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 |
释义 | 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开始运作于1978年,是在邓小平、胡耀邦、习仲勋、廖承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直接关心下,第一个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社团基金;仅在1979年,创会会长新加坡籍华人陈水俊先生就一次性为国家捐赠500万美金,用于选送优秀人才出国培训;同年还向巴黎统制委员会申请,向美国DEC公司购买了70年代高新技术产品--PDP11大型计算机捐赠华侨大学,在全国高校内属第一部,该机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 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地址原办公地点:北京市东城区栖凤楼胡同49号俊园 邮编:100005 传真号码: 现办公地点:基金会秘书处(2008年7月后恢复,基金会北归工作部)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19号 邮编:100875 基金会历届工作人员世华教育基金会首任理事长:陈某君(1982年9月27日-1984年3月) 基金会顾问: 林先生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 高先生 教育部原副部长、教育部顾问 崔先生 中国银行总行副行长 理事会常务理事: 陈兆祥 国务院侨办国外司处长 石文正 国务院侨办宣教处处长 赵 征 中国银行总行外汇管理局副总经理 何先生 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副经理 王先生 教育部派管处处长 蔡先生 国家科委工作人员 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历任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 首任理事长:陈兆祥(1989年7月21日起) 第二任理事长:肖岗(法人) 副理事长:陈燕新 秘书长:石文正 第三任理事长:陈燕新(法人) 秘书处工作人员:金宇 朱景辰 第四任理事长:陈翼练(法人)(2001年5月至2005年1月) 第五任理事长:暂缺 原因:自2005年1月基金会法人机构代码证书到期,没有及时年检,法人资格暂时冻结。 副理事长:王经涛(兼,全权负责基金会北归事务) 秘书长:王经涛(自2008年7月16日至今) 常务理事:陈宏斌 顾问:刘川生 郑君礼 邱季端 安宝生 张旋龙 葛建平 郑萼 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部分活动:1976年春,陈水俊先生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执行董事的身份到达北京。人民日报负责人鲁瑛接待他。从广州返回马来西亚前夕,东道主力邀先生对国家提意见,先生最后提出:希望中国不要再出现垂帘听政的故事。 1978年10月,陈水俊先生再次来到北京,得到廖承志副委员长的接见。 1982年9月27日,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以“世华教育基金会”的名义,在京开展工作。陈水俊以陈振华的名字担任世华教育基金会会长,理事长由陈某君担任。 1984年3月,陈某君离开世华教育基金会,基金会遂告瘫痪。 1984年4月,国务院侨办彭光函、陈兆祥、中国银行、国家教委、国家科委等单位共计6名代表赴香港与陈水俊先生协商基金会重组事宜。彭光函先生先生提议以陈兆祥先生担任理事长,在座通过。 1989年7月21日,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根据国务院《关于基金会管理办法》和《社会团体管理条例》等法规,经民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审批、注册后,正式成立。 1989年10月,陈水俊先生毅然应邀来京考察,向有关领导表态: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矢志不移。回到海外,他还继续拨来捐款,继续动员海外华侨、华人捐资,发展基金会。 1993年金秋,历时三年的筹建,占地6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俊园,作为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永久的会址,伫立于东单栖凤楼胡同49号。 1994年6月10日,陈水俊会长在第一次在泉州华侨酒店见到陈奕练副教授。 1997年9月,陈水俊会长应国务院和全国政协之邀参加国庆活动。 9月28日10:00,全国侨联杨泰芳主席在华侨大厦会见了陈水俊会长。 9月28日16:00,全国政协李瑞环主席会见16位知名人士,征求陈水俊会长对国家的意见,陈会长说:当今国运昌隆,贤能治国。