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释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80 年; 2002 年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现设有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蒙古族文学研究室、藏族文学研究室、民族文学理论与当代民族文学研究室、《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图书资料室、办公室等。

机构概况

民族文学研究所主要以研究中国各民族的文学传统、文化传承及其在现、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创造力为主要使命,并力图为中国各民族文学的发展规律和中国民族文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学理性的总结、反思与分析,探索并建立自身的学术研究基础和学术机制。研究所汇集了来自不同背景的少数民族学者和汉族学者,以期达成学术视界的“自观”(emic)与“他观”(etic)的两相融合。截止到2011年,全所在职人员43人,其中专业人员38人,占88.4%;行政人员5人,占11.6% 。专业人员中,具有高级专业职务者22人(研究员8人、编审2人,副研究员1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4人,在读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获得者13人;包括蒙、汉、藏、苗、彝、白、壮、维吾尔、柯尔克孜、满、达斡尔、朝鲜等十余个民族成份,通晓一门或一门以上民族语言的专业人员约占4/5 ,已形成一支具有实力和独具特长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科研队伍。

机构发展

截止到2011年,民族文学研究所先后承担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格萨尔》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格萨尔》艺人演唱本”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 ( 文学概况 ) 丛书’编写”、“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等国家重大课题。该所在中国少数民族史诗、中国各民族文学关系史、中国少数民族经籍文学,以及部分少数民族的汉语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学术界也有较大影响。此外,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口头传统、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该所科研人员长期坚持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工作,通过参与观察、采录、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掌握科研所需的第一手材料。在田野实践中,科研人员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志资料,搜集了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民族文学文本,为学科的基础研究与理论探索奠定了基础。该所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数据库”、“中国民族文学网”、“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田野研究基地”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1979)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1989)、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1996)、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文学交流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均设在民文所。

民族文学研究所与全国各地的民族文学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宁夏、吉林、辽宁、黑龙江、湖南、湖北及北京市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十个民族文学研究机构和民族院校建立了工作关系或学术联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1979)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1989)、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1996)、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萨满文化研究中心,口头传统研究中心均设在民族文学研究所。

民族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与国际显学如藏学、蒙古学、维吾尔学、突厥学、彝学、苗学、纳西学等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出访、研修、留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接待外宾来访等多种方式,该所已与日本、美国、德国、蒙古、朝鲜、韩国、芬兰、匈牙利、俄罗斯等国的学术机构和学术同仁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联系。

民族文学研究所的学术方向,充分体现了具有国际前沿水准的学术自觉,体现了“弘扬文化,振兴学术,传承文明”的办所宗旨和“立足国情、立足当代”的工作方向,在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平等、文化沟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平台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以下简称“南方室”)就是这大花园中的赏花者和品花者集体。第一任室主任是民族文学研究的泰斗马学良教授;其后,侗族学者邓敏文、纳西族学者白庚胜、彝族学者巴莫曲布嫫都先后担任过该室的主任或副主任。苗族、白族、壮族、汉族等民族的研究人员,刘亚虎研究员任室主任。

截止到2011年,南方室已出版《东巴神话象征论》、《东巴神话研究》、《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苗族图腾与神话》、《南方史诗论》、《没有国王的王国》等著作。南方室按照所里原来关于“单个民族文学史——各民族文学关系史——多民族文学史”“三个台阶”的设想,联合南方地区各民族学者,稳步地进行撰写“中国民族文学史”伟大工程的南方民族文学部分的工作。第一个台阶的成果,南方地区已经出版了壮、布依、傣、侗、仫佬、水、毛南、黎、彝、傈僳、纳西、哈尼、拉祜、基诺、白、羌、普米、阿昌、独龙、怒、苗、瑶、土家、佤、德昂、布朗、京等27个民族的文学史,仅欠景颇、畲、仡佬、高山等四个民族还没有出版文学史;第二个台阶的成果,南方室出版了《中华民族文学关系史》(南方卷)、《中国南方民族文学关系史》(上中下三卷)。它们以华夏/汉族与少数民族有关文学的文本(作品)、文献(相关记载)、文化(主要指活形态文化遗存)等“三文”为基础,系统地论述从先秦到清末数千年南方各民族(重点在华夏/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文学发展交流的历史;或者说从民族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学史,探索在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文学文化互动互补的因素所起的作用;或者说在大中华文学的背景下从纵的方面研究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发展脉络,阐明它们在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与主流文学的关系。等等。另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叙事诗研究”以优秀等级结项,院B类重大课题“南方民族神话叙事研究”也已完成。

北方民族文学室

北方民族文学室的前身是西北民族文学研究室。1980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创建之时,西北民族文学研究室随之成立。哈焕章任第一任室主任(1980─1988年),郎樱任第二任室主任(1988─1993年)。1993年,西北民族文学研究室更名为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员,孟慧英任北方民族研究室主任(1993—1999年)、苑利任副主任(1993—2005年)。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是任室主任(2006年-)。

主要研究方向:突厥语民族文学与满—通古斯语民族文学,包括古典文学与口承文学。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突厥语民族史诗、叙事诗、民间文化、口头传统、古典文学等。

截止到2011年,在突厥语诸民族史诗、口头传统与维吾尔古典文学研究始终是研究室的强项,成绩尤为突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专著:如《玛纳斯论》(郎樱),《<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评传》(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与托汗·依萨克合作),《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阿地里·居玛吐尔地),《哈萨克英雄史诗研究》(黄中祥)等多部,其中有一些获得国内不同层次的奖励,有些还被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出版。此外,研究室人员在田野研究基地建设、资料积累、国内外学术交流方面亦有一定建树,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室成员撰写的突厥语民族史诗与口头传统的研究论文数量可观,且具有很大影响,有很多被翻译成英语、日语等多国语言、在国外刊物上刊载。研究室人员长期注重田野调查,多次赴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具有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和雄厚的资料积累。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也取得突出成果,出版的著作有《<福乐智慧>与东西方文化》(郎樱),《<福乐智慧>与维吾尔文化》(热依汗·卡德尔)等3部。

藏族文学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

藏族史诗《格萨尔》

藏族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

主任:丹曲

研究人员:

俄日航旦

李连荣

杨霞

甲央齐珍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

蒙古族英雄史诗与英雄传说

蒙古族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

主任:斯钦孟和

研究人员:

旦布尔加甫

孟根娜布其

纳钦

斯钦巴图

扎拉嘎

包秀兰

玉兰

民族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室]b]

主要研究方向:

民族文学理论与当代民族文学批评

口头诗学与民间文艺学

史诗理论与神话理论

主任:巴莫曲布嫫

研究人员:

朝戈金 莎日娜 孙立峰 尹虎彬 张春植 黄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中唯一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1983年11月创刊,1990年由双月刊改为季刊;目前每期为9个印张,144页,20余万字。首任主编刘魁立,历任主编哈焕章、刘魁立,在任主编包明德;常务副主编关纪新。

《民族文学研究》的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思想方法,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和民族政策,以严格的学术标准,选择刊发有关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专题论文、调查报告和文学资料等。《民族文学研究》面向少数民族文学专业或业余研究工作者、文科大专院校师生、民族工作者和民族文学爱好者。

《民族文学研究》的主要栏目有:古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研究、现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作品评论、民族民间文学论坛、理论思索与建设、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学术著作推介、国外研究之窗、学术动态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