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 |
释义 | 本书共介绍了56位学者的生平、著作和学术贡献,精摘了他们的约75本著作。全书就像探寻中国早期社会学在各条路径上的发展轨迹,并在这些轨迹上确立一个个的界碑,每一个界碑都将成为此后轨迹延伸的起点。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信息书 名: 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 作 者:李培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509709108 开本: 16开 定价: 128.00元 内容简介20世纪上半叶,中国经历了王朝崩溃、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学潮汹涌、民怨鼎沸,但在文化学术领域,却又是思潮激荡、呐喊起伏、学术大家辈出。中国社会学在此一时期,也呈现了难得的快速发展局面,一些研究成果达到了那个时期所能达到的巅峰,并且迄今难以超越。这段中国社会学的学术发展史,是我们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今天在新的现实基础上发展中国化社会学所不能忽视的学术遗产。 作者简介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博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回国留学人员成就奖”获得者。主要著作有:《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和谐社会十讲》、《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报告》、《村落的终结》、《国有企业社会成本分析》、《就业和制度变迁》、《社会冲突与簖级意识》。 图书目录上册 导论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学学术史 第一部分 唯物史观社会学 一 唯物史观社会学的形成 二 唯物史观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史研究 三 唯物史观社会学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研究 第二部分 乡村建设和社会调查运动 一 社会调查运动 二 乡村建设运动与“村治派” 三 乡村建设运动与 “定县主义派” 四 对乡村建设运动的批评和“都市救济派” 第三部分 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一 社会学“中国学派”的形成 二 文化人类学调查 三 社会人类学的社区研究 第四部分 中国社会学的“学院派” 一 社会学的“文化综合学派” 二 社会学的“人口学派” 三 学院派的农村社会学研究 四 学院派的优生学研究 第五部分 社会史研究 一 社会史论战及古代社会史研究 二 社会学视角的社会史研究 三 经济和政治史研究 简短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一编 唯物史观社会学 李大钊与唯物史观社会学 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士的价值 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 瞿秋白与唯物史观社会学 社会学之对象及其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李达与《社会学大纲》 关于阶级的错误观点之辩证 王亚南与官僚政治研究 官僚政治对于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陈翰笙与经济社会调查 中国的农村研究 现代中国的土地问题 薛暮桥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 中国农村中的租佃关系 知识分子的乡村改良运动 …… 第二编 乡村建设和社会调查运动 第三编 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下册 第四编 中国社会学的“学院派” 第五编 社会史研究 编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