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固体废物监测 |
释义 | 固体废物监测是对固体废物进行监视和测定的过程。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固体废物:指人们在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活动中向环境排出的固体和泥状废物。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 1、化学性质:无机、有机 2、形状:固体、泥状 3、危害:一般、有毒(危险) 4、来源:工业、矿业、城市垃圾、农业 危险废物的定义和鉴别危险废物: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所列的废物或者根据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危险废物用四点来定义鉴别: 1、 引起或严重导致死亡率增加; 2 、引起各种疾病的增加; 3 、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 4 、在处理、储存、运送、处置或其他管理不当时,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会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危害。 我国对有害特性的定义: (1)急性毒性 能引起小鼠(大鼠)在48h内死亡半数以上者,并参考制定有害物质卫生标准的实验方法,进行半致死剂量(LD50)试验,评定毒性大小。包括口服毒性、吸入毒性和皮肤吸收毒性。 (2)易燃性 含闪点低于60℃的液体,经摩擦或吸湿和自发的变化具有着火倾向的固体,着火时燃烧剧烈而持续,以及在管理期间会引起危险。 (3)腐蚀性 含水废物,或本身不含水但加入定量水后其浸出液的pH≤2或pH≥12.5的废物,或最低温度为55℃对钢制品的腐蚀深度大于0.64cm/a的废物。 (4)反应性 当具有以下特性之一者: ①不稳定,在无爆震时就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 ②和水剧烈反应; ③能和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④和水混合会产生毒性气体、蒸汽或烟雾; ⑤在有引发源或加热时能爆震或爆炸; ⑥在常温、常压下易发生爆炸和爆炸性反应; ⑦根据其他法规所定义的爆炸品。 (5)放射性 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比放射性大于1×10-7Ci/kg者;含有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废物或者比放射性(Ci/Kg)大于露天水源限制浓度的10-100倍(半衰期>60d)者。 (6)浸出毒性 序号 项目 浸出液的最高允许浓度(mg/l) 1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0.05(按Hg计) 2 铬及其化合物 0.3(按Cd计) 3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 1.5(按As计) 4 六价铬化合物 1.5(按Cr6+计) 5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3.0(按Pb计) 6 铜及其化合物 50(按Cu计) 7 锌及其化合物 50(按Zn计) 8 镍及其化合物 25(按Ni计) 9 铍及其化合物 0.1(按Be计) 10 氟化物 50(按F计) 固体废物监测样品的采集采样工具尖头钢锹、钢尖镐(腰斧)、采样铲(采样器)、具盖采样桶或内衬塑料的采样袋。 采样程序1、根据固体废物批量大小确定应采的份样个数(由一批废物中的一个点或一个部位,按规定量取出的样品)。 2、根据固体废物的最大粒度确定份样量(95%以上能通过的最小筛孔尺寸)。 3、根据采样方法,随机采集份样,组成总样,并认真填写采样记录表。 (1)份样个数 批量大小(单位:液体1kL,固体1t) 最少份样个数 <5 5 5-10 10 50-100 15 100-500 20 500-1000 25 1000-5000 30 >5000 35 (2)份样量 最大粒度(mm) 最小份样重量(kg) 采样铲容量(mL) >150 30 100-150 15 16000 50-100 5 7000 40-50 3 1700 20-40 2 800 10-20 1 300 <10 0.5 125 (3)组成总样 采样方法(1)现场采样 现场采样:在生产现场采样,首先确定样品的批量,然后按下式计算出采样间隔,进行流动间隔采样。 采样间隔≤批量(t) / 规定的份样数 注意事项:采第一个份样时,不准在第一间隔的起点开始,可在第一间隔内任意确定。 (2)运输车及容器采样 车数不多于该批废物规定的份样数时: 每车应采份样数=规定份样数 / 车数 当车数多于规定的份样数时: 车数(容量) 所需最少采样车数 <10 5 10-25 10 25-50 20 50-100 30 >100 50 车厢中的采样布点: 端点距车角应大于0.5m,表层去掉30cm。 注意:当把一个容器作为一个批量时,按份样量表的最少份样数的1/2确定;当2~10个容器作为一个批量时,按下式计算: 最少容器数=最少份样数(份样量表)/ 容器数 (3)废渣堆采样法 固体废物监测样品制备(一)制样工具 粉碎机(破碎机)、药碾、钢锤、标准套筛、十字分样板、机械缩分器。 (二)制样要求 (1)在制样全过程中,应防止药品产生任何化学变化和污染。若制样过程中,可能对样品的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应尽量保持原来状态。 (2)湿样品应在室温下自然干燥,使其达到适于破碎、筛分、缩分的程度。 (3)制备的样品应过筛后(筛孔为5mm),装瓶备用。 (三)制样程序 (1)粉碎 (2)缩分 固体废物监测样品水分的测定1、测定无机物:称取样品20g左右,在105℃下干燥,恒重至±0.1g,测定水分含量。 2、测定样品中的有机物:应称取样品20g左右,于60℃下干燥24h,确定水分含量。 3、固体废物测定:结果以干样品计算,当污染物含量小于0.1%时以mg/kg表示,含量大于0.1%时则以百分含量表示,并说明是水溶性或总量。 4、样品的保存 (1)密封保存。特殊样品:可采用冷冻或充惰性气体等方法保存; (2)贴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编号、废物名称、采样地点、批量、采样人、制样人、时间; (3)制备好的样品,一般有效保存期为三个月,易变质的试样不受此限制。 (4)填好采样记录表。 固体废物监测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固体废物急性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遇水反应性、浸出毒性等有害特性的监测。 (一)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 以一定体重的小白鼠或大白鼠为实验动物,利用有害废物的浸出液对小白鼠或大白鼠进行一次性灌胃,之后观察其中毒症状,记录48h内的死亡数。 (二)易燃性的试验方法 鉴别易燃性是测定闪点,闪点较低的液态状废物和燃烧剧烈而持续的非液态状废物,由于摩擦、吸湿、点燃等自发的化学变化会发热、着火,或可能由于它的燃烧引起对人体或环境的危害,仪器采用闭口闪点测定仪。温度计采用1号温度计(-30-170℃)或2号温度计(100-300℃)。 (三)腐蚀性试验方法 腐蚀性:指通过接触能损伤生物细胞组织、或腐蚀物体而引起危害。 测定方法:一种是测定pH值,另一种是指在55.7℃以下对钢制品的腐蚀率。 (四)反应性试验方法 废物的反应性:在常温、常压下不稳定或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发生剧烈变化,以致产生爆炸或放出有毒有害气体。 测定方法: ①撞击感度测定;②摩擦感度测定;③差热分析测定;④爆炸点测定;⑤火焰感度测定等五种。 (五)遇水反应性试验方法 ①升温 ②释放有害、毒气体(乙炔、H2S、AsH3、HCN等) (六)浸出毒性试验 固体废物受到水的冲淋、浸泡,其中有害成分将会转移到水相而污染地面水、地下水,导致二次污染。 浸出实验采用规定方法浸出水溶液,然后对浸出液进行分析。我国规定的分析项目有:汞、镉、砷、铬、铜、锌、镍、锑、铍、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硝基苯类化合物。 称取100g(干基)试样(无法采用干基重量的样品则先测水分加以换算),置于浸出容积为2L(φ30×160)具盖广口聚乙烯瓶中,加水1L(先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pH至5.8—6.3)。将瓶子垂直固定在水平往复振荡器上,调节振荡频率为110±10次/min,振幅40mm,在室温下振荡8h,静止16h。通过0.45μm滤膜过滤。滤液按各分析项目要求进行保护,于合适条件下储存备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