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戏曲研究院 |
释义 | 中国戏曲研究院,是文化部所属戏曲研究机构。1951年4月3日成立于北京。其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延安平剧研究院,1949年迁进北京改组为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京剧研究院,1951年扩建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是一个兼有理论研究、创作演出和艺术教育三重任务的综合性戏曲机构。 基本概况梅兰芳任院长,程砚秋、周信芳、张庚、罗合如、马少波、晏甬先后任副院长。建院时,毛泽东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周恩来题词:“重视与改造,团结与教育,二者不可缺一”,成为研究院和全国戏曲工作的指导方针。 发展历程建院之初,院部设研究、编辑、资料等部门,下辖戏曲实验学校,京剧实验工作一、二、三团,曲艺实验工作团和评剧团等,是一个兼有理论研究、创作演出和艺术教育三重任务的综合性戏曲机构。1955年,所属剧团、学校独立,分别成立中国京剧院、中国评剧院、中国戏曲学校。研究院遂成为理论研究性质的专门学术单位。1959年中国戏曲学院创立,招收、培养戏曲文学、导演、音乐、舞台美术等专科和本科生、研究生。中国戏曲研究院曾改为学院所属的研究所。1963年末学院停办,1964年元月又恢复原中国戏曲研究院建制,并增设实验剧团,从事舞台艺术的革新实验。1966年开始的十年内乱时期,学术活动完全中断。1976年,文化部筹组文学艺术研究所(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曲研究院的大部分成员,组成戏曲研究室。1979年,又改为戏曲研究所。 办院宗旨30多年来,中国戏曲研究院(所)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中国戏曲艺术的历史经验,探讨戏曲艺术的规律,为继承戏曲艺术的优良传统,发展社会主义的戏曲事业,联系全国戏曲团体和工作者,做了有益的工作。 主要业绩①所属剧团进行了多种艺术革新的尝试,整理、改编、创作的许多戏曲剧目,已在国内外演出。 ②1955~1964年,连续举办三届戏曲演员讲习会及梅兰芳舞台艺术研究班,集中全国各剧种的著名演员进修学习、交流经验;多次举办戏曲编剧、表演、导演、音乐、美术和戏曲史、论的专业研究班、进修班、讲习班,培训各地戏曲创作、研究人员。 ③组织调查活动。 ④编刊戏曲剧本集《京剧丛刊》32集(后由中国戏剧出版社继续编印出至50集),《评剧丛刊》15集(与东北评剧剧目整理委员会等单位合编),《戏曲选》6卷,《戏曲剧本丛刊》 2辑。 ⑤编辑出版戏曲期刊《戏曲研究》(季刊,1957年创刊,出8期,1959年与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戏剧论丛》合并,改名《戏剧研究》,1980年后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恢复为《戏曲研究》丛刊,继续出版),《戏曲音乐》(月刊,1958年创刊,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合编)。 ⑥编著戏曲史料及理论研究论集,有傅惜华、杜颖陶校订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10辑,傅惜华著的《中国古典戏曲总录》的《元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清代杂剧全目》四种,陶君起编著的《京剧剧目初探》。张庚、郭汉城主编,集体编写的《中国戏曲通史》3卷。 馆藏资料此外尚有记录著名演员艺术经验、唱腔、曲谱等普及读物多种,先后出版。研究院所藏的戏曲图书、唱片、图片、录音录相等资料均较丰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