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学院 |
释义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简称武警学院)于1981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创建,隶属于公安部领导,是全国唯一一所为公安武警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的部队高等院校。学院座落于京津之间的新兴城市河北廊坊市区,共设有军事情报学(边防情报学)、作战指挥学(消防指挥学)、军队政治工作学(边消警部队政治工作学)、安全技术及工程(消防安全技术及工程)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和边防管理、消防工程、电子信息与工程、警卫学、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部队财会等20个本专科专业。 一、学院概况学院学科专业齐全、特色鲜明。涵盖军事学、法学、工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门类。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占地面积14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5万余册,建有13个基础实验室,27个专业实验室,三个综合训练基地,高速的校园网提供了信息化学习环境,80%以上的课程应用多媒体教学,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院共有教学科研人员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9人。建院以来,共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一万余名,函授学员一万余人。目前,在校全日制学员7000余人,在读函授学员7000余人。 二、发展历程建院以来,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改革,锐意进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先后为部队输送了大批管理和专业人才,为部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81年5月9日武警学院开始筹建。从公安系统和解放军等单位来的创业者们,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安部和有关业务局的亲切关怀下,发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 在河北省廊坊市西郊的一片荒沙滩上,经过三年的奋力拼搏,已使武警学院初具规模。 1984年9月1日,武警学院首期304名学员满怀期望、迈着整齐的步伐,跨进武警学院的大门。 武警学院自创建以来,在专业体制上进行了两次大的调整。第一次调整是1985年上半年,使学院的办学性质、专业设置、招生对象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1990年下半年进行了第二次调整,武警学院的隶属关系由武警总部直属院校改由公安部直接领导,学院也逐渐由成人高校向国家普通高等学校转变。经过这两次体制调整,学院的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办学层次和师资队伍建设初具特色。 1993年初,公安部调整组建了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公安部党委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新一届领导班子坚决贯彻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新时期教育方针,抓班子,带队伍;抓教员,促业务;抓教学,出人才;抓科研,上档次。“一班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核心,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院全面建设的意见》,科学地概括了学院“国民高等教育的正规性、公安业务的专业性、管理上的军事性”这一鲜明特色,明确了“坚持‘三个面向’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突出公安武警特色,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道路,为边消警部队造就忠于党和人民的现代警官”的办学指导思想,使学院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受到了公安部和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的高度赞扬。 1997年国家教委对武警学院进行教学工作评价,全院的教职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评价的各项工作中,使学院顺利通过了教学评估。 1999年5月,公安部决定学院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2003年在校生规模要达到5560人。 1999年10月23日,公安部部长贾春旺、政治部主任祝春林视察学院,进行现场办公,为学院跨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部领导对于学院提出成立武警学院校务委员会、用以解决学院重大发展建设的设想,当即予以肯定。 2000年7月31日,公安部政治部批准,成立由政治部副主任孙明山任主任、各有关业务局和学院领导任委员的的武警学院校务委员会,制约学院发展的深层次重大问题将由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解决。 日月如梭,20年,弹指一挥间。道路是艰难的,成就是辉煌的。学院所培养的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已经成为祖国的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如今,一个享有工学学士、法学学士学位授予权,集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函授教育及师职干部培训、国际维和警察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等学府已经崛起在中华大地上。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