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现代文学比较论(王向远著作集第五卷)
释义

《王向远著作集》收录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向远的代表性著作12部,总字数近400万,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侵华与抗战史、中日关系等多学科领域。

基本信息

作者:王向远 著

ISBN:10位[7227035492]13位[9787227035497]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1

定价:¥45.00元

内容提要

国内各方面专家教授为各卷撰写的“解说”冠于卷首。专家们在“解说”中指出,《王向远著作集》所收著作均为有关领域的首部著作或开拓性研究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创新性学术价值,曾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乃至全国读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反响,被广泛引用和评论。在我国,中年学者出版多卷册大规模文集者还很少见,现年45岁的王向远教授在《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中称《著作集》是他从教20年的“中期总结”和“新的起点”。《著作集》的出版不但使王向远20年来的学术成果显示出系统性与整体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新一代学者的成长轨迹。本书为该《著作集》的第5卷本。

这是一部全面系统的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著,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所接受的日本现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它不同于日本之发展趋向和独特性质,都做出了细致而又令人信服的分析与阐述……显示了作者视野的宽阔,掌握材料的详尽,以及逻辑思辨和推理能力的有效发挥。这确乎是一部相当优秀和成熟的博士学位论著。

丛书简介

《王向远著作集》全10卷,收录著名学者王向远教授的主要代表作12部,近400万字,是国内少见的、为中壮年学者出版的大规模文集。内容涉及东方文学、日本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翻译文学、侵华与抗战史、中日关系等多学科领域,均为学术界有定评的、填补空白的创新成果。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者与爱好者、大学生与研究生的参考书,是各级各类图书馆的理想藏书。

作者简介

王向远,1962年生,山东人,文学博士。1987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6年晋升教授,2000年起任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东方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抗战史学会理事等职,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获“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独立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和北京市社科研究基金项目5项,主持、主编国家重点图书(丛书)出版项目2项,发表文章110余篇,出版论著17种(含合著4种),文学译作4部,主编丛书4套50余册,编著若干。学术反响文章大部收于《初航集:王向远学术自述与反响》(重庆出版社2005)一书,主要著作收于10卷本《王向远著作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曾获首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四届“宝钢教育奖”全国高校优秀教师一等奖、第六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高校青年教师奖等;有关论著曾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2002年度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二等奖,入选国家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目录

解说

绪论

第一章思潮比较论

第一节启蒙主义

一、中日启蒙主义文学的关联

二、对政治小说及其功用的不同认识

三、不同认识产生的原因

四、创作上的差异

五、政治小说对两国文学发展的不同影响

第二节早期写实主义

一、中国的早期写实主义与日本的写实主义

二、《小说神髓》与中国的写实主义

三、对《小说神髓》局限性的超越

四、中日写实主义的相似、相关和对应

第三节浪漫主义

一、作为中西浪漫主义之中介的日本浪漫主义

二、直接影响:现代恋爱观和贞操观

三、中日浪漫主义的几点平行比较

第四节自然主义

一、日本:中国接受自然主义的重要渠道

二、中日自然主义的不同命运

三、对“客观”“真实”的不同理解

四、人性观上的分歧

五、“黑色的悲哀”或“幻灭的悲哀”

第五节唯美主义

一、中国接受日本唯美主义的环境和条件

二、对中国作家创作上的影响

三、影响的阈限

第六节新浪漫主义

一、“新浪漫主义”及其在欧洲的含义

二、“新浪漫主义”在日本的内涵和它对中国的影响

三、对“新浪漫主义”的历史定位

四、概念的困境及其消亡

第七节普罗文学

一、中日普罗文学的起源及作者的阶级出身

二、中日普罗文学的理论斗争

三、中日普罗文学的创作实践

第二章流派比较论

第一节鸳鸯蝴蝶派与砚友社

一、相关性及其比较研究的价值

二、相似或相同的背景

三、相同的创作题材、目的和方法

四、日本对砚友社文学的评价及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节鲁迅、周作人与白桦派

一、“反战”论及其背后

二、人道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

三、爱:给予的·抢夺的·本能的

第三节新理智派、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智色彩与芥川的理智主义

三、主观性、情感性与旁观者的冷静

第四节中日新感觉派

一、一个误解

二、三个混同

三、四个偏离

四、几点辨正

第五节中国乡土文学与日本农民文学

一、自发时期:五四乡土文学与日本早期农民文学

二、自觉时期:京派作家的乡土文学与日本的农民文学运动

三、变异时期:日本农民文学的变质,中国“乡土”文学概念的置换及抗日倾向

第六节战国策派与日本浪漫派

一、对于古典的研究及其不同态度

二、貌合神离的近代文化观

三、形同实异的战争观

四、文学评论与美学主张

第七节侵华文学与抗日文学

一、尖锐对立和互为依存

二、侵华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三、抗日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第三章文论比较论

第四章创作比较论

相关中文书目举要

单行本后记

人名索引

《王向远著作集》总后记

书摘

第一章 思潮比较论

第一节 启蒙主义

一、中日启蒙主义文学的关联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启蒙文学”或“启蒙主义文学”作为一个文学史概念,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明确的内涵。有人把启蒙主义看成是清末民初直到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的一种文学思潮,有入把清末民初作为中国文学的启蒙主义时期,有人把晚清改良派的启蒙文学称为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启蒙主义文学,把五四文学称为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启蒙主义文学,等等。在日本,人们对启蒙主义文学的时期划分则是基本一致的。各种文学史著作大都把明治维新初期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自由民权)为中心的社会思潮划归为启蒙主义思潮,把这一时期的翻译文学与“政治小说”作为启蒙主义文学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并把它们视为日本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折和过渡的“黎明期”。鉴于中国和日本的启蒙主义文学在性质和形式上都十分相似,根据启蒙主义文学的根本特点和性质,参照日本学术界对启蒙主义文学的界定,我们宜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文学改良运动作为中国的启蒙主义文学时期,也就是中国现代文学承前启后的“黎明期”。而五四文学虽然也具有强烈的思想启蒙性质,但从文学思潮发展嬗变的意义上看,五四文学已是黎明过后的“早晨”,是完成了转折的崭新的文学时代。

“启蒙”一词在西语中的原意是“照亮”的意思。如果说,欧洲的启蒙主义是自己点燃火把“照亮”,日本的启蒙主义是从欧洲借来火把“照亮”,那么,中国的启蒙主义则是从欧洲和日本两方面借来火把“照亮”了自己。由于欧洲18世纪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距中国启蒙主义的发生已有百年之隔,而日本的启蒙主义运动的形成则略早于中国,这就为中国学习和借鉴日本的启蒙主义文学提供了方便。事实上,和西方的影响比较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