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
释义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依据我国现有可信的历史资料和实物,系统地整理了我国历代——从先秦到中华民国的军制。其中包括军队组成、统御指挥、兵役制度、装备补充、人事制度、军法、训练等等,并论述了其发展和得失。它是建国以后头一部全面论述我国历代军制的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你对我国的军事制度感兴趣吗?如果是,那本书可以帮你认识更多。它依据我国现有可信的历史资料和实物,系统地整理了我国历代——从先秦到中华民国的军制。其中包括军队组成、统御指挥、兵役制度、装备补充、人事制度、军法、训练等等,并论述了其发展和得失。该书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多卷集系统研究中国军事历史的专著,共7卷9册,约520万字,规模宏大,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在军事学术和历史学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你对我国的军事制度感兴趣吗?如果是,那本书可以帮你认识更多。它依据我国现有可信的历史资料和实物,系统地整理了我国历代——从先秦到中华民国的军制。其中包括军队组成、统御指挥、兵役制度、装备补充、人事制度、军法、训练等等,并论述了其发展和得失。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是建国以来第一部多卷集系统研究中国军事历史的专著,共7卷9册,约520万字,规模宏大,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在军事学术和历史学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录

前言

第—章 先秦及秦代的军制

第一节 五帝时期的军制

第二节 夏代的军制

第三节 商代的军制

第四节 西周的军制

第五节 春秋时期的军制

第六节 战国时期的军制

第七节 秦代的军制

第二章 两汉的军制

第一节 西汉的军制

第二节 东汉的军制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制

第一节 三国时期的军制

第二节 两晋的军制

第三节 十六国时期的军制

第四节 南北朝时期南朝各国的军制

第五节 南北朝时期北朝各国的军制

第四章 隋、唐的军制

第一节 隋代府军制的演变

第二节 唐代的军制和其演变

第三节 隋、唐府兵制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五代、宋、元的军镧

第一节 五代的军制

第二节 宋代的军制

第三节 辽、西夏、金的军制

第四节 元代的军制

第六章 明、清及太平军的军制

第一节 明代的军制

第二节 清代的军制

第三节 太平军的军制

第七章 中华民国的军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央军事统御机构

第三节 地方区域割据和各省军事组织

第四节 陆军

第五节 海军

第六节 空军

第七节 兵役制度

第八节 军事教育

第九节 人事、奖惩制度

第十节 军人服制、供应及其他

编后记

文摘

烽燧,亦称烽候或烽火台,是边防告警的一种军事通讯设施。早在西周时,烽燧就已出现。至秦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制度,沿边境线和由边境线至各级边防指挥部之间,大致和亭候一样,也是三十里一个。当然,根据视界的良好与否,距离也不尽相同。烽燧,有燧长一人和燧卒数人,由边防戍守部队派出。烽燧设在高地,筑楼约五丈高,再在楼上植一三丈木杆,杆顶吊一横杆,横杆的头上有笼,内装柴草等可燃物,可以上下仰俯。一旦发现敌情,立即按规定信号点燃笼草报警,白天发烟,夜晚燃火,以使相邻的烽燧瞭望哨看清,知道敌人多少、距离远近等情况,依次传递,很快就可将敌情报告到指挥部和通报到友邻部队,以便指挥官采取措施。在举火或发烟的同时,还要按预定的信号擂鼓,向烽燧附近的亭塞报警,使戍守部队能迅速作出反映,按预定的方案进入战斗准备。在科学技术还不太发达的秦代,利用视、听信号传报敌情,应当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通讯制度。由于亭和燧的任务密切相关,所以凡是有亭又有燧的地方,二者都是合在一起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