李瑞环主席点头赞许,并合影留念。 9月29日10:00,外交部在国际大厦举行招待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友好人士和外籍华人,陈水俊会长及其随行人员参加活动。 9月29日16:00,国务院侨办、港澳办、对台办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招待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李瑞环、朱镕基、李岚清、钱其琛、李铁映、曾庆红、罗干、王兆国、宋键、雷洁琼、卢嘉锡、彭佩云、万国权、阿沛阿旺晋美、钱伟长、谷牧等出席招待会,陈水俊会长在第31席就座。 9月30日11:00,国务院侨办郭东坡主任招待来京参加国庆活动的海内外华侨,陈水俊会长出席招待会。 9月30日18:00,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招待会,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荣毅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宴会。陈水俊会长凭李鹏总理签发的请柬入场。 2000年,基金会在京的三层办公大楼(东单栖凤楼胡同49号)因为支持地铁建设而被拆迁,获赔2000多万。当年基金会的负责人陈奕炼因为受某银行的诱导,没有重新在京购置办公大楼,而是以节省成本为由哄骗基金会会长,强行将我基金会搬离北京,私自将基金会设在南安鹏峰中学校内,并将开户行由中国银行转为南安工行。不久,陈奕炼拿到了某银行的50万元奖金,而基金会在全国的事业,从此走上了下坡路。 2005年1月,基金会法人证书年检到期,但基金会在南安的临时看守人(陈奕炼东窗事发,黯然离开基金会)为了把持基金会,使之成为个人捞取好处的工具,没有向陈水俊老先生宣讲《国务院基金管理条例》,有意拖延办理相关手续,继续造成基金会滞留南安的事实。 2006年3月起,时任北师大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经涛刚把审批北师大附中附小幼儿园合作办学的审批权交出后,他作为北师大教育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觉得基金会已经万事俱备了,可以努力的空间有限,在北师大陈宏斌博士后的指引下,开始了虔诚面对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的朝圣之路。 2007年4月,王经涛启动振兴中华教育资源工作部,作为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北归的对接单位,争取到北师大励耘8楼105室作为将来基金会秘书处的落脚点。 2007年6月2日,兼任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的王经涛在陈宏斌博士(陈水俊先生的宗亲)介绍下,在南安市医院得到了陈水俊先生的接见。两个半小时的交流之后,陈水俊老先生用“相见恨晚”这四个字来概括见面后的感觉,并向王经涛赠送《德行赋》、《鹏峰之光》两份资料。 2007年12月1日,在陈水俊先生宣布不再向大陆捐赠之后,王经涛代表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并受北师大党委书记刘川生的委托,捎去对陈水俊先生的问候并献巨幅工笔牡丹一幅,庆祝基金会在民政部登记注册25周年。 2007年12月31日,王经涛因主编《纪念杜斌丞烈士牺牲六十周年书画集》事宜得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陈高潮社长支持,愿意帮助陈水俊先生将九十年心血《诗词雅集》出版成书。 2008年1月2日,王经涛、陈宏斌专赴新加坡看望陈水俊先生,并提出将《德行赋》一文请各个行业的书法家誊写,作为国家级中小学教师网络课程《教师职业道德》配套教材,在大陆发行,起到“赏文品书”的效果。当日,经与陈水俊先生商讨,决定以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名义组编《德行赋书法家》,由基金会提供印制经费。因看到早期非正规出版而印制的《德行赋》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单页印制的烫金小活页陈本不到2元却定价为8.1元,折合新币才1块多新币,以汇率的折算让老先生觉得非常价廉物美)。王经涛面对这种行为愤怒不已但又不忍因为揭露内幕而伤害海外侨领的心,毅然决定以8.1元的成本,尽最大可能地印好《德行赋书法集》,用实际行动来告诫有关工作人员经济上要自律。 2008年1月8日,王经涛在泉州书法家吴春火的带领下,由北京至南京至芜湖,最终有幸见到了参加芜湖政协会议的书坛才女韦斯琴女士。王经涛盛情邀请韦斯琴女士出任《德行赋书法集》主笔,但因韦斯琴对于《德行赋》一文的标点符号有异议而谨慎地婉拒了邀请。 2008年2月2日,王经涛再赴新加坡落实出版事宜,陈老先生同意全额拨款24.3万元支持《德行赋书法集》的出版,并约定持《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廿五周年志庆》作为拨款凭证,往基金会设在南安鹏峰中学的临时办公处寻求拨款。 