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
释义 | 纪念馆简介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是迄今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广州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9年,中共三大会址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1日正式修复开放。 中共三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的最低纲领(现阶段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最高纲领(最终奋斗目标),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中共西湖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充分显示了新登上政治舞台的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但在帝国主义和军阀的残酷镇压下,工人运动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血的教训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工人阶级必须联合其他阶级共同奋斗,结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经历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失败及陈炯明的武装叛乱后,思想产生重大的转变,重新寻找革命出路,表示愿意接受苏俄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改组国民党,赞成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党内合作,共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 为了开好这次大会,中共中央迁驻广州。目前还没有发现大会代表的完整名单,但根据大会选举时的最高得票情况看,至少有4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这些代表大多是中国共产党各地方的区委书记和工运负责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大会选出9名中央执行委员,5名候补委员,组成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委员长。 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共产党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三大的决议,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大力宣传国共合作的方针,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发展地方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中国国民党于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事实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民党被改组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国民党一大前,国民党活动区域基本上局限于广东等少数地方,大会后,由于共产党的帮助,各地国民党组织和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正如周恩来所说:“国民党改组后,由于我们党的努力,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在全国大大发展起来。各省国民党的组织,也由于我们同志的努力而建立和发展起来。当时各省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我们的同志……,是我们党把革命青年吸引到国民党中,是我们党使国民党与工农发生关系。” 三大的历史作用和深远影响中共三大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并在四大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使共产党组织迅速发展,为大规模培训革命运动骨干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为统一广东、出师北伐、推动国民革命由广东向全国扩展奠定了基础。 在革命浪潮日益高涨时,国民党右派公开背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坚持和发展了三大确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把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团结起来,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终于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统一战线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统一战线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