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颊黑雁 |
释义 | 白颊黑雁(学名:Branta leucopsis)为鸭科黑雁属的鸟类。中等体型,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鸟,耐严寒,喜栖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飞行时有时呈斜线飞行,有时呈“V”字形,很不规则。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叶、茎等为食,也吃根和植物种子,冬季有时还吃麦苗等农作物的幼苗。迁徙时常集成大群,白天飞翔,傍晚降落到湖泊等水域休息和觅食,常常发出高叫声,极为嘈杂。 中文名称:白颊黑雁 外文名称:Barnacle Goose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纲:今鸟亚纲 目:雁形目 科:鸭科 属:黑雁属 拉丁学名:Branta leucopsis 命名时间:Bechstein, 1803 外形特征白颊黑雁身长58 - 70 cm,翼展132 - 145 cm,体重1400-2400 g ,寿命19 后。羽色为漂亮的灰、白、黑色,背部色灰,面有白斑,是一种很容易识别的黑雁,颈部和胸部黑色,小脑袋纯白色,有灰色条纹环绕并与非常苍白的下体形成对比。腿和臀部是黑白双色相杂,嘴黑色并在眼睛前形成一块明显的小三角。分布范围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繁殖期的生境主要是由苔藓和地衣覆盖的冻原或灌木冻原地带,特别是在苔原上地势较高而又比较干燥的地方,或水域附近有稀疏灌木生长的苔原地带。冬季大多出现在有耐碱植物生长的湖泊和水库周围地区,也出现在周围地势低洼的咸水湖和沿海地区,偶尔还出现在农田地里。 善于游泳和潜水,飞翔的速度也很快,飞行速度:每小时60至80公里。从水面上飞起时,也总是在不停地鸣叫。晚上一般栖息在水面上、水边浅水处或者沙滩上。每天黎明就成群结队地飞到草原上去觅食,中午又回到水边去休息、饮水和吞食沙粒,晚上有时也在觅食地栖息。当气候较为恶劣,特别是有暴风雨侵袭的天气下,也常到芦苇丛中躲避。在水面上汇集成密集的群体。 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叶、茎等为食,也吃根和植物种子,冬季有时还吃麦苗等农作物的幼苗,常成群觅食,群体。该雁的声音尤如高调的hogoog hogoog声和呼吁混合在一起,听起来像狗的吠声。 生长繁殖在北极苔原繁殖,常营巢于人迹罕至的悬崖上。巢由干草等构成,里面铺垫有一些绒羽。每窝产卵4一7枚,卵的颜色为橄榄绿色和淡黄白色,由雌雁单独承担孵卵,雄雁在雌雁产卵和孵卵期间均在巢的附近担任警戒任务。当雌雁离巢觅食时,便用巢边的绒羽和草将巢掩盖起来。如果遇到入侵者来临,亲雁便高声鸣叫,声音显得焦虑不安,同时装出一副威吓的姿式,有时甚至做出准备攻击入侵者的姿势而绝不弃巢逃走。孵化期为24—25天。雏雁孵出后就已经被有羽毛,属于早成雁。当雏雁孵出以后,雄雁也加入到抚育和保卫雏雁的行列之中,与雌雁一起共同带领雏雁到植物茂密的地方觅食,40至45天后幼雁就可以和成雁一起飞行。幼雁2—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母雁生产后会完全换毛,三至四周无法飞行。法国圣米歇尔山上空飞行的白颊黑雁。它们每小时能飞行80公里,并且一直不停地从欧洲跨越大西洋飞到北美洲。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