2008年2月14日,面对王经涛《给斯琴姐姐的一封信》的情真意切,更是因为陈水俊先生的感人事迹以及后来对《德行赋》一文中标点符号的认真解释之后,中国书协会员、安徽文史馆员、全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获得者韦斯琴女士终于义务为《德行赋书法集》担任主笔,从而启动了《德行赋书法集》在全国的编撰工作。 2008年2月16日,王经涛往南安鹏峰中学会见陈文取要求将出版经费尽早划拨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的时候,遭受搪塞。最后王经涛决定无论如何要把《德行赋书法集》一书出版,将老先生一生的人生感悟与更多的人分享。 2008年3月26日,泉州籍女企业家王晓晖出于对陈水俊先生的仰慕与尊敬之情,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缴纳50000元作为出版《诗词雅集》的定金。 2008年4月15日,为改变基金会的窘状,陈水俊先生在新加坡正式书面委托原北师大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王经涛、北师大博士后陈宏斌办理北归手续,并报民政部、全国侨联备案。 2008年4月15日,为表心意,王经涛以全国首届杰出青年志愿者的身份,在新加坡通过工行网银向基金会在南安工行的帐户,捐赠10万元用于陈水俊先生在南安鹏峰中学纪念堂的修缮工程。至此,王经涛成为基金会成立近30年来,海内外华人中首位向基金会捐赠善款的个人。 2008年4月下旬,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为陈水俊先生的《德行赋》题词。 2008年7月,凝结着陈水俊先生心血的《诗词雅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具备国际标准书号,能够在国内、国际流通的资格。其用材考究,装帧精美,得到陈老先生“物超所值”的肯定,打消了王经涛担心先生批评不够节俭的顾虑。该书是临近九十岁的陈水俊先生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书籍,正式结束了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系统没有正式出版过任何刊物的窘状。 2008年7月16日,基于王经涛的真诚辛劳,奔波出版事宜,把本不可能的事情办成,陈水俊先生伉俪联署文件,正式聘任王经涛同志为基金会专职秘书长兼副理事长,在京恢复秘书处,全面负责基金会的北归及年检工作;同时,陈水俊伉俪与王经涛秘书长约定,在基金会年检没有通过之前,任何人不得以基金会的名义开展资金往来活动,同时继续准备《德行赋书法集》、《德行赋十四篇》两书的出版工作,以迎接新加坡社会各界庆祝孔诞的聚会。 2008年7月下旬,秘书处工作人员准备在京开设账号迎接基金会北归时被告知,机构法人代码证书年检不过的单位不得设立银行账户,否则便是黑户头。而随着工作的深入,工作人员发现,基金会擅自南迁,并没有得到主管部门全国侨联、国家民政部的批准,当年的经办人蒙蔽了远在新加坡、不熟悉大陆政策法规的陈水俊老先生;民政部、侨联的人员也要求基金会应当尽快回到北京,进入到全国性基金会的正常管理渠道来。 2008年8月初,秘书处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赴南安取回秘书处的公章,在京恢复秘书处。办公地点设在新外大街励耘8楼105室,负责具体事务的联络,滞留基金会的公章、秘书处公章,以示基金会遵守中国大陆有关规章法度,基金会仍然在北京。但公章不涉及任何资金的往来,不开展任何金融业务。同时,工作人员在南安留下“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财务专用章”铜印,方便南安有关人员尽快将基金会因历史问题而遗留的账号尽快清空。 2008年9月2日,王经涛赴新加坡汇报《德行赋十四篇》筹备情况,在樟宜机场高速路上出车祸,司机心脏病发死亡,王经涛侥幸脱险。幸运的是,劫后余生的王经涛让陈水俊先生带着参加了新加坡重要华人的“礼拜二会”。赴会途中王经涛详细地阐述了基金会落户北师大的种种便利,尤其是可以争取到邱季端先生向北师大捐赠1500万的资金进入基金会重新年检的账号(可以不用再缴纳所得税)再加上基金会大陆账户原有基金,就可以完成年检所需的资金了。老先生对此策颇为赞赏,王经涛便加快相关工作步骤。 2008年9月9日,王经涛再赴新加坡与老先生定稿《德行赋十四篇》。陈老先生再次带王经涛参加华人乡贤的“礼拜二会”。本次会见,王经涛向陈水俊先生提出了以刘川生为理事长、法人,郑君礼任常务副理事长,邱季端、张旋龙、陈文取任副理事长,王经涛担任秘书长(兼副理事长,主持北归工作),葛建平、郑萼、樊秀萍、郑建树、安宝生、王晓辉任理事,刘奇出任监事长的理事会、监事会方案。陈老先生对于基金会最终将落户北师大的方案颇为赞许,并强调基金会要为所有的理、监事参加相关会议提供差旅费以及妥帖的食宿。 2008年9月20日,王经涛为基金会注册基金募集到的1000多方攀枝花苴却砚被浙江金华泉州商会某副会长,指使有关人员以取寄放的东西名义盗运而走,使相应的拍卖活动无限期推后。 