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贞观长歌 |
释义 | 《贞观长歌》由峨眉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北京锦绣江山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八十二集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上下部)已于制作完成。该剧虽然是属于戏说剧的范畴,也与《传奇皇帝朱元璋》那样故事和人物服饰过于离奇和虚构得过于不合乎常理,但是看起来还是很富有艺术感,情节生动感人,深刻褒扬了华夏胄裔坚毅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形象展示了中华民族宽容良善、敦睦仁厚的传统和广阔胸怀。 中文名:贞观长歌 出品时间:2005年 出品公司: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 制片地区:中国 导演:吴子牛 编剧:周志方 主演:唐国强, 张澜澜, 聂远, 陈宝国, 张铁林, 杜志国, 王绘春万弘杰, 曹培昌 集数:82集 类型:古装、历史、爱情 上映时间:2007年 首播时间:2007年1月27日 取景地点:横店,涿州,易县,内蒙古 拍摄成本:6000万人民币 出品单位峨眉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影视部 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 北京锦绣江山影视文化传播公司 演职员表演员表角色 演员 备注 唐太宗 唐国强 安康公主 张澜澜 李恪 聂远 阿史那云 白庆琳 罗艺 张铁林 侯君集 杜志国 岑文本 王绘春 长孙无忌 曹培昌 房玄龄 刘毓滨 魏征 董子武 封德彝 孙飞虎 长孙皇后 韩再芬 窦义 谭非翎 颉利可汗 涂们 突利可汗 洪宇宙 李承乾 万弘杰 李世绩 张山 杨妃 席与立 李治 马浴柯 采矶 唐嫣 海棠 饶敏莉 闵国器 宗峰岩 马周 司源 郑丽琬 祁潇潇 玄奘法师 徐少华 萧瑀 白德彰 李泰 王东辉 李靖 毕海峰 李佑 温浩 慕一宽 张丹峰 绿袖 刘莎 职员表▪ 出品人:朱彤;李康生;陈建国;罗山 ▪ 制作人:高成生;郭依全;陈建国;陈建平;朱诚;罗山 ▪ 导演:吴子牛 ▪ 编剧:周志方 作 曲:王黎光 幕后花絮场面恢宏 大气磅礴《贞观长歌》在充分虚构、戏说、想象的基础上,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后唐朝初期二十三年的故事。 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登上大唐王朝的最高统治地位,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当时,位于北方草原强大的阿史那部首领颉利一直窥视中原千里沃野,乘太宗甫立根基未稳之际,亲率十余万铁骑骤然南下威逼长安,欲与李世民逐鹿中原号令天下。在唐朝面临战乱再起、山河破碎的危急关头,李世民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力排众议,做出了倾其府库与颉利媾和以换取生养发展时间的艰难战略抉择,从而使唐朝避免了兵连祸结,一蹶不振的危险。经历这次耻辱,胸怀大志、性格坚韧的唐太宗决心尽快带领广大军民战胜颉利,一统草原各部,实现天下和平。为此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一方面发展生产,增强实力,另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提高唐军战斗力。三年后,唐军对荒漠枭雄的反击战终于打响。饱含统一天下热情的大唐将士同仇敌忾,前仆后继,终于赢得了著名的定襄大捷,平定了北方,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贞观长歌》在重现这段历史时,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保卫和平,实现民族大融合锲而不舍、永不屈服的伟大精神,洋溢着崇高的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慷慨激昂,令人感奋。 在赢得与颉利可汗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太宗李世民为了让大唐王朝迅速走向和平建设的轨道,摒弃了中原王朝历代封建统治者“自古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实行“夷汉一家”的民族团结政策,大胆地将处于灾荒中的数十万颉利部众迁徙到 内地,将良田草场划给他们耕种放牧,使这些草原民族灾民绝处逢生。此外,李世民还重用草原民族人才,对各族精英一视同仁。这些举措让各族人民深为唐太宗对各民族爱之如一的博大胸怀所感染,使得因多年兵戈相见而积淀下来的矛盾得到化解,各族百姓在唐朝广阔疆域内和睦相处,共同开拓建设强盛国家,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富强的赞歌。唐太宗因此而被各草原民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中国的疆域也因此而空前辽阔。对民族团结主题的准确揭示和生动表现是本剧成功之笔,通过对初唐时期的这次民族大融合的史诗般的描写,作品向观众展现了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一段缩影,体现了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华夏各族儿女共同组成的一个民族大家庭,讴歌了各族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相互交融,和平共处,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这一重大主题。 贞观初期的唐朝,国家历经多年战火,民生凋敝,百废待兴,李世民富有远见地选择了“抚民以静”、“偃武修文”的和平建设道路,推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治国方略,坚定不移地把治国的重点放在发展农桑,繁荣经济之上,他大胆裁减官吏,精简军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虚心纳谏,集思广益,重视文化建设,发展学校教育,推行科举制以扩大统治基础,实施均田制以安定民众生活,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改善统治方法,从而使唐王朝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一幅用智慧热血和汗水描绘的盛世鸿图,开始展现在这块曾经多灾多难的辽阔大地上。 情节曲折 扣人心弦唐这个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天下由动荡走向安定的特殊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不凡人物,他们之间既有为了共同理想抱负和衷共济的奋斗,也有为了不同阶层利益剑拔弩张的较量。贞观年间一批著名的政治人物在本剧中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如历史上享有盛名的 “房谋杜断”中的房玄龄、杜如晦,著名的谏臣魏征,机心缜密深富韬略的长孙无忌、岑文本等,旷世名将李靖、李世绩(徐世绩,第一次被赐姓为“李世绩”后称“李绩”)等。他们性格鲜明,遭际各异,彼此间关系错综复杂,有的还结有恩怨,但是对太宗李世民绝对忠诚,对国家绝对忠诚,对大唐百姓绝对忠诚。唐太宗以惊人的领导力,举重若轻地驾驭着这些身负超凡智略的英才,做到了治国与治人的完美结合。 一代雄主唐太宗的皇室成员之间也随着历史脉络的跌荡起伏,经历着一次次悲欢离合。庶出皇子李恪、李佑等人与长孙一脉的三个嫡出皇子李承乾、李泰、李治间的储立之争,设置了大量悬念,渲染了重重疑团,故事生动一波三折,环环相扣,矛盾冲突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国家重任的寄托,民族未来的选择,让李世民经历了深重的情感炼狱,他长期在封建君王的责任和父子之情间徘徊,不断承受着心理的折磨。不过,理智最终战胜情感,通过长期的考察和反复的比较,他选定了沉稳仁厚的皇九子李治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扶助他继承了帝位,使得贞观一朝确立的政治路线得到延续。李治继位后,唐朝又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治世“永徽之治”。 并且塑造了史籍无载的文艺人物,但仍然有血有肉、特征不一、真实生动。这样仍不失为精彩的历史剧.除了活泼的安康公主和那位番邦公主、李恪、李承乾等人物表现的远远不是靠考究史实所能臧否的以外,还有直言敢谏的魏征、长孙无忌,忠贞果敢的李靖、李世绩(徐世绩),勇猛无私的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人物性格都有不同的展现。 应当提到的是剧中的两位非常令人敬畏的人物,孙达与常胜。这俩贞观初期的豪侠形象的表现,已经不是让人在人物的正面或反面上来判断了。他们实际都是前太子李建成的余部。其实我不认为他们是甚么反面人物。这就是剧中的一个比较独到之处,塑造人物性格复杂化,让人发起思索和感悟.而不是因为他们是反对李世民的就一定是坏人。建成的一些余党譬如魏征等人不都被唐太宗重用了么? 看常胜此人,武艺精通、仗义仁厚,但是却心负复仇使命。为报隐太子救命之恩,故意潜入太子身边,和反贼孙达里应外合。为多的左屯卫军中郎将,孙达假装刺杀太子,常胜救主功高,成功拿下。 而后,为了成功制造左屯卫军哗变,帮太子堵漕运口子的同时却掘开了另一个大口子,最后间接导致士兵聚众闹事,不惜自己流血来引起更大的哗变。为了事后不连累自己的家人,始终不认父亲和妻子。按李世民的话说,他只记着对隐太子的小忠,却忘了对天下苍生的大忠。不过也算是一个豪杰,最后也躺在忠烈祠里享受供奉。 孙达,太子李建成幕僚,武艺高超,真正是来无影去无踪,有万伏不当之勇。其面貌奇伟、浓须厚髯,容易令人想起风尘三侠之虬髯公与瓦岗寨“飞将”单雄信等勇士猛将。他比起常胜,更加迫切于要复仇。他几次刺杀唐太宗而不成,常胜牺牲后他去给常胜爹爹、媳妇银两,仗义疏财。唐军趁机来捕他,他奋力猛战。最后为了不使无辜的朋友之妻受伤害而就擒。此忠贞豪侠岂能是逞匹夫之勇者所能望其项背? 好在大唐贞观帝用人不计门第、唯贤是举,很多以前有怨者或敌对者皆为其用,尉迟敬德曾随割据豪强刘武周进攻唐军,依然被李世民委以重任;刘文静是其恩人,被昏聩顽固的李渊下狱,秦王还至牢中请教治国用兵之策;军事谋略家李靖原为隋将韩擒虎外甥,与李家有私怨,被李世民力劝李渊而救下。常胜、孙达之辈豪侠,正是李世民所敬佩的果敢忠贞义士. 《贞观长歌》的第3集、第4集,看后感觉荡气回肠、大大扬威【特别是第4集的将士们与攻城番贼喋血激战的场面】 杨家将、岳家军、范仲淹故事的有关影视剧曾经多次表现杨延昭、呼延赞、岳云、牛皋、狄青等中原地区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在面对番邦贵族统治者不顾劳民伤财、生灵涂炭而发动的野蛮进攻的坚决抵抗、斗智斗勇。其实反映唐初平定边境战乱的影视剧很罕见啊,就凭这一点就是很引人入胜的。 