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筠
释义

郑筠,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专家。自主设计出我国首台大容量(4096字×51位)电流重合法存储系统,先后设计出多台、多品种存储系统,在存储冗余技术理论研究中有独创见解,在巨型存储系统设计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中文名:郑筠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24年10月

职业: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专家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主要成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个人履历

1924年10月 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44-1946年 在重庆交通大学学习。

1946-1948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49年7月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总参谋部学习1年。

1951-1953年 在总参谋部工作。

1953-1954年 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6-1958年 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任工程师。

1959-1962年 在总参谋部研究室任主任工程师。

1963-1983年 任总参谋部第56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1983-1987年 任总参第56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处总工程师。

1987-1990年 任总参谋部第56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

1990-1993年 任总参谋部第56研究所研究生导师。

人物生平

郑筠,1924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父亲郑德奎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为公路设计方面工程师。他从小就接受了“要刻苦攻读,做到学有专长”的教育。中学在重庆南开中学就读,6年中学的良好教育对他一生影响较大。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央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几个名牌大学,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49年上海解放后,报考解放军军事学校在北京参军,调至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下属单位。经过1年多政治学习,分配到工作岗位,主要从事数据处理自动化方案研究。1951年后成立机械化方案研究小组,任该组组长。除了完成经常性研究课题外,1952年至1953年,他提出重要设计方案,受到领导重视,并荣立二等功1次。1953 年至1954年,与其他两位同志一同被派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计算机小组学习工作1年。1956年至1958年,被派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协作,参加我国首台大型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1959年回到总参谋部,任总参谋部研究室主任工程师,主持总参谋部首台电子计算机存储系统设计及开发工作。由于出色地完成该项任务,即时配合战备需要,1960年荣立三等功1次。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随着研究所的成立迁往四川,任研究室主任,主持电子计算机存储系统的设计工作,并在一些整机中担任主机负责人之一。1962年至1990年期间,完成了多种型号、多品种存储系统的设计,每项设计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质量稳定可靠,满足了国防建设需要。1970年到1983年期间,研究所驻地在三线山沟中,常年下雨,天无晴日,住房简陋,供应困难,生活十分艰苦,他与其他同志一起,日夜苦战,每星期仅休息半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1987年在巨型机存储系统设计中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3年至1987年,任研究所的处总工程师,除参加整机领导小组外,还兼管情报资料、仪器设备、制冷通风等其他工作。

1987年至1990年,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参加所内一些重大课题讨论,同时先后指导3名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工作到1993年结束。1990年当选为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技术成就

参加我国早期电子计算机研制

1.向解放军总参谋部领导提出开展计算机研究方向的建议

科研实践使郑筠认识到,数据处理的发展过程是,由初期的用机械实现自动化,逐步转换到采用继电器线路(如电话交换机),再到后来的电子线路,不论哪种形式都是针对当时的需要设计一种专用机器。由于需要在不断的变化,而设计生产往往有一定延迟,时效性不能满足要求。自从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它是在共同硬件的基础上,依靠灵活的程序设计来满足不同的要求,因而设计上有其独特的优越性。1953年,他阅读国外电子学杂志,利用程序设计原理,以具体实例说明解决国防课题的可行性,并以书面报告形式向总参谋部领导说明开展计算机研究的必要性,受到总参谋部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领导果断英明决策,使总参谋部所属单位在计算机领域的开拓投入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2.参加我国第一个计算机研究小组

1953年底,总参谋部抽调郑筠、刘锡刚、曹履冰3人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计算机小组学习并参加科研工作。该小组是我国当时唯一且最早成立的计算机研究小组。组长是清华大学教授闵乃大,主要成员有吴几康研究员、夏培肃研究员,还有其他一些大学生。研究小组除了对计算机文献及其理论研究分析外,还在吴几康研究员领导下进行示波管存储模型样机实验,取得成功。他初次参加计算机实际工作,深深体会到实践的困难与复杂性。

