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释义

系情总览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简称化工系)的前身是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是1927年由我国化工教育先驱李寿恒教授创立的我国第一个化工系,我系师资力量雄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最著名的化工系之一。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简称化工系)设有化学工程、联合化学反应工程、聚合与聚合物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化工机械、工业生态与环境等7个研究所。 化工系建有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高分子系合建的“教育部膜与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化工系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4个本科专业,所有专业列入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招生。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经学校批准自主设立了制药工程和化工过程信息工程2个博士点。同时建有在动力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立了动力装备信息工程博士点,并共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化学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物化工和应用化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目前在册本科生(不包括2008级)共计444人,硕士生719名。在校博士生255名。

截止2010年4月30日,全系在职教职工153人,博士后34人,项目聘用人员13人。其中,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55人(教授50人,研究员5人)。教师中有1名长江特聘教授,2名长江讲座教授,4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7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14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1个研究团队进入教育部创新团队。

2009年化工系总共承担科研项目380项,科研经费到款10527.58万元,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青年基金5项、海外合作1项;资助经费906万元。获科技部“973”课题4项,获科技部“863”课题5项,获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1项。

2009年获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10项,其中任其龙教授的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罗英武教授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潮洪教授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另外还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2009年被国际三大系统收录的论文378篇,其中SCI:200篇;EI:165篇;ISTP:13篇。

化工系十分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有“化工系国际交流与合作委员会”。广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的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课题合作,以及双方师生的互访、交流,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发展。还聘请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多名知名教授为化工系讲座教授、兼任教授等。

化工系将继续发扬“求是”学风,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和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我国化工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技术支持。

历史沿革

年份 事件

1927年4月 浙江大学化工系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化工系;
第一任系主任为我国化工教育先驱李寿恒教授。

1928年 浙江大学第一届化工科学生毕业,是我国第一批毕业的化学工程毕业生。

1937年 9月受抗日战争影响,浙江大学开始长达8年的“文军长征”,历经浙江建德、江西泰和,广西宜山,贵州遵义,最终到达贵州湄潭,历时两年半,化工系也随学校同行,在十分困难的时期,化工系得到逐步的壮大。

1941年 经当时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浙江大学化工系成立了化工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个高校中的化工研究所;正式招收研究生,成为中国招收的第一批化工学科研究生,李寿恒教授成为我国化学工程第一个指导研究生的导师。

1951年 第一届系主任李寿恒教授任校教务长、副校长,由周庆祥教授担任第二任系主任。

1952年 全国院系调整,浙江大学保留四个工科系,化工系变化不大,除了化学系的一部分成为化工系的基本化学教研单位外,基本保留了原来的编制;同年成立了燃料化学工程专业。

1953年 化工机械专业成立

1956年 化工自动化专业成立

1957年 塑料工学专业成立;成立新的化学系,原化工系中的应用化学专业和化学类的教研组相应归入化学系。

1958年 硅酸盐专业成立;化燃、化学等专业增设国防内容。

1961年 周庆祥教授任副校长,由周春晖教授担任第三任系主任。

1962年 由无机物工学改建为化学工程专业。

1970年 低温专业成立,1974年招生,1978年与机械系内燃专业、电机系热能专业一起成立了能源系。

1978年3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77级进校,当时化工系设有化学工程、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硅酸盐、化工机械、化工自动化6个专业;
8月硅酸盐专业从化工系划出,与原机械系的金相热处理、冶金,无线电系的半导体等专业组建成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同年恢复招收化工、化机、化自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成为我国第一批具有化工学科硕士授予权的系;
第一批硕士导师有20多位教授和副教授。

1980年 化学工程、化工自动化、化工机械学科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我国第一批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单位,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有:侯虞钧教授、周春晖教授、王仁东教授等。
周春晖教授任副校长,由潘祖仁教授担任第四任系主任;

1984年 吴平东教授担任第五任系主任

1986年 成立了环境化工专业和生物化工专业

1987年 化学工程、化工自动化学科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国家成立“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为四个分室之一;实验室于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批准成立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8年 吴平东教授任副校长,由吴兆立教授担任第六任系主任;由中国石化总公司投资1399万元,成立浙江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由国内8所化工院系联合主办的《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正式创刊,编辑部设在浙大化工系内。

1992年3月 浙江大学组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化工系中的高分子化工教研室成为当时组建的三个教研室之一;同时,化工系化工自动化教研室改建为工业控制研究所,研究生和本科教学仍归口在化工系;吕德伟教授担任第七任系主任。

1993年 国家计委批准化工系成立“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化工学科被批准为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单位,成为我国生物化工学科第二个有博士授予权单位。

1995年 孙优贤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 :“化学工程学科群”被列为浙江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汪大翚教授担任第八任系主任。