尽管李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及其臣子魏征、李世绩(徐懋功)、房玄龄等施行的是偃武修文、以治为主的和平稳定政策,外交、经济、政治、文化等得到昌盛发展。但如果没有对突厥等贵族统治者的抗击、对高昌等割据势力的平定,如果没有军事力量、边境防御的坚强保障,怎能保证贞观有大治? 番军十几万人马围困一座城池,大唐将士们在城头观望着如同滔滔激流、浩浩荡荡直逼城下的番兵番将,毫不畏惧、愈发坚定。唐守军还有叔侄同上阵,叔父还鼓舞贤侄的勇气。那群番邦强寇,自恃少年时即精通弓马骑射,一个个仗着人多,耀武扬威;他们的兵器有椎(锤)、叉、刀、棍、棒、斧等等,有长有短,以盾牌护军。他们不是雄鹰,不是英雄。因为像古时候的格萨尔王(唃斯啰)、冼夫人等少数民族的英雄的所作所为都是维护正义、为国为民的。而攻打唐军的这伙番军却是进犯中原、残害百姓,属于强盗行径。唐军将士刀枪弓戟一应俱全,严阵以待。唐军出城将一部分敌兵引进城中,番军受到城墙上伏兵的严厉打击。 可是贪婪的番军又准备进行攻城了。敌兵第一轮进攻即遭受飞蝗般箭射,狡滑的番邦弓弩手在盾牌掩护下,又向城上射箭,一批唐军捐躯。敌兵黑压压一大片架云梯攻城,唐朝民族英雄们以滚木、巨石等加以还击,打得番贼狼狈不堪。番兵人多,逐渐有上了城的,将士们与之搏斗血战。一时间兵器声、惨叫声、呐喊声震天。有的英雄不幸跌落城下,却被胡贼乱刃相害。唐军人少,主帅命令不可撤退,誓与城池共存亡。番兵的淫威遇到了不怕死的民族英豪的强烈抵抗。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强贼正以铁桶之势攻城,后又因故被命令停止攻击。 大唐男儿们创伤未愈、举起兵器和战旗在城头上呐喊欢呼。这些无名勇士不愧为民族英雄.他们原来的身份有百姓、有割据势力或隋末农民起义军的归唐者,有的本就是唐兵,在面对强敌时,坚定地团结在一起。老百姓也扛着农具或棍棒准备来助战,其中还有老人,尽管他们不知战况会如何发展。 中国古代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的西汉民族英雄“飞将军”李广,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有不怕出身“卑微”的北宋抗夏将领狄青,有投笔从军报国的汉将班超等等.倘若像这许许多多不畏牺牲的爱国人物的民族英雄的称号都要被怀疑的话,那末,我可就感到匪夷所思了。民族英雄的涵义既有狭义的,也有广义的。 无论狭义或广义,不可否认其民族英雄的称号。唐朝的李靖、李世绩(徐懋功)、薛仁贵、尉迟恭、程咬金、柴绍等著名将领,曾经率部奋战在保护唐朝中原边境的战场,他们不为民族英雄谁为民族英雄? 《贞观长歌》不是历史正剧,但是它又抒写了以太宗爱女安康公主的情感经历为代表的几段爱情故事,或浪漫或壮美或悲情。剧中还巧妙地安排了有确切记载的唐太宗与郑姓女子的婚姻风波。在情与法之间,太宗做出了理智的选择,虽留下了有情人未成眷属的遗憾,但却捍卫了礼法的尊严和国家政治的稳定。这些爱情故事有机地融入到紧张尖锐的宫廷斗争之中,让作品平添了几多绚丽色彩。 阵容强大 人物众多《贞观长歌》由著名导演吴子牛执导。著名演员唐国强饰演贞观帝唐太宗。陈宝国、张铁林、张澜澜、聂远、杜志国、王绘春、曹培昌、刘毓滨、董子午、谭非翎、孙飞虎等一批实力派演员出演剧中人物。《贞观长歌》投资6000多万,全剧气势恢宏,场面壮观. 分集剧情第1集 武德九年夏,李世民正欲行登基大典,传来了镇守要塞泾州的隐太子建成死党罗艺起兵叛乱的消息,他派兵围攻,却不知北方草原统治者颉利正秘密率兵南下谋取中原。颉利他得悉罗艺叛乱,决定绕道陇西小道偷袭长安。众部族首领各有所图,颉利的号令难以贯彻,无奈之下,他忍痛下令杀死违令夺取罗艺军粮的堂叔哥伦,震慑住了众人。 李世民赶到泾州,见敌人城防坚固,正准备让李靖避开坚城,先派人夺取罗艺粮仓以打乱敌人军心,却从俘虏口中得知颉利部将已经夺取了罗艺的存 粮,李世民敏锐地判断出颉利诱使自己与罗艺相争,实际上却已间道南下,果断决定与罗艺讲和,回援长安。 回到长安,李世民遇到长孙无忌要杀魏征等建成遗党,他下令开释魏征,并采纳魏征改礼葬建成的劝谏,对太子遗党宽大处理。李世民还对魏征委以重任,魏征深为李世民的大度折服,决定改变为建成殉葬的初衷,留下来辅佐李世民。 第2集 颉利占领武功后,与他不睦的二汗突利和部族首领契必何力等却迟迟没有到达,颉利出于对他们的戒备,没有立即攻取长安,他派心腹执矢思力为使劝李世民出降,试探对方虚实。李世民识破了颉利的图谋,一反惯例扣下了来使。 李世民与群臣商议应对危局之策,仆射封德彝认为应迁都暂避颉利锋芒,李世民却拒绝了他的建议,坚持守城待援。出于对局势的忧虑,杜如晦劝李世民速立太子。李世民派人召儿子李承乾和李恪回京,李承乾在路上遭遇建成遗党追杀,多亏长史范兴和侍卫常胜拚死将他救下。岑文本护送李恪回京,李恪之母杨妃对岑文本的才识十分赏识。 罗艺得知颉利南下,撕毁与李世民的协议,形势更加危急,封德彝自告奋勇去劝说罗艺,罗艺说自己不信任李世民,封德彝暗示罗艺可以把李承乾要到军中做人质。罗艺答应了封德彝,再次与李世民讲和,真实目的却是想让李世民放心地与颉利决战,自己好渔翁得利。 第3集 生性懦弱的李承乾求舅舅长孙无忌到父亲面前帮自己说话不要去罗艺营中做人质,长孙无忌却逼李承乾主动向李世民请缨。长孙无忌向李世民建议重用放马奴出身的范兴出任兵部侍郎抵御颉利,遭到封德彝等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们的反对。李世民当众训斥了长孙无忌,事后,李世民向他和范兴道出心中苦衷,长孙无忌深为所动。 颉利大军对长安形成合围,唐军援兵尚未到达,李世民决定冒险把城中主力交给侯君集设伏于一翼,其他几路广布疑兵,摆出一副与敌决战的架式,虚虚实实,打乱颉利部署,为主力回援赢得时间。侯君集提出把自己的精锐部队飞虎军留下来保护李世民,遭到李世民拒绝。 李世民心知情况十分危急,部署完兵力,他秘将一包毒药交给太医孙和,叮嘱他颉利军如果攻进长安,就立即让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淑妃服下。谈话被长孙皇后听到,她十分难过,认为到了这样的紧急关头,李世民宁可杀死也不愿落入敌手的女人应该是自己。 第4集 颉利兵临城下,为了迷惑对手,拖延时间,李世民带六骑与颉利二十万铁骑对峙于渭水便桥。李世民的从容不迫让生性多疑的颉利一时不敢轻取妄动。侯君集伏击颉利右翼得手,而左翼的突利等又不肯出力,李靖等率唐军主力回援,颉利决定暂时退出战场。 侯君集的飞虎军只剩下十一人,李世民庄重地检阅了这十一个残兵。长安城中流传着颉利已经破城的谣言,长孙皇后指挥宦官的侍卫守城,稳住了局面。孙和却误信了敌军入城的传言,毒死了淑妃,这让李世民十分悲痛。 由于颉利兵指长安,许多建成遗党纷纷起事,李世民左支右绌,范兴向李世民建议倾国库之财买退颉利。李世民召来史官岑文本,希望他不要把这一笔记下来,遭到岑文本的拒绝,其才识让李世民十分欣赏。颉利决定接受李世民的财宝退兵,他告诉心腹执矢思力自己草原各部族刚刚统一,人心不齐,难成气候,必须把人心凝聚起来,才能和李世民再争高下。 第5集 颉利退后,罗艺引兵东撤,与李世民部下程知节发生冲突,封德彝以为李承乾必死无疑,不料长孙无忌早买通了罗艺部将杨岌,杀死了罗艺,将李承乾救回。李世民对长子的表现十分感动,决定立其为太子,大失所望的封德彝被气得病倒。一向自视颇高的李恪十分气恼,遭到杨妃的训斥。 李世民应范兴之请将其贬往绥州,嘱他谋划北伐击破颉利之策。送行时,遇到逃离家园的百姓,李世民心情十分沉痛,下决心要建设强大国家。为了解决流民问题,李世民召魏征回京商议对策。 魏征与封德彝发生了争论,魏征认为天下可以大治,治流民要从治本开始,封德彝持悲观话调,认为大乱后不可能大治。李世民因势利导,在朝廷里掀起了一场大争论,初步形成了人人敢言的政治风气。最后又采纳魏征主张,决定抚民以静,求天下大治,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第6集 为加强马政,建立强大骑兵,李世民每年都举办赛马会,淑妃之女安康公主来到赛马会上,长安两大恶少柴哲威与独孤谋赛马,竟私下商议以公主作为彩头。赛后,柴哲威激独孤谋非礼公主,被太子拿下。 唐军攻打云中的梁师都,颉利率军驰援不及,云中城破,李世民正为这个消息欢欣鼓舞,传来了绥州遭到突利等人围攻的消息。李世民立即调大军驰援。却不料这是颉利设下的诱饵,颉利把自己的大纛留在云中一线,亲率主力秘密渡河设伏,准备将唐朝援军全歼于绥州。 范兴率数千唐军坚守城池,眼看要攻破城池了,施罗叠却下令鸣金收兵。这引起了范兴的警觉。他召来熟知胡情的司仓参军赵恭存分析原因,认定颉利是要以绥州为饵,诱歼唐军主力。范兴派人突围向朝廷报信未果,危急关头,他决定献城示警,以绥州的牺牲保全唐军的主力不受损失。 第7集 范兴故意让敌人攻入城中,敌军攻到府库,赵恭存为保护府库的钥匙,被敌人砍断了手,库中却只有十文钱。赵恭存从敌将谈话中得知绥州陷落的真相,十分痛心。为救民女采矶,范兴违心地向施罗叠下跪。百姓一起感谢范兴,赵恭存却赶来怒打范兴。 颉利入城,得知唐朝援军已经退走,自己的伏兵只和唐军前锋打了一小仗,杀死了唐将独孤彦云,他慨叹天不助己。施罗叠要杀范兴,颉利阻止了他,让范兴带信给李世民,拿巨额赎金来赎绥州军民。 权万纪带领一群看不起范兴出身的官员跪请李世民杀掉范兴,李世民用赵恭存的例子,引导大家要忠诚守责,众人散去。李世民到天牢看望范兴,下旨判范兴流三千里。可范兴为了不让李世民为难,留下一道血写的《平胡十策》后,服毒自尽了,李世民悲痛欲绝。在狱中,李世民巧遇独孤谋,得知他是独孤彦云的儿子,下令将他释放。 第8集 范兴的尸体被抬出狱中,不明真相的长安百姓围观痛骂,长安大商人窦乂之子慕一宽在人群中替范兴惋息,遭到几个人围攻,一旁的安康公主派人搭救了他。颉利让突利南进,突利左右为难。女儿阿史那云想出一条计策,向他借马三千匹到长安去卖。李恪到马市遇到阿史那云贱卖胡马,阿史那云从李恪的玉佩认出了他的来历,对李恪一见倾心。 李世民召群臣商议如何应对绥州之事,众臣高声请战,长孙无忌却说出了李世民不便说的话,提出不能战只能和,李恪也站了出来,以胡马甚贱为由,提出避战为上,得到李世民的夸奖。李恪在酒肆再遇阿史那云,得知她是故意在贱卖胡马,她的见识让李恪十分赞赏。 李世民为了能最终战胜强敌,决定部分答应颉利条件赎人,可遍询群臣,谁也不愿去做这个使者,李世民十分失望,这时李恪主动请缨,要求出使。岑文本责怪李恪不该出这个头,李恪却豪气干云地说自己一定要在媾和时打掉颉利的气焰。 第9集 李恪来到颉利营中,他不亢不卑,迫使颉利答应以出人意料的低价码放回了被掳去的唐朝军民。阿史那云让父亲邀请李恪去家中做客,李恪以国事重过家事为由拒绝了邀请,阿史那云甚为失望。 李恪回到京城,长孙无忌请求李世民重赏他,岑文本提醒李恪做新王不可功劳大过太子,李恪向李世民请求免去赏赐,李世民对李恪的胆识十分欣赏。 为了帮助外甥在李世民面前固宠,长孙无忌让李承乾请旨为李建成等扫墓,李世民嘴上虽然不悦,但一直对杀兄负疚的他实际对李承乾的做法十分感激。 李承乾和长孙无忌扫墓途中遇到从云中逃出的隐太子旧将孙达,一番搏斗,孙达逃走。李承乾回宫后要李世民加强戒备,李世民却对孙达不屑一顾。 第10集 连日大雨,李世民发现李承乾和侍卫们一起替他值更,并因此患病,这让李世民大为感动,不光任用李承乾的老侍卫常胜出任左屯卫中郎将,还把疏通漕运往边关调粮的重任交给了李承乾。漕运断绝,长安粮价暴涨,窦乂下令将自己囤积的大量粮食暂不出卖,等待价格上涨。连日阴雨。 李世民寝宫地势太低,风湿发作,十分痛苦,李承乾提出给父亲修一座翠微宫,遭到李世民拒绝。李承乾在酒肆中听到百姓议论李承乾不如李恪有本事,这让李承乾很不痛快,常胜痛打议论李承乾的听书人。常胜流落到长安的未婚妻采矶和父亲常三多上前认亲,常胜否认自己和他们沾亲带故,这令常三多等十分伤心。 李承乾领着常胜等到太仓中,十分忧虑地告诉常胜,百姓都说他不如李恪,如果不能按时修通永通渠,仓中粮食用尽,他这个太子就更抬不起头来,仓守胡成劝李承乾不要着急,他领着李承乾等来到一处秘密粮他,里面囤粮四十万担,这让李承乾大吃一惊。 第11集 原来,这是李世民为北伐秘密准备的压仓粮。胡成告诉李承乾,皇上有令,如果事情紧急,李承乾可以先从这里调粮调往边关。这让李承乾更觉难过,他认识到连父亲也认为他无能,于是决定立一件大功劳表现自己。