2008年9月22日,王经涛亲自将新加坡孔教学会资助出版的《德行赋十四篇》送到狮城,当天返回途经厦门,为南安鹏峰中学送去校主的新作。 2008年9月24日,王经涛飞赴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孔教学会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并将刚刚从印刷厂提出来的450本《德行赋书法集》一并送达。该书由韦斯琴、胡昕仪(浙江金华岁小学生)、吴少锋(泉州教育局副局长,陈水俊先生家乡的教育行政长官)、杨帆(江西省人事厅科长)、张家华(贵州省安顺市书协主席)、刘天赐、刘艺渊父子(琉璃厂书画艺人)、李勰(总书记接见过的北大优秀学生代表)8人执笔,义务为本书提供书法,捐赠稿费用于本书的推广。 2008年9月25日晨,陈水俊先生面对他的著作《诗词雅集》、《德行赋十四篇》以及王经涛担任主编《德行赋十四篇》感怀万千,决定将该系列书籍每人一套三本地赠送给参加纪念孔诞辰的新加坡贵宾们。高兴之余的陈水俊先生希望王经涛秘书长不要住酒店,直接住他家,与他同榻而眠。对于这样高的待遇,王经涛倍感荣幸,但因怕影响长者的休息而遗憾地谢绝了。 2008年9月26日,当陈老先生知道王经涛因机场取书未及备好正装,便将其子陈植浩之衣服交与他,要求他穿此衣,随同陈奕福参加活动。王经涛觉得一定不能辜负老先生的期望,务必要把基金会的衣钵传承下去。当晚陈奕福代表陈水俊先生向400多位到会嘉宾赠书,并致辞,希望在大陆已经成为配套教材的《德行赋书法集》,能够与《诗词雅集》、《德行赋十四篇》一道,成为新加坡华族、马族、印族之间和谐相处、文化互济的桥梁。该提议得到了与会贵宾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2008年9月27日,王经涛在陈奕福先生的陪同下再次得到陈水俊先生的接见。老先生将各有关单位为他提供的心心居地址一一介绍,敦促王经涛要收回这些在各地的心心居的管理权,将他们作为基金会的办公地点,尽快地将基金会在大陆的工作恢复。同时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王经涛面对这样一位90岁但依然干劲十足的长者,心中的感动无法诉说,哽咽着表了态: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将基金会的工作做好。如果做不好,不成功,那我就不刮胡子!在座的见证人都好好大笑。之后,陈水俊先生还希望《德行赋》系列的书籍能向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赠送,必要的时候,还应当两岸一家亲,让台湾与大陆一道分享《德行赋》的益处。 2008年10月,基金会秘书处提出基金会工作方向由原来的教育、科学、医药、农业四大领域,增加文化领域作为新的工作方向,便于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10月8日,新加坡南安公会陈奕福得知王经涛秘书长及有关人员往返新加坡10趟的机票开支只有5万元,惊诧于他的理财,并决定为他报销这笔经费。但因陈奕福先生没有取走机票,王经涛便决定将此款用于《德行赋书法集》因由双色印刷升格为五色彩色印刷后成本上涨的补充。 2008年10月下旬,王经涛在紧张筹划基金会北归工作的时候,接到老先生的电话,质问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改动《德行赋》的文字?有的书法家漏字?王经涛语塞,因为按照传统大陆文人的观点,老先生的《德行赋》之文虽然字字珠玑,但是一般普通文人纷纷觉得《德行赋》是文理不通、不宜出版的,当然更多的书法家更是不愿意誊写《德行赋》的,甚至连泉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一位名不经传的会员都不屑于誊写,认为誊写《德行赋》一文,会辱没了自己的身份。《德行赋书法集》所邀请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都是因为敬重老先生的功德而义务书写,再加上为了让老先生的《诗词雅集》、《德行赋十四篇》精益求精,成为孔诞会上的重量级礼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专门的编辑小组把90%以上的精力投入到这两本书,而最终给予《德行赋书法集》的时间不足,才导致这样的失误。对于义务书写的书法家,我们没有理由去责难人家,而个别人甚至是原来对陈水俊先生有负面看法的人,能够改变观点为先生书写文章,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 但是,正常出版种可能出现的失误(可以通过加印勘误页来纠正),却让先生如此在意,王经涛回想接触到基金会后,有关人员有意无意地设置障碍,他隐约感受到了某些陈氏宗亲势力在起作用,有意将此事放大,借以让先生不再信任负责北归工作的人员,最终延滞基金会的北归。 2008年11月10日,王经涛以基金会秘书长身份赴华东师范大学新校区与分管的校长助理协商华东师范大学为先生提供的心心居时,却惊人地发现: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人员没有遵守协议,已将心心居分配他人了!