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林
释义

郑林(1908——1987),原名赵汝森,字林泉,山西永济人,书法家,现代山西书法组织的创始人。1933年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毕业于山西省立法学院法律系。曾任中国革命互济会、中国民主武装自卫会山西分会书记,中共晋绥边区特委组织部部长,绥蒙区委宣传部部长,五寨地委、晋西北中心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太原市副市长,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省委书记处书记,山西省副省长,山西省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第四届政协主席。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文名:郑林

国籍:山西永济人

出生地:山西永济

职业:书法

1.革命家、书法家郑林

书法历程

1962年他主持创建了山西书法研究会和山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被选为山西书法研究会首任会长和山西省书法篆刻研究会理事长。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分会成立,被推选为山西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主席、第二届名誉主席。出版有《郑林风范》、《郑林书法集》等。作品曾得到刘少奇、董必武、陈毅、郭沫若和董寿平等同志的赞赏和推崇。

书法艺术及贡献

人的作用,一旦放回历史变迁之中,自然就突显出来了。以山西书法事业而论,郑林同志的巨大作用,有目共睹,功在千秋。现在,我们站在21世纪,回首往事,不胜感慨之至。郑林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同时也是当代山西书法组织的创始人。他不仅是著名书法家,而且在书法上是一位造诣精深的卓越开拓者。上世纪之初,崇尚西学成风,加之连年战乱,列强入侵,奴化教育,致使国学经典遗弃,文化衰颓,书法小道,不绝如缕。幸有郑林同志,长于此道,爱之好之,身为山西主要领导,倡之导之,周围团结了一批甚有功底的书法艺术家和文化人士。目前,他们大多已经去世。他们是田羽翔、常国棨、刘子威、王葵经、田际康、赵建邦、郭伯英、宁超武、吴连城、徐文达、朱焰、刘永德等,如今依然健在的有:姚奠中、张颔、水既生等。这足以证明山西传统文化积淀之深厚。山西书法,源远流长,古有卫恒、卫瓘、卫夫人等,后有傅山、吴雯、张穆等,一脉相承。而在郑林同志周围的那一批书法家,大多是深通国学的专家学者。在那种视国学为反动,谈经典则色变的年代,这就颇有些非同寻常了。1962年,郑林同志发起成立了山西书法研究会,这在全国来说可谓独树一帜,鹤立鸡群,在书法界产生了很大影响。郑林同志的书法风格,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鹤立鸡群。他的书法在当时一直受到了高度的评价,可惜许多优秀作品在“文化大革命”中都散佚了。他的字最早是学何绍基,那是上世纪30年代碑学昌盛、何道州名噪一时的风气所致,那时候人们写字都学何绍基。何绍基的片纸只字,都视如拱璧,包括他写坏了的。何绍基有一种马蜂腰的字形,实在说来,不好奉承。郑林同志却不受何氏的羁绊,而最终摆脱了何氏的影响,形成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如此的生动而真率,而且又是如此的简捷而独特,是非常罕见的。当时有许多人受郑林书法的影响,都在学习郑林书法,但因为学的只是皮毛,所以学成的极少。300年前,山西出了个傅山。傅山之后,山西的书法家们都研究傅山,学习傅山,视傅山为墨仙。傅山的书法理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成了后世书法创作上最高的美学原则,郑林同志是真正实践着这一原则的。单就其真率来说,郑林的书法可以说是独来独往,一任天真自然。现在山西研究傅山、学习傅山的人很多,大家都沿着郑林同志的足迹向前迈进。这正是郑林同志的书法对我们而言依然非常珍贵的又一原因。多年来,书法界的同仁们每当谈起郑林同志,都有一种无限缅怀的感情。对郑林同志遗墨的拜赏,就是对郑林同志丰功伟绩的最好的纪念,最好的学习,最好的继承。(林鹏-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主席)

书画大师董寿平在 “纪念郑林书法50周年座谈会”上所发的贺电中称:“郑林同志的书法天真浑朴,粗服乱头之中,又是那么雍容大方、刚劲活泼。他的功夫全在法度之外,内在的修养高于临池的雕琢,惟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才会有他奇伟宏大的风格,有其人而后有其书,可谓传世之作。吾晋傅山之后,惟郑林同志足当大家。”寄语:郑林同志的字,早年植根于颜真卿,后又兼取何绍基之法,到中年以后最终摆脱了何氏的影响,形成了他既传统又推陈出新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是如此的生动而真率,而且是如此的简洁而独特。三百年前傅山的“四宁四毋”理论成了后世书法创作上最高的美学原则,郑林同志是真正实践这一原则的。其书法作品沉雄挺拔、气韵高古,独帜于三晋书坛。他的作品曾得到刘少奇、董必武、陈毅、郭沫若和董寿平等同志的赞赏和推崇。

