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释义

本书上起战国时期,下至鸦片战争,时间跨度约2300年左右。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全线贯通,一气呵成。全书按不同的历史时期横断为九编,由两编或三编合为一卷。故本书内容丰富,容量巨大,相信读完本,你会对中国的经济思想史有一个全面地了解。

书名: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1-4卷)

作者:田昌五,漆侠

ISBN:9787533305994

类别:学术

页数:2982页

定价:200.00

出版社:齐鲁书社

装帧:简装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四卷,原定120万字,至多不超过150万字,是想写一部简明扼要的专著;谁知越写越多,现在全书已达200多万字,堪称一部大型著作了。

本收上起战国时期,下至雅片战争,时间跨度约2300多年左右。这么长的时间,实难事事全线贯通,一气呵成。故全书按不同的历史时期横断为九编,由两编或三编合为一卷。但每编大体上均按相同的内容分章、节编写,即:人口与资源开发,土地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地租形态和赋役制度,阶级和等级关系,官私工商业、货币、城市与交通,民族间的贸易和对外贸易,其中还插入相就的科学技术与发明。这样,各编的相关章节又可以前后连贯起来,不失全书的一贯之道。

按照现行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自战国以后是直线式缓慢发展的,或者说是处于长期停滞状态。其间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社会波动,但社会经济总是在原地踏步,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本书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实际的。事实上,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是在不断地曲折和反复中跳跃式前进的。其间既有高潮,也有低潮,大起大落,波涛起伏,循回上升,在世界历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本书的编写目的,一是有感于当前还缺乏一部像样的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通史,二是有感于当前的经济建设必须以中国社会经济的历史规律为依据。

目录

前言

总论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二、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问题

三、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土地问题

四、中国封建时代的工商业问题

五、中国封建时代的阶级与民族

第一编 战国与秦朝(前475—前206年)

第一章 人口增长与经济区域的变动

第二章 土地制度与农业的进步

第三章 手工业、商业、货币

第四章 社会阶级结构、地租形态、赋役制度

第五章 经济政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百家争鸣中的经济思想

第二编 两汉(前206-220年)

第一章 户口与经济区域

第二章 土地制度与经营方式

第三章 手工业、商业、货币城市

第四章 社会阶级结构 、地租形态 、赋役制度

第五章 经济政策及其社会经济的作用

第六章 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

编后记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导言

第一章 人口总是和经济区域变动及北方的畜牧业经济

第二章 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技术

第三章 官私手工业和商业、货币

第四章 社会阶级结构及徭役赋税和商税

第五章 政治经济政策和民族融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结语

第四编 隋唐五代埋藏(581-960)

第五编 两宋时期(960-1279年)

第六编 辽夏金(916-1234年)

第七编 元代(1276-1368年)

第八编 明代(1368-1644年)

第九编 清代(1644-1840年)

作者介绍

田昌五,1925年7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郾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任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等职。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78年任研究员,1986年评聘为博士生导师。1987年调入山东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同时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等职。2001年10月6日凌晨4时22分逝世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享年76岁。

书摘

其次,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依据土地关系的循环呈曲线起伏前进的。其发展的程度和增长的幅度不是取决于战争的破坏程度,而是取决于可供分配的国有土地的多寡和农民能否取得土地。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破坏严重,但由于这是个国有土地全面分配的时期,农民一般都可以取得土地,所以社会经济仍呈高速发展态势,人口的增长也是高速度的。秦汉之间的战争,其破坏也是严重的。但由于农民可占之田颇多,而又少兼并之害,所以西汉的社会经济增长和人口增殖仍呈高速态势。其间虽有武帝末年的一次小曲折,但一则徙民于边郡,二则听民自占荒田,所以稍事休整,社会又继续前进了。两汉之际的战争破坏亦然,但可以再分配的国有土地不多,而豪强地主又抢占土地,所以社会经济和人口一直呈波动下滑趋势。东汉末年的战乱之后,国有土地虽多,但农民所占甚少,所以社会经济和人口回升甚缓。总之也可以这样说,当国有土地向私有土地大转化的过程中,其间尽管也有曲折,但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人口的增殖总的看仍是上升的;当私有土地向国有土地倒流时,社会经济和人口则呈曲折下降趋势。而这一正一反,则取决于占有土地的农民数量。

