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
释义 | 基本信息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地区:新疆 编号:Ⅷ-23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简要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织造、印染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花毡和印染花布最为著名。 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居室内目光所及之处都要精心装饰,羊毛毡就是进行居室装饰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主要用于铺炕、铺地、拜垫和壁挂等,后来虽已不多见,但少数睡土炕的人家也还在使用。 维吾尔族民间印花布,是维吾尔族典型的手工艺品。它的最大特色是把手工的、独创的印染技术和民族风格的图案融为一体,具有装饰趣味和浓重的乡土气息。 花毡历史渊源花毡技艺在新疆各地都存在。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曾是游牧民族,其生活习俗与其他游牧民族大同小异,有着久远的制作和使用毛毡的历史。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远嫁于乌孙(今哈萨克族的族源之一)汗王为妻的细君公主,在伊犁草原生活了三年后留下了一首诗:“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窿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描绘出了游牧民族的居住方式——住毡房(蒙古包就是毡房)的情景。 制毡是游牧民族的一大发明。毛毡主要用于搭建毡房、铺炕、制靴、制帽和一些生产用品,比如戴在种公羊下腹部的“避情兜肚”等。那时候西北的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中制作花毡已很盛行,唐代诗人李端所作《胡腾儿》一诗中,有“扬眉动目踏花毡”的句子。 公元840年以后,回鹘人西迁进入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改游牧为农耕。但定居后的维吾尔人仍然大量饲养牛羊,大量制作和使用畜产品,其中日常使用最多的就是毛毡。 维吾尔人传统上睡实心大土炕,毛毡因其柔软、隔潮、保暖,成为最好的铺炕材料,个别情况下也被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按维吾尔人的风俗,对于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和物品都要进行精心的装饰。使用最多的毛毡当然在必须装饰之列,这就产生了制作花毡的技艺。维吾尔族花毡起源何时已无可考证,但维吾尔人热爱工艺装饰是与生俱来的。 主要品种维吾尔族花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普及,这就促成维吾尔族制花毡的艺匠们挖空心思创作出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根据制作技术的不同,花毡分为绣花毡、补花毡、擀花毡、印花毡、彩绘花毡等品种。 绣花毡是用彩丝线锁盘针法在色毡上绣出纹样;补花毡是用彩色布套剪成羊角、鹿角、骨、树枝、云等纹样缝绣、贴绣到素毡上,正反对补,又称“贴绣花毡”;擀花毡是用原色羊毛和染色棉毛(又称“彩色毛絮”)在黑色羊毛或白色羊毛为底的毡基上摆成各种图案擀制而成,也称“压花毡”或“嵌花毡”;印花毡是在素毡上用木图章(木印模)拓印出图案。彩绘花毡是用毛笔绘出图案的花毡。 制花毡的匠人也擀毡,但他们与只会擀素毡的普通工匠的不同之处是,他们在擀毡的同时还为毛毡进行装饰。花毡的尺寸没有定规,可大可小,完全按生活需要而制作。 主要纹样花毡的纹样及印花布纹样约有百余种,其中既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寿”字纹、回文、博古纹,也有阿拉伯风格的几何和花卉纹样及维吾尔族独特的日常用品和生产工具纹样,有窗棂、壁龛、城堞、飞禽走兽等变形纹样组成,还有伊斯兰教风格的净壶、圣龛等纹样,甚至还有古代西域流传的一些纹样。 花毡纹样图案丰富、色彩鲜艳,反映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及外来文化、汉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有着很高的人文和艺术价值。常见的花毡纹样有八大类: 第一类是诸如马莲、柳枝,菊花、石榴花、夹竹桃、忍冬、鸡冠花等植物变形图案。 第二类是羊角、燕尾,马蹄、骆驼掌、狗爪等动物器官变形图形。 第三类是花绳、车轮、水壶、梳子、木耙等工具与日用品变形图案。 