河东松柏 风范长存

郑林同志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省老一辈德高望重的党政领导人,也是一位卓有影响的书法大家。他生前曾长期担任中共山西省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政协主席等职,是我熟悉和敬爱的老首长、老同志。时光飞转,郑林同志离开我们22年了,岁月磨砺,他的风范品行却愈显光彩照人。在他老人家百年诞辰之际,忆及他在革命的一生中所表现出的崇高品质和风流文采,无疑是激励我们永远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山西的建设与发展勇于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

战争年代:一个富于传奇的革命者

郑林同志原名赵汝森,字林泉,1908年2月26日出生于山西省永济县任阳村。在学生时代,他就富有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思想,受大革命运动和马列主义思想影响,开始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远动。大革命远动失败后,在家乡当小学教员的郑林组织领导了青年学生攻砸国民党县党部的学潮斗争,以反抗黑暗的社会统治,遭反动政权通缉追捕。背井离乡的郑林借用一个已故老乡的中学毕业证,更名骑车来到太原上学,后考入山西大学法律系。当时,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阶级矛盾更加激化,郑林同志和李雪峰同志等一道积极开展革命活动,组织进步同学创办“书报合作社”,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宣传苏维埃革命。在大学期间,他参加了中国革命互济会(前身为中国济难会)的恢复重建工作,先后担任山西分会部长、书记职务。1934年,郑林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山西分会书记,参与领导救亡运动,组建了“革命妇女联合会”,创办了《劳动妇女》刊物,领导了革命报刊《时代文化》、《红军之友》等的发行工作,组织大中专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深入到工人中间宣传革命道理。在严峻的白色恐怖统治、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他们建立了几个由外围到独立,随即转为党直接领导的“左翼”群众组织。在革命活动中,郑林同志以法律为武器同反动政府作“合法”斗争,深入监狱、看守所调查,写诉讼、进法庭、行辩护,使自己所掌握的法学知识发挥了极大的社会作用,有效地保护和支援了革命同志。

1935年,由于叛徒出卖,郑林同志不幸被捕入狱,被关押在“山西特种刑事临时会审处”。敌人用威胁利诱、多种刑具残害郑林,在他身患伤寒病的情况下,不给医治、不给饮食,而且将他钉上脚镣关进死牢。郑林同志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保护党的组织和同志,同敌人斗理斗法,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气节和勇敢善战的斗争智慧。经半年多的审讯,敌人只能根据叛徒的口供,依所谓“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将郑林判处有期徒刑8年,投进可以不按法律程序办事的陆军监狱。在狱中,郑林同志和其他同志秘密组建了党支部,为迫使当局停止虐囚手段、去掉政治犯脚镣、要求阅读书报,他们发动了绝食斗争,五天五夜以死抗争,终于赢得了胜利。郑林同志在狱中用拉丁文主编了《都来看》的墙报,组织学习小组,读报刊学文化,继续与敌人进行政治斗争。1936年冬,得知绥东抗战爆发,他们组织难友进行军事训练,向统治当局提出要求参加抗战。当这一爱国行动被拒绝后,他们又一次组织全狱人员绝食,要求将节省下来的囚粮、囚炭折款捐送到抗日前线以慰问抗日将士。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党组织的斗争斡旋下,阎锡山被迫无条件释放政治犯。度过了两年多牢狱折磨,1937年5月,郑林同志作为最后一批“政治犯”被党组织营救出狱,随即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彭真同志指派,先后担任党的绥西特派员、绥西工委书记、晋绥边工委宣传部长、晋绥边特委组织部长、塞北九地委书记等职,深入晋绥边界地区勇敢坚定地建立和扩大党的组织,发动、武装群众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为建立和巩固晋绥根据地做了大量的工作。1939年春,郑林同志赴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工作,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和表扬。1942年至1945年,郑林同志先后任中央晋绥分局党校总支书记、晋绥新民民主义教育实验学校校长等职,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解放战争时期,郑林同志历任中共绥蒙区党委宣传部长、五寨地委书记、晋西北中心地委书记,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正如他在1949年10月1日为塞北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写的:“我党在领导塞北人民同敌人进行艰苦残酷的斗争中与革命群众同甘共苦13年。在此期间,我们不少党员、干部、战士及革命群众或在战斗中牺牲或于被捕后遭敌残害,他们为人民、为新中国事业而慷慨就义,血染洪涛者数以千计……”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黑暗的时代,即使敌人的反动宣传也无法掩盖郑林同志的革命锋芒,查阅七十多年前太原官方出版的报纸,我们也能看到他与敌斗争的情形。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杨植霖、乔明甫的《王若飞在狱中》,影响很广,该书记载了“西安事变”的消息传进狱中,难友们欣喜若狂,高唱《国际歌》,“赵武生同志唱得特别雄壮有力,特别起劲,他的头随着若飞同志的手势一俯一仰,眼睛里充溢着怒火,胸膛里积压着仇恨,唱着唱着,情不自禁地纵跳起来……”这“赵武生”即是郑林同志。199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在隐秘战线工作的同志所写的回忆录,书中披露了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1年的奇遇,塞北“802首长”率领地委机关日夜活动在游击区和敌占区,在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真假扑朔红白拉锯战”中,缜密细致地辨别敌我,坚决果敢地处理敌特,衣不解带、食不甘味地爬山头钻山沟与敌周旋斗争。这“802首长”即是郑林同志。

