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古典诗词邮票·元曲 |
释义 | 曲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继词后所兴起的另一种诗歌类型,因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元曲与宋词同样可合乐而歌。只是较宋词更接近口语,更清新活泼。元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继唐诗、宋词后的又一高峰,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学遗产。为配合文化建设,续以元曲为题,印制邮票一组。所采元曲由台湾大学叶庆炳教授指导选录,并请名画家林天时教授参照绘成邮票图案。该组邮票所采元曲为:(1)《贯云石曲·小梁州》、(2)《白朴曲·天净沙》、(3)《张可久曲·清江引》、(4)《商政叔曲·天净沙》。 基本信息志号品名:专201(449)中国古典诗词邮票·元曲 发行日期:1984年02月15日 发 行 量:1200000 全套枚数:4枚 全套面值:28元 邮票规格:51x36mm 齿孔度数:P13.5 绘图设计:林天时 印刷机构:中华彩色印刷公司 印刷版别:平凹版 印刷用纸:台产雪面上胶邮字水纹纸 整张枚数:50(5x10)枚 设计背景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中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曲是诗词中的一种,元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继唐诗、宋词后的又一高峰,是中国古代珍贵的文学遗产。1984年2月15日,台湾省邮政发行《中国古典诗词·元曲》1套4枚,选贯云石《小梁州·春》、白朴《天净沙·夏》、张可久《双调·清江引》和商政叔《越调·天净沙》的句意,以国画绘图, 曲的全文置画面中间,使诗文、图画、书法和印章, 在方寸间相得益彰, 相互辉映。台湾《中国古典诗词·元曲》邮票,发行量120万套,问界以来深受集邮者欢迎,是著名的畅销票。 邮品赏析贯云石《小梁州·春》《小梁州春》描述春日景致,语句清新,读来令人有如置身春晖里。全曲如下:“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堪游赏,沙暖睡鸳鸯。(幺)宜睛宜雨宜阴睛,比西施淡抹浓妆。玉女弹,佳人唱,湖山堂上,直吃醉何妨。” 贯云石(1286年—1324年)字浮岑,号酸斋,维吾尔族人,元代功臣阿里海涯之孙。原名小云石海涯,又号芦花道人。出身将门,善骑射,后弃武学文,善作散曲,擅书法,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后归隐江南,变名易姓,去世时年仅39岁。其书《元史》称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其文与当时散曲家徐再思(号甜斋)齐名,被杨维桢誉为一代词伯,后人把他和徐再思的散曲合编为《酸甜乐府》。他所写的散曲,文字细腻,感情真挚,十分动人, 现存散曲有小令七十多首,套数八首。 白朴《天净沙·夏》《天净沙·夏》描述夏日风光, 文词优美, 展示其超凡脱俗的文学造诣,全文如下:“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白朴(1226-1306后)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其父白华为1215年(金宣宗三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作杂剧16种,今存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及《流红叶》、《箭射双雕》二剧残曲。白朴的词流传至今100余首。他的散曲作品据隋树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37首,套曲4首。白朴的散曲,尽管反映生活的题材不是很广,但他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无论是质朴自然的爱情之作,还是清爽隽美的隐逸之作,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叹世归隐与男女恋情之作,从题材内容到语言风格,都直接影响了马致远、贯云石等豪放派的创作。 张可久 《双调·清江引》《双调·清江引》用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全曲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和唐诗名篇《枫桥夜泊》有异曲同工之妙;全曲如下:“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张可久(约1270-?)字小山,一作名伯远,字可久,庆元 (今浙江鄞县)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晚岁久居西湖,以山水声色自娱。他与马致远、卢挚、贯云石等词曲唱和,尊马致远为先辈。一生专力写散曲,尤致力于小令,是元代后期最负盛名的散曲家之一。今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作品多为描写自然景物,谈禅送别,往来应酬,创作上重形式格律,讲求炼字琢句,对仗工整。风格清丽典雅, 明初朱权誉之为词林宗匠 。明李开先则称乐府之有乔、张,犹诗家之有李、杜。 商正叔《越调·天净沙》《越调·天净沙》写冬季雪天的景色:飘扬的雪花如柳絮、似梨花,冬梅却傲风雪而争艳;月光从窗帘中照进来,更映衬得那遒劲的梅枝玲珑可爱又不失风范,如诗如画;作者借风雪中的梅花,而抒发自己不入俗流的情怀。全曲如下:“寒梅清秀谁知?霜禽翠羽同期,潇洒寒塘月淡。暗香幽意,一枝雪里偏宜。” 商正叔,也作政叔。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出身于簪缨世家。先祖本姓殷,因避宋宣帝赵弘殷讳,改姓商。父锡,因正叔兄仕金显贵,封朝大夫。与元好问有通家之好,交谊颇厚。好问有《陇山行役图》诗二首,记正叔漂泊生涯及二人友谊,中有陇坂经行十遇春之句,说明他往来东西,客居秦陇之地甚久。好问《曹南商氏千秋录》又说他滑稽豪侠,有古人风。正叔好词曲,善绘画,改编南宋初年艺人张五牛所作《双渐小卿诸宫调》,为青楼名妓赵真真、杨玉娥所传唱,今已不传。又曾为名妓张怡云绘怡云图。明朱权《太和正音谱 》评其词如朝霞散彩。 作者简介林天时:字静轩,1934年生,中国台北市人,哲学博士。自小刻苦上进,甚至临井自学书画,自成一家风格,并兼容南北派画风,擅长山水、工笔与泼墨,风格独特,古意盎然。于二十六岁时即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书画。 林教授除了擅长书法、水彩画之外,油画作品亦受到收藏家的珍爱,并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举办巡回展,对促进宣扬中国文化交流贡献良多,曾获有关部门颁发的文化奖章与邮政奖章。1986年获维也纳市政厅委员会颁赠联邦首都维也纳文化荣誉勋章,以表彰林天时教授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1982年,应台湾邮政总局之邀请,以家喻户晓的唐诗入画,完成一套四枚之四季景色邮票,呈现方寸之美,由于意境高远,布局典雅,各诗词相互辉映,充分表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引起广大的回响,促使林教授陆续完成宋词、元曲、诗经、楚辞、乐府诗、古词等诗画,历时十年,总计创作七套二十八枚邮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