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梨木虱 |
释义 | 中国梨木虱(psyllachinensis)是节肢动物门、有颚亚门、六足总纲、昆虫纲、有翅亚纲、同翅目、木虱亚目、木虱科的一种。为中国梨产区的主要优势种群,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等地。中国梨木虱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果实和枝条的幼嫩部分 ,使树势衰弱 ,严重者造成大面积梨树早期落叶 ,直接影响梨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品产量、质量。近年来该虫在中国北方果园为害日趋严重,发生重的梨园果实的被害率接近100%,严重影响了梨树生产的经济效益,成为梨树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害虫,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中文学名:中国梨木虱 拉丁学名:Psylla Chinesis YangetLi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同翅目 亚目:木虱亚目 科:木虱科 种:中国梨木虱种 分布区域:中国各梨产区均有发生,以东北、华北、西北等北方梨区发生普遍。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5~3毫米,翅展7~8毫米。黄绿色、黄褐色、红褐色或黑褐色。额突白色,复眼黑色。触角褐色,末端2节黑色。胸部有深色纵条。足色较深。前翅端部圆形,膜区透明,脉纹黄色。 成虫分为冬型和夏型两种。冬型成虫体形较大,灰褐色或深黑褐色,前翅后缘臀区有明显褐斑;夏型体较小,黄绿色,单眼3个,金红色,复眼红色。成虫胸背均有4条红黄色(冬型)或黄色(夏型)纵条纹。冬型翅透明,翅脉褐色,夏型前翅色略黄,翅脉淡黄褐色。静止时,翅呈屋脊状叠于体上。 卵为长圆形,初时淡黄白色,后黄色。 若虫初孵若虫扁椭圆形,淡黄色,3龄后呈扁圆形,绿褐色,翅芽显著增大,体扁圆形,突出于身体两侧。体背褐色,其中有红绿斑纹相间。 生活史辽宁一年发生3~4代,河北、山东4~6代,浙江5代,世代重叠,各地均以冬型成虫在树皮缝、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年发生4~5代地区,越冬代成虫在3月上中旬梨树花芽萌动时开始活动,4月初为越冬代成虫产卵盛期。4月下旬至5月初为第一代若虫盛发期。浙江越冬代成虫在2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以3月上旬梨树花芽萌动时最多(越冬成虫出蛰盛期),4月上旬开始孵化,4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各代成虫出现期:第一代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7月上旬至8月下旬,第四代8月上旬开始发生,9月中下旬出现第五代成虫,全为越冬型。 危害常群集为害梨树的嫩芽、新梢和花蕾。春季成、若虫多集中于新梢、叶柄为害,夏秋季则多在叶背吸食为害。成虫及若虫吸食芽、叶及嫩梢,受害叶片叶脉扭曲,叶面皱缩,产生枯斑,并逐渐变黑,提早脱落。若虫在叶片上分泌大量粘液,常使叶片粘在一起或粘在果实上,诱发煤烟病,污染叶和果面。 防治方法①人工防治:冬季清园,秋末早春刮除老树皮,清理残枝、落叶及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树冠枝芽、地面全面喷布波美3-5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成虫。秋季9月下旬在树干上缠草把,诱杀越冬成虫,严冬来临前全园灌水,可大大减少越冬虫口数。 ②化学防治:药剂防治重点抓好越冬成虫出蛰期和第一代若虫孵化盛期喷药。药剂可选用25%阿克泰5 000~6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 000倍液,5%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52.25%农地乐乳油1 500~2 000倍液。次,即可基本控制为害。另外,第一代若虫发生比较整齐,此时喷布50%久效磷3000倍淮或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也可收到很好防效。 ③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中国梨木虱的天敌有:花蝽、草蛉、瓢虫、寄生蜂等,以寄生蜂控制作用最大,卵自然寄生率达50%以上,应避免在天敌发生盛期施用广谱性杀虫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