他让胡成将这四十万担粮食卖出,又让常胜抢修永通渠,准备等渠修好运来粮食补上亏空,然后用赚来的差价为父亲修翠微宫。 永通渠的缺口补上了,胡成卖完了仓中的存粮,但是下游又出现了更大的缺口,边关催粮,眼看事情败露,常胜主动从自己营中运出粮食交给李承乾应急,却给左屯卫军士兵吃起了低价收来的霉米。常胜来到客栈劝采矶改嫁,采矶打听到常胜并未取亲,明白了常胜是在骗自己。 第12集 李世民临危不惧,遏阻左屯卫军的乱兵,他下令追查事情真相。并亲自到太仓验粮,太仓中有存粮四十万担,但他从米的成色上判断出是刚进仓的,胡成迫不得已说出了真相。李世民十分震怒,正要发作,却在赃钱中发现了李承乾亲笔绘制的翠微宫图,明白了儿子的用意,对他又痛恨又怜惜。 消息传到东宫,李承乾十分惊恐,准备上表向父亲请罪,并自请废去诸位,遭到长孙无忌痛斥。长孙无忌来到李世民面前用控告太子的方式为他辩护,李世民深为所动,为了稳定朝局,他决定原谅太子。 第13集 采矶到狱中探视,从孙达口中得知了事情真相,原来隐太子建成有大恩于常胜,为了报恩,常胜潜入李承乾身边卧底已经多年,常胜不认自己,是因为早就立下了以死报答旧主的决心。 李世民把孙达的供词交给岑文本,岑文本这才知道常胜的真实面目,李世民一面感叹内乱的危害,一面故意向岑文本请教该如何处置这件事情,岑文本被将了一军,只得建议处死孙达,隐瞒住事情真相。李恪对事情的结果甚为不满,岑文本劝他见好就收,告诉他做臣子的怎么争也不能不顾天下兴亡。 李世民对李承乾缺少治国理政的才干十分担忧,长孙无忌推荐隐太子的老师张玄素出任太子老师。张玄素教李承乾经世治用之学,李承乾颇有收获。安康喜欢上了慕一宽,以学琴的名义天天来见心上人,二人花前月下,被窦乂看在眼中。二人门户不相对,这让窦乂十分担忧,他打算以派儿子到外地经商为名拆散二人,却被安康识破。 第14集 太子造访窦府,感谢在太仓事件中的帮助,并许诺让慕一宽出来做官。窦乂识破这是安康想挽留住慕一宽,拒绝了太子的推荐,但也只好让慕一宽留在长安。安康日日去见幕一宽,二人感情越来越浓。独孤谋知耻后勇到马邑投军,遇到房玄龄长子房遗直也在此从军,二人成为好友。 李世民与李靖商议北伐大计,决定调侯君集回京训练一支飞虎新军。侯君集回京,与侯君集女儿海棠早以定情的李承乾高兴地来到侯府与海棠相见。李世民把飞虎将军的将印交给侯君集,却遭拒绝。原来飞虎军当年伤亡殆尽,令侯君集十分痛心,他收养了飞虎军阵亡将士遗孤,不忍再让世界出现更多的飞虎军遗孤。 李恪故意上表请求出掌飞虎军,诱使李承乾争夺飞虎军将印,他知道李承乾练不出精兵,一定会让李世民十分失望。李世民明知李承乾不能胜任,但还是决定将飞虎将军印交给李承乾,目的是逼侯君集出山。 第15集 功臣段通之子段大胆在营中聚赌被李承乾撞见,李承乾知他来历,从轻外罚了他。段通赌输后到马市出售军马被李恪发现,李恪向魏征举报,魏征逼太子惩罚段大胆,段通到营中闹事,李承乾心软,又想从轻处罚段大胆,李世民赶到营中,下令杀了段大胆。 李承乾深为自己治军无方自责,侯君集无奈之下,只得向李世民请命出掌飞虎军,李世民让他再精心挑选士兵秘练飞虎新军,却没有解散李承乾所练的飞虎新军,以遮人耳目。侯君集挑兵,第一个挑中了在他箭下泰然自若的屠长贵。侯君集向李世民建议藏兵先藏饷,李世民亲赴窦府,以建离宫名义秘向窦家借取了一百万金做为飞虎军兵饷。 张玄素向李承乾献策早些迎取海棠,以寻得侯君集这座泰山。征得李世民同意,张玄素去侯府说媒。太子又得强援,这让李恪十分不安。这时他收到一封参奏侯君集贪污一百万金的奏章,属名是侯君集手下一位已经死去的剌史程蕴良,他将奏章转给了魏征。 第16集 魏征将奏章呈给李世民,这件事在大臣中引发争议,魏征主张彻查,张玄素认为不应轻易相信一个死人属名的奏章,房玄龄知道李世民心意,建议密查,想将此事拖过去,免得影响北伐大局。 侯君集夜宴迟德立,追问当年向皇帝上奏章参自己的程蕴良是否已死,迟德立说他确实已死,侯君集说朝中有人要害自己,前途未卜,他给迟德立一枚官印让他早些赴任。当夜,迟德立却窥视海棠入浴,侯君集大怒,将他赶出府去,海棠感觉出迟德立一直暗恋自己,怀疑告发的奏章是迟德立所呈,目的是为了让侯君集倒台,阻止太子与她结亲。 李恪派人拉拢迟德立,想从他口中了解奏章的秘密,迟德立闪烁其辞,让李恪知道了侯君集确实有一百万金放在窦家。李恪把事情告诉魏征,疾恶如仇的魏征决定先斩后奏,到侯府搜查证据。 第17集 李恪从侯府灵堂中搜出一张一百万金的字据,李世民赶来,知道这一百万是借的军饷,为了保住飞虎军的秘密,他假称这是自己私下拨给侯君集抚恤飞虎军遗孤的钱,严斥李恪挑起事端,将其贬为郡王。就在这时,迟德立在一旁悄悄自尽。 回到宫中,李世民向安康点破这是侯君集设下的圈套,可为了维护大局,只能把板子打在李恪身上。在迟德立灵堂里,侯君集向海棠承认自己确实真贪污了一百万,是用来抚养那引起遗孤的,海棠没有埋怨父亲,她问父亲迟德立是好人还是坏人?侯君集意味深长地说飞虎军没有叛徒,海棠已悟出事情的全部真相。 侯君集苦练精兵,终于培养出一支铁打般的飞虎新军,李世民十分高兴。李恪遭到贬斥,心情压抑,阿史那云出现,劝慰李恪,并用鹰王的故事鼓励他振作起来,李恪点破阿史那云女儿身份,二人袒露真情。名字已写进忠烈祠的程蕴良突然现身,李恪约海棠秘晤,亮出了程蕴良这张牌,海棠大惊。 第18集 李恪以把程蕴良交给皇帝为威胁,霸占了海棠,发泄了心中的仇恨,同时又对自己已经深深喜欢上了的阿史那云十分歉疚。海棠出嫁了,她的心情却格外沉重。 草原遭遇大旱,颉利故意让薛延陀首领处罗与契必合力共争同一片草场。处罗与契必合力识破颉利图谋,二人秘密结盟,准备共同对付颉利,不料颉利在契必合力身边早就布下卧底,在送处罗出境时,突然刺杀处罗,想嫁祸契必合力,巧遇阿史那云路过,阿史那云救下处罗,将他送回薛延陀部。 处罗伤重不治,处罗之子夷男发誓要向颉利报仇,颉利大军压境,他假意不知父亲死于颉利暗算,口口声声要向契必合力复仇,并只身到颉利营中认贼作父,取得颉利信任。施罗叠倾慕阿史那云美貌,向她示爱遭到拒绝,施罗叠借酒消愁,总管勃帖向他献计抢亲。阿史那云在高山上吹笛思念李恪,施罗叠带人突然将她抢走。 第19集 在颉利营中的夷男发现了施罗叠抢走阿史那云的情况,他秘密通知了突利,突利带全部兵马突然冲入颉利营中,抢回女儿。夷男和契必合力一起来到突利营中,提出与李世民结盟共同对付颉利。突利疑心重重,提出如果结盟,必需要李世民亲自来盟誓。 颉利欲打探飞虎军虚实,夷男以熟悉长安为由请缨前往,到了长安,巧妙摆脱了一路监视他的颉利总管勃帖,秘密与张玄素取得联系。李世民与重臣商议后,力排重议,决定秘往云中与突利等结盟。夷男在宫中巧遇公主安康,对她一见倾心。 为了避免走漏消息,李世民以东巡为名安排房玄龄带领自己的车驾前往洛阳,自己却以慕一宽商队为掩护去往云中,安康因为慕一宽的缘故,追出宫来,要求一起前往,李世民拗她不过只得答应。 第20集 施罗叠为了追赶阿史那云,被唐军擒住,押往马邑。一起被擒的勃帖假称施罗叠是忽儿汗部王子哥舒打,二人被囚于柴房,勃帖设法逃出向颉利报信,颉利率大军围住马邑,他不知道李世民恰在围城之前进入了马邑,为了施罗叠的安全,对马邑围而不攻。便装的长孙无忌在城中遇到征丁守城的孤独谋,让他不要走漏消息。 马邑被围的消息传到长安,引起李承乾等人的恐慌,因为他们知道李世民正在城中。李承乾召重臣和亲王议事,岑文本等主张发兵救援,长孙皇后却坚持要召房玄龄回京拿主意。李恪心腹权万纪无意中听到了这个消息,报告了李恪。李恪进宫要求李承乾发兵。 房玄龄从洛阳赶回,向李承乾点破如果派大军前往就会暴露太宗行踪置他于死地。建议派李绩从西线出击,声西击东,诱颉利回师,再解马邑之围。岑文本到李恪府,严斥李恪不该听自己不应知道的消息,为了掩盖权万纪泄密之罪,他下令杖毙了弘文殿的两个书吏。李世民在马邑城中不动声色地了解敌情,决定冒险从敌人防守松弛的城北突围。 第21集 独孤谋护卫李世民突出北门,敌人追来,他挟持着俘虏来的施罗叠,带着一部人回头阻击敌人,他誓死如归的壮举让安康十分感动,安康对他捐弃了前嫌。颉利得到唐军带施罗叠突围的消息,下令攻下马邑。 李世民突围后,为了不耽误与突利等人商定的会盟日期,决定继续北行,前往突利营中,并派人送信回长安,要李承乾不可轻举妄动,以免引起突利猜疑。李世民的勇气和诚意让突利十分感动,他密召夷男和契必合力与李世民盟誓共讨颉利。夷男提出迎娶安康,李世民明知女儿心有所属,但为了大局还是同意了。 皇后召回了平素与太子亲近的齐王李佑守卫东宫,却不知李佑表面与太子好,实际上八而玲珑。权万纪担心李世民不能平安回来,劝李恪要多交结些朋友,好将来对付侯君集,李恪拜访李泰,看出李泰有实力且有野心。突利设宴与李世民话别,他让李世民绕行阴山小道,并派阿史那云抄近道去长安送信。颉利听到了一些风声,对突利产生怀疑,派执矢思力带一千精兵闯入突利营中剌探虚实。 第22集 执矢思力从宴席上的酒菜判断出突利帐中藏有中原人,情况十分危急,慕一宽挺身而出,假称自己此来是与突利做粮食生意的,掩护了李世民等人,他自己却被执矢思力带往颉利营中,安康十分悲痛。 马邑城破的消息传到长安,监国的太子李承乾悲痛欲绝,长孙皇后虽然心里难过,却强作镇静让儿子不要失态。李恪认为这都是李承乾救援不及时所致,他鼓动李泰领人进宫追问长孙皇后和李承乾,房玄龄扶病赶来驳倒了他们。 岑文本去找李恪,再次斥责他做事轻率。侯君集将此事定性为逼宫,要去捉拿李泰、李恪和岑文本,遭长孙皇后严斥。岑文本进宫,揭露了侯君集派重兵针对李恪的事实,长孙皇后温言安抚岑文本,让他帮着稳定大局。 第23集 长孙皇后告诉李承乾心胸要宽广,如果李世民真出了意外,一定要对反对他的人更好,才能赢得人心,同时要防止外戚专权。侯君集不听皇后之言,继续暗中向李恪施压信使传来了李世民已经突出马邑已前往突利营中会盟的消息,李承乾松了一口气。 颉利从各种传闻中弄清几天前是李世民被围在马邑,并且可能已从城北突围,他下令严密封锁南下的道路,不光严查中原人,也严查草原各部的人,阿史那云因此耽误了送信时间。李世民多日没有消息,朝臣都在议论纷纷,侯君集怀疑是会盟没有成功,李世民被突利扣下,他想派大军袭击突利抢回李世民,李承乾记着李世民的嘱咐,不敢下此决心。 海棠耸踊父亲出兵,侯君集道出心中忧虑,怕行动失败,更怕抢回李世民后遭到猜忌。海棠说出心中盘算,抢不回来,太子继承大位,抢回来,趁太子手中有兵,逼李世民禅让。海棠请来法师卜卦,让李承乾相信用兵是天意,李承乾终于下决心要用兵,朝廷中的大臣也纷纷上了请征表。 第24集 阿史那云终于绕道到了长安,见到李恪,送上了李世民已踏上归程的消息。李恪赶到东宫劝阻李承乾不要出兵,侯君集却说李恪这是为了阻止李承乾立功,将其扣下。李世民在南下途中看到大军北上,一方面恨李承乾违旨,一方面猜忌李承乾是要置自己于死地。他率李绩的人马突然控制了宫城。 李承乾大惊,要去向李世民请罪,恒连突然离开东宫,李承乾以为他是李恪或李泰的卧底,将其杀死。李世民回宫,下令扣住李承乾、侯君集等。他在李承乾的桌几上看到重臣们的请征表,十分恼怒,要责罚重臣,长孙无忌点破不可感情用事,李世民原谅了诸重臣。 李世民带着恒连给自己的密信去见李承乾,告诉李承乾恒连是自己派去保护太子的,三年来还是第一次向自己呈递密信,而这密信是告诉李世民李承乾用兵真是为了救皇帝。李承乾明白了自己误解了恒连,痛心疾首。 第25集 李世绩率禁军看守太子,发现有人暗中替海棠给李承乾送绣帕,他明白禁军中有很多太子的旧部,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出乱子,决心调整营中将领,中军洪恩提醒他太子只是暂时遭禁还有可能东山再起,李绩深以为然,决定向长孙无忌请教。长孙无忌让他把营中诸将互相调动,使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却不裁撤一人。李世绩据此上奏,李世民称赞徐懋功(李世绩,李懋功)不光是将才还是相才,晋升他为正二品。 李世民动员魏征来审太子违旨一案,魏征担心自己与侯君集有旧怨会引起非议,李世民使出激将法,故意说没想到魏征也畏人言,自己只好去找别人,魏征决定承担此案。安康公主去看望太子,遭到将领常何阻拦,李绩夸奖常何能够尽忠守责。魏徴提审海棠,海棠坚持揽过全部罪责。 第26集 侯君集得知魏征提审他,他拒不开言,魏征机智地说海棠已将所有罪责揽在自己身上,侯君集救女心切,马上表示太子妃在撒谎,一切罪责在己,自己愿意将一切都告诉魏征。 