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制剂综合技术 |
释义 | 药品按其能否直接供人体使用分为原料药和制剂两类,前者是制剂的原料,后者是原料药应用于人体的形式,如维生素C粉是原料药,维生素C是制剂,具有相似外形,采用相同工艺制造的一类制剂称为剂型,如片剂、注射剂等,一种原料药可做成多种制剂,一种制剂也可含有多种原料(复方制剂),据统计我国已能生产原料药1400余种,剂型60多个,制剂近万种。 制剂质量制剂质量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大事,质量好能及时治病救人,质量差轻则诞误治疗,重则致人死命。我国政府对药品尤其制剂的质量历来十分重视,不仅规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还建立了各级质量监督检查机构和一整套法律、法规、制度。 制剂质量的总要求是有效、安全、稳定。每种制剂必须有特定的作用用途,尽可能少的副作用,较长的有效期,使其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都能确保高质量。 制剂的质量与剂型、配方组成、制造方法、贮藏环境有密切关系,制剂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提高质量而进行的。 近年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制剂技术得以借鉴和运用许多相邻学科的成果和方法,从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原来侧重理化必质、成形技术发展为对制剂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全过程的研究,据此设计新剂型和给药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制剂学也因此派生出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代动力学、工业药剂学等分枝,近年来在以下诸方面发展很快。 (1)新剂型和品种的开发 制剂新品种的发展一方面来自新原料药的发展,同时在制剂领域本身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开发出许多新剂型。 ①缓释制剂 是能在体内缓慢释放有效成份,长时间保持有效浓度的一类制剂,使作用延长,给药次数减少,副作用降低。缓释制剂可以用包衣法或镶嵌法制备,选用不同的缓释材料和制法能得到不同煤释药速度的制剂。 缓释制剂有片剂、胶囊剂、膜剂、植入剂等剂型。 ②靶向制剂 能有目标地集中在人体某个器官组织的制剂。将药物与某些天然高分子物质先制成复合物,再制成适当剂型,进入机体后使浓集于目标器官(靶器官)组织中,并释放出主药,形成局部高浓度,提高疗效,而在其他器官组织中则较少进入,副作用因而减少。靶向制剂常用于抗癌药的应用,使主药在癌变器官组织中发挥强大作用,减少对全身的副作用。 靶向制剂因载体材料和药物粒径不同,有微囊、微球、脂质体、乳剂等剂型,一般供注射用。 ③微粉化制剂 用高度分散技术将药物制成固体分散态、胶态、微晶态,再做成各种剂型,由于其中主药粒子极细,进入人体后,溶解和吸收速度加快,生物利用度提高,有时能收到倍效的作用。 (2)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 包括设备的更新、换代,工艺的完善、改进,计算机控制参数,高新技术产品介入等多个不节,是制剂综合技术的重要方面。 (3)制剂质量的提高 包括增加控制项目,改进检测方法,开展制剂稳定性预测,提高包装材料质量等。 (4)全面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国际上始于70年代,我国于80年代初引入。卫生部、中国医药工业公司选后编定了我国的GMP和实施指南,作为制药企业技术发行和质量管理的依据。 GMP“GMP”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内容,前者规定了对厂区环境、厂房建筑、工艺布局、人物流通道、洁净等级、设备选材及安装等方面的要求,后者对生产全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体、成品的转运、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质量监控、人员培训等方面制定全套文件及记录,硬件基础,软件作保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我国制剂技术的不足我国制剂的技术水平虽然已有很大提高,但也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特别是发展新剂型必需的新辅料种类少、质量差;有的新剂型不能形成商品;有的新设备技术不过关,难以投入使用,所有这些有待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继续努力,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间协调分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