧逢太虚大师,遂奉其命前往武昌佛学院,继赴汉藏教理院。42岁,主编《太虚大师全书》于雪窦寺。44岁离厦赴港,印行《佛法概论》。47岁,以李子宽居士之请迁台,其后曾任台北善导寺导师、海潮音杂志社社长。48岁,建福严精舍于新竹青草湖畔。51岁任善导寺住持。其后多次出国弘法。后于新竹设立女众佛学院,并在台北创建慧日讲堂。民国五十三年在嘉义建妙云兰若。一年后任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系教授。从其修学者,有常觉、演培、续明、仁俊等法师。师治佛学,从原始佛教经论之阿含、毗昙,及印度之空、有、真常三系诸经论,直探佛陀及后代大师之精义。尤其对龙树中观之学,曾作深入之探讨,可谓自宋迄今对中观之研究最有贡献者。此外,对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国禅宗史等亦有精深之研究。另对于印度大乘佛教,师分判其为性空唯名、虚妄唯识、真常唯心三大系,此与旧说大异其趣。著有《中观今论》、《唯识学探源》、《中国禅宗史》、《杂阿含经论会编》,著述及弘法记录辑为《妙云集》二十四册。 图书目录序 第一章 菩提达摩之禅 第一节 达摩传与达摩论 第二节 达摩与楞伽经 第三节 达摩门下的传弘 第二章 双峰与东山法门 第一节 达摩禅的新时代 第二节 道信与入道方便 第三节 弘忍东山法门 第三章 牛头宗之兴起 第一节 什么是南宗 第二节 牛头宗成立的意义 第三节 牛头法融的禅学 第四章 东山法门之弘布 第一节 东山宗分头弘布 第二节 东山门下的种种相 第五章 曹溪慧能大师 第一节 慧能年代考 第二节 从诞生到黄梅得法 第三节 南归与出家 第四节 行化四十余年 第五节 入灭前后 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 第一节 坛经的主体部分 第二节 敦煌本坛经的成立 第三节 坛经的变化 第七章 荷泽神会与南宗 第一节 神会的一生 第二节 有关神会的著作 第三节 南顿北渐 第八章 曹溪禅之开展 第一节 曹溪流派 第二节 禅风的对立 第三节 南宗顿教的中心问题 第四节 曹溪的直指见性 第九章 诸宗抗互与南宗统一 第一节 牛头禅的蜕变 第二节 洪州宗与石头宗 第三节 从对立到南宗统一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