海棠求李绩允许自己探视太子,遭李绩拒绝,李绩离开后,却暗中派人送海棠去见李承乾,二人相逢大哭一场。海棠回到囚室欲悬梁自尽,被李绩救下,海棠告诉李绩自己不死,侯君集一定会把一切罪责都揽在身上,自己实在不忍。李绩劝说海棠不要寻短,海棠说出自己对李恪的仇恨,声称现在不死将来也必死在李恪手中,李绩请海棠不要再向别人说起这些。 第27集 大军纷纷北上,战线太长,唐军粮道多次受到了颉利骑兵袭击,李世民为运粮的事犯了愁。勃帖奉颉利之命到长安找到窦乂,以慕一宽的生死要挟窦乂逼他给颉利输粮三十万石。窦乂既怕犯资敌之罪,又担心儿子安危,左右为难,最后想出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帮颉利运粮,却暗中告诉李世民,让他劫粮,解决了唐军运粮的难题。 房玄龄从重病中转危为安,李世民前往探视,劝李世民要宽待太子,李世民却碍于天子颜面,一时放不下脸来。李承乾受到冷落,心中痛苦,想寻短见,被长孙皇后喝止。 第28集 李承乾重病,高烧不退,皇后不让医治,直到转成肺痨,激起李世民心底的舐犊之情,亲往东宫探视,皇后才取出药方,救起儿子。李世民对李承乾态度软化,长孙皇后悬起的心终于放下。 勃帖用美女贿赂权万纪,用掉包计换走了被拘押在长安的施罗叠。李世民派李绩往定襄前线,出了城门,中军洪恩却说忘了带地图,李绩斥责了他,洪恩急忙回去取。 战争就要开始,阿史那云坚持要回草原陪伴自己的父汗,李恪对她依依不舍,二人在府门口突然遭到了刺客的袭击,阿史那云替李恪挡了一剑,救了他性命。 第29集 多亏有李恪赠给阿史那云的小金佛挡在胸口,阿史那云才免于送命,面前的刺客全部被杀死,一个蒙面刺客却从远处树上射来一箭,正中李恪大腿,李恪从腿上拔箭,将对方射伤。王府家将安黑虎带人追赶刺客。晋王李治在府中向老师赵恭存讨教学问,传来李恪被刺的消息,李治要去探视,却遭到赵恭存的阻止,赵恭存告诉他长幼有序,太子和其它兄长没有去,他不能得先去。 第30集 长孙皇后让李承乾去看望受伤的李恪,李承乾不想去,遭到训斥,只好前往。兄弟二人素有嫌怨,但在长孙皇后和杨妃面前不得不逢场作戏。等李泰也到了李恪府上,赵恭存才允许李治前去探伤,这时家人却拿住了逃进晋王府的刺客,赵恭存认出了刺客竟是李勣中军洪恩。李承乾在全城搜捕剌客,刚从冷月庵救出施罗叠的勃帖只好躲入窦乂府中。 次日,李世民拜将出征,安康来向窦乂报告这个好消息,却恰被勃帖撞上,正愁无法出城的勃帖决定以安康为质闯出城去。李世民知爱女被劫,十分伤心,但为了大局,他坚持照计划进行出征仪式,又拒绝了房玄龄调李勣大军去追回安康的建议。 第31集 唐军向恶阳岭发起反击,付出沉重代价却未能成功,李世民听说李勣事先曾提醒慰迟敬德要加强恶阳岭的防务,后悔自己无识人之明,决心临阵换将调回尉迟敬德,让李勣出任副帅。颉利背信弃义暗算了突利,阿史那思摩十分气愤,找颉利理论,颉利却不予理会,还撤了他的职,让他回绥北去,将恶阳岭交给了执矢思力。 李勣率兵猛攻恶阳岭,执矢思力眼看不济,向颉利求救,颉利让人将安康押上山头阻止唐军进攻,并以此要胁李世民退兵,李世民拒绝了颉利的要求并下令贞观长歌分集剧情介绍 第一个攻上恶阳岭的封为云中侯。李世民的强硬令唐军军心大振,李勣挑选死士从山后攀援而上,唐军两面夹击攻上了恶阳岭,从颉利俘虏营中逃脱的独孤谋也出现在出击的勇士中奋力杀敌。 恶阳岭一失,颉利的作战部署全部被打乱,他只得率部向阴山退却,准备与唐军相持再寻机反击,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他许以高官厚禄,让慕一宽回长安筹粮,遭到拒绝。 第32集 一计不成,颉利又生一计,他以将安康嫁给老乞丐相威胁,逼慕一宽就范,慕一宽只得答应。战争在继续,阿思那思摩率领一万五千精骑守在绥北,挡住了飞虎军预定偷袭颉利大营的道路,一场大雪却帮助了唐军,颉利认定下了这么大的雪,阴山小路一定被冰雪断绝,终于下令调阿史那思摩东进。 李靖亲率飞虎军进入阴山小道,却遭遇大雪封山,派人三次寻找出路未果,李靖只得黯然下令撤回,入夜,三千飞虎军不甘失败的歌声震响在山谷,引起雪崩,走出谷口的道路露了出来,李靖热泪盈眶率军东进。 阿史那思摩领兵赶到战场,慕一宽从长安筹来的军粮也快到了,颉利决定挥师向唐军发起反击。双方展开激战,唐军大部不支开始后撤,只有李勣死战不退,并且打起最后一面军旗向前冲去,这感染了各路唐军,他们纷纷杀回。这时李靖率军从阴山背后突然杀出,直取颉利中军大帐,颉利军大乱。 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群情振奋。唐军救回安康,慕一宽却因为资敌之罪下狱,李恪暗中唆使柴绍等上表追查慕一宽如何将军粮运到了前线。李世民不得不下令严查,岑文本洞悉李世民心意,推荐办事老成的郑仁基办理此案。岑文本劝李恪不要再纠缠此事,否则有违圣意,并告诉李恪,郑仁基曾有大恩于李勣,拉拢他就是拉拢李勣。 第33集 郑仁基奉调进京,接到审理慕一宽一案的圣旨,愁眉不展,聪明伶俐的女儿郑丽琬从圣旨中窥破天机,教父亲故意拖延审案时间。魏征不满郑仁基审案拖拉,亲自拿得随慕一宽进京运粮的颉利侍卫苏尼,苏尼供出事情经过,果然牵着太子,李世民向魏征吐露真情,说自己已经猜出是这个结果,慕一宽拚了性命太子拚了储位要救安康,自己对他们十分感激。魏征大为感动,主动上表请求宽宥慕一宽。 慕一宽回到家中,因为他出了事儿,地方官刁难窦乂,安康出面化解。安康请求父亲成全自己和慕一宽,李世民为了大局拒绝了她的请求,安康十分难过。 颉利带残兵向北奔逃,夜里在荒漠中宿营,他鼓励部下不要灰心,并向众人展示自己带出的财宝,告诉他们,有这些钱,他一定能东山再起,不料,当夜,见他大势已去的勃帖却趁他不备劫走所有财宝投奔了夷男。 第34集 夷男让勃帖带着从颉利那儿劫来的财宝四处收买颉利旧部,他向勃帖吐露野心,自己要做草原上的大汗并最终与李世民一争天下。颉利带着残兵继续北逃,最终被唐军擒获。李世民召集大臣宣布此事,全城一片欢腾。一直闲居在家盼着能重上战场的侯君集听到消息放声大哭,李恪趁机鼓动群臣向李世民进馋,李世民却对侯君集的心情十分理解。 颉利被擒,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去定襄安抚各部。阿史那思摩却领着几千残军遁入山谷,柴绍领兵封住山谷,在谷中却只发现了一些老马。李世民想重新起用侯君集,就以前线将领追剿阿史那思摩不力为由要在朝中选将,李恪鼓动段通出面,李世民不得不罢了起用侯君集的念头,让段通领兵出征。 长孙无忌一路见到草原灾荒严重,又从李靖口中得知夷男正暗中壮大力量,似有野心,急忙返回长安,他路遇正被唐军押往长安的颉利,请他走下囚车,坐进自己的马车里。 第35集 长孙无忌向李世民进言,为解草原百姓的灾荒,必须尽快让他们移向内地。李世民召集众臣商议此事,魏征贞观长歌分集剧情介绍 第一个出面,用晋永康之乱的例子劝李世民不要内迁草原灾民,长孙无忌与魏征发生激烈争执。魏府管家卞思去听说李世民在内迁灾民的问题上没有采纳魏征的主张,十分担忧,魏征却告诉他自己这是在反谏,其实自己原本想劝太宗内迁灾民,但长孙无忌已经提了,他知道朝中反对此议的人很多,所以就用“反谏”的法子,让李世民靠否决自己一人之议,来阻止更多人的人反对内迁灾民的计划,以免拖延了时间,救灾不及。 李世民封突利为王,并允许草原灾民南迁,令突利十分感动,夷男却拒绝南迁而索要颉利故地,李世民为了大局,再次退让,答应了他的要求。不甘心失败的阿史那思摩想出了袭击长安的奇计,他让自己的残兵混在灾民中南下,自己来到长安打探虚实。 颉利解到长安,如何处理他在唐朝廷再起争议,长孙无忌请李世民宽大为怀,许多大臣却建议杀了颉利。 第36集 为杀颉利还是保颉利,朝中争议很大。魏征决定在朝堂上劝李世民杀颉利,令卞思去不解,魏征告诉他,颉利为了与李世民争天下,多年来一直对唐用兵,引发彼此仇恨,现在国家统一了,要使双方百姓都知道李世民冰释仇恨的决心,自己一定要演一出“假谏”的大戏。 李恪动员李泰一起上奏请李世民下令杀颉利,李泰假意答应,可暗地里却察言观色,准备看李世民的眼色行事。李世民在朝堂上对群臣晓以大义,下令不杀颉利,魏征以死相谏,轰动一时。李泰私下里巴结长孙无忌,请他往酒肆共饮,长孙无忌醉后感叹如果李承乾像李泰这么有天份,自己就会轻松许多。 侯君集外出打猎,误了回城的时辰,只好到城外破庙安歇,巧遇化装成书生的阿史那思摩,长于相术的阿史那思摩给他算命,预言了他的结局。侯君集的家将烤熟了猎来的野兔,却被突然涌上的饥民抢走。大量饥民的出现,让侯君集顿感不妙。 次日城门大开,无数饥民涌入长安,混乱中长孙无忌被劫走。 第37集 李世民带人到城中巡视,告诉众臣,这么多饥民悄无声息地到来一定不是一般灾民,更像是有高明的将领在后面操纵,他严斥众臣骄傲,失去了警惕,要选一位大将将藏在灾民中的颉利余部打出城去。众人阻拦,却又没有人敢出来担当这个重任,只好同意。 李世民召见侯君集,君臣推心置腹,李世民将退敌之策交给侯君集,让他在城外设二十里粥棚,引饥民出城,涸泽而渔。阿史那思摩与抓来的长孙无忌对弈,信心百倍,就等着天黑放火起事,不料饥民却被吸引到城外喝粥,城中阿史那思摩的人马失去掩护,见自己的奇袭计谋被识破,阿史那思摩万念俱灭正要自己,李世民赶来劝阻,被阿史那忠刺伤,侯君集要杀阿史那叔侄,被李世民制止。 第38集 李世民受伤,群臣激愤。李世民接见阿史那叔侄,晓以大义,二人心有所动。岑文本来报告李恪想利用民心杀死颉利的消息,李世民赶到现场制止,下令囚禁李恪等人。阿史那思摩与颉利相见,颉利狂态毕露,将失败的罪责全部归咎他人,令阿史那叔侄二人十分失望。 李世民送阿史那思摩回草原,临行前,李世民说起不是自己识破了阿史那思摩的奇计,而是上天托梦给自己,并说阿史那思摩的计谋凡人是无法识透的,阿史那思摩要走,李世民亲自为其牵马。阿史那叔侄十分感动,半路折回,表示归顺之意,李世民大喜,予以重任。 岑文本去看望囚禁中的李恪,李恪斥他出卖自己,岑文本十分失望。李泰乘机收容李恪旧部,拜望岑文本,向他示好,岑文本决定将计就计,谋一局大棋。 第39集 李世民去北苑看李恪,李恪死不悔改,并与父亲言语顶撞,几个死党也争相效死,李世民表面上严斥,暗中却称李恪性子很像自己。众人都要李世民严惩李恪,李泰却听从岑文本的建议上奏保李恪,李世民借李泰的奏章说事儿,开释了李恪只是贬他为郡王。 为了不让李恪再惹事生非,李世民决定让李恪与阿史那云成亲,并迁往定襄,永不许回京。阿史那思云随突利进京,在长安城外突遭蒙面杀手围攻,突利震怒以为是李世民暗中暗杀他,阿史那云制服为首的刺客,挑开面纱一看,大吃一惊,竟是李恪家将安黑虎。 安黑虎吐露实情,说李世民决定让李恪成亲后去定襄,永不回京,部下们不忍见他的抱负无法实现只好出此下策。为了成全李恪,阿史那云向李世民陈情,自己曾遭施罗叠抢亲,不宜再嫁到皇家,李恪追到驿站,突利告诉他阿史那云已往西去寻施罗叠,李恪悲痛欲绝。 夷男得寸进尺,提出要陇西之地,并且称汗,为了大局,李世民一退再退,并希望安康出嫁能使夷男回心转意。 第40集 安康嫁前,李世民特意让众定襄回来的骑兵在白鹿原举办赛马会,赛场上夺得第一名的竟然是独孤谋,独孤谋没死让李世民和安康十分意外,独孤谋请求做一个侍臣随公主出嫁。收罗了不少颉利旧部的夷男野心膨胀,准备以迎亲为名带全军南下,以公主为质,夺占白龙关,割据河西十三州与李世民分庭抗礼。 侯君集和阿史那思摩以护亲史的身份送安康出嫁,阿史那思摩先到夷男营中联络,夷男百般利诱,想让他出任自己的大将军,阿史那思摩严辞拒绝,并割耳明志。侯君集从种种迹像中判断夷男要叛唐,果断地让独孤谋护送公主回京,自己领两千多人抢占白龙关,与夷男周旋。 一场苦战,眼看白龙关不保,奉密旨领大军北上的长孙顺德突然率大军杀出,击败夷男,救下重伤的侯君集。 第41集 知道侯君集重伤的消息,李世民十分着急,亲自去御药房督促太医给他备药,听说药方中有一味龙肉,他就自己割肉,让御医送去。安康去见慕一宽,慕一宽大为意外,二人劫后重逢,感情更浓。侯君集归来,李世民亲往郊外迎接,君臣站在颉利当年留下的拴马桩前感慨万千,告诫皇子们不要忘了江山来之不易。 海棠难产,母子只能保下一人,长孙皇后力主保下海棠,侯君集至为感动。李恪幸灾乐祸,假意来看望,送上一盒杏,往海棠伤口抹盐。关中大旱,李世民下令奖励打井修渠抗旱,一个月后又亲往郊外巡视,了解到自己下令打井修渠一个月了,百姓还不知此事,他十分忧虑,召来钦天监袁天罡,了解到关中可能一百五十天不雨,为了安定人心,李世民下旨让袁天罡隐瞒实情。 