郑林同志的革命斗争事迹都是光照史册的,是那么地丰富而生动感人。

文革:一场刻骨铭心的考验

“见义勇为,临难不苟”,这是郑林同志给青年干部的赠言。对于这8个大字,当年他是那样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进行了详解,日常工作中他更是“爱管闲事”一丝不苟。而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斗争中,他老人家则用自己的忠诚给我们做了更生动的诠释。

文革”罡风乍起,郑林同志就被造反派列为批判的对象之一,是因为他主编出版过傅山的作品。傅山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民族气节并卓有建树的思想家、书画家和医学家。1962年,郑林同志题写书名主编了《傅山书画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65年5月,他又邀赵朴初题写书名、邓拓作序,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傅山画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把它当作是省委维护和复辟“四旧”、为封建文人树碑立传的政治问题,给郑林同志罗织了种种罪名,说他思想右倾,崇拜古物,保护封建迷信,还说此书是为彭德怀鸣冤叫屈等等。郑林同志泰然自若,蔑视地回答:“共产党人应该懂文化,文物和封建迷信必须分清,艺术和文物要保护,绝不允许破坏。傅山嘛,是个古人,他能写会画,又会看病,有民族气节,我们在抗日战争期间也强调民族气节。”当获知部分青年学生和群众开始了破“四旧“的行动、驾车冲入晋祠要捣毁古建筑和塑像的危急情况下,并不分管文物工作的郑林同志义无反顾,从病床上下来赶到现场,挺身面对血性冲涌的狂热人群,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青年学生和群众:晋祠的许多古建筑和塑像都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它们绝不是什么“四旧”,而是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的文化艺术瑰宝,我们不仅不能损坏它,而且要很好地保护它!就是这样,郑林同志不顾个人安危,顶着政治风浪,为国家为人民保护了晋祠。

省内别有用心的人暗中接受了“中央文革小组”的旨意,阴谋篡夺山西党政领导大权。他们对一些领导干部采取威逼利诱、拉不成就打的手段,数次动员郑林等:“卫恒(省委第一书记)、王谦(省长)这些人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走资派已成定论,我劝你审时度势,赶快站出来造他们的反,否则,就是反革命,要隔离审查。”郑林同志拍案而起,坚决反对,有力地维护了党的团结。卫恒同志是造反派攻击的第一目标,郑林同志十分关心战友的安危,将卫恒同志接到自己家中休息。

