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质子守恒 |
释义 | 概述质子守恒就是酸失去的质子和碱得到的质子数目相同,质子守恒和物料守恒,电荷守恒一样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化合物电荷⒈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溶液电荷⒉ 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例:NaHCO3 溶液中 C(H+)+C(Na+)=C(HCO3-)+2C(CO32-)+C(OH-) 这个式子叫电荷守恒 物料守恒⒈ 含特定元素的微粒(离子或分子)守恒 ⒉ 不同元素间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 ⒊ 特定微粒的来源关系守恒 例1:在0.1mol/LNa3PO4溶液中: 根据P元素形成微粒总量守恒有:c[PO43-]+c[HPO42-]+c[H2PO4-]+c[H3PO4]=0.1mol/L 根据Na与P形成微粒的关系有:c[Na+]=3c[PO43-]+3c[HPO42-]+3c[H2PO4-]+3c[H3PO4] 根据H2O电离出的H+与OH-守恒有:c[OH-]=c[HPO42-]+2c[H2PO4-]+3c[H3PO4]+c[H+] 例2:NaHCO3 溶液中 C(Na+)=C(HCO3-)+ C(CO32-)+C(H2CO3) 这个式子叫物料守恒 质子守恒也可以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 NaHCO3 溶液中 存在下列等式 C(H+)+C(Na+)=C(HCO3-)+2C(CO32-)+C(OH-) {电子守恒} C(Na+)=C(HCO3-)+ C(CO32-)+C(H2CO3) {物料守恒} 方法一:两式相减得 C(H+)+C(H2CO3)=C(CO32-)+C(OH-) 这个式子叫质子守恒。 方法二:由酸碱质子理论 原始物种:HCO3-,H2O 消耗质子产物H2CO3,产生质子产物CO32-,OH- C(H+)=C(CO32-)+C(OH-) -C(H2CO3)即C(H+)+C(H2CO3)=C(CO32-)+C(OH-) 关系:剩余的质子数目等于产生质子的产物数目-消耗质子的产物数目 直接用酸碱质子理论求质子平衡关系比较简单,但要细心;如果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联立得到则比较麻烦,但比较保险 又如NaH2PO4溶液 原始物种:H2PO4-,H2O 消耗质子产物:H3PO4,产生质子产物:HPO42-(产生一个质子),PO43-(产生二个质子),OH- 所以:c(H+)=c(HPO42-)+2c(PO43-)+c(OH-)-c(H3PO4) 你可以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联立验证下. 快速书写质子守恒的方法:第一步:盯基准物 (若为溶液则包括水)利用电离和水解得到 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 第二步:看基准物 、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相差的质子数 第三步: 列出质子守恒关系式 得质子数=失质子数 第四步: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加以验证 如碳酸氢钠溶液(NaHCO3): 溶液中的基准物为 和 HCO3- ;H2O得到1个质子为H3O+ (即为H+),失去1个质子得到OH-;HCO3-得到1个质子为H2CO3,失去1个质子为CO32- ;然后根据得失质子守恒列出关系式:C(OH-)+ C(CO32-) =C(H2CO3)+C(H+)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