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郑广文纪念馆
释义

唐代古祠——郑广文纪念馆,又名郑广文祠,原名户曹祠.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临海市区北固山南麓,背依著名的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祠约始建于唐广德二年(764),据《嘉定赤城志》记载,广文博士郑虔殁后,台人为缅怀虔公教化启蒙之功,特以其故居立祠纪念,至今已越千年。

简介

唐以降,祠宇屡圮屡建,历代修葺达13次,初在府城户曹巷,清康熙年间移至北固山八仙岩畔,末次修于光绪十四年(1888)。自北宋以来,台州地方官吏及文人学士推崇郑虔为“吾台斯文之祖”,每年逢春、秋日祭祀。明清童生进考之前,必上广文祠烧香,考中功名的台州各县书生,凡经过临海(台州府治)参拜府学后,也必上广文祠烧香参谒,以示不忘虔公之功德。

人文历史

1988年,在以王晚霞、丁式贤为首的热心人士倡议下,仰赖台州、临海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采取民办公助形式,共筹资60余万元,在清代建筑基础上,进行重修和拓建,改额为郑广文纪念馆,同时整修了郑虔墓。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了馆名。全馆占地1500平方米,包括大门、正厅、碑墙、山门、管理房等几部分,后连八仙岩摩崖石刻。其大门立有清咸丰“郑广文祠”石质门额和门框;正厅建筑面积260平方米,一层飞檐,高9米,面阔五间(含回廊),雕梁画栋,饰名人典故、花卉鸟兽,敦煌飞天等图案,青瓦铺顶;山门按清道光十二年原样重修,三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管理平房三间,建筑面积190平方米,位于正厅左上首;大门外有三层石质平台,横跨山道,直达公路。正厅迎面悬挂书法泰斗沙孟海先生91岁时书写的自撰楹联:“椒海七年教启化,沧洲三绝画诗书。”厅内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书画名流,包括启功、王伯敏、程千帆、孙望等赠送的作品,文诗溢香,气韵非凡。

厅右碑墙嵌有开元十五年(727)郑虔撰的《郑仁颖墓志铭并叙》(复制),清同治九年(1870)台州知府刘璈撰的《唐郑广文公碑》神道碑原物,清光绪十八年《重修碑记》,以及一代名家启功、沙孟海、程千帆、任政、王伯敏等书法石刻精品。厅后为清康熙年间始建的八仙岩摩崖石刻,壁下碧水一泓,名“玉液池”,泉水甘冽,常年不涸,外环石栏,上架片石度人,其旁石笋林立,青藤缠绕,后倚两株500年参天古樟,清静雅致,别有洞天。观此馆北边靠山,山高林密,能挡寒风,前望东湖,常来紫气,南眺巾山,时沐熏风,俯视台城,景物尽收眼底。自清同治年间,馆右建青华、太乙诸阁,成为台州文人游宴读书胜地。1990年纪念馆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台州、临海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为国有文化事业单位。郑虔学术研究会附设于此,10年来共编印出版5本学术专著,计100余万字。

相关资料

郑虔墓在城东白石村金鸡山,是历经劫难始得幸存的唐古墓。台州郑虔后裔每年清明来此祭扫。经1989年整修后,墓区占地400平方米,修有700米长简易车道,墓前原有清同治刘璈撰神道碑(现移存纪念馆)。墓坦分三层石台,饰有石栏,上台“台教正宗”四字下墓面刻“唐广文博士若齐公讳虔之墓”,墓侧一望柱,形制古朴,似为原墓遗物。清《台州金石录》有记。底台建有仿唐石亭——若齐亭,亭内立1990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郑虔史迹考察团诗碑,由陕西师范大学霍松林教授代表全体团员撰诗并书:

五洲硕彦拜孤坟,远谪犹垂不世勋。

忧国竟遭廊庙弃,化民终见蕙兰芬。

一抔难觅苏司业,三绝宜追郑广文。

莫叹才名误贤俊,甘棠常护海隅云。

诗后附30余位中外著名学者签名。

其它

1997年,墓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