第42集 李世民召集重臣,告诉他们百姓还不知朝廷奖励打井修渠抗旱,严斥朝廷官员办事拖拉。李世民还告诉大臣们已有灾民开始经潼关东逃,并责问为什么不封关堵住流民。房玄龄说那是怕秋后流民太多难于疏导。李世民给大家算了笔帐,表达抗旱的决心,下令封堵潼关,并颁布诏令,说旱龙一百天必走,若不走,朝廷一定开关让百姓出去逃荒。 海棠密见李恪,对李恪前番对她的伤害还以颜色,她告诉李恪,那个在他的折磨下没能生下的孩子正是李恪的骨血,李恪本有一次得到天下的机会,却自己把它毁灭了。李恪如梦方醒,深感绝望之余决定去寻阿史那云,李世民派独孤谋去追。独孤谋拿出杨妃血书,劝回李恪。 打井的事进展甚慢,原因是钱贱米贵,逃荒的灾民又和潼关守军发生冲突,李世民决定改赏钱打井为征粮打井,这是一件得罪权贵的事,没人原意出面经办,岑文本推荐了李恪。李恪去找岑文本,斥他是在泻私愤,岑文本出言相激,李恪带着岑文本的恨意,决定承担下此事。 第43集 李恪雷厉风行,打井修渠进展迅速,可是征粮却遇到困难,他亲自到大户家中征良。云骑尉秦甚正在吃饭,听到李恪到来,忙让家人撤去酒肉,往桌上放上糠菜,慌乱中将手中鸡腿扔在桌下。李恪初被蒙蔽,出门时却见秦家之狗叼着一只鸡腿,十分震怒,决定对大户门强征,他请来长安富户,众人一起哭穷,李恪揭穿了他们,决定不交粮的就去修渠,众大户只得交粮,李世民听说此事后,连夸这个鸿门宴摆得好。 打井修渠已到尾声,粮食只征到一半,原因是有二十几户王公贵戚拒绝交粮,领头的是李世民的弟弟鲁王李元昌,李恪亲自带人到李元昌粮昌中搬粮,霸道的李元昌企图阻止,李恪情急之下打了自己的叔叔。有了粮食,水渠修成,百姓向李恪呈上引来的渠水,李恪心中感慨不已。李元昌告到宫中,李世民严斥了自己的弟弟,下令升李恪为亲王。 第44集 李恪封了亲王,却无一人来贺,他十分感伤。百日之期已到,天却未将滴雨,李世民按约打开潼关,他亲自去巡视,却不见一个逃荒的难民,因为有了水井和渠道,没有雨,百姓也不心慌了,长孙无忌说龙王现身了,不是在龙王庙而是在宫中。 抗旱诏令不能及时下达的事提醒了李世民,他意识到朝中官吏太冗多,人浮于事,不利于国家,提出要并省官吏,几位重臣谁都不附和,一向言听计从的岑文本还提出反对。李世民召长孙无忌商议,长孙无忌道出了个中原委。李世民决定另辟蹊径,用武官来治文官,他任用侯君集为吏部尚书,辅助房玄龄并省冗吏。 一心想掌握兵权辅佐太子的侯君集不想改任文官,张玄素向他点破玄机,侯君集恍然大悟,去吏部赴任。履职后,侯君集经手的第一件事是铨选三个大县的县令。他亲自带着十个备选官吏去见李世民,李世民亲自考问后对这十个人都十分失望,侯君也颇感尴尬。 第45集 侯君集先降了负责铨选这批官员的官员吕品相三级,接着又亲自荐其他复了原职,再次主持铨选,吕品相感恩戴德。再次铨选的结果,李世民十分满意,侯君集很快在户部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朝廷要并省官员,牵动了各级官员的心,在工部任职的长孙冲向父亲长孙无忌提出请他出面说话保住自己,遭到训斥,他只好让妻子长乐公主去求太子。家境清寒的工部郎中王子廷借了五百金买了王献之的字,谎称是家传之物求房府家人房升献给房贵爱,请他为自己说话。酷爱王氏书法的房遗爱偷听父亲房玄龄与岑文本的谈话,以为并省的方案是四中裁一,大考中列为良等王子廷不在被裁之列,就收下了礼物。 李世民召房玄龄与侯君集议并省官员的方案,最后采纳侯君集的意见四中裁三,消息传来,王子廷如遭雷击,他向房升索要那幅字未果,因无力偿债,只好投河自尽。众官员借机聚在王子廷灵堂上闹事,侯君集去谒灵,向王妻递上自己半年俸禄,却遭到痛骂。 第46集 李世民在朝堂上召集重臣议事,李恪受李泰挑唆,指责侯君集徇私,把长孙冲的大考等级必成了优列入留用官员,李世民当场出示侯君集开列的留用官员名单,上面并无长孙冲之名,却将权万纪列在第一名,李恪再无话可说。房玄龄以过激的方案已逼死人命为由坚持自己主张,侯君集情急之下,点破王子廷之死是房遗爱造成,并出示证据,房玄龄大感意外,摘下乌纱退下。李世民向重臣们怒斥了那些聚在王子廷灵前闹事的人,宣布采纳侯君集的主张,并让岑文本去劝散灵堂里的官员。 岑文本在灵堂前义正辞严的一席话劝退了众人,李世民召他进见,一方面夸奖他,一方面又指出要给被并省的官员一条出路,安排这些人任散官,可以享受俸禄,并将这个人情卖给了岑文本以维护他在高门大族里的威信,令岑文本十公感动。李世民又到房玄龄府中去劝他回朝,房玄龄说朝中有人传言侯君集想做仆射。李世民夜召侯君集试探其心意,侯君集拒绝了出任仆射,并大赞房玄龄,让李世民安排躲在幕后的房玄龄大为感动,与侯君集尽释前嫌。李世民当场令侯君集参议政事,成为宰相级的重臣。 第47集 安康回长安后,与慕一宽再续前缘,长孙皇后甚感忧虑,她向李世民说出自己的心思,认为淑妃临死将安康托付给自己,自己不能看着安康嫁给商人,长孙皇后所陈符合宫庭礼制,李世民也无可奈何。 长孙皇后相中了独孤谋,将他调到后宫出任侍卫总管,希望能撮和他和安康。安康却仍然不改初衷,暗中出宫与慕一宽私会,长孙皇后召来窦乂,恳求他阻止慕一宽继续与公主往来,窦乂无奈只能答应,向安康诈称慕一宽去了广州,却被安康识破。 安康把进宫密商的窦乂堵在皇后宫中,逼问事情原委,窦乂为了维护皇后,只好撒谎说慕一宽早有婚约,安康如闻雷击。 第48集 安康向李世民请求,让他降旨令窦家退去慕一宽的婚约,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的坚持下,最终没有同意安康。安康到东宫向李承乾和海棠哭诉,李承乾去绮云宫恳求母亲成全妹妹,反遭痛斥。 安康不甘心失去心上人,她决定去窦府找出慕一宽,她寄希望于慕一宽不会屈服,自己能挽回爱情。慕一宽听到安康呼唤自己的声音,要冲出密室去见心上人,窦乂情急之下脱口而出喊了慕一宽一声殿下,慕一宽大惊。 窦乂向慕一宽吐露实情,原来慕一宽竟然是前隋皇孙,窦乂向慕一宽晓以利害,告诉他一个前朝皇孙暴露身份可能带来的灾难,慕一宽深为所动,决定亲自向安康撒谎,拒绝了她的恳求。气恼之余,安康屈从长孙皇后,嫁给了独孤谋。 第49集 安康出嫁,慕一宽难以平抑心中的苦痛,削发为僧,安康听到消息,才洞悉慕一宽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她来到慕一宽修行的寺庙,劝慕一宽回心转意,自己愿从头再来,独孤谋赶来,痛骂慕一宽。当天夜里慕一宽的草庐被大火吞噬,慕一宽从此销声匿迹,安康怀疑此事系长孙皇后所为,从此对她产生嫌怨。 北方已经平定,朝廷正准备调定襄的唐军回朝。李靖突然得到张宝相的奏报,说夷男派五万大军袭扰,自己率军消灭其前部万余人。李靖等向李世民上表为张宝相请功,提出准备调集五路大军西征,李世民同意了他们的计划并开始筹运军粮。 李勣包抄夷男派来的袭扰部队,发现敌人实际上只来了五千人,张宝相的所谓白道大捷纯属子虚乌有,急报李靖,李靖严斥了张宝相,准备向朝廷禀报事情真相。李勣道出了心中忧虑,担心朝廷追究,暗示李靖将错就错,李靖不忍部下受到惩处,决定隐瞒真相,继续西征。 第50集 李世民却很快得到飞虎军中传来的密奏,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他对前线有些不放心了。派长孙无忌去定襄以劳军为名处理些事,同时派李恪去给突利祝寿,并给柴绍带药。以观察诸将的反应。 李恪在北去途中遇到了随父亲运粮的郑丽琬,河水暴涨,眼看决堤,郑丽琬让父亲向决口处投下五千担军粮,以保住仓中的二十万担军粮,郑仁基不敢作主,李恪令他按郑丽琬的主意行事。李恪与郑丽琬对弈,大输三十子,他感到不可思议,与郑丽琬相约再弈。 长孙无忌到了李勣军中,了解白道大捷的实情,李勣得知李世民已知实情,担心朝廷猜忌他和李靖,先告李靖一状以让朝廷放心。长孙无忌抚慰李勣一番,这才去见李靖。 第51集 长孙无忌见到李靖,向他转达圣意,召他回长安升任右仆射。李恪来到突利营中,专程走到阿史那云住过的营帐中,心中无限感伤,柴绍赶来见他,告诉他张宝相谎报军情的事儿,李恪认为这是一个打击太子的机会,让柴绍派人将事情告诉跟李靖和房玄龄有隙怨的萧瑀,借刀杀人。 李靖就要离开定襄,他召来张宝相,向他传授兵法,告诉他做大将的最重的就是要忠,令他解职随自己进京请罪。李勣为李靖送行,李靖好像对他背后告自己十分恼怒,当面斥责了他。李靖与长孙无忌回京途中路过泽州,遇到县里捕快梁豹子捉拿反对提前征粮的百姓,捕快当街偶打县民裴家鼎等人,县中助教马周出面喝止,梁豹子下令将马周等拿到县衙,将一旁观看的长孙无忌李靖等也一并拿下。 在县衙里,长孙无忌怒斥县令崔贤,崔贤要打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掏出所带印绶,崔贤大惊失色。泽州刺史赵士达是李靖旧部,他外表忠厚,实际却是个贪官,他穿着破衣烂衫求见,一面自责一面大倒苦水,并当场表示要免崔贤之职,李靖为其表面的清廉和忠厚所蒙蔽。 第52集 长孙无忌和李靖离开泽州,二人对马周十分欣赏,嘱赵士达重用,赵士达满口答应,调他到州里任助教。赵士达阳奉阴违,一回头就收取崔贤的贿赂,让他官复原职。裴家鼎的姐姐绿袖对马周暗生爱慕,为其补衣,却在衣服中看到了马周为她写下的情诗。 马周知道自己太过贫寒,没有勇气向绿袖求亲,绿袖却暗示马周自己爱才不爱财。赵士达决心把马周赶走,他故意让崔贤将马周借去督运石料,明着是要给马周一个立功升职的机会,暗中却对他大肆刁难,马周决定弃官去长安赶考,绿袖以盘缠相赠。 得知所谓白道大捷真相后,萧瑀请李泰与自己一起向朝廷请命严惩李靖,李泰心里想借此机会削弱太子,又有些拿不定主意,去请教岑文本,被岑文本劝阻。他告诉李泰,皇帝对李靖的感情非同一般,这点事动摇不了李靖。 第53集 萧瑀等向李世民上奏,说李靖图谋不轨,李世民果然大怒,斥责萧瑀等不怀好意。李靖即将回到长安,李世民决定在郊外举行欢迎大典。岑文本提醒他萧瑀不会甘心,说不定会在仪式上闹事,李世民听从岑文本的意见,以巡视防务为名,到潼关迎接李靖。 李世民在潼关等到天黑才等到李靖,他请李靖与自己同车回长安,让李靖十分感动。萧瑀带着一群谏臣在顺天门前阻拦李世民,李世民当众陈述李靖的功绩,令人将萧瑀拉开,清出道路,携着李靖的手进宫。 李勣率大军班师,他先去探望恩师郑仁基,给郑丽琬带去一颗缴获的珠子,一贯清廉的郑仁基拒绝了这份厚礼。柴哲威从父亲的军营赶来,向李恪透露诸将正在密谋请皇帝同意实行募兵制以保全兵权,并说军中东宫势力最大,事情若成,太子得益最大,李恪却认为此事会引起皇帝的不满,他决定暗中让柴绍力促此事,让父皇对东宫生恨。 第54集 李勣回到营中,柴绍等迎上逼他在请求朝廷行募兵之法的奏章上署名,并告诉李勣,他们准备在当夜皇帝慰劳班师诸将的盛宴上将奏章呈上。李靖知道个中厉害,假醉回到后帐,心急如焚,最后他决定署名,同时向皇帝告密,他写了密奏,托郑丽琬通过安康公主传入宫中。 郑丽琬求见安康,安康因为慕一宽之事深恨皇后,不愿进宫,郑丽琬苦苦相求,安康记着郑家父女当初审慕一宽资敌案时的好处,最终答应帮助她。安康带郑丽琬进宫,她向李世民递上密信,李世民大惊。夜宴开始,李世民先发置人,抢在诸将上奏之前当众宣布自己主张要行募兵之法,免去了一场争议。宴席间气氛热烈起来,太宗与群臣共舞,撞倒蒙面的郑丽琬,对她心生爱慕。 次日太宗将李泰心腹张亮调到长安出掌右卫军,李泰从张亮的口气出听出了一些不寻常,他夜访岑文本,岑文本向他分析政局,告诉他皇帝提出行募兵之法实是不得以为之,建议他写一道奏章阻止此议,将皇帝想说而不方便说的话说出来。 第55集 李恪的奏章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武将与文臣在朝堂上展开激辩。李世民假装严斥李泰,说自己不能负刚刚班师的诸将,他下令将李泰解往北苑囚禁三日,并下令将他的奏章抄写上一千册,发给文武官员共议。 三天后李泰被放回,心腹杜楚客与他议论此事,疑心岑文本与李恪藕断丝连,给他出的这个主意是在害他。李世民却突然召见李泰,与他议论汉文帝与汉武帝的得失,流露出对李泰的欣赏,李泰喜出望外。 因为要行募兵之法,班师之军无法散去,各营争粮。李世民领重臣到国库巡视,见存钱已不多,下令提前征粮二成。李世民带着李靖等到郊外巡视,亲眼目睹百姓生活困窘,李靖十分痛心,这时又传来泽州晋城县民因为征粮的事儿生变的消息,李靖终于开口请李世民罢募兵之议,将班师的军队解散,并表示自己亲自去劝说诸将。