第三,赋役制度应随土地关系的循环而变化。当绝大多数农民都占有土地时,应减轻赋役,宽政省刑;否则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激起农民起义。秦汉对比,可为适例。当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时,应改革赋役制度,按户资的有无多少来征收;不改革赋役制度,而从限制土地占有上打主意,只能使问题越积越多,到头来还是要激起农民起义。西汉后期和东汉初期以后的问题,就是这样;而东汉在少数民族头上打主意,又激起民族起义。只有曹魏这样作了,到西晋则又把全部赋役转到农民头上,所以西晋的统一也是短暂的,要之,应根据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情况改革赋役制度,农民失去土地而减轻田赋,只会有利于地主阶级,助长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兼并。我们不应盲目地一概肯定封建政府减免田赋的政策。对打击豪强和限田之类的措施的评价也要有分寸。

第四,人口的流动和民族的迁徙以及民族之间的关系,也是依土地关系的循环而变化的。而其关键则仍在于农民问题。农民得有其土则人口向中原流动,农民失其土则人口向周边流动。农民不得有其土则乱,乱则民族内迁;农民得有其土则治,治则可阻止民族内迁。国家的强弱就更不用说了。农民有其土则国强,失其土则国弱;弱则民族内侵,强则拓土边疆。

封建社会的秘密在于

……

书评

这部书是由田昌五教授发起组织、由我们二人共同主持编写的。全书共分四卷,原定120万字,至多不超过150万字,是想写一部简明扼要的专著,谁知越写越多,现在全书已达200多

万字,堪称一部大型著作了。

本书上起俄国时期,下至鸦片战争,时间跨度约2300年左右。这么长的时间,实难事事全线贯通,一气呵成。故全书按不同的历史时期横断为九编,由两编或三编合为一卷。但每编大体上均按相同的内容分章、节编写,即:人口与资源开发,土地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地租形态和赋役制度,阶级和等级关系,官私工商业、货币、城市与交通,民族间的贸易和对外贸易,其中还插入相应的科学技术与发明。这样,各编的相关章节又可以前后连贯起来,不失全书的一贯之道。

本书的一贯之道,还不在于编、章之间上下条块结合,前后互相贯通,这还只是形式上的,或者说只是本书的编写体例。更主要的,是本书有其前后一贯的体系。

按照现行的观点,中国封建社会自战国以后是直线式缓慢发展的,或者说是处于长期停滞状态。其间虽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社会波动,但社会经济总是在原地踏步,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本书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实际的,事实上,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是在不断地曲折和反复中跳跃式前进的。其间既有高潮,也有低潮,大起大落,波涛起伏,循回上升,在

世界历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概括地说,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中心在唐宋之前一直在北方黄河流域,唐宋之后则转移到南方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而北方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则两起两落:秦

汉是其兴盛时期,至魏晋南北朝而衰落;唐宋时期再度复兴,此后又趋衰落。汉唐以至宋元时的中国,是对世界开放的;至明清时代则被排斥出世界历史舞台。这就是战国以来中国政治经

济的大致轮廓和基本格局。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大起大落,南北交替,其奥秘何在呢?

如果我们稍作分析,则不难发现:北中国的社会经济是呈循环式发展的,其中有三次大循环过程,还有不少较小的循环;而南方的社会经济自魏晋南朝之后,特别是唐宋以来,则基本

上是直线发展的。这就是说,北中国的社会经济有过两次大反复,而南方则基本上没有反复,所以南方的社会经济尽管在初期远远落后于北方,到后来终于还是超过了北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8 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