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芒里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芒里村隶属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风平镇,地处风平镇西南面,距风平镇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镇道路为砂石路,交通方便,距潞西市10公里。东邻遮晏村委会,南邻勐戛镇,西邻腊掌村委会,北邻法帕村委会。辖芒里、芒弄、芒浩、盾中、党良、新寨等1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46户,有乡村人口3626人,其中农业人口3626人,劳动力215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29人。 全村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海拔910米,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215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甘蔗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5693亩,人均耕地1.6亩,林地17665.95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3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692亩(其中:田4424亩,地1268亩),人均耕地1.54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17665.9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20.5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85亩,主要种植剑麻、咖啡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0.00亩,其中养殖面积10.00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581户通自来水,有175户饮用井水。有756户通电,有17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6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22.94%和76.5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443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3户(分别占总数的59.78%和34.14%)。 该村到镇道路为砂石路;进村道路为砂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4.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2辆,拖拉机649辆,摩托车285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4424亩,有效灌溉率为77.7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424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2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8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6户。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无自然村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5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26.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78万元,占总收入的45%;畜牧业收入684万元,占总收入的40%(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170头,肉牛115头);渔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0.3%;林业收入51万元,占总收入的3%;第二、三产业收入193.5万元,占总收入的11.2%;工资性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0.87%。农民人均纯收入2654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 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8人(占劳动力的0.8%),在省内务工15人,到省外务工3人。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756户,乡村人口3700人,其中:男性1852人,女性1848人。其中农业人口3700人,劳动力2260人。该村以傣族为主(是傣、汉族混居地),其中:傣族3462人,汉族238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540人,参合率99.49%;享受低保78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分院,卫生所面积为4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分院4公里。该村建有公厕5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生活无排水沟渠设施 个,无人畜混居的农户。 文化教育该村建有小学4所,校舍建筑面积2,588.00平方米,拥有教师22人,距离镇中学11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84人,其中:小学生384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2个、图书室2个。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64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503.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是 。年末集体总收入2.71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尚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 ,主要以粘贴、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各项收入、支出及结余等。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51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组成。下设16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4个,共有团员120人。 人文地理芒里村委会隶属潞西市风平镇,地处风平镇西南面,距风平镇政府所在地9.00公里,到镇道路为砂石路,交通方便,距潞西市10公里。东邻遮晏村委会,南邻勐戛镇,西邻腊掌村委会,北邻法帕村委会。辖芒里、芒弄、芒浩、盾中、党良、新寨等1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56户,有乡村人口3700人,其中:农业人口3700人。全村以傣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3.55%。 傣族为世居民族,有自己的姓氏,是一个团结、向上的民族,大多具有“从众心理”。各村寨按年龄层次把男女老少分为不同的班,同一班着同样的服装,一同参加劳作和活动。傣族小姑娘多着短上衣和长裤,外加花带短围裙;青年妇女花包头,对襟上衣和筒裙,衣襟上多饰有渡金或渡银造型别致的花鸟、凤凰等饰品;中老年妇女多着黑包头,素色对襟上衣和黑筒裙;男子多为大襟衣,宽管裤,使人一看就能“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傣族喜食酸辣,以大米为主食,常配以腌菜,而“撒苤”、“撒大鲁”、“酸笋煮肉”则是传统的待客佳肴。傣族多选择依山傍水,丛林翠竹环绕之地建盖房屋,住房主要以土木和砖木为主,形成四合院之式。 傣族很早以前就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婚姻生活比较稳定,恋爱比较自由。婚嫁在小卜少、小卜冒自愿,双方父母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婚礼一般为三天,即“过勒”、“晚相”、“晚外”是小卜少由姑娘兑变为家庭妇女的过程,也是从盘头到包头的转变过程。傣族崇尚农耕,陪嫁品除父母送的一套金饰外就是一些农业生产用品,所以本地有一句流传:想找好媳妇,非傣族姑娘莫属。 傣族使用“傣那文”,属汉藏语系壮侗族的壮傣语支,信奉巴利语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亦称小乘佛教),同时还保留着原始宗教的残余,供奉树和白马庙,每个寨子都建有自己的奘房,每年按时祭寨神。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