3.参加我国首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大会战

1956年,我国制定科研发展12年规划,计算机技术列为国家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同时计划在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研究所,其筹备阶段由中国科学院、十局十五所及总参谋部三单位抽调领导人员组成,并各派技术干部参加研究工作,同时从全国抽调技术干部及大学生参加科研。鉴于当时国内大学尚无计算机专业,因此抽调人员大部分来自电子、机械及数学等专业。郑筠是以协作身份由总参谋部派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参加工作的。1956年,中国苏联关系良好,计算机技术是苏联援助中国多项技术中的重点之一。104机是中苏合作的产物,苏方负责图纸设计并派专家对中方进行技术指导,中方负责生产、安装、调试。郑筠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后,在存储系统室(五室)工作。室主任为范新弼,副主任黄玉珩,郑筠担任室业务秘书,协助室领导工作。他在技术上负责磁心测试设备的安装调试,并主管机房磁心存储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同时担任该组组长。由于104机苏方设计后尚未调试过,中方率先生产,因此调试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在存储系统调试中,在苏联专家到来以前,他与其他同志一起解决线路振荡及驱动管易烧坏(属于设计方面)等问题。1958年,整机胜利完成联调及试运算,宣告国内首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的诞生,填补了我国在该项技术上的空白,该机受到党中央表扬。104机的诞生奠定了我国计算机发展的基础,并为国民经济课题运算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主设计首台大容量电流重合法存储系统

1958年,郑筠回到总参谋部后,即投入新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当时国防建设迫切需要计算机,上级领导确定了“尽量采用成熟技术,早期完成整机生产调试”的原则。此时新机构成立,存储小组中有大批新大学生参加工作,因此培训、指导等任务十分繁重,当时包括仪器使用都得由他手把手地教。

存储系统设计方案如何选择?是面临的最大问题。104机存储系统采用线选择方案,其存储容量为2048字×32位,而新设计的机器容量为4096字×51位,另有一256字×51位的常数存储,总容量约为前者4倍。

假设线选择字驱动数为N,若采用电流重合法驱动总数为2√。驱动源数量大为节省,但电流重合法电流幅度变化余量小,调试难度大。虽然以前在中科院计算所曾有人调试过小容量电流重合法方案,但时间短,稳定性不高。采用104机线选择方法符合领导要求的采用“成熟技术”原则,但驱动源数量庞大,并且地址不能固定,调试亟不方便,其缺点显而易见。采用电流重合法方案虽然优点突出,但风险大,如果机器运行不稳定,还要承担贻误战机责任。20世纪60年代前后,国内几部自行设计的机器都曾先后陷入运行不稳定的怪圈中,主要问题都产生在磁心存储系统上,有单位称“磁心存储系统是计算机设计的拦路虎”。在这样的背景下,郑筠经过多方面分析论证,毅然决定迎着困难上,甘冒风险,大胆采用电流重合法方案,设计中他狠抓质量,提高电流稳定性,对磁心严格挑选,于1960年胜利完成整机联调试运算,满足了国防建设的需要。该项目受到上级表扬并荣立三等功1次。

主持不同代计算机多品种存储系统研制

从1956年到1990年的30多年中,计算机发展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到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存储技术也日新月异,由磁心存储转变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存储系统技术近10年更是异军突起。磁心存储技术在国内延读时间较长,直到80年代初期,仅就此项技术而言,其变化也较大。例如磁心外径由2mm陆续降至0.4~0.6mm,磁心生产、测试、穿板等工艺日益复杂。磁心存储技术涉及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领域,成为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他先后主持过七部大型电子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研制,无一返工,每次均达到当时国内先进水平,运行稳定。

他提出的存储冗余理论有一定创新见解,其论文曾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计算机会议上宣读过。他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并著有专著。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积极做好社会兼职及学会工作

郑筠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任务外,对学会工作及社会兼职工作同样尽心尽力,努力做好,特别是有一段时间,他爱人生病住院,家中小孩上学,无人照顾,都是靠同事及学校老师的帮助。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肯于钻研,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理论,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每次参加学术性活动,他都能提出中肯意见,深受同行的尊重。