接待的校长助理解释说,不会让老先生住那样的旧房子,学校肯定会让老先生住五星级的大酒店!这样的搪塞让王经涛很震惊:教育部直属高校居然对海外侨胞做出这样言而无信的事情来!但是他自己只是一个代表者,还需向老先生汇报之后才能再行决定,只好默默地离开了华东师范大学。同时,暂时停止接收一切心心居的工作。 2009年3月8日,王经涛参加奥运缶拍卖,参与到现场捐赠南京夫子庙2个奥运缶的策划中,并建议捐赠者苏春莉女士将奥运缶的捐赠不应只局限于国内,还应当辐射世界各地的华文学校。该建议得到苏春莉小姐的认可,并马上在中央台的采访中确认意向,初步确定往新加坡道南小学捐赠一尊奥运缶。 2009年3月16日,王经涛秘书长代表基金会大陆人员亲赴新加坡,携带大陆方面精心准备的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大礼为会长陈水俊先生祝寿。礼物为:仿战国孔子剑1把;海峡两岸同胞携手在贵州黄果树甩制的蜂蜜两斤,东北产陆路到闽并由空中到京最终到狮城的祖籍国之米30公斤;国酒茅台30年窖藏1瓶;故宫博物院历代精品画选集(微缩帛画)。该礼物是祝贺陈水俊先生九十华诞的精心大礼,最终由新加坡公会主席陈奕福亲自呈交陈水俊先生。 2009年3月17日,王经涛代表基金会往新加坡道南学校考察奥运缶将来的存放地点,并接受了道南小学的申请函,基本确定捐赠一尊奥运缶来新加坡。 2009年3月17日中午,王经涛在新加坡樟宜机场接到了陈水俊先生的电话,得到了他非常“严厉”的斥责:第一句话:王啊,你居然这么可恶,来新加坡居然敢没来看我!第二句话:我相信我的眼睛,我是不会看错你的!第三句话:基金会的事情要去做!如果不做的话,那两枚公章要拿来还,否则就将大棒相对,对簿公堂!这样特别方式的敦促,让王经涛激动万分,因为自己编书的疏忽而让老先生的心血结晶出现了瑕疵,自己久久不敢面对,却还能得到先生这样的勉励与关怀,自己真的是惭愧不已!如果不把基金会--老先生最关注的事业做好,还有何脸面来面对老先生衣钵相托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啊! 2009年3月19日,王经涛应邀参加南京夫子庙小学接受奥运缶捐赠仪式。仪式上,王经涛与奥运缶所有者王卫兵先生约定,由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向台湾的中学捐赠4尊奥运缶,得到了在座人员的肯定。 2009年3月20日,王经涛带着募捐来的奥运火炬,以基金会秘书长的身份在苏州新东方汽车城的奥运缶展示会上,向全国发出“捐赠奥运缶进入校园的活动”,正式地在全国掀开了基金会为陈水俊先生庆祝九十华诞系列活动的序幕。 同时,他受新加坡道南学校的委托,向苏州新东方汽配城递交了接受奥运缶捐赠的意向书。 2009年3月30日,王经涛以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名义,向福建泉州第一中学捐赠奥运火炬一枚,得到当地教育系统师生的好评。 2009年3月伊始,随着奥运缶、奥运火炬捐赠活动的开展与逐步落实,基金会秘书处在王经涛的带领下,没有动用大的资金,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较大的影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某些不愿意基金会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陈氏宗亲开始四处活动,极尽所能地诋毁基金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对王经涛个人进行人身攻击,希望基金会永远滞留于南安,成为他们捞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2009年5月,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安宝生教授得知基金会的动向之后,建议王经涛引导基金会向老年人事业发展,此建议,为基金会另一重大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5月22日,苏春丽律师志愿成为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的法律顾问。 2009年5月,为保证基金会北归工作顺利,也为了使海外的资金能够顺利在基金会的名义下运行,王经涛转成赴港落实基金会在香港设立的可能性。 2009年7月,青海省委穆常委在西宁接见王经涛秘书长,关注他在香港得到的赠书《德行赋书法集》,褒奖王经涛为陈水俊老先生以及基金会北归所做的一切,并对基金会的未来给了美好的祝愿。 2009年11月,原南安鹏峰中学退休校长陈文取不满基金会北归的现状,利用代管过一段基金会会务的便利,向南安市公安局报警立案,诬陷王经涛秘书长利用基金会公章进行诈骗活动。不久,南安市公安局刑警赴华侨大学厦门校区陈宏斌副教授处调查取证,发现基金会秘书处、王经涛严守《国务院基金管理条例》以及民政部有关规定,除了2008年4月15日在新加坡个人向基金会捐赠的10万元外,没有开展任何经济活动。调查后来不了了之,陈文取从此成为基金会北归工作的第一只拦路虎。 2009月12月24日,因11月19日基金会秘书处105室阳台外木箱遭人烟头引燃导致产生火警,秘书处被迫搬离。 