在那场劫难中,郑林同志和一大批领导干部遭受了无情的政治迫害,有病不能医,有家不能回,几乎每天被拉出去游斗,遭受种种刑罚,有时甚至被从大卡车上一脚踢下去。轰动全国的山西1967年“1.12”造反夺权后的第三天,造反派把郑林同志等捆绑着,推拉到太原市公安局礼堂批斗。站在他从前常作报告的主席台,他愤怒地把胸前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牌子摔在地下,并一脚踏碎,于是,一伙暴徒就对他进行了残酷毒打。面对造反派,一向温文尔雅的郑林同志横眉冷对,总是铿锵地回答:“不是!”“与事实不符!”“错了!”“胡说,情况不是这样的!”每一句回答换来了的都是拳打脚踢。有人同情这个饱受了阎锡山监狱的摧残,如今浑身伤病的花甲老人,暗示他别吃眼前亏,而郑林同志依然掷地有声说:“是就是,非就非,这才是实事求是!”绝不半点儿妥协,坚决同邪恶作斗争。真是“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显示出共产党人的“硬骨头”精神!而当听到卫恒同志被迫害致死的噩耗时,他呻吟着“歧路又歧空有感,青史凭谁定是非”的诗句,潸然泪下,同志心战友情又是那样深挚。

在那个年代,我们同一支部的新老同志,无论职务高低,都不同程度地蒙受了冤屈迫害,值得自豪的是,在复杂的斗争中我们所有的同志都经受住了历史考验。但毫无疑问,郑林同志是当时省内被打倒的“当权派”中,资历最老、年龄最大、身陷囹圄最长而遭受磨难最多的人。他是大学法律系毕业的,被旧社会判处有期徒刑8年,坐监两年即被党组织营救出来,建国后长期分管政法工作,年过花甲却被莫须有的罪名关进“自己人”设置的监狱,受着没有刑期的“专政”。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到丛觅小诗,他愤怒地写下“囚歌”三阕:

老郑依旧是老郑,革命革成反革命。

坐监何罪又坐监,专政而今被专政。

老郑依然是老郑,饿瘪肝脾骨头硬。

昔日楚囚今南冠,岂知劲草爱疾风。

一场风波六年多,苦笑皆非奈若何。

正确对待耐心等,阳光普照水自落。

又因之被说成是“反动本性不改,坐监还写反诗”。经过漫长的审查,最终的鉴定还是几十年前党组织做过的结论:“1935年,由于叛徒出卖,他被捕入狱。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胁利诱面前,郑林同志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气节。”当军管所宣告:没有问题了,你可以回家了。出了牢门,离家六年多的郑林同志竟不知家住何处了。由于身心遭受了极大的摧残,1977年,郑林同志在省政协主席岗位上瘫痪失语,默默走上与病魔搏斗十年的漫漫长路。

当人们欢歌笑语庆祝胜利的时候,老英雄只能无语落泪。这真是一桩当代奇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不久,1979年1月,省委在晋祠召开扩大会议,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在会上激动地朗诵了郑林同志的“囚歌”。这首诗通过会议简报一下传播开来,接着,《山西日报》等省内外报刊纷纷转载,在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郑林同志的“囚歌”是用鲜血乃至生命从“文革”冤狱里换来的,是对人妖颠倒的“文革”的彻底否定和血泪控诉,更表现出一个无产阶级战士“见义勇为,临难不苟”的高尚品格!

文化传承者:一个风采永驻的形象

郑林同志生前,我诗赞他“铁骨铮铮做人,情意浓浓作字。风风雨雨一路,清清白白献身”。郑林同志逝世后,我敬挽他“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耿耿丹心甘当人民黄牛;顺境奋争逆境奋争铮铮铁骨怒斥魑魅魍魉”。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怀念他“常是乐呵呵,达观少愁容,大笔如椽抒胸臆,书坛拓荒人。/老郑是老郑,两度铁窗横,狱中苦斗信仰坚,正义冲破天。/十年浩劫中,动乱见精神,乌云蔽日主义真,忠奸分得清。当官旨为民,清廉好人品,平和大度广纳贤,政协言路通。/尘世活一世,身后好人评,三晋大地情意真,众口夸郑林。”与郑林同志如此深厚的诗书缘,在于我崇敬他忠贞不渝的职业革命家的高尚品德,钦慕他宁静淡泊的三晋古先贤的高风亮节。诗咏志书写怀,郑林同志是我认识的一个将道德文章、人格诗书最能完美结合体现的典范人物,也是以诗书画印伴随其革命一生的风流人物。李雪峰等同志曾忆道,郑林青年时代就擅诗书画印,是同学师生公认的有天赋、苦钻研、有个性的书法作者。在他从事地下秘密工作时,他刻印书报传单等,进行革命宣传;在敌人的狱中,他以书画办壁报,同难友一道与黑暗抗争;在转战敌后的艰苦岁月里,他舞墨山崖,在墙壁上书写杀敌标语,为百姓窑洞张贴对联,为革命先烈立碑志铭。走出了烽火硝烟,在建国初期,郑林同志就在《山西日报》发表长文《保护我们伟大祖国的文物遗产》,号召全省人民热爱伟大祖国和锦绣山西,爱护历史文物名胜。针对当时社会上发生的破坏文物古迹事件,他大声疾呼:“这实在是不能容忍的”,新中国要彻底改变帝国主义盗窃、破坏中国文物和旧社会不爱护文物的状况,要在人民中间和革命队伍里克服“农民思想”、“农民观念”,再也不能以“反封建迷信”、“破旧不堪”、“废物利用”、“生产建设”、“脱离现实”等任何借口破坏祖国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王谦同志撰文评价:“在我们那个班子里,郑林的知识面比较广。我留意,他不但对工作职责之内的事十分尽责,常常到下面检查工作了解情况,而且对山西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寺观庙堂、古代建筑、雕塑壁画,以及在各地散存着的书画和碑石等艺术品非常重视,并且提出许多保护这些文物的意见。我在他的谈论中了解到这方面的许多情况,增长了许多知识。……他是我们这一班人中惟一对‘文物’、‘古董’懂得最多的人。