在全国性学会中,他先后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信息存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名誉委员,中国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特别是信息存储专业委员会,从1976年开始筹备起就担任领导人之一,1983年至1990年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组织多次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及论文评定、推广成果等。还曾担任总参谋部部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在地方性学会及社会职务方面,曾担任无锡市电子学会副理事长,无锡市计算机厂及中国科学院无锡计算站顾问等;曾参加无锡市电子发展规划讨论及选点调查,协助无锡市领导决策;曾担任无锡市计算机厂设计的四川水坝监控计算机鉴定组组长;代表无锡市接待有数十人规模的美国OA(办公自动化)代表团来锡考察并与其共同举办学术会议,应邀到会上做了《无锡市计算机发展情况》的报告。

主要论著

1 郑筠.4096字电流重合法磁心存储器.全国计算机学术会议,1962

2 郑筠.16K字磁心存储的研制.全国计算机学术会议,1974

3 郑筠.存储系统采用字面冗余技术方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4.1

4 郑筠,朱钟秀.试论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及对策.全国微机应用交流会,1985

5 郑筠.主存系统容错技术分析.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6.1

6 郑筠.信息存储系统若干问题探讨.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专业委员会年会,1988.1

7 郑筠.MOS存储系统及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8 郑筠.从信息存储技术演变看存储技术的发展.中国计算机学会信息存储专业委员会年会,1991

9 郑筠.信息存储技术范围、回顾及未来发展.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八届年会,1992.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主要经历

复旦大学统计运筹系数理统计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学硕士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2003年在英国作访问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系(2000年-2007年底任副系主任)

主讲课程

工程经济学,物流企业管理,经济管理概论,现代工程经济学, (曾讲授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的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主要科研项目情况:

研究方向

侧重于微观投入产出理论的研究及其在生产、服务系统中的应用,生产系统优化与成本控制、项目的经济评价、物流管理等。

主持或参加的课题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复杂作业流程结构的动态随机成本流函数研究及仿真”,2010,01-2012,12

主持863课题一项,2008,11-2009,10

主持十一五课题的子课题,2008,10-2010,10

企业资源配置合理性的评价方法研究,凡舟基金课题,20060803,课题负责人,2006.4-2008.4

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教改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2007.9-2009.8

作业成本制下的成本函数研究及在航空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航空基础科学基金课题,00J51064,课题负责人,2000.10-2003.10

动态随机投入产出生产函数及应用研究,航空基础科学基金自选课题,课题负责人,1998.1-2000.1

科技研究人员工作绩效评估,凡舟基金课题, 20030804,课题负责人,2003.10-2005.10

企业生产系统的整体化管理理论、仿真及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79430022,主要参加者,1995.1-1998.10

微观投入产出理论在生产准备计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航空基础科学基金课题,97J51051,主要参加者,1997.10-2000.10

动态随机生产函数及在企业生产计划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9870008,主要参加者,1999.10-2001.12

动态随机因素影响下的作业成本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70071002,主要参加者,2001.1-2003.12

科研成果

在国内外会议及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合作完成“工程经济学“教材两部。主要文章有:

Ü郑筠,魏法杰. 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生产系统的动态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2(1998),228-332

Zheng Yun, Wei Fajie. Dynamic Production Fun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ngle Unit Job Lot Production,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Management, Hong Kong, 1997, 8

郑筠,魏法杰. 投入产出生产函数在生产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5,4(1999),482-485

郑筠,魏法杰. 基于单件小批量生产企业的动态随机生产函数,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7(1999),123-127

郑筠,魏法杰,江新华. 微观投入产出理论在企业物流系统中的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5(2001),608-610

郑筠,王纯. 单件小批生产系统下模糊优化的动态随机投入产出模型,数学的实践与认识,32,5(2002),758-762

郑筠,陈耀福. 微观投入产出成本函数研究,系统工程,2003年增刊,112-115

郑筠,潘燕春. 动态随机生产函数模型中库存量的确定,系统科学与数学,24,3(2004),362-368

郑筠,王赫鑫,刘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