第四类是窗格、台阶、女墙、壁龛、圣龛、穹顶等建筑构件变形图案。 第五类宗教符号;因维吾尔族历史上曾信仰过萨满教、佛教、袄教和景教,所以在民间有这些宗教的遗风。 第六类是涡旋、月亮、星星、光芒、水波等自然物象变形图案。 第七类是博古田等受汉文化影响的图案。 第八类是各种几何图形。 制作精美的花毡可以挂在墙上作为艺术品欣赏。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制花毡技艺是一门成熟的自成一体的技艺。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花毡的需求越来越少,这门技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印染花布维吾尔民间印花布是维吾尔族典型的手工艺品。纯手工的、独创的印染技术和民族风格的图案融为一体,无疑是它最大的特色。在工艺形式上分模戳多色印花(又称“木模彩色印花”)和镂版单色印花(又称“镂版蓝印花”)两类。从制作到纹样造型、布局、构图,具有强烈的维吾尔民族风格。图案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多种物象。人们长期使用彩印花布作为棉袍衬里、腰巾、罩单、窗帘、门帘、尘垫套、壁挂、礼拜单、墙围布和炕围布。 模戳多色印花木模戳印技艺是用雕刻了图案的木模蘸上各种天然植物、矿物染料,戳印到手工纺织的土白布上,使多种不同的木模图案组合在一起,形成彩印花布。广大民间艺人自己设计、制作的彩印花布绚丽多姿,有的制作精细,堪称艺术珍品。木模戳印花布有一百多种纹样,不拘一格,丰富多彩。但这些纹样中却没有人物和动物形象,这是受伊斯兰教不得表现有灵魂物体的教规禁约所致。 模戳多色印花,是将纹样覆画于梨木或核桃木上,以木模立槎制纹,雕刻成凹凸分明的图案,然后用此模戳蘸黑色染液(面汤浸泡铁锈着液)印出黑色纹样。一个模戳就是一个单独纹样。用一个单独纹样模戳可以拓印形式多样的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形成一个组合的整体图案。然后,再用不同的填色模戳和用毛笔、毛刷蘸上其他各种染液(红、黄、蓝、橙、绿、紫、玫瑰、靛蓝、杏黄色等),按其纹样所需加以拓涂而形成色泽绚丽的多色印花布。传统的染料为植物质和矿物质染料,均用土法制染。如用槐花、槐籽、桑树根制染黄色;核桃皮制染柠檬黄和黄绿色;红花、茜草制染绯、红色;红柳根、红柳穗、杏树根制染赭褐色、土红色;葡萄干制染红赭色;锈铁屑和面汤的酵液制染黑色;靛蓝染深蓝色等等。还有一种叫“扎克”的石料(有矾性)作为媒介剂。这种多色的印花布用途广泛,通常可做衣里、墙围、壁挂、窗帘、桌单、餐巾、包单、腰巾、褥垫等。 镂版单色印花镂版单色印花,是将纹样复画于厚纸板或铁皮上,镂空花纹成为印版。印染时将镂版置于白布之上,用灰浆(石膏粉配以面粉和少量的鸡蛋清)涂抹于镂空花纹处,灰浆即黏着于布上。取去镂版,待灰浆干后,将布放入染液中浸染、晾干,剥去灰粉,即现出色、白相间的印花来。这种镂版单色印花布一般采用蓝靛草浸染,能现出蓝底白花的效果,所以也被称为蓝印花布。 镂版单色印花布图案的主体纹样多为各种团花(适合纹样)配以散花(单独纹样),以纵横平行的二方连续或颠倒拼接的四方连续排列。花纹结构严谨,主次分明,色彩协调,朴素雅致。这种印花布以其色彩与花纹的特点,被看作是土制的高级装饰品与实用工艺美术品。 两种工艺中流传最广、使用最多、历史最久的是木模戳印技艺。镂版蓝印花布虽采用内地传统的印花布方法,但多采用民族特点的纹样。 主要纹样上述两种不同工艺、不同配方的印花布均具鲜明的民族风格,又以不同的艺术效果而相互媲美。它们的装饰纹样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象。最常见的是各种花卉纹样,主体纹样多为枝叶、花蕾、蔓草,主要花饰有巴旦木花、石榴花、牡丹花、芙蓉花、梅花以及无名的八瓣花、六瓣花等。此外,许多造型优美的民族工艺美术品和生活用品,例如壶、盆、瓶、炉、坛、罐等的形象也被用来作为装饰纹样。还有各种几何图形如方、圆、三角、菱形、星形、新月形、直曲线条、锯齿形等的运用,使印花布纹饰更加丰富多彩。 维吾尔民间印花布的不少图案,不仅继承了该民族民间工艺(如织绣、地毯、陶瓷、雕刻以及建筑)的传统装饰手法,同时也吸收了中外其他民族工艺美术的精华。如汉族图案中的回纹、寿纹、万字纹饰、莲花、牡丹花、兰花以及炉瓶博古、琴棋书画之类的纹样及其组织拼接规律,都被恰当而巧妙地吸收到印花布的图案上来。 传承意义制作花毡和彩印花布都是维吾尔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相应的改变,由此导致花毡逐渐消失,新疆城乡居民大多已搬进新居,也不再需要墙围布、炕围布,彩印花布在维吾尔族生活中的用途正在减少,在市场上已乏人问津。在此情势下,花毡和彩印花布艺人纷纷改行转业,他们的子孙也不再继承这一古老的技艺。在世的老艺人大多已到暮年,古老的手工技艺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局面,急需抢救和保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