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正定南城门失火事故 |
释义 | 事故简介2010年2月18日20时19分(农历正月初五)千年古城河北正定南城门楼发生火灾事故。经众消防部门两个多小时的扑救,大火于当天22时30分基本扑灭。据悉,此次火灾过火面积约400平方米,城墙上的两层木制阁楼被全部烧毁,损失100余万元,没有造成人员受伤。失火原因初步分析为,燃放烟花爆竹或放飞孔明灯所致。追责工作在火情发生后随即展开,已有5名相关职员受到处理。 事故经过2010年2月18日20时19分,正定南城门起火时,王先生和家人恰巧从正定南城门经过。“当时城门楼上已冒出了明火,不少路人呼喊着‘着火了’!大家纷纷掏出手机报警。火借风势,很快就开始蔓延,待消防车赶到现场后,城墙上的阁楼已陷入一片火海,冲天的火焰映红了漆黑的夜空。”王先生说,当时路人都惊呆了,闻讯的群众也相继赶来,火场周围的围观者越来越多。 正定县文物旅游局的张国清副局长介绍,南城门楼是一座歇山顶二层阁楼式建筑,为木制结构,比较易燃,城门的南侧和北侧都设有消防栓,阁楼内放置有灭火器。虽然当晚在城门上值班的两名值班人员及时发现了阁楼东侧的起火点,并迅速报警和使用灭火器以及消防栓扑救,但因当时有风,火势蔓延迅速,未能及时控制住火情。 昼夜的大火,使原本三层的正定南城门楼仅剩下一层的砖石楼台,其上的两层木质楼阁已化为灰烬。至19日上午,现场仍在作业,挖掘机径直开上了一层楼台,清理着上面的焚毁物。 大火起于18日晚8点19分,起火点位于楼阁顶层的飞檐上。火情发生后,正定消防部分立即出动全力灭火,石家庄的消防部分也赶去支援,现场一度聚集了十六七辆消防车。由于起火点位置较高,而且是木质结构,火势蔓延较快,救援有些力不从心。大火燃烧了两个半小时后被扑灭,此时,城门楼上的两层楼阁完全化为灰烬。此次火灾主要烧毁了城门楼,文保单位古城墙未受到大的损害。 事故损失正定县文物旅游局的张国清副局长介绍,二层阁楼内未放置文物,更没有一些网民所说的元代墓。起火前,阁楼内陈设的是正定古城图片展览。另外,在此次大火中,城楼上一些砖砌垛口被毁,这些垛口所使用的砖均为现代烧制,而重修南门时,群众捐的一些古城墙砖,均垒在城墙南侧的地基处,目前完好,此次大火没有造成文物损失。 张国清还称,虽说正定南门为仿古建筑,并非文物,但却是正定的标志性建筑。火灾发生后,正定的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并表示会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展开重修工作。 针对此次火情,警方也再次提醒市民,近期天干物燥,且处于多风的季节,属于火灾多发期,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尽量远离建筑物、草场及山体, 同时严禁燃放孔明灯,以防引发不必要的火灾。 正定南城门简介资料显示:地处冀中平原的河北正定,为河北省十大名城之一,古称常山、真定,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据《正定县志》记载,正定城始建于北周,初为石城,唐朝中期进行拓建,历代皆有不同程度的修葺,今城墙为明代遗存。四面各开城门一座,东曰迎旭门,南曰长乐门,西曰镇远门,北曰永安门。四门均为三重结构,每座城门设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城外有护城河环绕。经过多年的持续破坏,周长14公里的古城墙仅残存8106米。南城门长乐门近年曾重修,恢复了城楼,内有元代戏曲作家、词人白朴墓。 失火城门楼名为“长乐门”,俗称南城门,是正定城四门之一。大火之前,巍峨的城门楼上端悬挂着已故书法家启功所题写的“长乐门”三个大字。在大门的上端还镶嵌着“三关雄镇”的石匾额。 据相关资料显示: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期间,正定城遭到严重破坏,各单位拆城墙砖修筑炼钢炉。后来,又陆续有群众拆砖修房盖屋,城墙逐渐沦为残垣断壁,城门楼、角楼、垛口等也因城市建设而损毁。2000年8月至2001年9月,经河北省文物局批准,正定县政府投资399万元人民币,号召百姓捐献旧城砖,对南城门城楼及两侧城墙共计133.7米进行了重修。修复后的城门楼是一座歇山顶二层楼阁式建筑,通高10.5米,面阔24.1米,进深11.5米,总面积422平方米。分上下两层,明间辟门,次间置窗。檐下均置明清式斗拱,屋顶为青瓦中心,绿琉璃瓦剪边。 事故处理2010年2月18日正定南城门失火事故发生后,正定县委、县政府即对此次火灾展开追责。2010年2月19日上午,已有相关单位的领导受到包括革职在内的不同程度的处理。其中,正定县文物旅游局局长及正定县文保所所长被党内严重警告,正定县文物旅游局主管副局长、正定县文保所主管副所长及正定县旅游派出所所长被行政革职。 此次火灾给当地敲响了警钟,相关方面对其它古迹、古建进行了突击检查。正定县文物局紧急下发了加强安全消防工作的紧急通知,已禁止在文保景区内吸烟,并禁售50厘米以上长度高香及禁止焚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