2010年2月6日,王经涛秘书长根据安宝生教授的建议,找到密云黍谷山风景区的一宗土地,共计53亩,已经平整并有3口鱼塘,背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培训中心、千年古刹西岩寺,可以开展老年事业,同时还可以作为北京的俊园,便于将先生将来仙去后的遗瑞由海外迎请归来,并可以树碑造像,将先生的精气神留在京华大地,使这位来自新加坡民间的“南洋孔子”,能够通过北京辐射全国,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的事业中来。 2010年2月7日,该宗土地承租方代表刘学鹏先生在李子江先生陪同下会见了王经涛。王经涛秘书长向刘先生介绍了土地的使用情况,并介绍了自己2005年为启功教育基金所做的努力以及启功先生题赠的画册与合影。刘学鹏敬重启功先生,当然也是启功先生恩泽后世,让王经涛秘书长以18万元的价格取得这宗土地。 2010年2月8日,福建泉州的王明砖、林幼珍伉俪得知交付土地款对于北京俊园的建设极为重要,将两人的养老积蓄十五万拿出来支持王经涛;北京思佳维公司沈关木董事长偶然得知王经涛正在筹款为北京俊园及老年项目的土地款缺口发愁,主动提出可以支持一张3.7万元的支票,让王经涛激动万分。 2010年2月8日21时左右,王经涛与土地所有者刘筞先生正式签订协议,终于为基金会在北京找到了真正的落脚之地。 2010年3月6日,尽管王经涛尚无直接可以调度的资金来开发建设这53亩地,但是还是毅然地在这53亩地附近租下了一个5亩的院落,与振兴中华教育资源工作部办公,继续落实基金会的北归工作。 2010年4月14日,因长期用信用卡垫付基金会北归的差旅费无处报销(陈文取把持基金会在福建的账号)且通信账单没有及时获得而导致还款不及时,加上王经涛频繁出差让银行人员担心1万多元的欠款追不回来,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报警立案。海淀经侦大队以2009年11月19日火警刑事案事由引诱王经涛配合调查;王经涛不知原因但已察觉非刑事案件,但是还是积极主动将第二天的见面提前到当天下午进行。到达海淀经侦大队之后,王经涛人身自由受限,但仍以执着的信念阐述了自己多年来为基金会奉献的艰难历程,逐步地得到了警官的谅解、理解。最终由于段松涛警长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系统地关注了王经涛的日志,认可他为基金会做的贡献,最终,王经涛在失去人身自由9个小时后,由王明砖先生担保还款,才最终获得自由。 2010年4月28日,王经涛赴珠海考察。在飞往深圳的航班上得到国航升舱的待遇,有幸与真维斯杨动董事长同行。杨董事长知道王经涛的身份后,介绍了他们让受捐赠的学子到他们店去工作8小时的做法。让受赠人知道赚钱的不易,才会更好地珍惜着来之不易的经费。王经涛深深地被真维斯这样的捐赠文化打动了,向杨先生详细地介绍了自己介入到基金会事务后的酸甜苦辣、生命危险以及差点的牢狱灾。杨先生作为一个长者,耐心地听完了王经涛的介绍,肯定了他的付出,并提醒他,不要因为老先生的个别做法而生他的气,他有时候也是不得已;敦促王经涛,还做得不够,还必须努力。王经涛得到很大安抚,最重要的是得到了杨先生的鼓舞,使他更加坚定地把基金会做好的决心。 2010年10月31日,王经涛秘书长代表基金会往人民大会堂参加世界南安人恳亲大会,得到新加坡南安公会陈奕福主席的勉励:要多给老先生一点时间!王经涛非常高兴,表态,我们一直在努力! 2011年6月16日,王经涛秘书长接到侨联工作人员敦促电话。王经涛承诺今年底要对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交代。 2011年8月16日,为使基金会正式北归,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做出艰难的决定,恳请有关部门关闭基金会在福建南安工行的账号,停止一切资金往来,全面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办理基金会重新年检手续,并将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2011年9月29日,王经涛秘书长与美国博士后进修归来的基金会常务理事陈宏斌副教授联系上,通报了基金会的近况,并约定尽快启动基金会北归的相关工作。 基金会部分捐赠活动介绍 1978年10月,捐赠30万元人民币购买大型计算机捐赠华侨大学。 1979年,捐赠500万美元用于国家选送优秀人才出国深造。 1989年7月起,每年给予中国华侨历史学会资助,成立侨史研究专项基金,累计出版了侨史专著11部,共计343万字。 1990年起,资助华侨大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华文教育事业。 1991-1992年间,评选南安市医院医务工作者的优秀论文,并为52名作者颁发奖金。 1992年,奖励我国澳星发射成功的有功人员30名。 1992年,设立“科研启动基金”帮助把学成归来的专家学者将国外的先进理论转化为国家急需的科研成果。 1992年,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了“希望工程特别奖学金”。 