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核磁共振仪
释义

简介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

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

MR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基本数据

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

英文名: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r

设备型号: AvanceⅢ400

生产公司: 瑞士Bruker公司

主要用途: 核磁共振是化合物结构分析、结构与物性研究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主要用于有机物结构分析、鉴定。可鉴定液态或溶液态下的化合物的已知、未知结构,确定和区分物质的几何构象、光学等异构体、研究互变异构、构性转换、内旋转等动力学现象,研究不同构性间转换的焓、内能等,测量核与核间的交换速度、化学反应速率、驰豫机理等,测定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所含的多至110多种可测核的原子的化学环境以及它们周围其他磁性核的数量和分布等。研究氢键、金属键等的形成。定性定量测定高分子、生物大分子的种类、组分、含量,研究高分子链、生物大分子链的链序列结构、空间立构、某些原子空间间距等。可作复杂混合物谱和纯组分谱的差谱,以及分析混合物的组分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7: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