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核潜艇
释义

中国海军拥有一支核潜艇部队,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但在1996年3月的台海危机中,中国海军的核潜艇作为国家威慑力量的象征,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却是鲜为人知的。

简介

核潜艇是潜艇中的一种类型,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动力潜艇水下续航能力为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作为战略打击力量,核潜艇可以装备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或飞航式导弹。按武器装备可以分为鱼雷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核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军事战争中,因为其强大的续航性备受关注。在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中,核潜艇是应对核动力航空母舰的最有力武器,核动力潜艇一般分为两种:攻击型核潜艇与导弹核潜艇(也称战略核潜艇),其中导弹核潜艇因其往往携带潜射核弹头洲际导弹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输出动力。

早期的核潜艇均以鱼雷作为武器。以后由于导弹的发展,出现了携带导弹的核潜艇。核潜艇安上导弹之后,便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近程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另一类是以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又称战略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主要用于攻击敌水面舰艇和潜艇,同时还可担负护航及各种侦察任务。弹道导弹核潜艇则是战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转移。

战备导弹潜艇是用艇载核导弹对敌方陆上重要目标进行战备核袭击的潜艇。它大多是核动力的,主要武器是潜对地导弹,并装备有自卫用鱼雷。战备导弹潜艇与陆基战备导弹,战略轰炸机共同构成目前核军事在国核威慑与核打击力量的三大支柱,并且是其中隐蔽性最强打击突然性最大的一种。

首航

1987年12月31日,中国海军核潜艇首次远航训练获得圆满成功。潜艇部队的全体官兵驾驶着核潜艇,在辽阔的海洋上完成各项训练任务,创造了中国海军潜艇水下航行时间最长、航程最远、平均航速最高的记录。参加这次远航训练的核动力潜艇,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全部机械和设备都是国产。它具有续航能力大、航行速度高、潜航时间长、隐蔽性能好等特点,是中国海军史上的里程碑。

第一代核潜艇

中国的核潜艇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自行上马以来,确实经历了极为坎坷的发展历程。中国首先发展的是核动力攻击潜艇,首艘下水于70年,当时的名称为‘长征一号’,国内称为091型,国外称为‘汉’级。在海军试验接受后,编号为401艇,随后402、403、404、405 相继建成服役,海军首先将这种战略性武器部署于保卫京畿重地的北海舰队,用来守卫祖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心脏。在成功建造091型‘汉’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基础上,中国又成功建造了首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型号为092型,国外称为‘夏’级的战略导弹核潜艇406号。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和科学院两院士,1945年毕业于聿怀中学,是中国首批获得工程院院士称号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中国核潜艇研究和开发,创造了中国核潜艇史上的无数个第一,有“中国核潜艇之父”之称。

著名船舶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籍广东省揭阳市,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先后担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他参与完成的中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类型简介

a、091型攻击核潜艇

“汉”级(091型)攻击型核潜艇是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SSN),是中国仅有的一级攻击型核潜艇,共五艘,舷号:401、402、403、404、405 .

b、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中国推出的第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092,北约代号“夏”级,1978年动工,1981年4月下水,1983年8月交付海军使用。

c、093型攻击核潜艇 商级核潜艇

093攻击型核潜艇水面排水量约6000吨,采用双壳体结构,一台改进型压水堆,功率10兆瓦。该艇水面航速18节,水下航速25节。艇首有六个鱼雷发射管,其中四个是533毫米,用于发射鱼5改和鱼6反舰反潜两用鱼雷,两个650毫米鱼雷发射管,专门发射鱼8重型反舰鱼雷和反舰鹰击83水下发射导弹。主要的是在它的指挥台围壳后,有一个导弹垂直发射舱段,可以发射远程反舰用HHN-3型反舰导弹,携载量12枚。主要的电子设备有新型主动攻击声纳,中频舰壳声纳,艇中部侦听声纳基阵,以及艇尾的拖曳阵列声纳基阵。该艇也装设了最新型的极低频通讯天线和激光卫星通信接收装置,可以在远洋深海随时与基地保持通信联系。它还使用了中国最型研制成功的核潜艇用微光夜视CCD一体不穿透壳体潜望镜。它一改中国核潜艇使用五叶螺旋桨的历史,首次应用了中国自研的核潜艇用七叶大侧斜浆,其安静性和推进效率都有明显提高。特别是中国首次在核潜艇上应用橡胶消声瓦取得成功,此举可极大地提高自身的隐蔽性,减小敌方声纳的探测距离。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还在反应堆减速装置与艇的固定连接中首次使用了弹性减震装置和减震套垫,使得艇的动力系统所产生的噪音,需通过减震装置传向艇体,大大减少了噪音辐射。该级艇主要的特点是噪音小、隐蔽性强、机动性好、生存率高、导弹射程远、高科技含量大等特点。

d、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晋级核潜艇

094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在093型的基础上放大改进而来的,它水面排水量9000吨,水上航速是 15.5节,最大水下航速是23节。它的动力系统与093相同,艇体结构是半双壳体。艇首自卫用武器和093几乎一样,也是两种鱼雷发射管。不同的是指挥台围壳后的武器是大名鼎鼎的‘巨浪-2’型战略弹道导弹,这是中国二次核反击力量的中坚,共16枚射程11000公里,每枚可以载分导式核弹头3-6枚,载三枚时是大当量弹头,载6枚时是相对小当量弹头。这样,每艘核潜艇就具有携载96枚核弹头的能力,可以攻击96个不同的目标,一艘就相当于092型‘夏 ’级的八艘。从整体上来看,低噪音高机动的094型潜艇可以在同样出色的093型核潜艇的伴随下,具有自由出入太平洋中心地带的可能,再配上远射程的‘巨浪-2’型导弹,完全可以覆盖地球的任何角落。

海军核潜艇部队之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核潜艇部队之歌

作词:赵大任

作曲:丁晓里

我们是和平的盾牌,护卫着国家的安宁。

在地球每一片海洋,留下对祖国的忠诚。

我们有钢铁的身躯,从深海发出雷霆!

让敌人彻底毁灭,在暴风与烈火中!

中国海军核潜艇,我们在大海深处航行。

中国海军核潜艇,用热血,写下不朽的光荣!

中国海军核潜艇,我们在大海深处航行。

中国海军核潜艇,用热血,写下不朽的光荣,光荣...!