李世民十分高兴,他也同时提出要厚待失去兵权的诸将,为了给从战场回来的诸将腾卫子,他甚至下令将自己在禁卫军中任职的女婿都解职回家。 第56集 李世民派郑仁基去泽洲查访县民闹事一案,岑文本夜访郑宅,给他提供线索,将晋城县丞章伯毅的举报信交给了郑仁基。听说钦差就要来查案,崔贤找赵士达商量对策,赵士达授意他抓住领头闹事的裴家鼎,同时封住章伯毅的口。 崔贤领差役在裴家设伏,将他们一家人都抓了起来,为了巴结赵士达,他将绿袖抬往刺史府请赵士达“审问”,赵士达表面拒绝,暗中却接受崔贤安排到青楼霸占了绿袖。郑仁基来到泽州,从帐薄中没有查出问题,他故意装傻,按赵士达安排日夜查帐,然后暗访章伯毅。 在暗访中,郑仁基遇到差役追拿不忍横征暴敛想逃走的县民,得知章伯毅已被害死,他动员百姓去县衙击鼓鸣冤,又亲自赶到衙中审案,他带着大家开棺验尸,发现棺中并无章伯毅的尸体,却藏着一本晋城县的钱粮簿子。 第57集 在铁证面前崔贤不得不认罪,这时章伯毅从人群中走出,原来崔贤授意都头和仵作害死他,但他们也不忍好人受害,暗中相助,将他救出,为了防止证据被崔贤抢走,才将帐簿藏在墓中。郑仁基欲离开泽州回京复命,赵士达一面送匾相谀,一面点破崔贤是李泰的人,暗示郑仁基网开一面。送走钦差,赵士达去会绿袖,不料已被妒心甚重的四夫人窥破秘密,逼青楼将其卖给了人贩子。 李泰请岑文本出面替崔贤说情,岑文本却劝他主动请李世民杀了崔贤。李世民在朝堂上让群臣商议如何处理泽州之事,李泰按岑文本指点做出一副大义灭亲的样子,博得李世民赞赏。李承乾向李世民撒谎,否认自己参予过众将行募兵之法的密谋,已掌握情况的李世民对他十分失望。马周到京城去长孙无忌府求见,却遭到相府管家冷落,流落街头。 第58集 马周无钱买包子遭小二奚落,路过安康欲出钱买包子相赠,却被马周拒绝。三味肆开业悬赏征联,马周与进京赶考的书生闵国器各书一联,搏得众人喝采,地痞抢走赏钱,并殴打马周,被巡待的常何制止,安康以马周与常何是同乡为由令常何收其为门客。 出于对太子的失望,李世民提出让李泰入武德殿读书侍驾,房玄龄等阻止,李世民不听。长孙无忌当着众人的面赞同了李世民,事后却说李世民不该废长立幼,李世民道出苦衷,他担心太子太弱无法承担天下重任,想用此法激他上进。 被解职赋闲的独孤谋不甘无所事事,请安康为自己谋一官职,安康拒绝。侯君集欲召集东宫的人劝阻皇帝,安康拦住了他,她去见李恪,说出其中利害,一向与太子不睦的李恪害怕李泰得势,进宫劝谏,出言不逊,李世民下令痛打,遇魏征进宫奏事,魏征上前劝阻。 第59集 魏征与李世民激烈争论,说出了人心才是决定谁能继承天下的道理,李世民不得不下令罢李泰入武德殿之议。长孙皇后得知事情是安康幕后操纵,十分感激,暗令侯君集给独孤谋谋个职位。没能进武德殿,李泰十分失落,岑文本点破玄机,李泰情绪转好,愈发佩服他。 府兵散尽,几个大将争夺左卫大将军之职,李恪的心腹想替柴绍争此职,李恪却下令大家都推荐李勣。安康窥破李世民对郑丽琬心有好感,领她进宫蹴鞠,想撮合二人,以报长孙皇后夺爱之恨。李世民见到郑丽琬,球兴大发,连蹴六盘。 宦官景明提醒长孙皇后要挡住郑丽琬,免得被她夺宠,长孙皇后却反而向李世民提出纳郑丽琬为嫔,李世民连夸长孙皇后大度。张亮想谋左卫大将军一职,李泰见李恪的人都在举荐李勣,悟出其中道理,让属下也举荐李勣。朝议此事时,众人一齐举荐李勣,李世民却力排众议,令李勣出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勣大为失望。 第60集 失望之余,李勣大醉,李世民去探望,道出自己的心思,是为了怕李勣陷进皇子纷争,损大唐一柱,李勣欣然赴任。李承乾忌妒李泰受宠,决定参合张亮为迎天子东巡,指使部下修洛阳离宫太过靡费,张玄素担心皇帝不高兴,决定由自己出面上奏。 果然爱面子的李世民对张玄素的上奏极为不满,他怒斥张玄素,一向和张玄素不睦的魏征却站出来为张玄素说话,用更厉害的语言责怪李世民,李世民震怒要杀魏征,被众臣劝阻。李世民气得一日未尽食,长孙皇后身着朝服相贺,向他陈述主明臣直的道理,李世民悟出自己不该生气,下令向群臣求谏。 收到的谏书却让李世民十分失望,只有常何的奏章指出了他的二十项过失,其它奏章都是一片阿谀。李世民得知常何奏章系马周所写,一天内四次请他,与之对论,对其才识十分赏识,任其为御史。 第61集 李世民在朝堂上大赞马周,当众下令将几百份阿谀之文抬去沤肥,并命诸臣再写奏章指责自己执政的得失。魏征问李世民是否真心纳谏,李世民说自己当然是真心纳谏。魏征当众呈上一道奏章,说的却是郑丽琬的事儿,原来,魏征听说郑丽琬早已许给平民子弟陆爽。 李世民了解到事情真相后,他还是顾全大局,下令退婚,并治郑仁基欺君之罪。听信道士之言,一直认为自己只能嫁给天子否则克夫的郑丽琬十分悲痛,向魏征告状的陆爽得知郑仁基入狱,十分自责,真的自尽而亡,大家都有些相信道士的谶语了。 郑丽琬向李世民求情开释父亲,李世民不允,安康指点她请李勣上表,果然李世民放了郑仁基。豪门子弟忌恨马周,要捏造罪名告他,马周心灰意冷向安康辞行,安康让独孤谋派人暗中将几十封诬告马周的信投到御史台,李世民见到那么多诬告信,大怒,反而连升马周三级。 第62集 闵国器不接受马周资助,为谋果腹,到酒肆卖卦,被李淳风点破自己三年不第的原因是出身贫寒。长安发生蝗虫虫害,李世民让皇室参加灭蝗。李治路遇饿昏在地的闵国器,以重金买下他的字,闵国器向其献灭虫之方。 李世民从李治处听到闵国器是个人才,要召见他,闵国器路遇被卖往百花楼的绿袖,对其一见倾心,绿袖已改名如画,闵国器为睹如画一舞,竟让李世民等了半个时辰。李世民与之问中,心中欣赏其才识,欲授之以官职,闵国器拒绝了,坚持要考科扬名。太宗问他为什么三次不第,闵国器说那是因为考官有眼无珠,太宗为锉其傲气拂袖而去。 长安因蝗灾,粮价飞涨,不少大臣主张取消当年科试,李世民力排众议,将科考改在洛阳举行,自己亲往为国家选才。 第63集 在考生的名录中没有发现闵国器的名字,李世民十分意外。金榜放出,一位屡试不第的老考生当场因绝望而死,一怒之下闵国器揭下金榜,当众向李世民上申诉科场按门第取士,太不公平,李世民问他有无证据,闵国器说自己就是证据。原来他冒高门子弟之名考中了头名进士,李世民震惊之余决定重新阅卷。 闵国器向如画道别吐露真情,如画却仍然思念着马周,到处寻找他的下落。如画请老鸨派人去泽州打探父兄消息,老鸨表面答应,却指使伙计假传消息说如画父兄已死,让其死心。丰收宴上,李世民让李泰代表自己向使臣们敬酒,被弟弟夺去风头,李承乾十分痛苦。 李世民到凌烟阁怀念死去的功臣,安康吐露自己对慕一宽的怀念之情,李世民让她画慕一宽肖像藏在这里,思念时就来坐坐。 第64集 李承乾为了重新得到太宗宠爱,上表请李世民封禅,却遭李泰、魏征等人阻止,李世民也认为虽然国家比以前的日子好了,但仍然不很强盛,需要节俭,点出创业难守成更难的道理,下令各部司检查施政中的不足向他奏报。 户部奏报时,李世民指出了由于社会安定人口增殖存在的问题,即狭乡人多地少,朝廷无法授田,而宽乡地广人稀,土地大量荒芜,决定派李泰主持狭乡迁宽之事。李承乾怕李泰势力膨胀,对此十分不安。 安康公主暗中活动,劝李恪出面阻止,李恪一开始不肯,后来被安康的话打动,决定听从她的意见。李恪表面支持李泰,李世民令其协助李泰办理狭迁宽的事情,李恪却提出把朝中权贵也迁往宽乡,这明显要得罪权贵,让李泰左右为难。 第65集 李泰怕得罪权贵,自残退出,李世民将此事交给太子办理。李承乾也同样面临权贵动迁不易的难题,安康又去探视领头反对迁往宽乡的权贵鲁王李元昌,一番话打动了他,他为了支持太子,带头迁走。 赵士达为了谋得京兆尹的位置四处走动,他听说长孙顺德在李承乾和李泰两边都能说上话,就一力巴结,长孙顺德初不愿出面,后来禁不住美色,答应替赵说话。赵士达为了防止已经出掌御史台的马周坏他好事,又向他示好。 第66集 赵士达举荐闵国器为泽州司马,一直想揪出赵士达这个贪官的马周决定将计就计,想让闵国器去泽州帮自己搜集证据。长孙顺德领着赵士达去东宫送礼,李承乾见礼物太贵重,认定赵士达是个贪官,想拒绝,侯君集却怕拒绝了这份礼就拒绝了一份投效之心,让他收下。 长孙顺德请李泰出面向李世民推荐赵士达,李泰看出赵是李承乾一伙的人,不愿意出这个面,但看在长孙顺德的面子上也不坏他们的事儿。没人向皇帝说起这事儿,事情还是难办成,长孙顺德建议赵士达去找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的安康公主,因为独孤谋就是泽州人。 赵士达去见求见独孤谋,带去其祖田里的两坛土,令安康大为感动,一向不让地方官进门的她还请他吃了午饭,并向太宗说赵士达是个清官。赵士达回泽州用欺骗手法,让百姓纷纷动迁,使泽州成为天下狭迁宽最快的一州,消息传来,太宗也十分高兴,下令表彰。 第67集 闵国器奉调泽州,途经长安,到万春楼去找如画,万春楼却早就关门了,他心中悲伤,将在黔州攒下寄托相思的红豆扔下,在雨中徘徊,遭人嘲笑,恰被迁往百花楼的如画看见,二人雨重逢,都是心潮澎湃,他们到万春楼去找回红豆,却遇到了马周。 闵国器终于知道了如画的身世。马周得知如画的身份,却不敢认她,闵国器十分生气,大骂马周无情,马周却道出了自己的苦衷,自己欠着皇上和公主的情,不能为所欲为。夜里,闵国器来到如画楼下,大声向她表白心中的爱,如画十分感动。 李世民派人将闵国器架到宫中,令他往泽州考查赵士达的为人。闵国器到泽州后,装成是一个贪官,赵士达觉得他与马周不是一路人,对其放松警惕。梁豹子得到了裴家迁宽乡后留在狭乡的土地,要拆上面的房子,与裴家鼎发生争执,裴家鼎到长安告状,说泽州狭迁宽之事弄虚作假,李世民派房玄龄和马周前去核查。 第68集 得知房玄龄要来视察,赵士达安排梁豹子在裴家旧宅埋下几罐铜钱,将裴父裴士典抓来,软硬兼施,诱他认罪录下口供,要挟裴家鼎。房玄龄和马周到泽州查案,裴家鼎为了救父亲,在二人面前说了假话,称自己前番是诬告。 闵国器也替赵士达一伙说话,令马周十分痛心,他去斥责闵国器,闵国器故意说自己不想做清官,只想享受。房玄龄回京复命,朝廷将派李治来验收狭乡迁宽乡之事,赵士达急于与李治攀上关系,得知闵国器与李治有旧,赵士达设下美人计诱其上钩。 第69集 闵国器将计就计,诈称李治梦中受神仙指点,要五千两黄金为其塑造金身,赵士达求官心切,答应孝敬。闵国器拿到这五千两黄金和赵士达写给李治的孝忠信,赶往长安向李世民举报,经过百花楼,却遇到长孙顺德垂涎如画美貌要赎她,情急之下,用这笔钱赎下如画。 如画知道钱的来历后,让闵国器不要赎自己,将钱交给朝廷,举报贪官,闵国器被她的话打动。一向以廉吏著称的赵士达居然用重金行贿,引起李世民震怒,李承乾和李恪的人争着推荐自己的人查案,长孙无忌为了平衡,推荐了和两家都有渊缘的长孙顺德。 安康追问李承乾是否纳贿,并劝他如果纳贿应向皇帝自首,李承乾想听从妹妹的主张。侯君集却阻止了他,他们去找长孙顺德,逼他设法让赵士达封口,安康得知后,愈加对太子的前途担心,向皇帝请求起用郑仁基出任泽州别驾,意在让他监督长孙顺德。 第70集 长孙顺德到狱中探望赵士达,赵士达拿出一纸供状,将自己的罪行交伐的一清二楚,其中涉及许多权贵。赵士达告诉长孙顺德自己已经派儿子赵元楷去了长安,自己如有意外,儿子一定会把这供状交给朝廷。长孙顺德怕牵出自己,只好打消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侯君集得到长孙顺德密报后为保太子,决定死保赵士达,长孙顺德向赵士达问计,赵士达告诉他只有设局以谋反之罪将闵国器扳倒,才有可能保下自己。长孙顺德从裴家搜出裴士典在旧东宫当乐工时用过的乐器,硬说这是谋反证据,裴氏父子屈打成招。 长孙顺德拿出裴氏父子口供,逼闵国器承认所谓谋反罪名,闵国器拒不认罪,长孙顺德从长安拿来如画当着他的面施刑,闵国器不忍如画受苦,当场认罪。郑仁基赴任,凭多年任职州县的经验,感觉这起所谓反案只怕有冤情。 第71集 泽州出了谋反案,李世民十分震惊,召群臣商议,魏征主张押解犯人赴京复审,侯君集以反贼是亡命徒为由反对,李世民决定别人就地看押,让侯君集解闵国器回京审理。魏征对李世民说这一定是冤案,李世民他告诉他如果这是一起冤案,只有侯君集能活着押回闵国器。 郑仁基清点府库发现里面多了数十万金,认定这是赵士达存放的赃银,他决定向皇帝密奏,因级别不够,郑丽琬建议他派管家先送给安康公主再转呈,不料送信人被长孙顺德抓住。长孙顺德决定设计将郑仁基、闵国器一起除掉。 长孙顺德的卧底在狱中鼓动牵连进反案的囚犯越狱,然后故意让郑仁基去阻止。