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珍珠琪 |
释义 | 简介是中国鲁北夏津县传统风味小吃。起源于南北朝,历史悠久。 传说,当地有一位历代以制刀切龙须面为生的师傅,十分孝顺,为让生病的老母进食,费尽了心思。一日他将龙须面丝压薄切成形如棋子大如米粒的小丁,晾干煮熟后给母亲吃,不料他的老母吃后病体康复,从此这种面食就流传下来。相传当时乾隆皇帝南巡途经夏津时,因旅途劳累不思饮食,吃了当地官员进奉的此汤后,胃口大开,对此食大为赞赏。钦定为贡品,赐名为珍珠棋。 珍珠棋更名珍珠琪的由来清乾隆皇帝为治理天下,体察民情,曾“六飞首驭,省方问俗”,即所说的“乾隆六下江南”。 有一次,乾降南巡由运河水路回跸京师,由于一路上旅途劳顿,水土不服,至使食欲行振,沿途各地方官闻知,无不将当地的美食进献皇上,以邀青睐。然而,乾隆帝总总不开胃口,多不思用。 后来,“龙舟”行至山东夏津县地面、夏津知县金应斗早率属官在运河岸畔恭候圣驾,得知“龙体欠安”,便诚惶诚恐地将当地的特产美食--“珍珠琪”献上。这珍珠棋为夏津特产,系以上等精面粉加鸡蛋清,配以多种佐料做成,“个如大米而白,形似凤目而秀,真真是洁白比玉屑,晶莹匹珍珠”。又兼以烹词技巧考究,乾隆帝吃后,食欲大增。于是召见夏津知县金应斗,详细询问珍珠棋情况,并“御赐诗扇一柄”。(见乾隆本《夏津县志*卷一》)金应斗感戴天恩,便又将珍珠棋的制作、烹调技巧详缮成折奏上皇 帝。乾隆帝阅后,赞叹不已,“龙颜”大悦,遂取朱笔将“珍珠棋”的“棋”字,“木”旁改为“王”旁,井加御批道,“玉玑凤目,王者之食也。” 后来人们也就相沿成习,将“珍珠棋”更为“珍珠琪”了。由此,这珍珠琪又得了一个高雅的称号一—“凤目玉玑琪”。 自此以后,乾隆帝便命夏津县每年特做珍珠琪600斤晋献宫廷,以供御膳之用。遂成定制,夏津县就每年照献不误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