波诡云谲的台海危机

1996年3月5日至25日,台湾"总统"选举前后,为了打击台湾岛内日益猖獗的"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奉命在东南沿海举行了三波规模空前的实兵实弹军事演习。在演习期间,美国先是于3月5日派出了"独立"号航母编队从菲律宾的马尼拉港驶往台湾东部海域,紧接着在3月12日,美国防部发言人宣布: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正从印度洋向台湾附近海域开进。同一天,日本《读卖新闻》援引台湾军事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已将"尼米兹"航母编队的行程正式通知台湾当局:21日抵达高雄外海,22日进入台湾海峡北上,23日在台湾海峡停留(台湾"总统"选举之日),24日驶出台湾海峡,25日从基隆外滩离去。

针对美国不断向台湾附近海域集结兵力的挑衅行动,中国最高决策层并未示弱。作为回应,中国的第二炮兵部队奉命在3月13日凌晨向预定海域发射了第4枚地地中程导弹。时隔一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发言人又宣布:美已向在台海附近监视中国军事演习的航母编队增派三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至此,美国在台湾海域附近集结了两个航母编队共十余艘舰艇,百余架飞机,成为有史以来,美国在此海域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一时间,台湾海域波诡云谲,战云密布,危机起伏,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然而事态的发展,戏剧性地出乎人们预料之外。3月20日,美国海军驻香港联络官异乎寻常地向媒体透露:台湾海域局势有所缓解,因此,美"尼米兹"航母战斗群已奉命放缓航速,但该战斗群驶赴台湾附近海域的航向和企图暂不改变。其后,美"独立"号航母编队一直在台湾以东200海里以外海区徘徊,而"尼米兹"航母战斗群则一直在台湾南部200海里以外的海区游弋,一直到25日美国防部发言人宣布:美国两个航母编队将离开台湾附近海域,"尼米兹"航母战斗群并未驶入高雄外海,更未像事前宣称的那样驶入台湾海峡。缘何美国"尼米兹"航母战斗群突然改变了原定计划?

这一直是个谜。由此引发的各种猜测、议论四起。有分析认为,这是中美两国政府通过紧急磋商而达成的默契;还有的观察家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的航母编队担心"擦枪走火",和中国参加演习的海、空军发生不测意外事件。其实,这一谜底只有美国军方心知肚明。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国军用侦察卫星从空中拍摄的照片显示,自3月13日以后,原本停靠在青岛核潜艇基地码头上的中国海军核潜艇全部无影无踪地消失了。美国军方据此研判认定,为对付美国的航母编队,中国海军的核潜艇正赶赴台湾附近海域。而一旦发生意外,美国航母编队将很难对付不知藏匿在水下何处的中国海军核潜艇。来无影、去无踪,具有很强攻击力的中国核潜艇迫使美国在海湾战争中耀武扬威的航母编队在台海危机中不敢轻举妄动。

国家威慑力量的象征

在台海危机中,中国海军的核潜艇真正显示了其是国家威慑力量的象征。事实上,中国正是由于先后有了原子弹、核潜艇,才在国际上奠定了自己的大国地位,才在国际事务中,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发言权。

在世界海军发展史上,核潜艇的诞生,是人类将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在美国建成下水。在其后三年时间里,航行6万多海里,并从冰层下穿越北极,而消耗的核燃料却只有几公斤。核潜艇以其常规潜艇无法比拟的隐蔽性好,机动性强,航行速度快,活动范围广,续航能力大等优势,震动了世界。有些军事专家评论说:"核潜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军军事技术上空前的大变革。"此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不惜斥巨资,重点研制发展核潜艇。英国、法国、前苏联等西方大国都相继研制成功了自己的核潜艇。

面对当时的世界局势和海军发展的最新动态,中国的第一代领导核心高瞻远瞩,认为:核潜艇将成为未来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潜艇,才能以威慑对付威胁。

最高机密的09工程1958年6月27日,中国最高层批准了国防工业委员会"关于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绝密报告。在聂荣臻元帅的主持下,中国开始了研制核潜艇的艰难历程。当时,研制核潜艇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意味深长的是中国有关部门以"09"作为这项工程的代号。"09"当时是中国大陆城市火警的报警电话号码。也就是说,中国研制核潜艇已是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当时一无图纸,二无资料,更没有外国专家指点迷津,其难度可想而知。说起来,谁也不会相信,可供研制人员参考的只有两张模糊不清、从外国报纸上翻拍的外国核潜艇照片,一件从西方玩具店里买来的核潜艇模型。

就是在这种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00多个科研单位、工厂,群策群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970年12月26日,中国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建造完毕下水。核潜艇技术工艺复杂,涉及航海、导弹、计算机、核反应堆等几十个专业学科,一艘核潜艇就是一座浮动的海上科学城堡。一般核潜艇的发电量可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倘若把核潜艇内的管路、电缆连接起来可以环绕地球一周仍有富余。在核潜艇的"五脏六腑"内,安装有各类设备数千台,各种仪器和仪表、指示灯和大大小小阀门成千上万,五花八门的零部件数以万计,而所有这些,全都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堪称是一个奇迹。其后,在经历了将近四年时间,数以万次的严格试验之后,这艘核潜艇正式服役,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战斗序列,它被命名为"长征一号"。

核反击力量

海洋国家的海军是一个战略军种,而拥有海上核打击力量,是海军作为战略军种的标志。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后,加快了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步伐。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太空中的大量侦察卫星,加上其它侦察手段,陆上固定的导弹发射基地和较大的导弹机动车队很难不被对方的间谍发现和受到监视,在这种情况下,海上核力量就显示出其生存上的优势。战略导弹核潜艇可以航行在茫茫大海的水下,来无影,去无踪,造成敌方战略防御的困难,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就是一座浮动、隐蔽的导弹基地,可以后发制人,对敌方实施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中国只有拥有了战略导弹核潜艇,才真正具备海上核反击的能力。

1983年8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正式服役。1988年9月27日,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震动了世界。这意味着中国的战略导弹可以在任何海域、任何时刻,打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中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海上核反击力量。美联社对此评论说:"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表明中国海军起了质的变化,已经拥有发动海上进攻的能力。"法新社援引一位军事观察家的评论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中国海军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逻的海岸警备队。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明显的加强。