郑林同志对历史文化简直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为山西历史文化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为八路军总部、迎泽公园、双塔寺烈士陵园、李林墓、尹灵芝墓等的勘察、设计、筹建工作费了很多心血。在省委决定修建刘胡兰烈士陵园后,郑林同志非常重视,带领我们团省委的同志多次去云周西村察看地址,为陵园的建设以及刘胡兰事迹的编写宣传等工作精心策划,把烈士陵园办成了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坚强阵地。为提过全民文物保护意识,郑林同志成为解放后新政权领导人为山西历史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题写牌匾楹联第一人。也曾有人劝他不要钟情于“写字弄章”,他付之一笑,决不苟同,毅然率先在国内发起成立省级书法研究会,倡导书法艺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我多次目睹他挥毫作字,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届书法展览会开幕时的情形,作为书协主席的他挥动如椽巨笔,笔走龙蛇浓墨重彩地写下“百花齐放”四个大字,每个字一米见方,气魄之大,书法之精,无人不敬叹。十年动乱刚过,我在吕梁工作,吕梁地区要题写刊名办文艺刊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郑林同志,请他题写了“吕梁山花”。当时,他已年届古稀,饱经磨难的身体又是那样虚弱,然而,他对我们是那样的热情,一连写了好几张,虚心地让我们选用。

郑林同志离开我们已有22年了,熟知他的愈来愈少了,而热爱他书法作品的人愈来愈多了。对于他的书法作品,初次相见,感到的是迎面拂来的情意自然、笃实诚厚的春风;书道方家,领悟的是至味隽永的萧然物外、宁静致远的天机。而我看到他的书品如重晤其人,达观平和,淡泊方正,毫无巧媚轻滑,毫无造作安排,一派率性自然,一任天真烂漫,犹岁寒松柏之苍劲,如虬曲蟠龙之大气,真正揭示出了“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古训真谛。柳河东有诗“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电视台”“迎泽宾馆”等,这些出自“河东林泉”郑林手迹的匾额至今高悬于省城,仿佛他依然啊在挥毫龙行,祝福三晋。“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浑穆天成的郑林书法,成为鼓舞人们向上的珍贵墨宝,这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的。因为,郑林同志著在简册昭如日星的书法作品包涵着历史沧桑的陶冶锤炼,显示着追求真理的风骨劲节,是他忠于人民忠于党的崇高品质和风流文采的完美体现。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玉明记著)

2.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书记

郑林(1960年 -- )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南昌人。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区域协会理事,江西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江西省遥感信息技