1997年 侯虞钧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浙江大学化工系进行重大结构调整,成立化工学院,下设化学工程学系、生物化工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化工机械系,高分子化工教研室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中回到化工学院,化工系中的工业控制研究所、化工仪表研究所组建成新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第一任化工学院院长由当时的浙江大学党委书记梁树德教授兼任,汪大翚教授担任常务副院长。四个新建系分别由李伯耿教授、姚善泾教授、汪大翚教授和童水光教授担任系主任或主持工作的系副主任。

1998年5月 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合并为新的浙江大学。同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本科生专业调整方案,化工系相应进行了调整,设置了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等4个本科专业。同时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也颁布了研究生学科新方案,化工学科的一级学科定名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下设五个二级学科: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化工机械作为“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

1999年 浙江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原浙江大学化工学院、材料系、高分子系与杭州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合并组建成立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撤销了化工学院的所有建制,将原来的化学工程学系、生物化工系、化工机械系重新组建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原化工学院的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与其他院系组建成新的环境与资源学院。新的化工系下设化学工程、联合化学反应工程、高分子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化工机械等6个研究所。李伯耿教授担任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化工系第九任系主任。化工系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其中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和应用化学三个二级学科自动成为新的博士点。

2001年 化学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成为新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其中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是当时我国同类学科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姚善泾教授担任化工系第十任系主任。

2002年 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中自主设置了“化工过程信息工程”博士点,在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中自主设置了“动力装备与信息工程”博士点,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并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同年,“化学工程与大分子科学”被列为浙江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李伯耿教授被教育部聘为长江特聘教授。

2005年 “资源转换与大分子化工”被列为浙江大学“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聘请了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加拿大Research Chair、McMaster大学教授朱世平担任平台的首席科学家。

2007年 化学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国家重点学科通过国家评审。

2008年 申有青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9年 浙江大学进行院系结构调整,撤消了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所有建制,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升格院级系并开始实运转。
任其龙教授任化工系第十一任系主任;
浙江大学工学部成立,下设机械工程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系、电气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航空航天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等8个院、系,李伯耿教授任工学部主任。
化工系成立了工业生态与环境研究所。

组织架构

党委团委

党委书记 姚善泾

党委副书记 尹金荣

团委书记 刘波

辅导员 郭彪

行政领导

系主任 任其龙

系副主任 雷乐成

系副主任 陈丰秋

系主任助理 王靖岱

系主任助理 刘鹏飞

系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兼人事秘书) 朱耕宇

办公室副主任 陈逸辉

实验室秘书 任皆利

教学秘书(负责) 王芳

教学秘书(研究生) 许亚洲

教学秘书(本科生) 张红

科研秘书 汤建飞

人事秘书(兼外事秘书) 王盎然

资料室管理员 高文菁

研究单位

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基地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

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

“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膜与水处理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与高分子系合建)

研究所

化学工程研究所

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

聚合与聚合物工程研究所

生物工程研究所

制药工程研究所

化工机械研究所

工业生态与环境研

委员会

化工系学科建设委员会

主任:任其龙

委员:李伯耿 姚善泾 雷乐成 陈丰秋 申有青 何潮洪 阳永荣

冯连芳 杨立荣 吕秀阳 郑津洋 闫克平 叶笃毅

化工系学术委员会

主任:任其龙

委员:李伯耿 姚善泾 雷乐成 陈丰秋 申有青 何潮洪 阳永荣

冯连芳 杨立荣 吕秀阳 郑津洋 闫克平 叶笃毅

化工系教学工作委员会

主任: 陈丰秋

副主任: 尹金荣

委员: 各研究所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所长

化工系人力资源委员会

主任:任其龙

委员:李伯耿 姚善泾 雷乐成 陈丰秋 申有青 何潮洪 阳永荣

冯连芳 杨立荣 吕秀阳 郑津洋 闫克平 陈新志 金志江

化工系安全与应急事故处置工作委员会(简称“安全委”)

主任: 雷乐成

副主任: 姚善泾 尹金荣 郑津洋 陈新志

成员:任其龙 陈丰秋 朱耕宇 任皆利 刘波

各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化工系国际交流与合作委员会

主任:王文俊

委员:申有青、李洲鹏、王正宝、陈圣福、闫克平、洪伟荣

师资队伍

化工系现有教职工153人,教学科研人员121人,实验技术人员14人,科研辅助人员4人,党政管理人员12人,其他2人。

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04人,占85.95%;教授及研究员55人,副教授50人,副研究员6人。

教师中有1名长江特聘教授,2名长江讲座教授,4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7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14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计划,1个研究团队进入教育部创新团队。

人才培养

化工系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4个本科专业,所有专业列入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招生。

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含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经学校批准自主设立了制药工程和化工过程信息工程2个博士点。

同时建有在动力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化工过程机械二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立了动力装备信息工程博士点,并共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化学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工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物化工和应用化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

目前在册本科生(不包括2008级)共计444人,硕士生719名。在校博士生255名。

联系方式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地址:杭州市浙大路38号

邮编:31002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2:13:21