技术性能安全可靠

核潜艇的动力运行系统主要依靠核反应堆,稍有闪失,就会酿成事故,有些甚至是像前苏联在挪威附近海域发生的艇毁人亡、引发恐慌的灾难性惨剧。因此,核潜艇的核安全始终是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十分关注的大问题。中国海军一直将核潜艇的核安全摆在首要位置。据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对核潜艇部队的要求是:必须百分之二百地确保核安全。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现已安全航行近30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核潜艇未发生过事故的国家。这证明了中国核潜艇的动力运行系统及核安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核潜艇的其它技术性能也显示了良好的安全可靠性。1985年底至1986年初,中国核潜艇成功地进行了最大自给力的试验,安全航行两万余海里,打破了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最大自给力84天的纪录,显示了中国核潜艇良好的机动性、适航性、隐蔽性和动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的优点。1988年春,中国核潜艇首次穿越台湾海峡,远赴南中国海,并成功地进行了极限深潜、水下全速航行和深海捞雷等多项试验,表明中国的核潜艇完全符合隐蔽、突袭、适合中远海、大深度、远距离作战的使命要求。

据中国军方权威人士透露:经过28年的建设,中国海军核潜艇的数量和总吨位不断增加,活动范围已逐步扩大延伸至太平洋西部海域和西沙、南沙群岛海域。中国海军的核潜艇近年来还多次与水面舰船、海军航空兵协同,参加打击敌海上编队、封锁海岛、侦察与反侦察等合成训练,有效地提高了现代战争条件下的快速反应、电子对抗、远洋航行、深海攻击、协同作战和后勤保障能力。

发展历程

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是和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十分关心、重视分不开的。中共的开国元勋们为核潜艇的研制倾注了大量心血。核反应堆在陆上第一次运行正式开始发电曾用专线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周总理下达了"严密组织,确保安全,万无一失"的指示。朱德元帅在第一艘核潜艇服役后,亲自观看了核潜艇的海上演练。邓小平任军委主席期间,对中国的核潜艇部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了一系列具体、明确的指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更是十分关心和重视中国海军核潜艇部队的建设。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后,先后两次到核潜艇基地视察,并欣然为潜艇部队题词:"加强核潜艇部队建设,壮中国威,壮我军威。"李鹏委员长在任总理期间,也曾于1988年的8月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准备进行发射运载火箭试验的导弹核潜艇参观。他走遍了每个舱室,详细地询问了艇员们的工作和身体情况,并高兴地为核潜艇部队题词:"壮大海上核威慑力量,利国利民。"

中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了一支能够有效地巩固海防,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核潜艇部队,举世瞩目。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数十国家的海军首脑参观过中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这其中包括美国的前"核潜艇之父"里科弗,美国海军的作战部长、英国、法国的海军参谋长及俄罗斯海军总司令等。

进入3月,关于中国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各种传言突然多了起来。月初,法新社等媒体纷纷说,中国094型核潜艇最早可在2008年服役,“可以为中国提供现代化和强大的海基核威慑力量”。月中,不少媒体引述美国情报机构的话称,中国已在近海水域测试了“巨浪-2”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到8000公里以上,“这标志着中国将具备二次水下核打击能力”。月底,美国“战略版面”网站上又出现了中国094型核潜艇试航的消息。一系列的报道,引来了各界关于中国二次核打击能力的再度关注。目前中国有091级3艘(建造5艘,2艘退役),092级4艘(1艘因事故报废)、093级4艘、094级6艘。

导弹最受关注

对相关话题说得最起劲的显然是美国媒体,虽然说法和结论不尽相同,但话题的焦点几乎都是“巨浪-2”导弹和搭载它的094型核潜艇。美国情报机构公布的报告,似乎是新一轮关注的起点。3月2日,《华盛顿时报》引述情报机构的报告说,中国094型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最早可在2008年服役,“可以为中国提供现代化和强大的海基核威慑力量”,并称这是五角大楼第一次系统地数清了中国拥有的战略潜艇的数量。9日,美国合众国际社说,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7年中国将拥有比美国海军还强大的潜艇队伍,预示着中国将对美国海军优势构成长期的挑战。13日,美国“战略版面”网站称,中国的094型核潜艇2008年应该可以正式开始服役,前提条件是“巨浪-2”导弹也必须达到战备使用的水平。

中国核潜艇

如果幸运地渡过这一难关,那么10年内,中国海军将会有两三艘094型核潜艇加入战备值班。“美国之音”中文网29日报道说,有分析认为,只要中国的094型核潜艇在夏威夷或者阿拉斯加水域游弋,“巨浪-2”导弹就能击中美国本土的任何目标。不过,文章引用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资深研究员、军事专家袁劲东的话说,根据以往的经验,美国的情报分析和预测往往把这种军事部署的时间说得过于超前。“以前说是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期可能就会部署,可是现在已经是2007年了,还没有部署。”28日,美国《华盛顿观察》的文章在谈及这一系列话题时引用“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核信息项目主任克里斯汀生的话说,中美在核武力策略上的竞赛虽然还不到美苏在冷战时那样严重的地步,但中美彼此都在视对方的核实力而做出调整,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此外,美国海军情报部门3月公布的2007年中国海军报告也提到,中国海军在加强核反击的能力,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一支拥有核与常规手段相结合的合同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

其他国家的媒体也显然注意到了相关的消息。《俄罗斯报》19日发表题为“美国害怕中国的新型核潜艇”的文章说,中国的094型核潜艇可携带战略导弹对美进行第二次核打击。这将使美协防台湾复杂化。27日,俄《国家报》发表题为“中国具备了反击美国的核力量”的文章说,日前,中国用094型战略核潜艇成功试射了一枚射程超过1.2万公里的“巨浪-2”导弹,不仅标志着中国已拥有更强大的核反击威慑力,而且说明中国研发核潜艇的能力也有了很大进步,同时也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了这种导弹,中国导弹核潜艇可以在远离敌方海岸的深海展开攻击,而不必担心对方反潜力量的牵制。如果中国部署几艘这样的核潜艇,对美国将构成巨大威慑,因为“巨浪-2”导弹足以毁灭美国数次。中国对美国的威胁已从战术层次提高到了战略层次。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26日公布的《2007年东亚战略概观》中也提到,中国如果成功研发出“巨浪-2”导弹,中国对美国的遏制力会显著加强。另外,中国核潜艇从092型改良为094型,今后还会继续努力增强核导弹的实力。