术协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区域与城市发展、规划研究、鄱阳湖研究等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加省级以上课题20余项,课题主要涉及“鄱阳湖区对长江洪水调蓄功能与防灾综合治理对策研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1999-2001);“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江西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目(1993-1995);“江西省长江沿岸几个重要问题研究”,江西省科技厅项目(1998-2001); “经济全球化与江西省城市化及其劳动就业对策研究”,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00-2002);“都市建设与都市型农业规划设计研究”,江西省科技厅农业重点项目(2002-2005);“提升江西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 江西省科技厅项目(2004-2005);“江西工业园区发展研究”,江西省科技厅项目(2004-2005)等。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有: 1、从城镇体系角度看大九江发展战略,江西师大学报,2000.(4) 2、中部五省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5.(8) 3、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规划预测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选入《流域管理科学化的探索与实践》,江西科技出版社,2000, 4、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环境影响的初步分析,江西师大学报,1998.(4) 5、鄱阳湖湿地资源及保护利用,江西师大学报,2001.(4) 6、鄱阳湖人工控制对湖区血吸虫防治的探讨,江西师大学报,2002.(2) 7、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的构想,经济地理,1995,(5) 8、红壤地区小流域开发治理规划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9) 参加完成“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获江西省1998度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七;主持完成“江西农村庭院经济研究与推广”,获江西省1998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参加完成“江西省人口空间构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2002年获江西省级人口普查资料中标课题评比二等奖。

3.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讲师

学历

1997.7-2001.6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美术系美术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1.7-2004.6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4.7-2007.6湖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承担主要课程

油画、水粉、素描、西方美术史等

论文、论著、作品及科研成果

1、《沙耆晚期绘画创作的心理特征》发表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期

2、 油画《风景》发表于《美术观察》2006、10期

3、《得意忘形——沙耆晚期绘画作品分析》发表于《美术大观》2006、6期

4、《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美术教育》发表于《基础教育研究》2006、5期

5、《论绘画的社会定位与本体自律》发表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1期

6、《沙耆晚期绘画与凡高美术》发表于《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5、4期

7、《对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教育和学习的思考》发表于《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期

8、《合理充分地利用资源,在教学和学习间建立良性互动——对综合性大学美术专业教学和学习的 思考》获得湖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美术类二等奖2005、5

9、《沙耆晚期绘画与民间美术》发表于《艺术探索》(季刊)2004、4期

10、油画《浴女》入选2003年江苏省油画展 2003

4.中国互联网协会委员

简介

高级安全顾问。现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冠群金辰技术总监。持有CISSP、BS7799主任审核员、Transits CSIRT网络安全应急专家等国际信息安全专业认证。作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员参与了多项国家信息安全标准的制订工作。

特长

信息安全体系规划和建设;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建设;内容安全控制措施;网关安全和终端安全控制措施;各项安全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的选择;合规性建设和IT治理。

5.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郑林(1917--1977年),原名郑宗虞,云南省玉溪市中所营人。

家世

祖父郑天德,字维克,前清太学生,早年做过小官,晚年在昆玉间经商。父郑兰芝,排行第二,自幼饱受儒学熏陶,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关心民众疾苦,任九龙池公会副会长,在地方上颇有声望。

投身革命

郑林于1917年9月出生在这样一个世学之家。在这个大家族中,从小耳濡目染,聪明好学,记忆力强。五岁离家寓居昆明玉溪街自家的商号,入昆明市立第十五小学读书。由于他勤奋好学,谦虚用功,功课很好,顺利完成了小学和中学学业,因学习成绩优异,常获学校奖学金。于1935年毕业于省立高中,同时以优异成绩考上南京中央大学,随即辗转由越南、香港、上海到南京复试,被录在中央大学农学系。在校期间,他除刻苦读书外,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和进步学生交往频繁。1937年,中央大学被迫南迁成都,郑林随校迁到成都继续上学。他虽在后方读书,但民族苦难却压在他的心头,他虽出身富家,但自小就同情穷人,富有正义感,少年即怀大志,要做一番事业。四年的大学生活,更为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创造了条件。1939年2月,经熊德邵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月大学毕业,即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第一线。在延安,他遇到了云南同乡朱家壁、熊翔等熟人。朱家壁亲切地称他“小玉溪”。

历任职务

郑林投身革命四十年,解放前曾任中共晋察冀北方分局党校教育科长、中共龙延怀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中共宛平县委副书记、石家庄市第一区区长兼区委书记;全国解放后,历任石家庄市委办公室主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现名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核事业贡献

1955年,第二机械工业部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发展我国的核事业、我们也要搞原子弹”的指示,开始筹建新中国的核科研基地六0一厂,即现在的原子能研究院。郑林于1956年9月由河北省委宣传部调北京参加物理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任副所长、党总支部书记。1958年成立中共原子能研究所委员会时,郑林出任党委第一书记,并兼任副所长职务(所长为钱三强)。同时任二机部(后名核工业部)党组成员和中国科学院党委委员,直到1966年7月调中共北京市委止。