闵国器识破了阴谋,阻止众人越狱,却被受了蛊惑的裴家鼎杀死,郑仁基也被混在囚犯中的卧底杀掉。众人冲出狱门遭长孙顺德伏兵掩杀,如画与裴家鼎侥幸逃脱。 这个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表面上听从侯君集的意见,要重处反贼,暗中却派魏征、李治密往泽州,他向魏征下令,不许再死一人。郑丽琬误以为是安康为保太子将父亲派去的信使除掉,她求岑文本为自己报仇,岑文本嘱她不要牵扯安康。 第72集 魏征、李治突然来到泽州,犯人们慑于长孙顺德一伙的淫威,却不敢翻供。为了帮助魏征和李治尽快突破案情,李世民下令将赵士达押回长安。侯君集的属下想尽办法干掉了赵元楷,对赵士达已无后顾之忧,侯君集决心杀掉赵士达彻底铲除后患。 侯君集恳求已出任刑部侍郎的独孤谋帮助太子,独孤谋念侯君集对自己的旧恩,又出于对安康的爱,最终同意带侯君集派的杀手进天牢。杀手在独孤谋掩护下对赵士达行刺,然后自杀,不料赵士达没死,情急之下独孤谋自己将赵士达杀死。 独孤谋供称自己是为防止赵士达越狱而杀死对方,张亮却说天牢有五道门,独孤谋明知对方是不可能冲出去的,还要杀他,定有阴谋。李世民知道女儿已有身孕,为如何处置女婿的事十分犯愁。 第73集 如画姐弟进京见到马周,说服他为泽州百姓申冤,这两个重要证人现身,使案情真相大白。李世民下令免去长孙顺德的官职,将其下狱,侯君集又要灭口,被安康劝止,她让侯君集安排人告长孙顺德贪渎避重就轻。 马周因为帮助如画姐弟告倒了长孙顺德担心安康会怨他忘恩负义,没想到安康反而建军义父亲升任他为御史大夫,马周感恩不尽。李世民让马周审理长孙顺德一案,马周果然没有把事情往太子身上深究。 长孙无忌以自己推荐长孙顺德为由请辞归隐,李世民让众臣吸取教训,宽仁慎刑。长孙皇后病重,她向李世民恳请,饶独孤谋不死,李世民答应了她,判独孤谋流三千里,安康得知后十分感动。 第74集 李世民以夷男进犯为由派侯君集经略西凉,长孙皇后从中看出皇帝已下定决心要废太子,房玄龄想出一计,让张玄素假意状告太子,并当着李世民与魏征的面与太子冲突,激魏征出任太子太师,魏征同意出任太子太师,李世民一时犹豫难断。 长孙皇后进入弥留之际,安康与她冰释前嫌,请来神医沙七百,沙七百却已无力回天。长孙皇后临终请求皇帝答应由魏征出任太子老师,并重新起用在泽州一案中有过失的房玄龄,李世民答应了。 岑文本与郑丽琬议论泽州一案的结果,岑文本点破太子一时没有被废不是因为他不肖得不够,而是因为他太过不肖,皇帝怕以此为由废掉他让皇室蒙羞。夷男勾结高昌王阻断西域与唐的联系,李世民力排众议决心讨伐,他召群臣商议军情,李承乾却整日饮酒,还在宫中亲自编排胡戏,李世民十分恼怒。 第75集 李世民与房玄龄商议军情,房玄龄担心夷男会利用唐军征高昌的机会南下,李世民却信心十足,下令放开门,任其来攻。为了早日回长安与妻女团聚,独孤谋在侯君集帐下拚命立功,安康写信斥他不爱惜性命。 侯群集带大军远征高昌,粮道被毁,只有两万跟着他走到沙漠中,群臣主张该让他撤回,李世民却坚持要打下去。独孤谋在前线被俘,太宗心中悲痛,却没有埋怨侯君集。侯君集带着五千人打到高昌,一举击败了敌人,救下了独狐谋。 夷男率大军偷袭唐朝,不料看似没有准备的李世民却迅速调集大军,一天之内将击败,他派使臣讫降。侯君集立了大功,李泰担忧他回朝后出任仆射,东宫东山再起,张亮却带来了侯君集在高昌纵兵抢掠的罪证,在铁证面前,李世民不得不将侯君集召回长安下狱。 第76集 李世民召见侯君集,道出自己不得不处罚他的苦衷,又点破泽州一案背后隐藏的秘密,侯君集才知道皇帝洞若观火,只不过是不忍处罚自己这个开国功臣。侯君集感激涕零,但他又追问李世民关于废立的传闻是否当真,李世民暗示自己为了大唐江山不得不做此打算。 群臣要求重处侯君集,李世民却力排重议,将其释放,并当众宣布这样的功臣只要不反,自己决不杀他。魏征到了病重,但担心李世民重蹈炀帝复辙,仍想写奏疏劝其不要废太子,李治受李世民之托来看望魏征,魏征窥破李世民心意,将保太子的奏章烧去。 魏征病故,李世民十分悲痛,背诵其《十渐疏》向送。安康追问李世民是不是要废太子,李世民说是太子自己要废自己,安康请父亲能够顾及父子之情,但李世民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却下决心要将李承乾谪出东宫。 第77集 李世民决意废储,李承乾心灰意冷,海棠劝说侯君集召集旧部逼李世民退位以保太子,侯君集出于对女儿的爱,招集旧属密盟。李佑指使纥干刺杀李泰嫁祸太子,不料事败纥干刺杀李泰未遂,反倒被擒。李佑起兵造反,被李世民派兵平息。 纥干被擒,让李承乾十分害怕,海棠逼使父亲和丈夫在东宫设伏,以太子生病为名,诱李世民探望,然后实行兵谏。安康前去劝阻,被侯君集软禁。李世民得到独孤谋的报告,不顾众臣劝阻,赶到东宫。 侯君集让李承乾硬起心肠,自己派心腹召集各旧部赶到东宫,结果诸将都被堵在营中,只有屠长贵领部分飞虎军旧部赶到。李世民来到东宫见到李承乾,劝他悬崖勒马,东宫四面都是伏兵,形势十分危急。 第78集 李承乾与李世民父子相向,李承乾道出积郁多年的怨恨,让李世民大感意外。安康挣脱束缚劝李承乾不要不忠不孝,侯君集却现身,让李承乾要硬起心肠。李世民希望侯君集回头。侯君集不听,令屠长贵拿下李世民,却不料屠长贵竟然是李世民的忠实部下。 叛乱被粉碎,李世民召归隐多年的长孙无忌和一直倾向于太子的房玄龄主审这起反案。李世民不忍侯君集受刑,亲自在宫中审讯他,说起两人的生死交情,李世民泪如雨下,侯君集也悔恨交加。 李泰欲置李承乾于死地,以扫除自己的后患,李恪却以保太子为名,竭力收罗太子旧部,郑丽婉奉岑文本之命去劝他,他却不听。李世民向众臣求情,请大臣们放李承乾和侯君集一条生路,但朝臣都不同意。 第79集 安康向李世民点破,只有杀侯君集,朝臣们才会放过太子。李世民心中万分痛苦,但仍不得不做出决定,暗示房玄龄劝侯君集自尽。房玄龄到狱中,一席话说得侯君集羞愧万分,撞墙自尽。 李世民在朝堂上历数李承乾的旧功,感动了众臣,那些主张杀死李承乾的大臣不再开口,李承乾得以不死,李世民将其谪往黔州。李承乾一家离开长安,只有安康前去相送,兄妹生离死别,安康无限伤感。 李泰召集党羽庆贺李承乾被黜,岑文本暗中派人将此事传到宫中,李世民得知后十分愤怒,他不动声色,到李泰府中试探其心意,李泰一为表示自己并不念恋权位,只是一心为大唐做事,竟提出要杀死自己的幼子以证明心迹,让李世民看透了他的虚伪。 第80集 已经老迈的李靖登门拜访李勣,令李勣大感意外,李靖表明心迹,李勣这才知道李靖早就窥破他当年向李世民举报李靖的用意,却故做不知,李勣既佩服又感动,李靖劝他不要走错路,毁了大唐一柱,并指点他去向长孙无忌问计,长孙无忌点破晋王李治将是新的太子。 李世民召众臣议立储之事,许多人举荐了李泰,不想岑文本却当众揭发这些举荐信均是李泰指使,李世民又揭露李泰心腹张亮养契子的罪行,当场下令将李泰囚于北苑,李泰这才明白岑文本投靠自己的真实目的,太宗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新太子人选——晋王李治。 李治当上太子后,赵恭存让他先去拜访张玄素,请教废太子的教训,张玄素告诉他要做好一个太子需要不党不私,赵恭存深以为然,为了拒绝李世民亲自安排的高官,他自己给自己栽赃,李治一怒之下将其逐出府外,次日才想清楚赵恭存的用意,想追回自己的老师,却遭到拒绝,赵恭存的高风亮节让他十分感动。 第81集 为了培养新太子的才干,李世民将重要的大臣全部安排了东宫的相应职位,只有岑文本没有挂名。李世民召见了他,与他推心置腹地长谈,点破了岑文本委身李泰阵营的真实用意,又正式任用他为中书令。 终于当上了宰相的岑文本却没有能在相位上呆多久,已经心力交瘁的他倒了下来,明白了一切的李恪来到他病床前忏悔不已。李承乾病死在了黔州,消息传来,李世民十分悲痛,安康前去劝慰。 入夜,安康看到一盏孔明灯,她循灯来到译经楼,意外地看见了正在为李承乾念安魂咒的慕一宽,这才知道慕一宽没有死,当年的大火是他自己制造的假相。岑文本到了弥留之际,长孙无忌前来看他,二人下了第一盘也是最后一盘棋,长孙无忌为失去这样一个对手而抱憾。 第82集 房玄龄重病,李世民让人将他背进宫中,不久,房玄龄留下一道遗策死去,李世民无限感伤。李世民到李靖家中与他议论兵法,李世民道出了心中的忧虑,李勣是难得的将才,但只怕太子将来无法驾驭,李靖向他献完一策后坐着辞世。 安康想将李承乾的儿子李象接回,李世民担心李治不高兴,没有同意。李世民以一个很小的过失下令将李勣谪贬,李治不解父亲心意,上前劝阻,李世民却不理睬。长孙无忌告诉李治这是皇帝在安排后事,谪贬李勣是为了给李治一个将来能施恩于他的机会。 不久,李世民辞世了,李治登基,中秋之夜,他将李象接回长安,亲自送到安康公主府中,令安康十分意外。李治继承李世民的衣钵,继续推行贞观路线,和他的朝臣们一起开创了“永徽之治”。 原声音乐片尾曲《谁的梦向天阙》 作词:朱海 作曲:王黎光 演唱:张澜澜 歌词: 谁的梦向天阙, 冷月边关 狼烟走牧笛来 不见大漠荒原 谁的爱让天下 万方奏乐 金银散人心聚 还看绿水青山 上下五千年 大梦无边 梦回大唐可看见 遗留的诗篇 纵横九万里 大爱无言 一曲长歌可听见 拨动的和弦 注:以下在电视剧主题曲中删掉了 谁的梦为江山 盘点冷暖 日月歌 天地鼓 了断风雨恩怨 谁的爱情未了 古今流传 乾坤和 百姓乐 迎来太平人间 上下五千年 大梦无边 梦回大唐可看见 遗留的诗篇 纵横九万里 大爱无言 一曲长歌可听见 拨动的和弦 上下五千年 大梦无边 梦回大唐可看见 遗留的诗篇 纵横九万里 大爱无言 一曲长歌可听见 拨动的和弦 重大纰漏人物篇1、独孤彦云与独孤谋是否是父子关系? 印证:史书上无记载。 电视剧版《贞观长歌》中,独孤彦云与独孤谋两人是父子关系,但史书中并无此记载。杜教授说:“据相关史料记载,独孤彦云是李世民秦王府中人,参与过玄武门之变。史书上记载说是安康公主下嫁独孤彦云,所以很有可能独孤彦云与独孤谋为同一人,独孤为复姓,谋为名,彦云可能是其字。” 2、叛臣孙达是否是刺杀太子之人? 印证:此人是杜撰的。 据史书记载,李建成的旧部中并没有孙达此人。孙达是编剧添加的。 3、安康公主喜欢的慕一宽是否为窦义之子? 印证:两人恋情是杜撰,史书上无慕一宽此人。 “窦义是唐代的一个大商人,历史中确有此人。”李教授说。而剧情中“慕一宽为窦义的儿子,安康公主喜欢上了慕一宽”一幕,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慕一宽此人也是编剧虚构添加的。 4、范兴是否是李世民身边的亲信? 印证:范兴、迟德立等人均为虚构人物。 至于剧中说范兴是李世民身边的大臣,但李教授称史书记载中并没有此人。还有迟德立也是虚构的人物,史书记载中并没有。 5、柴绍是不是李世民的姐夫? 印证:柴绍是李世民的妹夫。 据史料记载,柴绍是李世民三妹的丈夫,太宗应该称呼柴绍为妹夫,而第50集11分17秒的时候,太宗对李恪说:“朕的这个姐夫(指柴绍)上了年纪......” 情节篇1、李恪来到颉利营中,迫使颉利答应以出人意料的低价码放走被掳去的唐朝军民。阿史那云让父亲邀请李恪去家中做客,李恪以国事重过家事为由拒绝了邀请,阿史那云甚为失望。 印证:唐史学上没有这一段。 2、长安城中无粮,李世民让太子修渠运送粮食。 印证:史书上也没有这些内容。 3、颉利大军对长安形成合围,唐军援兵尚未到达。部署完兵力后,李世民秘将一包毒药交给太医孙和,叮嘱他颉利军如果攻进长安,就立即让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淑妃服下。 印证:李世民的淑妃是哪一位,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纯属虚构。 唐代后宫除皇后外有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其中四夫人为:贵妃、德妃、淑妃、贤妃。即淑妃指其人在后宫中地位第四,并非特指某个人。 4、武德九年夏,李世民欲行登基大典,镇守要塞泾州的罗艺起兵叛乱,这时北方草原统治者颉利得悉罗艺叛乱消息,决定绕道陇西小道偷袭长安。众部族首领各有所图,颉利的号令难以贯彻,无奈之下,他忍痛下令杀死违令夺取罗艺军粮的堂叔哥伦,震慑住了众人。 印证:这些在史籍上根本没有记载,全是编剧杜撰的。 服装与道具篇1. 