战略最有效

要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首先要有足够数量的核弹头在敌方第一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这就首先要求核弹头的数量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冷战时期苏联的第一波核打击计划中,给美国核导弹发射井预备的“打击弹头”有近3000枚。印度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制造400到600枚核弹,也是为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打基础。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提高核武器在敌方核攻击下的生存。

目前,多数有核武装的国家采取以陆基洲际导弹、战略轰炸机及核潜艇为主的“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以提高核威慑的有效性,这些核武器只要能躲过敌人的首轮攻击并存活下来,都可视为二次核打击力量。

就隐蔽性和生存力而言,携带洲际导弹的战略核潜艇无疑是保存二次核打击能力的最佳选择,只有这种武器平台能够长时间隐蔽在水下而不被敌方侦察系统发现,一旦战争爆发,这些“水下幽灵”完全可以从容地实施反击。而且,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攻击力远比机动型洲际导弹或战略轰炸机威力强大得多。

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上携带的24枚导弹、336个分弹头,可以在半小时内摧毁对方200-300个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战略目标。只要有一两艘这样的潜艇在第一波核打击下生存下来,就能给对方造成难以承受的打击。这是任何其他方式都达不到的。但弹道导弹核潜艇造价高昂,一般国家承受不起。此外,制造核潜艇和远程潜射弹道导弹的技术难度都很大,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冷战时期,美苏不仅具备互相摧毁的能力,而且具备互相摧毁几次的能力。目前,美国战略核力量是全球最庞大的核打击群。俄战略核力量总的发展趋势是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延长服役期等。考虑到今后投放一枚海基核弹的成本比陆基核弹便宜54%—56.5%,核潜艇可能成为俄最“经济”的核战略系统。英国虽然只有海基核力量,但生存率很高,而且有美国的核保护伞。法国人将“凯旋”级核潜艇看作“解决战略问题的最后一把钥匙”。即便是刚跨入核武器俱乐部门槛的印度,也不遗余力地发展二次核打击力量。以色列也试图依靠数量有限的“海豚”级常规动力潜艇加装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从而具备二次核打击能力。

几手绝活

中国于1957年开始研制核弹与飞弹,然而核潜艇的研制却迟至1966年才起步。

1964年,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东风二号”中程导弹;同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1970年成功发射首枚“长征一号”战略导弹。而这时核潜艇的发展还处于摸索的状态。原因在于,中国的核弹与导弹都曾有苏联提供的简单模型与零星资料,在两国交恶之前,中方已有若干启蒙式的认知,还不至于盲人摸象,两眼一抹黑,只有核潜艇,才真正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产硬件。

中国的第一代常规潜艇都是按中苏“互助协定”,由苏方提供图纸、材料和设备,甚至派出专家来指导监制的。常规型的导弹潜艇,也于1959年由苏方提供了图纸资料和部分设备器材。当年苏方援助中止,协议中的水下潜射导弹便不再装运来华。不过,核动力潜艇的心脏是热核反应堆,这项绝密技术当然要由中国自行研发。

1966年,中国海军奉命开始秘密研制核潜艇。这个神秘兮兮的摇篮不在沿海某海军基地,而是在内陆深处烟波浩渺的500里滇池畔。大西南是战略后方,军工企业密集。深究一层,这也是明代戚家军的传统,戚继光在蓬莱阁“八仙过海”处建筑了一座水围子,大明的海军就是在这水波不兴的“人造湖泊”里训练出来的。

首批核潜艇研制人员集结了各行各业专家共29名,他们手中仅有的资料是两张模糊不清的核潜艇照片以及一件从美国带回来的儿童航模玩具。诚然,中国虽有核反应堆,但如何将它变成潜艇的中枢,却是困难重重。

美国在核反应堆的基础上造核潜艇,用了10年(1955年第——艘核潜艇下水),经历了“常规动力水滴型——核动力常规型——核动力水滴型”三部曲。苏联更为坎坷,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六部曲。而中国则要一步到位。

研制部门中最为繁忙的是一位木匠,他是通过最严格的技术考核(当然免不了苛刻的政审)筛选出来的。因为,核潜艇的模型是按1:1的比例完全用木头制作的,它有着逼真的五脏六腑,宛如一艘超级玩具。

谁能够想像得到,国产核潜艇就是在滇池边上的一条木壳“大雪茄”里孕育出来的。它被拆拆卸卸,敲敲打打,已逾几度寒暑。那些尖端科学的精英们就在纷纷扬扬的锯末与刨花中获取了大量的感性及理性知识。从木壳到铁壳,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终于移师到葫芦岛军港开工建造了。

核泄漏与核防护

越战、珍宝岛之战、苏俄“外科手术”核打击的威胁,致使中央军委发出“边设计边建造”的硬性指令。核潜艇设计与建造交叉,这也是“文革”中“打倒爬行主义”的新生事物。核潜艇研制所耗的财力,实难以计算。但不管如何,哪怕用金山银山堆出来,只要它令中国具有“第二次核报复”能力,总还是物超所值。

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核潜艇的设计与建造来回折腾,明明已装上艇体的成套设备,仅因设计的某处不合理,又彻底推倒重来,这是花钱买时间的战略竞赛,中国核潜艇建造之困难可以想像。第一艘钢壳潜艇在北海舰队某基地开始做“系泊试验”,发生了最重大事故——核反应堆主泵泄漏,高温高压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出来。而这次事故,也让军方刻骨铭心,当时正是“政治挂帅”时期,军旅中的格言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研制单位里的所有军代表都向党组织递交了“火线决心书”,请缨赴汤蹈火,进入核反应堆舱排除故障。然而事故并不简单,军工技师轮番上阵,履险最多的麦新春共进入热态的堆舱达10次之多。

如今,核反应堆的“军转民”技术,已用于浙江秦山核电厂和广东大亚湾核电厂。这些民用企业的核安全、核防护措施,确实从当年核潜艇的原始数据中获益匪浅。

兵贵精而不在多

国产核潜艇解缆试航,在内海(渤海)与海岸线游弋,状况正常。1974年“八一”建军节,中央军委将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它就是北海舰队的“汉”级核动力潜艇。此时距立项之初,已经8年过去了。中国的研制历程比美国缩短了两年。

