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郑公塔 |
释义 | 简介又名椿山塔,位于武穴市郑公塔镇东太白湖滨,原郑公塔镇东约300米。清壬申《广济县志》载“因郑公者不知其名,宦居兹地土,舍地建塔,名椿山塔,俗呼郑公塔,不忘所自也。”相传为当地一郑姓人氏所建,故名郑公塔。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1年),明成化三年(1467年)10月重修。1992年,郑公塔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特点郑公塔系砖木结构由石基、砖身、铜顶三部分组成,用10余种型号的砖块和9种不同式样的瓦筑成。平面呈现八边形,石基砖身,青灰色,高19.74米。七层八角,层层设檐,间置门窗,底层周长18.58米,墙厚1.05米,高3米,对角内空3.8米,成锥体形。内有三层木楼至顶,二至七层间,每层每面均有一佛龛,造像威武凝重,古朴大方。外墙正壁嵌有古朴花纹图案,各层由不同式样的琉璃青瓦铺盖,顶部为葫芦形三级铜铸塔顶,并由八条铜链系至八角,每角有吊铃。 郑公塔之最令人称奇处,是塔身与地面有约20度的倾斜。因此有鄂东“比萨斜塔”之称。 赞诗郑公塔之所在,山峦拥后,湖水绕前,风景优美。清人兰士绻有诗云: 一塔犹今古, 孤危耐雨风; 湖山环锁外, 烟月影笼中; 渔唱闻归艇,闲行数落鸿。 何年藏舍利,长此梵王宫。 二梅绕胜迹,塔影晃虚空。 阅历经唐晋, 周围半桧松。 晓钟飞宿羽,清磬破愁容。 野老浑忘事,犹然识郑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