李世民篇: “贞观之治”版太宗穿了冕服:“无旒,金饰玉簪导,组带为缨,色如其绶”“黑领、皂领”这一点比较符合《新唐书 舆服志》的记载,衣、裳、蔽膝上的“十二章”也隐约可辨,遗憾的是不够清晰,但至少可以看出日、月、星辰、黼、黻、山等纹。只是蔽膝的颜色与车服志里朱红色的记载略有出入; 而“长歌”版太宗就随和多了,不拘礼仪地穿了幞头便服。再说幞头,按唐代的习惯,穿幞头要搭配窄袖圆领袍衫,就像我们如今穿T-shirt会搭休闲鞋一样,但虽说看不到领子,但可以断定他外面穿了一件宋代流行的男式褙子(褙子算是宋代的正装)。好吧,就算里面穿了袍衫,但是那袖口的宽度还是赶上了宋代的时尚。虽然是宋代正装,但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并盛及一时了。 2.燕居篇: 贞观之治版李二郎穿金色圆领袍衫、黑色结式幞头;另一张穿了当时流行的胡服,小翻领配袍衫,这一身装束相当于今天的牛仔T-shirt,比较衬这陇右出身的阳光小伙。 长歌版李世民穿的是半臂?比甲?中袖褙子?特别是那顶拉风的展脚幞头--其实根本就是定陵出土的金丝翼善冠+两只耳朵(明代)。幞头,又称袱头,始创于后周武帝,后周以三尺皂绢向头后幞发,故称为幞头。其形式有圆顶、方顶之分,有软裹,硬裹之别。将巾的两脚系结在头上,另两脚则结于脑后并拢下垂,称之幞头脚。幞头脚开始不过是两根带子的剩余部分,质软而下垂,故名“垂脚”或“软脚”。后来将这部分加长,而有所谓“长脚罗幞头”,但仍然是软的。可是后来又产生了硬脚幞头,这种类型的幞头初见于神龙二年(702年)的章怀太子李贤墓石椁线雕人物。脚中除用丝弦骨外,也可以用铜丝或铁丝为骨,所以硬脚常翘起,故又名“翘脚”。思想保守的人士一般看不惯这种幞头脚。这种硬脚到了晚唐时仍有持非议者。因此,武德、贞观年间最为常见的还是平巾幞头、结式幞头、软脚幞头。 3. 冕服篇: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的天子十二章冕服如下:“大裘冕者,祀天地之服也。广八寸,长一尺二寸,以板为之,黑表,纁里,无旒,金饰玉簪导,组带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大裘,缯表,黑羔表为缘,纁里,黑领、襟、襟缘,朱裳,白纱中单,皂领,青襟、襈、裾,朱袜,赤舄……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八章在衣;藻、粉米、黼、黻四章在裳。衣画,裳绣,以象天地之色也。”(需要提一句,唐代的礼官天子在“冕旒的有无”“十二章纹大裘冕是否必须不论啥季节都穿羔皮”的问题有过商榷调整) 严格说,海量使用明黄还是在清朝。二十四史的舆服志都很明白地写了天子祭服、朝服的配色:几乎一铲子“玄衣纁裳”--就是近似黑与红的搭配。长歌版大唐太宗不仅整天金黄幞头袍衫,还遍身金黄冕服地剑指苍穹大吼。 4.长孙皇后篇: 服装设计师一般都有明显的个人偏好,相比新《神雕》里服装那蝴蝶结狂热,长歌里的服装师本不算标新立异,他(她)不过是个立领爱好者罢了,可惜的是,他错误地参与了唐代的服装设计,于是乎,唐女突厥女,民女贵妇清一色立领……建议足下今后主攻明清。贞观之治中的发髻与发饰很有唐味,但唯一遗憾的是,妇女们都喜欢披发,可惜。此外,长孙皇后的礼服与壁画较接近。但于礼志上严格的场合性来看,仍不是很严谨。唐代后妃仍然延用周礼定制的“三翟”,但多加了一种“钿钗礼衣”。中国后妃的翟衣作为祭服、朝服,相等于帝王的冕服,可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任何一部古装剧中看到过真正的袆衣、揄翟、阙翟这后妃“三翟”--除了韩国的宫廷剧。 再看长歌版长孙皇后衣着:大家可注意那两道华丽丽滴袖缘,中国历代服饰史资料告诉我们,那种宽阔华丽的滚边是清代中后期女装的特征,那时滚镶登峰造极,有“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镶滚遍及襟袖摆缘处,有时下摆与大襟上还闪烁着水钻盘的梅花、菊花。袖上另钉著名晚“阑干”的丝质花边,宽约七寸,挖空楼出福寿籽样……之前的女装还从未对细节如此苛求过。 5.后妃篇: 古装设计你可以标新立异,我都忍了,但是最关键的,涉及到文化禁忌的左衽能不能尽量避免?尤其是作为国家女性模范的后妃们。 6.公主篇: ,《长歌》中突如其来一位安康公主,非要和史书上类比,那倒是有几分高阳公主的影子,不过今天不讨论情节,不非议剧本,就说衣服-- 高阳mm似乎内穿诃子裙,外披大袖衫。这种穿法实际的时代还要后推几十年。在初唐,女子穿小袖高腰襦裙比较多一点,上襦掖在裙里,就是《大明宫词》里小太平、小韦氏那装束。可参见左上图。唐代女服多对襟,但是交领依然不衰,但是我可以肯定,交领的开口不可能变成安康mm那种立体茶杯状,更不可能是--左衽。 7.皇子篇: 子曾经曰过: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然世风日下,公主左衽,皇子岂有不披发之理?长歌一剧一向以穿越闻名,服装穿越亦属司空见惯,而且两头穿。比如这位李恪皇子,作春秋时吴越发型,但是却戴了一顶宋代流行的折上巾,哦,是变奏版折上巾。 史上太子承乾的个性怪诞另类,两部剧中的演员形象还真有几分所见略同,尽管个性大相迳庭--差别之大,就像两部剧中李元吉的相貌一样。但显然长歌告诉我们,承乾的异服癖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他不仅穿了比甲,似乎还借鉴了清代流行的云肩?抱歉,总之是云肩嫁接在比甲上的感觉 8.朝臣篇: 如今的古装剧流行外面套纱,结果我们长歌里满眼都是飘飘的外氅+圆领衫,衣上也面与线的集合。而我就不明白了,看一段唐书舆服/车服志就这么困难么? 隋唐时期,通天冠服(24梁通天冠、大袖绛纱袍、白色中单、金玉带、黑舄白袜)为天子最隆重的朝服,远游冠服则为皇太子及亲王的最隆重朝服。远游冠十八梁、金博山不附蝉纹、其余与通天冠服相同,为皇太子所用。在《贞观之治》中,我第一次惊讶地看到了通天冠服,虽然不是绛纱袍,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这样的剧照。 对于普通品官来说,朝服也很明确,车服志上记述说是进贤冠,就是明代梁冠的祖先。但是很多壁画、图轴中却看到了朝服之冠多为笼冠,就是漆纱笼巾,可参考章怀太子墓《礼宾图》,以及《贞观之治》。总的来说,《之治》中的朝服要理想的多,但是如果能用上“曲领”就更好,毕竟那种曲领也是那个时代的衣冠特色。 至于《长歌》中朝臣的那种制服冠,似乎也有原型,那是一种用于非正式场合的幞头。唐初采用平头小样巾,以后渐变高、变圆、变尖。《旧唐书?舆服志》说:“武德以来,始有巾子,文官名流,尚平头小样者。则天朝贵臣内赐高头巾子,呼为武家诸王样。”《新唐书?车服志》称“中宗又赐百官英王踣样巾,其制高而路,帝在藩时冠也。”可见,这种又高又圆的幞头至少也要在武则天母子登基以后了。对此剧来说,从初唐穿越至中唐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穿衣好歹也分个场合吧。 9.盔甲篇: 我们知道,顶戴文化纳入舆服体系完全是清代的事情,仔细研读服饰史可以发现,华夏衣冠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恰如其分”,一直比较排斥夸张、拉风的造型。避雷针似的缨盔、往衣服前后贴字也是清代的事情。 10.建筑篇: 我先承认我不怎么懂建筑,尤其是唐代建筑。不过印象最深的唐式建筑是青黑色的屋瓦、简单而粗犷的鸱吻、以及整体简朴大气的风格。唐代建筑最明显的特点斗拱硕大,于是屋檐会显得比较深远。因为我是外行,就本着最明显的东西说吧:就说这鸱吻,也叫鸱尾,是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原本老实地作鸱鸟嘴巴或者尾巴之形,而且也只在房脊角上鲜明相对,不过到了后来,鸱吻模样也和当初的鸱鸟样相去甚远了,唐中后期才开始向龙吻(吞脊兽)演变。家族也人丁兴旺,经常是“九脊十龙”,集成到最后的清式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上,鸱吻都更加复杂,个头也小了。听说北大图书馆是仿唐建筑,鸱吻尾纹分明而没有吞脊兽的造型纹饰,这种造型如今在中国大地已经很难一见了,不过日本奈良等古都倒是有不少。看到资料说,《贞观之治》中专门为初唐风格搭建了建筑,而另一部浩荡的长歌,据说是拍摄于横店影视城的秦王宫,就是那个曾经拍了《荆轲刺秦王》《汉武大帝》《英雄》《无极》的地方……唉,连建筑都这样了,服装混着穿也没什么。两头穿越,容易么人家? 11、道具兵器篇: 好像一开始就看到了很多的戟。唐代不流行这种兵器。戟魏晋时就退出战场了,主要作为仪仗保留着。好像多次出现很多的弯刀。唐初不流行弯刀。唐初最流行的单兵配备的是直刃的横刀。(刀刃弯曲是贞观以后到开元年间逐步演变成的。偶去昭陵的几个陪葬墓看过。从贞观永徽时代死的李世民的大臣亲戚的陪葬墓的壁画来看,当时用的战刀都还是直刃的。) 步兵能射一百步,骑兵能射一百五十步。骑兵比步兵射的远一半。完全没常识。吴子牛最好去翻翻《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和《李卫公兵法辑注》。通常骑弓的射程只有步弓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至于突厥强弩能射三百步就更加胡扯了。弩在中国的大规模应用正是中原部队相对于突厥人超前的先进科技的体现。 12、龙椅款式篇: 第一个镜头那把龙椅款式就不对。唐初皇帝是不可能坐椅子的(那时候还没有后代椅子样的东西)。那时候一般坐的东西称之为“床”,当然这个“床”不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床。那时的“床”也分很多种,比如有个称之为“胡床”的东西,其实就是现代的小马扎,当时部队行军打仗,很多士兵就要带上“胡床”。要学习当时人的坐法和坐具, 建议吴子牛看《贞观之治》。 历史情节错误汇总篇1、作为贞观年中国政治核心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貌似与大清朝的军机处没什么区别,魏征一上来就被定义为了“谏臣”。 2、北宋以前,议政时宰相们是坐着的,十几年前的唐明皇,王冰出演的宋璟坐在皇帝面前悠然翘起二郎腿,长歌版的仍然是清宫式。 3、罗艺一张嘴便是“李世民手下都是乌合之众”。 罗艺不过隋末一割据幽州的地方豪强而已。也亏他竟然能对一群征战天下的谋臣猛将说出乌合之众这四个字。何况罗艺刚被李渊下了大牢,放出来没多久。(罗艺入朝之前是幽州的头头, 被李渊下狱之后放出来去的是泾州,叛逃之后采去的豳州,不是幽州。豳州在陕西,幽州在河北)。 4、罗艺太强悍了,李世民都送子入质。居然把自己的嫡长子拿去入质。挑个人质去罗艺哪里的时候,就好像要亡国了一样。 5、罗艺反叛时已经被赐皇姓,《资治通鉴》中写的是“李艺”。 6、李恪竟然在武德时代就已经成年了。武德九年李恪7岁。李承乾原来是个半白痴。而且同样在武德时期成年了。更搞笑的是两人还能在武德九年就开始争夺储位。 7、长孙皇后成了怨妇?这个就不用说了吧。 8、吴子牛的片中长孙无忌同志简直是无产阶级代言人哪。这思想觉悟不是一般的高。但是这位不学无术的吴子牛先生肯定不知道,长孙家族是北魏拓跋氏正宗的嫡系,北朝的上等门阀贵族。唐代贞观一朝,有宰相数十人,而以庶族平民入居相位的,只有马周一人(徐世绩虽然土匪出身,不过早已入籍宗正,不能算平民了,再说他们家本来也是大地主土豪)。除此之外,其他所有贞观朝的宰相,全部出自门阀世族。(魏征的家世稍微可疑,不过人家也好歹号称和魏收同族啊。不过说了也没用,魏收是谁,吴子牛估计也不知道。) 9、祖宗。封德彝左一个有违祖宗家法, 右一个有违祖宗家法。这老头大概还当自己在演辫子戏吧。 10、李绩原名徐世绩,投靠李渊后赐姓李氏,故名李世绩。唐太宗即位后下诏非“世民”二字连用可以不用避讳,高宗即位后才改为必须避讳任何一字,故贞观年间李绩应名李世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