然而,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过程纰漏极多,耗资颇巨,军方并没急于将它定型成批生产。如果说,当初尚有国力的承受限度问题,时至今日,中国拥有核潜艇的数量仍十分有限,原因已非核反应堆以及机械部分的阻滞,而是潜艇的“神经网”——电子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1994年10月,中国核潜艇与美国航空母舰在公海对峙,正是因为侦讯系统耳目不聪,被人反制。从另一方面来看,核潜艇这东西无非是镇家宅、辟外邪,不需“流水线”一般大批量建造,有固然比无好,少却比多好。中国现有的“汉”级核潜艇、“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大致相当于苏俄第一代核潜艇的改进型,而那类潜艇原型已成为俄国“浮动的切尔诺贝利”。1995年10月,俄国官方向国际社会呼吁,说明该国老旧的军舰中有10艘核潜艇要淘汰,但以俄国当时的国力却无力拆除其核子炉,因而请求国际原子能总署提供技术援助,以免这些随时可能沉没的核潜艇造成生态灾难。

上世纪60年代,美国“长尾鲨”号鱼雷核潜艇奉命进行深潜试验,在麻省佛特角以东220海里处下潜到2550米,结果再也没浮上来。从此,美国便永远放弃了这类载人试验,所有深海探测,都改用遥控器具进行。水底2550米就此成了“死亡极限”。

深潜能力的军事意义并不大,如果你有“十全武功”,水下一两百米就足够了,但是长航能力就至关重要’了。核潜艇之所以被称为“第二次核打击力量”,就因为它是潜伏流动的导弹基地,它可以几个月隐蔽水底,无须外面的新鲜空气,哪怕国土上的军事设施已被敌国第一波核打击悉数摧毁,我方仅剩一艘核潜艇,也仍能以牙还牙。现实正是5个核大国都有核武器,因此它们之间的核大战难以打起。

新“海底两万里”

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曾是老幼咸宜的读物,不过它早就变成了现实。美国“海神号”核潜艇于1960年首次完成了环球潜航,历时83天零10小时,航程中当然不曾停泊于任何港口。苏俄、法国、英国都紧随其后,分别进行长航试验,却只有法国核潜艇坚持到第66天。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也来进行环球潜航。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潜艇也不例外,从常规潜艇问世的1851年到1975年这124年间,共发生事故297起,沉艇146艘,其中核潜艇事故66起,沉艇21艘。最为著名的要数1970年苏联“十一月”号鱼雷K-8级核潜艇的海难事件。该艇在西班牙以北300海里潜航,不幸于水下160米处突发电火,空气再生装置烧毁,两个核反应堆中的一个在事故警

报讯号下自动停炉,训练有素的艇长即刻将另一热核炉关闭,但海水从焚毁的密封舱门涌入,潜艇来不及上浮即告沉没,全体官兵连同艇上携带的一枚氢弹便永远坠落黑暗无边的海底深渊。

中国潜艇出航那天,海军各级首长都莅临壮行,艇上总指挥则由核潜艇基地杨玺副司令员担当。

这一轮“黑暗之旅”就在艇体下潜翻起的泡沫与漩涡中宣告开始。

自然光线在水下6米处,光谱中的红光已消失;10米以下已不见橙光;20米深处黄光也被过滤掉了;30米处仅余穿透力最强的紫、蓝、绿光;再往下就是永恒的黑暗了。核潜艇的操作全靠灯光照明,人体的光合作用也靠每天照射紫外线理疗灯。但人造光线自然不能与自然光相比,潜艇携带的植物第3天就相继凋零枯萎。诚然,最叫人关心的是空调系统,艇上的空气再生是靠电解水制造氧气,用吸收剂消解二氧化碳,再通过核装置与过滤器驱除有害废气。这个系统复杂而且敏感,潜艇的海难事故多半出在这脆弱的一环。第5天出了大问题,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坏了。值勤技师将整个系统拆卸下来,对着图纸一道道程序查找故障,艇内空气渐渐令人窒息,温度升至40摄氏度,众官兵人人大喘着气,汗出如浆。杨副司令已考虑下令上浮返航了,倘若如此,长航记录连法国的零头也比不上。技术军官们自然要押上命赌一把,他们一边吃药打针一边苦撑,终于在最后一刻修好了。潜艇续航到第30天,一个舱室的蒸汽安全阀突然爆炸,几十个大气压的高温蒸汽凄厉尖啸着往外喷射,如此事故竟能在顷刻间排除,靠的正是解放军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值勤军士披上石棉被,用一双肉掌去关闭平时以电机制动的大阀门,排险成功了。

纵然是艇上机部件万事安泰,却还有另一层面的问题。就是水下长航的兵员心理健康,此事非同小可。在没有白昼黑夜,没有时间与方位感,没有外界新闻信息,只有恒定而单调的机械噪音的狭窄空间里,人人烦躁不安,头痛乏力,整天打瞌睡却又睡不了多久,噩梦连连,虚汗淋漓。艇上病号越来越多,最后连医生也病了。表现为程度不同的歇斯底里,记忆力下降,说话词不达意,出入舱门会莫名其妙地夹手夹脚或撞疼脑壳,上下岗走错舱室,娱乐时打扑克乱出牌,下棋竟吃掉自己一方的棋子等等。最常见的是官兵在餐厅或卧舱里突然乱敲桌子和狂喊几声。如在值勤时陷入这种心理状态,便危险之至。潜艇事故史上,因声纳当值人员头脑混沌导致艇体撞上礁石或水面船舶锚链的,也不在少数。

这种源自生理激素的本能压抑感,连远航的商船、军舰也不能幸免,更别提水下长航的潜艇官兵了。西方水兵释放抑郁、舒展精神的办法就是靠岸时放纵声色、尽情作乐,尽管也派出宪兵管束过火行为,但登岸水兵胡闹滋事者已司空见惯。

幸而,这次长航尽管病员累累,试验却在继续。67天过去了,“超法”已达标。84天过去了,“赶美”亦终于赶上。潜艇返航泊岸时,码头的欢迎队列中排着一串救护车与担架。艇上官兵不是躺着抬出来的,就是扶着舷梯横杆颤巍巍地蹭出来的,个个头发萎黄,面如金纸,极度虚弱。然而,新的世界纪录却从此诞生了。

水下潜射大演习

无论是深潜还是长航试验,都不能代替战略导弹水下发射的实战演习,这是核潜艇终极军事价值之所在。

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的导弹落点精确度一直欠佳——比照陆上发射而言。同一艘艇的第2枚导弹发射比首枚又要差一截。这是由于先射出的导弹对下一枚待发的导弹平台造成的振动所致。