1992年,捐赠43万元人民币为福建省南安医院添置纤维胃镜及麻醉监护装置2件。 1992年12月,捐赠10多万元人民币为南安市中医院购买日立EUB-240B超诊断仪一部。 1993年,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了“希望工程特别奖学金管理委员会”,决定从“希望工程”优秀受助生,追加资助中学生1360名,大学生200名,奖励并保证了“希望工程”优秀受助生从初中升入高中,从高中升入大学。 1993年,对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和福建南安市邑胞纪念馆及厦门华侨博物馆的建设给予资助,以发展侨乡的文化事业。 1994年,为南安医院捐建高级病房楼“宏安楼”一栋,面积2335平米。 1994年10月27日,捐赠南安鹏峰中学860万元。 1995年 4月1日,捐赠400万元设立南安鹏峰村郎裔基金会永久基金400万元(后增至600万元)。 1995年 9月,捐赠南安鹏峰二中基建经费360万元。 1995年11月,追加南安鹏峰中学基建基金100万元捐款。 1996年4月,追加南安鹏峰二中个别项目25万元捐款。 1196年10月,追加125万元捐款资助南安鹏峰中学二期工程项目。 1996年10月,捐赠南安金光中学鹏峰科学楼88万元基建款。 1996年11月8日,捐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30万元用于购买救护车一部。 1997年10月17日,捐赠南安鹏峰二中礼堂与体育场项目50万元捐款。 1998年10月7日,捐赠华东师范大学俊秀艺术楼400万元基建款。 1998年 6月,捐赠鹏峰中学鹏峰大礼堂改造资金169万元。 1995年秋至1998年秋,为福建南安师范学校捐赠资金1671万元。 2001年1月16日,捐赠20万元用于广西百色华侨农场建设振华侨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教学楼建筑面积为462.1平方米。 2001年3月,捐赠南安市医院120急救中心即俊秀大厦基建款(约几百万元)。 2002年6月,捐赠南安市医院病房大楼即俊秀大楼基建款(约几百万元元) 2003年6月,捐赠贵州省余庆县沙堆振华侨心小学基建款20万元(2001年1月16日汇出,2003年学校建成)。 2003年7月,捐赠鹏峰二中高中部首期工程基建款。(约有几百万元) 2003年10月24日,向厦门华侨职业学院捐赠400万元基建款,协建俊秀图书馆、俊秀楼,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用地面积5237.69平方米,楼高6层。 2004年 1月,捐赠鹏峰中学艺术馆基建款(约几百万元) 2004年 4月,捐赠正、续《四库全书》予泉州师范学院俊秀图书馆。 2004年12月,捐建泉州师范学院俊秀图书馆。该建筑东西长约180米,南北深约100米,占地面积7228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积20256平方米,曾先后荣获泉州市优良工程、福建省“闽江杯”省优质工程;2007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评为“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 2007年4月25号,捐赠2万册皮制烫金印《德行赋》至全国高校及图书馆,价值16.8万元。 2007年5月18号 捐赠1万元至江西省遂川县巾石乡丘坊村丘坊小学建篮球场。 2008年 5月,捐建南安柳城中心小学俊秀楼(约几十万元)。 2008年 7月,捐赠24.3万元支持印制全国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组编、王经涛主编的《德行赋书法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3万册作为国家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配套教材。 2009年 3月,向全国发起“关于开展捐赠奥运缶进入校园的活动”的倡议书,间接或者直接促成了几十个奥运缶进入校园。 2009年3月29日,向福建省泉州市第一中学捐赠奥运火炬一枚。 2009年 7月,捐赠700万元作为泉州师范学院俊秀文科大楼基建经费。 2009年11月起,向泉州一中等4所中小学校的老师、班级赠阅为期2年的《侨乡科技报》,每期约700份。 2010年 7月,捐增350万元用于建设南安鹏峰中学标准体育场。 陈水俊先生的的心心居:陈先生在较大的捐赠项目里面,都会要求受赠方提供一套房子,供他来考察时居住。其出发点:陈水俊先生认为自己关注教育,就近学校,和教师混住,就是希望自己的亲属和后裔,也能和学校建立亲密的关系,树立崇尚文化科学的思想。 