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
释义 | 基本信息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第1版 (1998年1月1日)丛书名: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 平装: 170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32 ISBN: 7100025486 条形码: 9787100025485 产品尺寸及重量: 18 x 12.8 x 1.2 cm ; 223 g ASIN: B00114JK7I 内容简介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由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 目录一 引子 马王堆汉墓和放马滩秦墓中的惊人的发现 二 原始地图和早期地图 原始地图的出现 九鼎的传说 早期的测量技术 放马滩地图 《兆域图》 三 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地图 形形色色的地图 马王堆汉墓地图 最早的地图学理论——裴秀的制图六体 最早的历史地图集—-裴秀的《禹贡地域图》 京相潘、杜预、谢庄的成就 四 隋唐至宋时期的地图 隋唐的图经和地图 贾耽及其《海内华夷图》 《五岳真形图》与等高线的运用 宋化的地图 宋化的石刻地图 沈括的地图学成就 五 元明时期的地图 郭守敬与元化的纬度测量 朱思本的《舆地图》、罗洪先的《广舆图》和杨子器跋《舆地图》 测定和绘制黄河源地图 海图的发展 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地图测绘的贡献 六 清时期的地图 黄河正源的测定 康熙时期的经纬度测量和地图测绘 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内府舆图》 登上颠峰后的急剧衰落 中国历史地图集大成之作——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 《申报地图》的出版 七 结束语 中国古代地图测绘史告诉了我们什么 从世界看中国 过去为什么辉煌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 编辑推荐《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中国文化知识丛书 摘要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幅西汉地图的精确度相当高,山脉的画法接近于现代的等高线,比宋以后直到明、清经常采用的画法更高明;其主区的精度不仅超过采用现代测绘技术以前的各种地图,就是比之于清代以实测为基础绘制的《大清一统舆图》来也毫不逊色。 西晋的地图学家裴秀(公元223-271年)已经看不到西汉初的地图了,而他见到的一些汉代地图既不用比例尺,距离也不准确,连名山大川都没有画全,所以他认为这些地图缺乏参考价值。有了这位权威学者的评价,后人一般都以为汉代的地图比西晋初年要落后很多。马王堆汉墓古地图的发现,完全推翻了裴秀的结论。 不仅中国地图测绘史因此而重写,世界地图测绘史也需要重写了,因为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比这更早、更精确的地图实物,马王堆汉代古地图当然应该成为世界地图测绘史上光辉的一页。 作者简介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出生于浙江湖州。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履历1965年8月-1978年10月在上海市闸北区古田中学任教,先后任教英语、政治等学科,团委书记。1981年12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工作,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史地所所长,1999年兼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3月,葛剑雄教授离开担任了3任11年的史地所所长职位,出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仍兼在史地所任教指导博士生。 著作发表史学专著20余部、论文百余篇。作品获“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论研讨会”论文奖、“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郭沫若史学奖”等。曾参加中国“人文学者南极行”活动,多次在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著名高等学府进行学术交流。本人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简明中国移民史》合著)、《中国移民史》、《往事与近事》、《泱泱汉风》、《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葛剑雄自选集》、《行路集》、《碎石集》、《千秋兴亡》(主编)、《长城的价值》等及论文百余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