1985年,新华社公告:中国将于9月28日至10月18日进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要求各国的飞机、船舶在上述期间的当地时间每日10时至17时不要进入北纬28度13分、东经123度53分为中心的半径35海里的海域。于是,所有强国都动用了它们的军事卫星监测,并派出舰艇和侦察机逼近那一片海域。众目的焦点都是中国大陆上已侦知或未探明的发射井,没想到这次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核潜艇水下发射演习。

1985年大演习,不为外人所知的花絮颇多。首先是一位导弹潜射的权威专家提出了“一艇两枚同步齐射”的试验方案,以期提高两弹先后发射之不能令人满意的精确度。

多数人却持反对立场,“临阵变招”为兵家大忌,倘有差池,整个大演习就砸锅了。但赞成者的理由很对军方的胃口,两弹齐射更具实战意义,将增加敌方拦截的难度(如美国的“爱国者”拦截飞弹);其次,可以先进行模型弹的齐射试验,收集各项参数。提议终获通过,模型试验的效果良好,潜艇的耐压性、经受发射深度的冲击量载荷都没有问题;潜艇的动力系统及主要设备运行正常;两弹齐发对导弹发射系统及地面指挥系统均无影响。为防万一,最后采用的还是甲艇两弹齐射,乙艇两弹先后发射的综合演习方案。

临近发射,指令已下达,乙艇导弹点火系统的电子元件又出了故障,如按常规,要拆卸回基地逐级检修,势必会错过已向国际公布的试验时间。于是潜艇上浮,派出技师“火线抢险”。湿淋淋的导弹已竖立在潜艇平台上,技师须用临时器械吊上去,钻进狭小的点火舱里以手的触感去排除故障。潜艇、导弹以及整个海平面都在摇来晃去,波动不已,而技师居然大玩空中杂耍一样将它修好了——相信这又是一项世界记录。潜艇迅速下潜,旋即发射了导弹。多枚长程导弹拖着炫目的火龙,飞向南太平洋的试验末区。

其后,弹着点的电讯传来,甲艇两弹齐发的落点比乙艇精确度高出一倍,这次大演习,收获良多。

诚然,中国之“建立现代化的强大海军”的战略任务尚未实现之前,现有的核潜艇战斗操典仍是非常谨慎和保守,真正携带核弹头的潜艇绝少开进深海远航,一般都在近海游弋或干脆在隐秘的海底静卧。尽管如此,中国已可睥睨天下,袖里藏着几手绝,在国际社会上就可得到应有的尊重。

现状介绍

1.常规潜艇

a.元级潜艇

一派观点认为,“元”级应该是俄罗斯“基洛级”的弟弟,从基洛级演化而来。主要证据有二点:

首先,元级潜艇排水量与基洛级基本相当,并具有基洛级略微突起的K型梁,且突起轮廓更为明显,这样可以判定元级潜艇内部空间结构和布局基本与基洛级相同。其次,指挥台位置和尺寸有调整。原宋级潜艇的指挥塔尺寸过大,水下潜行时上、下面的阻力差过大,似乎必须依靠首舵来抵销上仰力矩,同时还会增大潜艇水下潜航的阻力;而新潜艇的指挥塔围壳的各种比例与基洛级相当接近,显示中国军工设计人员已经意识和弥补这种缺陷。如此,俄罗斯基洛级和国产039宋级潜艇的技术特长相互综合,性能肯定更进一步提高,可以称为“超级宋”[注1]潜艇。

也有一派观点认为,元级潜艇应该属于俄罗斯“阿穆尔”级的改进型。俄国军方是这种言论的始作俑者。俄海军技术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元级潜艇在设计上参考了阿穆尔级的概念。元级的外轮廓采用了水滴型设计,而舍弃了原039级潜艇的鲸型轮廓,并且继承了基洛级和阿穆尔简练的外形。通过判读元级船体升降舵和尾舵的位置,还认为元级已经装有被动声纳系统和拖拽声纳系统。而且,通过已经证实的039潜艇消音瓦和吸音橡胶层技术,元级潜艇继续使用毫无问题,甚至可能使用更为先进的整体橡胶覆盖技术。这样降噪水平可能已经接近俄式潜水艇。因此,俄罗斯人兴高采烈的把中国的潜艇称之为“中华阿穆尔”级

武器系统: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声称,早在2000年,俄罗斯革新家设计局已将3M54俱乐部型潜射导弹技术转交中国,该导弹可从水面舰艇或基洛877EKM/636型柴电潜艇上发射,随后引进的基洛级潜艇更是掌握了先进的潜射导弹和鱼雷,这些威力巨大的“大规模杀伤技术”,毫无疑问的将用在元级潜艇上。3M54E这种系统主要发射3M54E(E1)、3M54E和91RE1(E2)等三种型号的导弹执行反舰任务,其中3M54E1装备在小型舰船和潜艇,91RE1(E2)用于反潜,有一个配备寻的传感器导引头的可分离水下火箭,三种型号的导弹在系统基本结构和助推方式相同,制导方式和发动机等处有细微差别。这套用于攻击地面、海面和水下的导弹系统,可由弹上飞行控制系统精确保持飞行高度;地形匹配和卫星导航系统确保导弹有较高的命中精度,能极大提高潜艇的攻击能力。

动力系统:美国媒体在报道时直接揭露,中国肯定会对潜艇的推进系统进行升级,如把电动机轴速由500转/分降至250转/分,用单轴螺旋桨代替传统的双轴或三轴螺旋桨,桨叶由6叶增为7叶。同时采用双层弹性垫座、发动机加装软垫等措施,大幅降低潜艇的噪音强度。由于中国一直有“引进技术胜过购买技术的”传统,当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877EKM、636型基洛级潜艇后,必然对潜艇的推进系统进行消化吸收。从购买至今的研究和日常维修,中国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消化和提高,通过运用这些静音措施,使元级潜艇噪音大幅降低,直逼有“黑洞”的绰号基洛级潜艇。鉴于美国海军目前仅有一种主动式声纳能捕捉基洛级潜艇反射回音,因此对元级潜艇的噪音指标高度关注是意料之中的事。