从1956年到1966年,郑林参加了核工业由初创、发展到胜利完成“两弹”实验的全过程。他是原子能研究所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主持全面工作。原子能研究所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我国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郑林作为部党组成员,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自力更生发展我国核事业的方针,同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退专家的行经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积极支持和促进核工业的发展计划与技术路线,及时沟通上下联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有效地推动全所工作快速运转。作为所党委第一书记,他善于做思想工作,善于做知识分子的工作。他理论水平高,善于分析问题,说话极富感染力,因此能够团结干部和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面完成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下达的各项科研任务,特别是出色地完成了有关“两弹一艇”(包括核潜艇核动力堆的初期研制、六氟化铀、点火中子源、燃耗分析、轻核数据测量等)的大量重要紧急的科研任务。作为副所长,他又分管化学方面的工作,同时兼任全国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科技大学放射化学系副主任,为学校和科研部门结合培养核科技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

郑林曾于1959年和1960年三次出使苏联。两次持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和外交部长陈毅签署的全权证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权代表,出席设在原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全权代表会议,并签署有关文件;一次作为考察同位素应用技术,为在我国发展和推广核技术应用,培养核科技人才,发展我国的原子能事业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文革遭迫害

1966年7月,郑林奉组织令调中共北京市委任宣传部副部长。但是,不到半月,“文革”风起,就被原单位“造反派”以“揪斗走资派”为由带回批斗。此后,“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他被被批斗达七年之久,身心受到极大的损伤。但他始终坚信自己是清白的,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1973年8月,二机部终于结束对他的“专案审查”,获“解放”被召回北京,安排在北京市科技局任党委副书记。

郑林早在艰难的抗日时期就患风湿性心脏病,由于工作繁忙,从未好好治疗和休息,再家“文革”中所受的迫害,这时身体已十分瘦弱,连家人都几乎都认不出他来了,本来,他完全有理由不上班,到疗养院或在家闲养,可他是一个组织纪律性很强的老党员,对待个人问题从不患得患失,一切服从党安排。组织对他的多次调动和安排,从未有过一次异议,总是愉快地接受下来。这次,他又忍着病痛,以顽强的毅力,挑起新的工作担子。

由于他上班地点远,局里要为他派车(“文革”前他就是十级干部,完全有理由用公车),但他坚决不用公车,每天挤公共汽车上班,以至每天往返费时近三小时,一次挤车摔伤腿,还跛着去上班。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后,北京市科技局的任务更加繁重。郑林不顾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把医生开的病假条偷偷撕掉,投入北京的抗震预报领导工作。整天吃住在抗震办公室和防震棚里,听取和研究有关地震预报的情况。紧张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终于使他累倒了,躺在担架上被送到医院。

1977年1月15日,他终因劳累过度、心脏衰竭抢救无效,悄然去世。

评价

1990年核工业部通知要撰写16位对核工业科研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和组织领导者的传略,郑林同志是其中之一。已成稿的郑林传略中写道:“郑林同志在政治上,观点鲜明。立场坚定,敢于向不良倾向开展斗争。在作风上,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对党的任务,倾注全力,敢说敢做,雷厉风行,是核科技战线上优秀的组织领导者。”

郑林投身革命近四十年,由于工作繁忙,未能返乡探过一次亲,但他对生他养他的玉溪和昆明,对故乡的山山水水时时刻刻无不梦绕魂牵。全国刚解放,他在石家庄工作时就与朱家壁同志联系,请朱家壁同志定期给他邮寄一份《云南日报》,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到了“文革”时期,由于关“牛棚”的苦闷,他也学会了抽烟“解闷”,并尽力设法买云南生产的香烟。尤其是弄到玉溪生产的“红梅”香烟时,常常取出一支,舍不的立刻吸掉,放在鼻子下面慢慢地嗅,以此寄托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晚年时期,他还常对几个儿女说,一定要带他们回老家去看看,看看云南美丽的山水,以了却一生夙愿。可是命运对他却是这样的不公平。正当党需要他、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亲人需要他时,病魔却无情地多夺去了他的生命。一个聪明智慧、爱憎分明、正直刚毅、坚忍不拔、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一名共产党员,云南人民的好儿子,就这样悄悄地、永远地走了。

