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历史十五讲
释义

基本信息

【作 者】张岂之

【丛 书 名】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书 号】 9787301060414

【出版日期】 2008 年2月

【开 本】 16

【页 码】 379

【版 次】1-9

本书15个专题也许地可以概括中国历史最主要的内容。由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资料丰富,大学生和读者们对古代史接触较少,因此在专题中古代的内容占的比例大些。至于中国近现代史由于中学讲得较多,在大学其他课程如政冶理论课中也含有中国近现代史的若干内容,可以适当精简一些。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特别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课题需要比较充分地加以阐述。

作者简介

张岂之,男,1927年11月生。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曾和候外庐,邱汉生共同主编《宋明理学史》、主编《中国思想史》、主编《中国思想史》、《中国儒学思想史》、《中国历史大辞典思想史卷》等。

目录

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

第二讲 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

第三讲 汉代、唐代、清代“盛世”的透视

第四讲 中国古代交通与文化传播

第五讲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第六讲 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

第七讲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第八讲 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制度

第九讲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第十讲 中国古代思想的演变

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

第十二讲 中国古代史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三讲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思考

第十四讲 中国近代历史的新课题

第十五讲 共和国探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部分章节

第一讲 中国文明起源的科学探索

黄帝和炎帝: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近世史家对炎黄传说的认识

多源的文明·多元的文明

原始农耕经济与文明进步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与世界其他文化体系比较,数千年来,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历史传承关系也最为明确。

中国文明对于世界文明有重要的贡献,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我们对于中国文明的起源,对于中国文明的早期形态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有待于进一步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代代学者对于“探源”、“寻根”的探索,使我们的认识向科学的方向推进,借助考古新发现及其研究,我们今天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已经逐渐接近历史的真实。

一 黄帝和炎帝: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史记·五帝本纪》记述了黄帝轩辕、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帝尧放勋、虞舜重华的事迹。实际上司马迁关于早期文明时代以前的历史的理解,都反映在关于“五帝”的生动记叙之中。司马迁明确说到有关“五帝”的文字来自有关文献记载,而又与民间传说往往一致。他写道,自己曾经西到空桐一带,北至涿鹿地方,东方则走到海滨,南方又航行于江淮,所到之处,访问当地长者,都传诵黄帝、尧、舜故事,虽然文化渊源不同,地方风教有别,有关先古圣王的传说,大体脉络是相同的。可见“五帝”传说很早以前就已经流布。

据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在“轩辕”所处的时代,各个部族相互“侵伐”,百姓受到残害,轩辕于是习武行兵,征讨好兴不义之战的部族,受到天下的拥戴。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