AIP系统:常规潜艇为追求最大水下航程,不知愁煞了多少才华横溢的天才设计师,终于进化出相对完善的AlP系统这个好东东。AIP系统就是不依赖空气的推进系统。最早萌芽于二战期间,苏联和德国几乎同时开始研究。苏联采用液态氧和柴油驱动一个闭式循环发动机,德国是利用高浓缩的过氧化氢,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这些艰苦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二战后至今,经过不断努力,这项技术逐渐进入实用阶段,以至于现代新式常规潜艇要是不装上AIP系统,简直都不好意思开出去。

这次对于中国的元级潜艇,国外众媒体是异口同声滴坚定滴毫不含糊滴指出中国已经拥有了AlP技术,理由是中国的盟友巴基斯坦已经从法国获得阿戈斯塔90B型潜艇的AIP技术。法国这项AIP技术被称之为MESMA(独立潜艇能量模型)蒸汽涡轮机系统,以乙醇和液态氧为能源,驱动一台涡轮式发电机,系统功率指标16PA4V185VG。这项技术可以把潜艇水下续航力增加3到5倍,通过加长一段艇体。可以方便的装到许多现役潜艇上。

b.基洛级潜艇

基洛级柴电常规潜艇是由俄罗斯的大名鼎鼎的"红宝石"设计局设计。1974年,前苏联海军和苏造船工业部签署了研制新型常规潜艇的协议,型号编号877型。协议对这一级潜艇提出了在动力、武备、和降噪方面一系列新的要求。接受该级潜艇设计任务的"红宝石"设计局在研究了战术技术要求后,将新艇的研究设计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辐射噪声<2>;提高使用可靠性<3>;提高生存力<4>;具有优越的航海能力<5>;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6>;改善居住性。

由于有多年常规潜艇的设计经验,877型艇的研制目标均得以实现。基洛级潜艇采用了前苏联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在柴电机组、推进电机、水声设备以及武备系统等方面都足以和西方媲美。潜艇由克斯曼斯克船厂建造,国内型称法霞夫扬卡级。出口型编号877EKM,即基洛(Kilo)级。基洛级柴电潜艇外型为低阻水滴型,艇体分为六个耐压舱,储备浮力为30%,任一舱破损都仍能保持不沉性。水下排水量超过三千吨,如此大的排水量在世界各国的常规潜艇中是比较罕见的。这也使基洛级能够拥有大的武器载量,良好的居住性以及优良的远航能力。动力装置包括了两台柴电机组,一台推进电机和一台经济巡航电机。柴电机组可在水面及通气管状态下工作。推进系统为单轴六叶低噪声桨,是俄罗斯常规潜艇家族中唯一一型采用这种驱动方式的。艇上蓄电池为两组二型铅酸电池组,每组120块,可以提供水下最大航速约20节或最大续航距离超过400海里的电能。一般来说,蓄电池组在最大航速下的电能消耗极快,只能达到最大航程的百分之十至二十。武器装备为艏部六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除管中六枚鱼雷外,可携带12枚鱼雷备用。为提高装填速度,还配备一台快速装雷设备。鱼雷型号包括T3T-71M3线导鱼雷等,这种鱼雷在发射前由射控计算机装定目标参数,并在发射后由测控导线不断根据目标机动情况提供弹道修正。在执行布雷封锁任务时,不带鱼雷的情况下,可载24枚水雷。潜艇的眼睛是水声设备--声纳。基洛级配备了MTK-400艇壳声纳,具有全方位被动工作方式和航向角130度扇面主动测距方式。为降低艇体对水声系统的干扰,设计时特别注意了艇艏线型的优化,艏部无开孔,艏水平舵后移,使艇首涡流噪声大大减小,并且将艇体噪声源后移,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声纳的探测距离。基洛级的最大特点是极其优异的安静性。现代反潜技术的发展,已使潜艇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为对付各种来自空中、水面、水下的威胁,潜艇只有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隐蔽性。除了能长时间潜航,还要求尽可能低的航行噪声,减少被敌方声纳发现的距离。基洛级的设计目标就是将安静性置于快速性之上的。作为提高安静性的代价,其17.5节的潜航速度甚至低于某些老式的常规潜艇。为降低噪声,基洛级采用了电力驱动方式,由柴油发电机组为推进电机和蓄电池组充电提供电力,这种办法有效地降低了机械噪声。为进一步减少艇体的噪声辐射,还将所有的动力机械等噪声源安装在称为"减振浮筏"的平台上,与艇壳隔离,并在艇壳表面敷设了一层特制的消声瓦,这不但使艇体的噪声水平降到了极低的水平,还能有效地躲避主动声纳的探测。基洛级巡航时的噪声水平已接近海洋的背景噪声。安静的常规潜艇。西方的刊物甚至称它为海洋中的"黑洞"。

基洛级常规潜艇的技术参数:

