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白花蓼
释义

概述

白花蓼,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直立,高100-150厘米,分枝,具纵棱,通常无毛。生山坡、山谷,海拔1500-2900米。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白花蓼

二名法: Polygonum coriarium Grig.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亚纲: 石竹亚纲(Caryophyllidae)

目: 在克朗奎斯特系统里为蓼科单独设立一个蓼目(Polygonales)。

亚目: 在APG II系统(2003年)是将蓼科处理为石竹目(Caryophyllale)下的一科。

科: 蓼科(Polygonaceae)

亚科: 蓼亚科(Polygonoideae1.)

族: 蓼族(Polygoneae)

属: 蓼属(Polygonum L.)

种: 白花蓼

分布: 分布于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

种中文名:白花蓼

种拉丁名:Polygonum coriarium Grig.

科中文名:蓼科

科拉丁名:Polygonaceae

属中文名:蓼属

属拉丁名:Polygonum

国内分布:产新疆。

国外分布:阿富汗、哈萨克斯坦也有。

中国植物志:25(1):088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直立,高100-150厘米,分枝,具纵棱,通常无毛。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刚毛状短缘毛,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淡绿色,被短柔毛;叶柄较短,长3-4毫米。托叶鞘膜质,褐色,长1.5-2.5厘米,以后脱落,疏生长柔毛。花序圆锥状,大型,顶生,分枝开展,花序轴无毛;苞片披针形,每苞片内含1-2花;花梗长3-4毫米,顶端稍膨大,无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片倒卵形,长3-3.5毫米;雄蕊8, 比花被短;花柱3, 柱头头状。瘦果宽卵形,具3棱,长3-4毫米,平滑,有光泽,与宿存花被近等长。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生山坡、山谷,海拔1500-2900米。

药理作用

【采集】秋季采收。鲜用或干用。

【化学成分】根含多种皂甙,甙元是报春花皂甙元A和二氢药用樱草皂甙元A即山茶皂甙元A。报春花甙元的含量达16%。种子含脂肪油32.24%。

【性味】辛涩,平。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小儿疳积,水肿,痢疾,跌打损伤,喉痛,乳痈。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