6.重庆书法家

重庆人。毕业于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系,理学学士。

喜书法,自幼临习古帖,尤攻汉隶张迁。

2003年求学蜀中,于师大图书馆、美术系得阅大量书法著作古今名帖。此间,广求教于四川名篆刻家,习篆刻。于此似无所得,然于书似有所助。

2005年,拜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周杰峰先生为师。兼习硬笔。

2006年,涉赛事,稍有所获:

参加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主办“第三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获青年组书法三等奖

获南充市三高校书法大赛软、硬笔一等奖。

获“首届唐诗宋词元曲全国书法大赛金奖”

硬笔书法作品入展“相约太湖--中国硬笔书法精英展暨组合大会展”

硬笔作品入展《中国硬笔书法》主办“第一回中国硬笔书法全国展”

硬笔书法作品入展“首届南通市全国硬笔书法精英邀请展”

在中钢“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中获三等奖

7.厦门眼科中心视光科主治医师

郑林

2002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眼视光系,2005年参加全国准分子激光上岗培训考试第一名,取得上岗资格。从事眼科工作6年余,具有扎实的视光学理论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8:郑林:国际资金项目网总裁、董事会主席

郑林:1979年6月29日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市。他出身贫苦农家,曾在高中和大学期间就一边打工创业和学习,毕业随即下海创业;这些年大约创立了13个公司,失败了无数次,曾经创立北京我心飞翔美容公司、北京一片天空洗染公司、北京创业梦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闪客网络科技公司、北京善客餐饮公司、中国资金项目网、国际资金项目网、中国招商网、中国通讯网、51搜捕网资金频道、北京骏捷房地产公司、金莎美容公司、金莎商务会馆……

中文名: 郑林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出生地: 安徽省天长市 出生日期: 1979年6月29日

职业: 国际资金项目网总裁、董事会主席

毕业院校: 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北京卓达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信仰: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人物简历

1979年6月29日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市

1999年放弃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习进入北京卓达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一边学习和创业

2000年参加第一份工作做房地产销售月收入3万左右,当时觉得自己能力太大了有点找不到北了,有点盲目自大,觉得当老板肯定能赚钱,一年上百万小意思。

2001年创立北京一片天空洗染公司,北京所有超市发超市设立收衣点,并且投资100万左右开水洗厂,最后失火我变成了一无所有

2002年在上海和北京创立北京创业梦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广告业务赚的第一桶金。

2003-2004年年在上海和北京创立北京闪客网络科技公司经营中国资金项目网、国际资金项目网、中国招商网、中国通讯网、51搜捕网资金频道,发展太快最终一失败告终。

2005-2008年在北京创立北京骏捷房地产公司进行房地产代理销售赚的第二桶金

2006年创立金莎美容公司、金莎商务会馆……面向全国进行加盟发展,至今除了台湾没有店,全国已经有200多家中高档金莎美容公司或金莎商务会馆;于

2011年底准备把金莎卖掉干自己梦想事业-国际资金项目网。

2011年:国际资金项目网重新起航中……目前总部设立于日本东京,总部大约

2012年迁回北京于2012年年初,国际资金项目网重新上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66年11月生于甘肃平凉。1987年至1991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8年至2001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1年至2004年,就读于南京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史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任教,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学历史教学概论》、《中学历史教材分析》;研究生课程《历史课程论》、《历史教材编纂研究》;教育硕士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分析与研究》、《中学历史教材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科学技术史。

代表性论文

《中学历史课程“过程”目标相关问题探讨》,《历史教学问题》2010年第1期。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历史教学论类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史学史研究》2010年第1期。

《历史教育国际交流的回顾与反思》,《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1期。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处理好教学与教科书的关系》,《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2期。

《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法课程的定位及改革思路》,《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3期。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历史教学》2006年第7期。

《历史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方法问题》,《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3期。

《论历史活动探究课的定位、目标与组织形式》,《历史教学》2005年第3期。

《制约中国近代农业发展的制度与管理因素探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

《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技术供给源研究》,《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中国近代科研体系的形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现代化与三元结构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与需求初探》,《中国农史》2004年第3期。

《中国传统农业在近代面临的危机》, 《古今农业》 2004年第2期。

代表性著作

《现代化与农业创新路经的选择——中国近代农业技术创新三元结构分析》,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新编历史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1: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