排 水 量(含消声瓦):浮航:2,350吨潜航:3,076吨。

艇 长:73.8米 宽:9.9米 吃水(正常排水时):16.6米

武器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18枚鱼雷

主 机:柴油/电力推进,5,900匹轴马力,单轴六叶低噪声桨

最大潜深:300米 工作潜深:250米

航 速:潜航17.5节。

c.宋级潜艇

宋级常规潜艇水面排水量1700吨,对下排水量2250吨,艇长74.9米,宽8.4米,吃水5.3米。

主机:柴油机-电力推进;2台或3台MTU柴油机;单轴。

航速:15节(水上),22节(水下)。

编制:60名(其中军官10名)。

鱼雷: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水雷:代替鱼雷

导弹:JY8-2

对抗措施:电子支援:921-A型;雷达警戒。

雷达:水面搜索,I波段。

声纳:艇首安装;被/主动搜索与攻击;中频。舷侧基阵;被动搜索;低频。

该级艇的主尺寸类似于明级,但有单个侧斜螺旋桨和一个球形艇首声纳。首水平舵位于阶梯型指挥台围壳前部驾驶舱之下两侧,围壳后部用于容纳各种升降桅杆。“宋”级潜艇的研制计划始于80年代中后期,其设计目标瞄准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常规潜艇,各种技术性能要比“明”级潜艇有一个跨越式的进步,总体性能水平要求达到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的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满足我海军潜艇部队21世纪作战的需求。“宋”级潜艇首艇在1992年开工建造,1994年5月下水,1995年开始进行大量的海上测试。测试一直进行了近三年多,其间发现了新艇存在着一些设计缺陷及没有达标的性能指标。发现的主要问题有:1、新艇的稳定性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这主要是由于指挥台的高度过高以及指挥台的梯形外形使潜艇航行重心增高及航行阻力增加。2、噪声水平没有满足设计标准。由于在潜艇的外形设计上及内部降噪措施上存在着一些不足,使潜艇的噪声水平虽比“明”级潜艇有了很大的降低,但与80年代中后期建造的世界其它先进常规潜艇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3、艇载武器及电子设备需进一步提高性能及可靠性。不过,由于“宋”级是中国设计建造的第一型现代化常规潜艇,并在其上应用了全新设计的新型武器、电子设备、声学系统、材料等,因此,存在不足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称,针对“宋”级首艇所存在的问题,1995年经重大改进的新“宋”级改型艇开工建造,1997年8月下水,1999年2月交付使用,后续艇也进入了较为稳定的生产阶段,这种经改进的新艇称为“宋”级改。与首艇相比,改型艇的综合作战能力要比原型高出近40%以上,整体技术水平及性能可能会达到或高于日本的“春潮”级、英国的“支持者”级及德国的209-1400型潜艇。目前,关于改型艇的在役数量有多种推测,《简氏防务周刊》认为自从1997年第一艘“宋”级改下水以来,其生产数量明显超出了人们原来的预想,生产速度可能已达到每年至少开工建造数艘的高速度。“宋”级改型潜艇从立项到批量生产共经历了十多年,是中国研制时间最长的一型常规潜艇。该级潜艇的研制成功使中国在常规潜艇领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常规潜艇的发展之路。

“宋”级改型潜艇虽性能较为出众,但由于研制年代较早,一些潜艇设计思想及潜艇设备的选择上与国外90年代中后期研制的新型常规潜艇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未来改进的余地还是较大的。笔者认为,其未来改进应主要放在以下几项:1、提高水下航行的机动能力,不妨将现在混合型艇体改为纯水滴型或拉长水滴型艇体。2、动力装置加装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以提高潜艇的水下续航时间,同时降低潜艇在巡逻航行时的暴露几率。3、增强潜艇的探测能力。如换装性能更好的艇首声呐及加装拖曳式线列阵声呐等,以提高远距离搜索能力,并继续提高潜艇的自动化程度。4、继续通过各种降噪措施降低潜艇的总体噪声水平,以期达到一个更为理想的安静程度。

d.明级潜艇

“明”级潜艇。为中国自行研制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潜艇。该艇第一次采用了尖尾线型,合理布置了上层建筑的管路和阀件,缩小了甲板的空间,改进了流水孔,设计了高效率螺旋桨等。采用了航向自动操舵仪和深度自动操舵仪,在所有航速范围内潜艇保证有正常的操纵性。首制舰为ES5C型、修改后至79年为ES5D型、83年后为ES5E型,现役15艘(233:1971年7月下水,1974年4月入役,武昌造船厂342:1972年9月下水,1974年11月入役,江南造船厂352、353、354、356、357、358359、360、361、362、 363)

2.核潜艇

a.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对于中国海军是至关重要的,该级艇目前正处于设计阶段,预计将利用从俄罗斯和西方获得的技术。美国海军情报局认为:"094型将是中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潜艇(废话,还能越造越小?)预计将比‘夏'级潜艇有明显改进,安静性和传感器系统性能有所提高,推进系统也要可靠得多。"更重要的是,094型将装载十六枚新型导弹,在数目和性能上大大超过‘夏'级核潜艇上装载的十二导弹。094型在渤海造船厂建造。预计将在本世纪初下水服役。"094型核潜艇将装载新型"巨浪-2"(JL-2)弹道导弹,射程超过4000海里(7400千米,一说1.2万千米)。因此,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能够从中国近海的活动"阵地"瞄准美国的目标区。关于中国海军新一代核潜艇093/094,民间与国外媒体一直猜测颇多,但多有不实。在此,我首先要说明的是,此前关于"093/094已经于2001年服役"或者"093/094已经大量建造"的说法都是不实的。一些技术瓶径(主要还是"心脏病"——反应堆)使093/094项目大大延迟了,不过各位军友可以放心:这个压倒了中国航母计划的"093/094";这个"二十年磨一剑"的093/094,必是精品。

093/094的第一批可能仍将使用由减震合金制成的7叶大侧斜低噪螺旋桨。

"泵喷射推进系统"即能防止螺旋桨产生的空泡,又能对噪音形成屏蔽。好处多多。

美国"佛吉泥亚"级,"海狼";法国"凯旋";英国"前卫" 都采用了"泵喷射推进系统"。90年代中期中国就已经做了大量的泵喷射推进系统的水动力实验,并进行了1/4与1/2模型实验。(2003年10月4日补注:最新信息显示,中国的泵喷射推进系统研制进展缓慢,尚未进入实用阶段。093/094的第一批仍将使用由减震合金制成的7叶大侧斜低噪螺旋桨。) 中国海军一艘新型核潜艇曾在中国青岛港的外海成功发射一枚“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在飞行几千公里之后导弹击中了新疆内陆沙漠中的目标。发射这枚射程至少为8600千米的“巨浪2”的导弹载体,就是中国自行研制的“094”战略导弹核潜艇。094的基本情况了;长135m.宽12.5-13m.水面排水量9000t.水下11500t.单轴.7叶桨.双壳体.压水核堆[不可能是高温气冷堆].推进功率25000kw.水下航速26节以上.工作潜深大于300m.艇员120人.自持力70天.噪音水平120分贝.12枚JL2.弹长13.2m.弹径2.25m.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发射重量55t.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11000公里射程[小于此射程就失去其战略意义].6个30万t当量机动分导热核弹头.精度300m内. 094目前已有六艘装备于中国各舰艇部队,并有六艘093型攻击型核潜艇分别与之配合,中国目前已完全建立了海基二次核打击能力。

b.093型攻击型核潜艇

中国093“商”级核潜艇目前正在于设计阶段。据美国海军情报局报道,093型是“一级多用途的攻击型核潜艇,其安静性、武器和传感器系统将比目前在役的‘汉’级有所改进。093型大约相当于70年代末俄罗斯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的设计,譬如‘V-III’型。”在评估武器装备的性能时,美国海军情报局强调:“除鱼雷和可能装备的反潜导弹外,预计093型还将潜射反舰巡航导弹,可能为自行研制的C801的后续型”。据美国海军情报局预计,093型核潜艇首艇将在本世纪初从渤海造船厂下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