1993年10月,北京东单栖凤楼胡同49号俊园配套平房(2000年已经拆迁) 1995年 4月,泉州师院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原南安师范学院) 鹏峰一201室(三房二厅) 1997年 春,南安鹏峰中学金榜三教师宿舍楼301室(三房二厅) 1996年 9月,华东师范大学 师大一村424号 (心心居) 2003年12月,厦门华夏职业学院 心心居 2004年12月,泉州师范学院东海校区 心心居 三居 2007年 1月,南安市中心医院病房大楼九层 心心居(四房二厅) 附件一:《人民日报》关于基金会的报道1989.7.21 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成立 新华社北京七月二十一日电 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经民政部登记注册,最近在北京成立。 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的宗旨是,在海内外广集资金,为发展祖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基金会计划为资助国内科技、教育方面的业务骨干和优秀中青年出国深造提供奖学金;奖励在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应用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领域有重要研究成果、发明创造或在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聘请国外专家、学者来华讲学,资助国内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促进科技交流;资助应用科学和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扶植科技成果开发工作。 这个基金会是由海外心系祖国的同胞自愿捐资倡办的。海外爱国同胞的这一远见卓识,得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教委、国家科委、中国银行总行和全国侨联的赞许和支持。 附件二:《中国科学基金年鉴》(科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主编袁海波) 第359-360页的介绍 【栏目】 民间科学基金 【地域】 全国范围 【条目类型】 事实类 【语种】 中 【年鉴中文名】 【年鉴年份】 1993 【主编】 袁海波 【出版者】 科学出版社 【正文快照】 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是由国外爱国同胞 陈水俊先生发起,在廖承志副委员长生前支持下 创办的。本基金会1985年开始起步,1989年经中 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成立,同年民政部准予登记 注册,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民间社会团体。 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基 金会管理办法》和《社会团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 定,制定了本会的《章程》、《细则》、健全了机构, 完善了内部的管理制度;并依据为四化建设培养 高级专门人才,资助国内优秀青年出国深造,或聘 请国外专家在国内培训;奖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 在科学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者的宗旨,不断向社 会开展了奖学、奖励、资助、聘请等一系列相关活 动,为发展祖国的教育、科学事业做出了贡献。几 年来,主要做了下述几方面工作。(以下略) 后记做为第一个民政部注册的的基金会,她曾有过辉煌。但因为创会会长以及主要捐资人为新加坡籍高龄华人,管理不便,基金会多次遭遇挫折。万幸的是,陈水俊先生回报祖籍国的决心终生不改。2008年,他毅然改掉了宗亲管理基金会的传统,大胆地启用外姓、有教育行政部门经验的大学教师来工作。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这个秘书长,每次见面,总是在与先生争执,有些时候也让先生很是尴尬。但是,正是这种争执,才让陈水俊先生看到了基金会的未来与希望:他,是一个做事的人!会顶撞,敢直言,是为了把事业做好,而不是简单为求财的顺从!从这个年轻人身上,陈水俊先生看到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影子,这才会说出“相见恨晚”的话,才会有要同榻而眠、传衣钵的行为,才会像带自家孩子一样地参加长辈们的聚会。 但是,基金会要发展,还是需要海内外的华人,以最大的包容心态来回顾这位94岁的老人家三十多年来为祖籍国做出的贡献,不要任何回报,不要任何政治身份,不在大陆做任何的生意!这样的赤诚,感天动地,这样的心血返哺,足以让许多人汗颜!也就是这样的精神,才可以,让你,我,以及更多的有识之士,聚拢在振兴中华的大旗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强大,去奋斗不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